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新近资料不仅提供了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剖宫产率、阴道器械助产率、及新生儿影响的进展,而且它与持续性枕后位和产妇发烧的关系也受到关注.改进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的关键是减小对分娩不利影响并保证产妇满意镇痛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采用低浓度局麻药复合阿片类药硬膜外镇痛,设置大容量PCEA和长锁定时间的输注模式对分娩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1500例镇痛分娩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1500例镇痛分娩临床病例进行回顾和分析,探讨镇痛分娩对母婴的安全性。 方法 1111例产妇行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264例产妇行间断硬膜外镇痛分娩,82例产妇行腰 硬联 合镇痛分娩,43例产妇50%氧化亚氮吸入镇痛。观察镇痛分娩产妇的心率、血压、脉搏、脉搏血氧饱 和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产程、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分析新生儿脐静脉血气。观察产妇镇 痛前后呼吸频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对100例镇痛分娩后的产妇进行认知调查。结果 镇痛分娩的产妇剖宫产率为11.7%,产钳率9.5%;镇痛分娩产妇的新生儿脐静脉血气pH(7.328± 0.064),高于对照组pH(7.263±0.073)(P<0.01)。50例产妇镇痛前后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100例镇痛分娩后的认知调查:99%产妇镇痛 效果满意,100%产妇认为镇痛分娩很有必要。结论 镇痛分娩对母婴是安全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12—2013-07间进行分娩的产妇120例,根据是否进行分娩镇痛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60例。镇痛组应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未进行镇痛措施,对比各组分娩情况。结果镇痛组产妇阴道顺产率、产程、术后出血量及中度镇痛率、重度镇痛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可有效缓解产妇的分娩疼痛,提高顺产率,且对新生儿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的18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与同期180例未采用镇痛措施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镇痛的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剖宫产率下降,而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剖宫产率下降,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罗比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研究低浓度罗比卡因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行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09例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行PCEA(分娩镇痛组).另选100例条件相仿但不给予硬膜外阻滞的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分娩镇痛组给予0.1%罗比卡因+芬太尼(1μg/ml),PCEA基础注药速率为6ml/h,冲击量为2ml,锁定时间为10分钟.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产程时间、生产方式.监测胎儿心率(FHR)、新生儿Apgar评分和SpO2.结果:分娩镇痛组用药后15~30分钟均感到无痛或只感到轻度可耐受的疼痛(VAS评分0.6±0.8).分娩镇痛组产妇MBS在镇痛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产妇均能下床活动.分娩镇痛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为464.9±173.5分钟,短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P<0.05).分娩镇痛组第二产程时间为48.4±21.8分钟,对照组为46.7±20.6分钟,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镇痛组新生儿1、5分钟Apgar评分和SpO2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罗比卡因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是目前分娩镇痛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行分娩镇痛对母婴及产程的影响。方法:100例产妇分为PCEA组(n=42)和对照组(n=58)。PCEA组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开始施行PCEA,记录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产程时间、产程各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PCEA组产妇麻醉前后腹部和下肢肌力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CEA组产程各时段的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产妇麻醉后腹部和下肢和略有减弱,但不影响第二产程进程。结论:PCEA行分娩镇痛时母婴安全,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比较硬膜外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以寻求镇痛作用起效更快、对产妇生理影响更小,同时减少产妇不良反应和新生儿抑制的分娩镇痛方法。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60例,ASAⅠ或Ⅱ级。经产科医师评估可经阴道分娩,单胎头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上海市分娩镇痛的现状,为进一步推广普及分娩镇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通过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发布通知,对本研究目的及问卷填写进行说明与解释,借助"问卷星"网站平台实施问卷发放与回收。结果共调查58家医院,2017年分娩量占上海市分娩总量的90.44%,总体分娩镇痛率为37.22%。其中13家妇幼专科医院占58家医院分娩量的58.44%,分娩镇痛率为56.75%,占58家医院镇痛分娩量的93.50%。已开展分娩镇痛44家(75.86%),全部以椎管内阻滞为主要的分娩镇痛方法,其中42家(95.45%)在潜伏期开始镇痛,30家(68.18%)在分娩过程中会关闭镇痛泵,40家(90.9%)产妇满意度达85分以上,36家(81.82%)参照麻醉项目收费。