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493-4494
选择2014年4月~12月在我院产科接受正规产检且在我院分娩的30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产后6个月对产妇实施盆底肌力强度检测,将发生压力性尿失禁产妇分为尿失禁组,未发生压力性尿失禁产妇分为非尿失禁组,应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预测模型对产妇盆底肌力强度进行检测,并分析盆底肌力强度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存在的相关性。在盆底肌力强度、尿失禁症状、慢性咳嗽症状等比较上,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孕前有尿失禁、孕期出现新发尿失禁、盆底肌力强度等均会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产生影响,对其发生具有预测作用,其中,盆底肌力强度的预测作用最显著。通过应用预测模型可将产后压力性尿失禁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筛选,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状况,分析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的811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产妇筛查结果及可能影响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因素,根据有无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将产妇分为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组71例,无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组740例。比较2组上述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初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结果 811例产妇中出现早期盆底功能障碍132例(16.28%),其中压力性尿失禁71例(8.75%),盆底脏器脱垂43例(5.30%),膀胱颈移位18例(2.22%)。年龄增大、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增加、孕期尿失禁、会阴侧切、新生儿体质量增加及第二产程时间延长为初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剖宫产及孕期缩肛训练为保护性因素(P 0.05)。结论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本地区初产妇压力性尿失禁与产妇年龄、孕前BMI等因素有关,临床可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其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化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健康教育流程,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从而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方法:开发移动健康教育微信平台,进行动态连续的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健康教育。结果:运用移动健康教育微信平台后,产妇盆底筛查率明显上升(62.1%VS 94.4%),产妇每天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时间明显增加(6.4分钟VS 14.6分钟),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下降(8.3%VS 5.3%)。结论 :移动健康教育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效果优势明显,可有效提高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初次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后采用常规检查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45、90、180 d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尿垫试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产后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可有效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在防治孕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视,回顾分析妇产科孕期检查并分娩的1 028例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孕期有尿失禁组与无尿失禁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比较、 凯格尔盆底肌训练坚持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格尔盆底肌训练可明显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产后引起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风险因素。方法方便抽样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后6~8周复查时患有SUI的产妇126例,同法选择同期复查时无SUI的产妇1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病历资料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short-form,ICIQ-SF)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产妇顺产、胎儿体重较重和胎儿头顶径较大的产妇发生产后SUI的比例较高。多元逻辑回归结果显示是否顺产和胎儿体重是产妇产后发生SUI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将患者根据分娩方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胎儿体重是剖宫产产妇发生产后SUI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产妇年龄和胎儿头顶径是顺产产妇发生产后SUI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产后患者引起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因素众多。医护人员应针对不同人群的风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以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专人健康教育和盆底肌训练持续性指导对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产科门诊进行规律产检的36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健康宣教和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则实施专人健康教育联合盆底肌持续训练指导方案,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尿失禁发生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人健康教育联合盆底肌训练持续性指导有利于改善女性盆底肌力、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8.
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施君  李勇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6):930-930
尿失禁是目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患之一.其中分娩方式及相关因素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影响日益受到广大妇产科医师的重视。本研究通过问卷或电话调查的方式对部分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765-766
目的探讨采用盆底功能康复联合针灸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对观察组产妇在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进行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7d内及14d内症状改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盆底功能康复联合针灸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会阴超声对产后女性阴道壁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盆底结构变化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8月在我院产科分娩后6~8周回院访视的200例阴道壁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产妇,根据其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110例与选择性剖宫产组90例,分别采用经会阴超声检查观察产妇的超声检查结果,依次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的逼尿肌厚度、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与尿道旋转角均明显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产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阴道分娩组产妇的肛门内括约肌近端平面6点与12点方向厚度、肛门内括约肌中部平面9点与12点方向厚度与肛门外括约肌远端平面12点方向厚度均明显低于选择性剖宫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后阴道壁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的盆底结构与肛门括约肌形态变化更为明显,而经会阴超声对产后阴道壁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的盆底结构与肛门括约肌形态有确切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孕产妇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发展轨迹及其对产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源于前期开展的1项随机对照试验,于2020年6—10月在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招募了126名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APP进行尿失禁自我管理。于干预前、干预后2个月及产后42 d收集资料。采用Mplus 7.4对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发展轨迹进行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干预因素对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发展轨迹的影响,探讨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发展轨迹对产后尿失禁的预测效果。结果 最终共有103名研究对象完成所有时间节点的随访。年龄(28.75±3.33)岁。潜类别增长模型拟合了4个潜类别,分别是:C1高功能组(56.3%)、C2发展组(9.7%)、C3阻滞组(22.3%)、C4低功能组(11.7%)。回归分析发现,相比于低功能组的孕妇,高功能组和发展组的孕妇产后尿失禁的风险是降低的(分别为P=0.002及P=0.025);观察组孕妇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发展轨迹更有可能呈现上升趋势(OR:0.055,95%CI:0.016~0.188,P<0.001)。结论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WORSEN评分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方便采样方法,回顾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7年12月4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其中2014年1月—2016年12月份300例患者构成验证组1,2017年1—12月102例患者构成验证组2。入院24 h内对患者进行国立卫生院卒中研究量表评分,并采用WORSEN评分,对患者入院首次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统计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根据受试者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约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判断其预测病情恶化的效能。