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微创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老年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6月治疗的47例老年钙化型LDH患者,均经微创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随访12~36个月,记录患者术后疗效。结果 47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4.45±4.76) min,住院时间(5.6±0.76) d;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ODI指数、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直腿抬高角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参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治疗优良率为85.11%;术后出现1例一过性下肢麻木,复发2例,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能快速改善老年钙化型LDH的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内窥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_5骶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腰_5骶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全内窥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依据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Macnab腰腿痛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4~12月,平均6月。下肢神经痛VAS评分术前6.2±1.3分,术后1周1.5±0.6分,术后3月1.0±0.4分,手术前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65.1±12.6,术后1周18.4±6.3,术后3月12.5±2.9,手术前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腰腿痛评定标准结果为优1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全内窥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腰_5骶_1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操作精细,术后恢复快,近期手术效果优良。因其不受髂棘影响,特别对于高髂棘、不易从侧方椎间孔入路治疗的患者,减少了对神经根的损伤,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及失败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联合纤维环修复与单纯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2—2018-09采用手术治疗的76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35例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联合纤维环修复术治疗(观察组),41例单纯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L5S1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情况、术后1、3、12个月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以及术后12个月改良Macnab评分。结果2组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1个月,无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观察组无复发L5S1椎间盘突出症,对照组6例复发L5S1椎间盘突出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观察组术后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3、12个月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术后12个月改良Macna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联合纤维环修复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率,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包茂德  姜阳  高保国  王跃平 《中国骨伤》2002,15(11):654-655
目的 探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症、操作要点以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采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椎间盘摘除术 (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 ,MEDⅡ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和神经根管扩大术。结果 本组 55例 ,随访 3~ 1 2个月 ,根据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 :优 49例 ,良 6例 ,差 0例。结论 MED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效果好的优点 ,适用于大多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治疗L5/S1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选择。 方法 2011年8月~2012年8月符合入选条件的68例L5/S1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按入院奇偶顺序分成2组,椎板间入路组34例,椎间孔入路组34例。对2种手术入路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患者耐受情况、患者疗效满意度、术后残余症状、并发症及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椎板间入路组有4例术中改为椎间孔入路,椎间孔入路组有7例改为椎板间入路,经椎板间入路和椎间孔入路手术时间分别是(50.2±7.0)min、(61.9±9.6)min(P<0.05),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5.4±2.3次、10.3±2.5次(P<0.05),2种入路治疗后腿痛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定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皮内镜下治疗L5/S1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经椎板间或经椎间孔入路治疗各有特点,且均能取得优良的临床疗效,但需针对患者的解剖情况、影像定位及临床表型选择适宜的个体化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内窥镜下不同入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局麻下经皮后外斜入路与椎板间孔入路内窥镜手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6月至2008年10月,对57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男32例,女25例;年龄17~79岁,平均42岁.内窥镜手术入路分别采用后外斜入路与椎板间孔入路.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患者手术前、后腰椎功能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不同入路的治疗结果、并发症、二次开放手术等情况.结果 5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最长5年4个月,最短12个月,平均22.4个月.采用后外斜入路22例,椎板间孔入路35例,其中各有1例患者接受二次手术,各有1例术后出现感染.后外斜入路突出的部位更靠外侧.椎板间孔入路不考虑髂棘的高低,突出部位为中央型和旁中央型.后外斜入路组手术前、后平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74.36,13.91(P<0.001),椎板间孔入路为77.45,12.56(P<0.001),术前和术后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手术疗效后外斜入路优良率为86%.椎板间孔入路优良率为89%.结论 两种入路各有不同的适应证,手术过程明显不同,但只要选择恰当,均能达到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与经椎板间入路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DH患者66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3例采用经椎间孔入路,33例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椎间孔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高于椎板间组(P0.05);但是两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率椎间孔组为6.06%(2/33),椎板间组为3.03%(1/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82±7.12)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椎管占位率均显著下降(P0.05),但是,椎间隙高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椎管占位率和椎间隙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椎间孔入路相比,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伤椎透视次数少,但两种脊柱内镜术治疗LDH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椎板间隙成形技术在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3年8月,我院应用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男60例,女30例;年龄22~68岁,平均41.4±13.3岁。其中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A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B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影像学参数、围手术期指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参照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2年以上,平均34.8±4.0个月(25~42个月)。A组患者FE术中均需进行椎板间隙成形技术预处理骨性椎板窗,而B组患者未行椎板间隙成形技术。两组患者术前椎间盘突出类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以肩上型椎间盘突出为主(29/38,76.3%),而B组患者以腋下型椎间盘突出最常见(34/52,65.4%)。除A组在手术时间明显大于B组外(分别为73.1±9.7min和55.2±7.5min,P0.05),两组在住院天数、重返工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分别为84.2%和86.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尽管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需术中采用椎板间隙成形技术预处理骨性椎板窗而延长手术时间,但仍可以获得与L5/S1节段一致的良好临床疗效,而且并未增加术后神经损伤和腰椎不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高髂嵴连线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记录手术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ODI和疼痛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透视次数为2~4次;手术时间为35~100min;住院时间为3~5 d。患者均随访12个月。