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7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年龄≥60岁的48例为老年组,年龄60岁的29例为非老年组,2组均置入腔静脉滤器,术后采用接触性导管溶栓23例,外周血管溶栓54例,以治疗3 d后患肢膝关节上15 cm周径较治疗前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全部患者顺利置入腔静脉滤器,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无肺动脉栓塞发生。与治疗前比较,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治疗后患肢膝关节上15 cm周径明显下降(P0.05),但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上15 cm周径变化差值无明显差异(P=0.324)。接触性导管溶栓较外周血管溶栓治疗效果更佳(P=0.000)。1例成功取出腔静脉滤器,13例次出现抗凝过度情况。结论腔静脉滤器及温和的溶栓治疗,可以有效防止老年患者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按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 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对传统手术与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应用血管旁路移植术与腔内介入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患者20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7例,女64例,男女之比为2.14:1.平均年龄(67±12)岁,其中>70岁患者共101例(占50.2%).结果 (1)腔内介入治疗术后6、12、24个月股浅动脉支架植入通畅率(100.0%、89.8%、75.0%)优于单纯扩张(82.4%、62.5%、3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旁路移植术后24个月二期通畅率88.0%优于介入支架7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2,P<0.05).结论 血管旁路移植适宜于TASC C、D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腔内介入适宜于TASC A、B型股浅动脉短段闭塞,且支架植入优于单纯扩张;尽管腔内介入通畅率低于传统手术,但其具有的安全、快捷、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使其在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动员后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改变,探讨骨髓动员后骨髓干细胞移植提高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按是否接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ory factor,rhG-CSF)注射液注射将Lewis大鼠分为动员组和对照组,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用EBM-2培养液进行诱导分化,培养7d后对贴壁细胞进行EPCs的鉴定;采用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黏附能力。另取Lewis大鼠制备单侧后肢缺血模型,在模型制备后7d将8×106个EPCs移植至缺血侧后肢的肌肉内,按照移植EPCs来源不同将后肢缺血大鼠分为动员组和对照组。EPCs移植4周后行后肢血管造影,计算缺血侧后肢侧支血管数目。结果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黏附能力测定实验中动员组黏附EPCs数量为(22.3±2.8)个/×100高倍视野大于对照组(16.8±4.4)个/×100高倍视野(P<0.05);大鼠骨髓源EPCs移植至缺血肢体后4周动员组EPCs移植后缺血侧后肢侧支血管数目为(4.7±1.0)大于对照组(3.3±0.5)(P<0.05)。结论骨髓动员使骨髓源EPCs功能改善,其可能是骨髓动员后骨髓干细胞移植提高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按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 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对传统手术与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应用血管旁路移植术与腔内介入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患者20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7例,女64例,男女之比为2.14:1.平均年龄(67±12)岁,其中>70岁患者共101例(占50.2%).结果 (1)腔内介入治疗术后6、12、24个月股浅动脉支架植入通畅率(100.0%、89.8%、75.0%)优于单纯扩张(82.4%、62.5%、3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旁路移植术后24个月二期通畅率88.0%优于介入支架7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2,P<0.05).结论 血管旁路移植适宜于TASC C、D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腔内介入适宜于TASC A、B型股浅动脉短段闭塞,且支架植入优于单纯扩张;尽管腔内介入通畅率低于传统手术,但其具有的安全、快捷、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使其在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按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 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对传统手术与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应用血管旁路移植术与腔内介入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患者20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7例,女64例,男女之比为2.14:1.平均年龄(67±12)岁,其中>70岁患者共101例(占50.2%).结果 (1)腔内介入治疗术后6、12、24个月股浅动脉支架植入通畅率(100.0%、89.8%、75.0%)优于单纯扩张(82.4%、62.5%、3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旁路移植术后24个月二期通畅率88.0%优于介入支架7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2,P<0.05).结论 血管旁路移植适宜于TASC C、D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腔内介入适宜于TASC A、B型股浅动脉短段闭塞,且支架植入优于单纯扩张;尽管腔内介入通畅率低于传统手术,但其具有的安全、快捷、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使其在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急性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外科治疗方法 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治疗18例急性重症DVT患者,均有肿胀和肢体疼痛;16例伴有皮肤颜色青紫(1例小腿皮肤坏疽),2例伴有皮肤苍白;10例出现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8例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下肢深、浅静脉均有血栓形成.1例因患肢坏疽行膝上截肢手术.17例采用手术切开取栓,仅3例单纯采用手术切开取栓术,5例加用大隐静脉耻骨上转流术,6例加用人工血管耻骨上转流术,3例采用髂静脉松解成形术.