未开展的14家医院中,有13家(92.86%)归因为麻醉科医师配备不足及其他相关因素。结论上海市分娩镇痛主要集中在妇幼专科医院。制约开展分娩镇痛的主要因素为麻醉科医师紧缺和没有专项收费标准。进一步推广普及分娩镇痛,除政策支持外,还应优化分娩镇痛流程、创新管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临床分娩资料,按年和月分别统计硬膜外分娩镇痛率、顺产率、产钳率和剖宫产率;收集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而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的产妇资料.分娩镇痛的方法是待产妇宫口开至2 cm以上时采用0.15%罗哌卡因或0.1%罗哌卡因复合2 mg/L芬太尼硬膜外镇痛,首剂负荷量10ml~12ml,背景量5 ml/h~8 ml/h,患者自控镇痛量1ml~5 ml,锁定时间15 min,宫口开全停泵.结果 与2005年比较,2006年硬膜外分娩镇痛率升高(21.90%对33.8%,P<0.05),顺产率升高(51.7%对55.2%,P<0.05),剖宫产率降低(43.9%对40.1%,P<0.05),产钳率无明显变化(4.4%对4.7%,P>0.05).随着每月硬膜外分娩镇痛率由8.4%升至41.2%时,剖宫产率由46.9%降至37.6%,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678,P<0.05).两年共完成硬膜外分娩镇痛5 461例,其中1125例(20.6%)以削宫产结束分娩,原因分别为胎儿窘迫371例(33.0%),头盆不称323例(28.7%),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219例(19.5%),活跃期停滞141例(12.5%),发烧44例(3.9%),其他原因26例(2.3%).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为畏惧产痛而要求削宫产的产妇提供了自然分娩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但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而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的产妇,剖宫产的原因是否与分娩镇痛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后产妇发热的影响。方法选择实施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200例,年龄22~38岁,BMI 20~3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0例。两组均采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给药的方式实施分娩镇痛,D组在给予硬膜外首次剂量(0.08%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共12 ml)后,经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10 mg(2 ml);C组在给予相同硬膜外首次剂量后经硬膜外给予生理盐水2 ml。测量并记录分娩镇痛开始前、分娩镇痛开始后1、2、3、4、5 h和胎儿娩出时产妇鼓膜温度。记录分娩镇痛开始前、分娩镇痛开始后1、2、3、4、5 h和第一产程结束时的Bromage评分、VAS疼痛评分。记录产间发热例数、分娩转剖宫产例数,记录镇痛时间、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记录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发热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分娩转剖率、镇痛时间、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和各时点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镇痛初始经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10 mg能明显降低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后发热率,且不影响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1.
刘波  左云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12):1314-1316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是目前对母婴影响最小且最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但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分娩镇痛可能与产时发热相关。引起产时发热的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体温调节失衡、局麻药物影响以及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产时发热对产妇及新生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引起产妇剖宫产率升高、抗生素使用增加以及过度医疗等,同时也可能导致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新生儿脑病发病率及住院率升高。目前有报道表明,激素类药物、低浓度局麻药物以及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给药方式可以降低产时发热率,但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瑞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时对产程进展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150例阴道分娩的健康初产妇根据静脉输注瑞芬太尼浓度不同分为A组0.02μg/(kg.min)、B组0.04μg/(kg.min)、C组0.06μg/(kg.min),各50例。比较3组产妇产程时间及宫缩,动脉血气分析、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脐静脉血气分析。结果 3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C组最高,A组最低,3组产妇在产程时间、宫缩,剖宫产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血气分析C组较A、B2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临床意义。C组2例出现过度镇静,3例胎心率减慢,停用瑞芬好转。结论瑞芬太尼实施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无明显影响,该药背景输注速度以0.04μg/(kg.min)时镇痛完善,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分娩疼痛不仅造成产妇痛苦,而且影响母婴平安。硬膜外分娩镇痛以其镇痛效果确切、简便易行,对产妇影响小广泛应用临床。硬膜外分娩镇痛既要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又要尽可能地保留产妇的运动能力,因此镇痛液中局麻药浓度要适中。本研究拟对比观察不同浓度的左旋比布卡因伍用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其镇痛效果和对产时产力的影响,找出适宜的左旋布比卡因浓度。  相似文献   

14.