术后1 d和术后1、3、12个月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1)。术后12个月根据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7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26/27。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高髂嵴连线的患者,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 :总结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 0 0 0年 2月至2 0 0 0年 11月间对 12 1例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多间隙突出 4 6例 ,巨大中央型突出 2 1例 ,小关节内聚明显者 4 7例 ,游离脱出 8例 ,明显钙化 2 6例 )。行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结果 :随访 3~ 10个月 ,手术优良率95 %。结论 :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49例接受经皮内窥镜手术治疗L5S1LDH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23例采用椎板间入路(PEID组),26例采用椎间孔入路(PETD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LDH病理分型、临床症状、术前VAS疼痛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与PETD组相比显著缩短手术时间[(63.53±15.85)mins vs(75.27±11.34)mins,P0.05],显著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8.49±1.89)次vs(35.38±6.08)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定位错误、硬膜撕裂、手术切口感染、椎间盘炎等严重并发症。49例患者平均随访15.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24h、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以及末次随访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PEID组4.35%,PETD组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复发率PEID组4.35%,PETD组1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D与PETD均是治疗L5S1LDH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且临床疗效相近。但PEID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自1999年9月~2002年10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152例患者采用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13例获得3~19个月随访,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86例,良21例,可4例,差2例,手术优良率94.6%。结论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性好等优点,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及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l2个月。术后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优27例,良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8.6%。结论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侧后方入路与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6-06诊治的78例腰椎管狭窄症,39例经侧后方入路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侧后方组),39例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椎板间隙组)。结果 7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5(4~18)个月。侧后方组与椎板间隙组术后3 d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 d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以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功能Mac Na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后方入路与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起到缓解腰部疼痛、解除腰椎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但选择何种手术入路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前瞻性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L5/S1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其中男36例,女36例;年龄18~78岁,平均40.5岁;脱出型51例,游离型21例.将椎管内L5/S1椎间盘非包含型突出按照突出物与同侧S1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分为腋型(30例)、腹型(28例)及肩型(14例).对于腋型突出采用腋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直接置入S1神经根腋部进行脱出物及椎间盘内松动髓核的摘除;对肩型及腹型突出采用肩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置入S1神经根肩部进行手术.术后第2天及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突出物切除的彻底性.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腿痛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评估术后12个月时MacNab腰椎功能评分及S1神经根功能状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80min,平均45min.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第2天复查MRI显示致压突出物完全切除率为100%.1例术后2个月椎间盘突出复发,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翻修;其余71例术后3个月腰椎MRI显示椎间盘后缘获良好塑形.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2个月时MacNab评分,优44例,良26例,可1例,差1例.术后1年随访S1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肌力明显恢复(P<0.01),跟腱反射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选择腋路或肩路经椎板间隙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合理,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并发症情况及腰腿痛VAS评分,采用MacNab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中1例发生硬膜囊破裂。术后17例腰腿痛症状消失,2例下肢疼痛未缓解,1例下肢疼痛加重。腰腿痛VAS评分术后1、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 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9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 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合并病变间隙小关节内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对策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0年11月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的255例腰椎问盘突出症的CT片,测量其形态上呈小关节内聚改变的47例腰椎CT片数据,制定统一标准选择病例。并依据1994年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组制定的手术疗效标准,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随访45例,优34例,良l0例,优良率97.8%。结论 合理选择适应证,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合并病变间隙小关节内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可以达到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孔入路间断内窥镜下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1月-2010年8月,收治L5、S1椎间盘突出症115例,其中男79例,女36例;年龄14~79岁,平均38岁。病程2~15个月,平均8.3个月。均表现为S1神经根支配区症状。采用经椎板间孔入路穿刺,建立工作通道。穿刺针测试工作面无神经根或硬膜囊后,使用器械直接摘除椎间盘组织,然后在内窥镜下观察神经根减压情况;游离型的患者在内窥镜下观察神经根压迫情况,摘除神经根周围椎间盘组织,然后进入椎间隙摘除游离的椎间盘组织。结果术中4例穿刺失败,1例改为小开窗手术,3例改为后外斜入路手术;其余采用经椎板间孔入路间断内窥镜技术。术后8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73%±12%,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3%±5%和12%±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59例,良15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92.5%。结论经椎板间孔入路间断内窥镜下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康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侧卧位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均取侧卧位,经椎板间隙只切除黄韧带不切除椎板及其它结构,应用椎间盘镜及显微外科的技术摘除突出之髓核。临床应用113例。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最长时间24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12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其中优107例,良6例。结论 侧卧位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不影响脊柱稳定性,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对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传统开放手术有确切疗效[1]。经椎板间入路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下椎间盘摘除术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是临床上用于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较常用的微创手术方法,并获得了满意疗效[2-5]。此两种方法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2~5]。但这两种微创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有何异同,目前报道较少。本研究对2010年12月~2012年5月我院采用上述两种微创手术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这两种微创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创伤与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