结果 手术死亡1例(5.6%).下肢肿胀消失7例(41.2%),明显减轻10例(58.8%).除截肢的1例外其余患者皮肤颜色均基本恢复正常,动脉搏动也恢复正常.16例患者被随访,随访率为94.1%;随访时间为3~82个月,平均为34个月.患肢肿胀完全消失5例,占31.3%;肿胀明显减轻者8例,占50%;肿胀复发3例,占18.7%.复发的3例中,1例于术后9个月死于晚期恶性肿瘤,2例分别于35个月和48个月后因移植血管桥内膜增生导致闭塞而复发.结论 外科手术取栓是治疗急性重症DVT的有效方法 ;当髂静脉受压,耻骨上转流是一种可选择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四妙勇安汤对糖尿病后肢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对照治疗组建立单纯缺血模型;模型组、模型治疗组建立糖尿病肢体缺血模型,对照治疗组、模型治疗组给予四妙勇安汤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3、7、14天测下肢血流变化,术后15d取腓肠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CD31染色血管内皮细胞观察新生血管密度,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内皮细胞Akt、P38蛋白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血管损伤严重,血管重建能力明显降低,第7天对照组、对照治疗组、模型组、模型治疗组血流比值为(45±4)、(49±3)、(364-3)、(48±6)%,第14天血流比值为(63±6)、(66±4)、(45±4)、(61±4)%,与模型组比较,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术后15d新生血管密度明显减低,Ak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38表达明显升高,其他3组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妙勇安汤能够明显增加新生血管数量[模型组、模型治疗组分别为(9.1±2.0)、(16.4±2.9)个,P〈0.05,模型组、模型治疗组比值分别为(0.62±0.15)、(0.86±0.18)%,P〈0.05],增加Akt蛋白表达,降低P38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模型治疗组蛋白相对光密度比值:Akt:(0.20±0.07)、(0.28±0.56)%;P38:(1.18±0.23)、(0.99±0.04)%,P〈0.05],对照治疗组未发现中药治疗后副作用。结论四妙勇安汤能够改善糖尿病下肢缺血血运重建过程,加快血管新生速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Akt表达,抑制P38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国产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牵头组织的随机对照试验.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共207例外周动脉闭塞性血管疾病患者入选并分为2组:国产前列地尔组(101例)和非国产前列地尔组(106例).国产前列地尔组男72例,女29例,平均年龄(63.8±9.3)岁;非国产前列地尔组男67例,女39例,平均年龄(63.7±8.4)岁.2组患者分别给予国产和非国产前列地尔各10 μg入莫菲滴管静脉滴注,1次/d,连续给药2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当天进行静息痛评分,记录踝肱比值、最大无痛行走距离和缺血性溃疡面积,用药期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国产前列地尔组和非国产前列地尔组静息痛评分治疗2周后分别为(1.30±1.54)和(1.52±1.74),与治疗前(2.37±2.17)和(2.38±2.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肱比值治疗后为(0.76±0.22)、(0.74±0.22),治疗前为(0.68±0.20)、(0.66±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跛行距离治疗前后改善率分别为10.34%和16.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溃疡面积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前列地尔组9例发生不良反应包括肝脏氨基转移酶升高(3例)、静脉炎(3例),皮炎(1例)、白细胞数异常(1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升高(1例),发生率为8.9%;非国产前列地尔组8例发生不良反应包括静脉炎(2例)、皮炎(1例)、胃肠道不适(1例)、心悸(1例)、胸闷(1例)、白细胞数异常(1例)、无力(1例),发生率为7.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前列地尔注射液是治疗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鼠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内皮样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简单贴壁培养方法诱导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分化为内皮样细胞,为组织工程血管及细胞替代治疗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方法 小鼠ESC株SV129按2×104个/cm2密度传代培养,采用ESC培养基添加1 000 U/mL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维持其未分化状态.撤除LIF,ESC悬浮培养形成拟胚体(embryoid body,EB),将培养第4天的EB置于含VEGF的培养基中贴壁培养,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1,1-dioctadecyl-3,3,3,3-tetramethylindocarbocyanine-labeledacetylat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DiI-Ac-LDL)摄取实验以及透射电镜检查鉴定分化细胞的性质.结果 分化产生的内皮样细胞具有内皮细胞形态特征,能摄取DiI-Ac-LDL.ESC诱导分化培养产生的第15代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Flk-1和CD31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ESC传至9代后CD31阳性细胞>90%;透射电镜可见怀布尔-帕拉德体及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论 采用简单贴壁培养的方法,单独使用VEGF即可诱导ESC分化为内皮样细胞.诱导培养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可为组织工程血管及细胞替代治疗提供所需内皮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