腰-硬联合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是目前最有效也是最值得推荐的分娩镇痛方式之一,对产妇和新生儿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腰-硬联合阻滞应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行分娩镇痛在国内外尚存争议,Thorp等不支持潜伏期即介入镇痛,认为可使产程延长,但并未设立对照组;潜伏期占第一产程约2/3的时间。平均9小时以上,严重的疼痛刺激对母婴均产生不良影响,Nelson等主张于潜伏期即介入镇痛,并设立对照组观察到对产妇及新生儿并无不良反应。总之,分娩疼痛应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主张只要没有禁息症,应根据产妇意愿决定何时进行分娩镇痛,让我们共同为尽早实现“人人享有生殖健康”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笑气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对50例初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第一产程活跃期给以间断吸入50%笑气与50%氧气混合气体以实施镇痛分娩(观察组)。另选50例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活跃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情况、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笑气间断吸入用于第一产程活跃期,镇痛效果满意,缩短活跃期,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降低产妇产程中的疼痛程度,提高产妇分娩满意度.方法 基于JBI循证保健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收集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最新最佳证据,制定10条审查指标,并对2019年8~9月121例产妇(实施前组)进行基线审查,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制定相应的循证实践计划,并进行证据应用.证据应用后再次审查110例产妇(实施后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将最佳证据引入到临床实践后,9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较基线审查结果提升(P<0.05,P<0.01).两组产妇不同时期疼痛评分、分娩满意度评分、第二产程耗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最佳证据的应用,缓解了产妇在分娩不同时期的疼痛情况,提升了产妇对分娩过程的满意度,且不增加产妇和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7.
自然分娩时不同浓度罗比卡因的硬膜外镇痛效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罗比卡因与固定浓度的芬太尼配伍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按双盲原则分为四组,分别接受浓度为0.1%(A组)、0.15%(B组)、0.2%(c组)、0.25%(D组)的罗比卡因与2μg/ml芬太尼的镇痛混合液。男设20例正常分娩的产妇作对照(E组)。镇痛组的产妇进入活跃期、宫口开至2~3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L3-4)向头端置管,注入镇痛混合液8ml作为首量,连接镇痛泵,采用自控镇痛模式,单剂2ml/次,锁定时间为5min,至宫口开全时停用镇痛药。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运动能力、感觉变化、宫缩情况、产程及分娩情况,以及产妇满意度等。结果不同浓度的镇痛药其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A组用药总量最多,C和D组产妇的感觉和运动有明显影响,D组出现产程延长,器械助产率增高。产妇对A组和B组的满意率最高。结论0.15%罗比卡因与2μg/ml芬太尼混合液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良好,药量适中,基本无运动及感觉阻滞,对产程及新生儿无明显影响,产妇满意度高,是较为适合用于分娩镇痛的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与方法:对比观察了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时相0.0625%布比卡因/0.2%氯胺酮硬膜外连续输注对母体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结果:镇痛组母血儿茶酚胺值于镇痛后显著降低,特别是肾上腺素降低更为明显。对照组儿茶酚胺则随产程进展而升高。结论:氯胺酮硬膜外输注用作分娩镇痛不伴有母体血儿茶酚胺的增高,对母胎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初产妇400例,ASA Ⅰ或Ⅱ级,足月、单胎、头位,无妊娠并发症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分为硬膜外镇痛组和非镇痛组(n=200).硬膜外镇痛组宫口开至3 cm时,采用0.1%罗哌卡因混合0.5 μg/ml舒芬太尼行硬膜外镇痛,宫口开全后停止镇痛.记录镇痛前和镇痛15 min时VAS评分;评价运动阻滞程度;记录分娩方式、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Apgar评分和新生儿体重;记录镇痛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硬膜外镇痛组镇痛15 min时VAS评分由(8.3±0.8)分降至(1.6±1.1)分(P<0.05).与非镇痛组比较,硬膜外镇痛组顺产率和阴道器械助产率升高,剖宫产率降低,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延长(P<0.05).2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Apgar评分和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组下肢运动阻滞发生率为0.5%,下肢麻木发生率为9.0%,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5%.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12—2016-12间行分娩镇痛的100例产妇,根据不同用药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芬太尼镇痛,观察组应用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镇痛。比较2组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自然分娩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不良反应率、自然分娩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效果佳、自然分娩率高,且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