结果 WORSEN评分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呈正相关(r=0.424,P<0.001),评分越高,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概率越大;2组患者中评分在0~7分,当WORSEN评分=3时,约登指数最大,是预测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最佳界值;验证组1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78(95%CI:0.710~0.845),灵敏度68.0%,特异度76.8%,准确度75.3%,阳性预测值37.0%,阴性预测值92.3%,与验证组2拟合度较好(χ2=7.000,P=0.321)。结论 WORSEN评分能较好预测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概率,可以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进展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衰弱现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年5月—2013年4月抽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行长期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4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衰弱表型(frailty phenotype,FP)对其进行衰弱评估,随访5年内全因死亡情况。结果 (1)最终纳入3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评分(2.33±1.53)分,衰弱、衰弱前期和无衰弱发生率分别是44.2%、42.1%和13.7%。衰弱、衰弱前期和无衰弱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38.0%、82.5%和90.4%(P<0.001)。(2)在校正了年龄、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Charlson合并症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等协变量的干扰后,衰弱评分仍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年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HR=1.311,P<0.001)。(3)衰弱评分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年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与随机面积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衰弱评分2.5作为切点,预测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一致率分别是0.757、0.738和74.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较高的衰弱患病率,衰弱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衰弱评分可以为患者预后的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建议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常规衰弱筛查、评估,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最大限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延迟性化疗相关恶心呕吐风险指数(DCINV-RI)、化疗相关恶心呕吐风险预测工具(CINV-RPT)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延迟性化疗相关恶心呕吐(DCINV)风险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行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2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DCIVN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80)和DCIVN组(n=132)。应用DCINV-RI和CINV-RPT对患者进行DCINV风险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比较两种工具的预测价值。结果2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62.26%(132/212)的患者发生2级及以上DCINV。使用两种工具进行DCINV风险评估时,DCINV组患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CINV-RI评分的AUC为0.852,当总分为20.500分时,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为0.838、0.765、0.603(P<0.01),此时DCINV-RI的预测价值最大;CINV-RPT评分的AUC为0.924,当总分为12.500分时,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为0.863、0.841、0.703(P<0.01),此时CINV-RPT预测价值最大;CINV-RPT评分的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高于DCINV-RI评分。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DCINV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DCINV-RI和CINV-RPT均能有效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DCINV发生风险,但CINV-RPT的预测价值高于DCINV-R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并应用于临床,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上海市某三级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264例患者作为建模组,将术后低体温组116例和非低体温组148例的各项危险因子进行对比,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于2018年1月—12月纳入132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 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建模组为43.93%(116/264),验证组为41.66%(55/132);最终进入预测模型的因子分别为:基础体温(OR=0.296)、手术类型(OR=1.457)、室温(OR=0.521)和麻醉时间(OR=1.009)。H-L检验P=0.123,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1,约登指数为0.867,灵敏度为0.600,特异度为0.867,实际应用的正确率为79.54%。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筛选腹腔镜手术术中低体温高危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Caprini和Padua风险评估模型联合使用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筛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有效性。 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从2017年8~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住院患者资料,以Caprini和Padua风险评估模型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血栓风险评分,并通过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得到Caprini和Padua联合使用后的预测概率模型,分别绘制3种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采用Delong法比较3种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以Youden指数最大的分界点作为最佳诊断分界点。 结果Caprini和Padua联合使用后的预测概率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高于Caprini模型和Padua模型(0.927±0.009 vs 0.739±0.020,0.927±0.009 vs 0.817±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0.659,Z=8.952,P均<0.001)。并且预测概率模型灵敏度及特异度均大于Caprini或Padua(83.7% vs 79.1% vs 72.1%;87.9% vs 66.7% vs 82.7%)。 结论Caprini和Padua风险评估模型联合使用可提高筛选内科住院患者VTE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分析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 38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比较2种模型的分析结果。结果 1 383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71例非计划性再入院,非计划性再入院率为5.13%。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后并发症、肿瘤TNM分期≥III期、术前合并症≥2项是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决策树模型分析显示,术后并发症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后依次为术前合并症≥2项、肿瘤TNM分期≥III期、肠造口、手术方式。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决策树模型为0.790,2个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14,P>0.05)。结论 术后并发症、肿瘤TNM分期≥III期和术前合并症≥2项是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重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临床护士需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8.
杨振  张会君 《护理学报》2021,28(21):7-11
目的 探索照顾老年失智症患者的养老护理员发生照护性抑郁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加以验证。方法 2019年9—12月,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辽宁省锦州市和沈阳市6家养老机构210例照顾失智症患者的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运用一般资料问卷、Zung's抑郁自评量表、照护负担量表、心理韧性量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抑郁风险预测模型,并构建列线图;运用Bootstrap法验证模型效能。结果 照顾老年失智症患者的养老护理员照护性抑郁检出率为54.7%;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照顾负担为发生照护性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健康自评状况、心理韧性、社会支持为照护性抑郁的保护性因素(P<0.05);照护性抑郁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H-L偏差度检验:χ2=4.709,P=0.788)和区分度(AUC=0.976,95%CI:0.959~0.993)良好。结论 照顾失智症患者的养老护理员照护性抑郁的检出率较高,并受健康状况、心理韧性、社会支持以及照顾负担的影响,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其发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陈琳  葛铮铮  张晓艳 《护理学报》2020,27(23):53-57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住院患儿发生感染性腹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7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内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感染性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组(n=48)和非感染性腹泻组(n=1 293),对影响感染性腹泻的相关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341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儿中有48例发生感染性腹泻,发生率为3.5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过阿糖胞苷、使用过蒽环类药物、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有过输血治疗、住院时处于夏季、非固体饮食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生感染性腹泻的危险因素(P<0.05);身高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生感染性腹泻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使用过阿糖胞苷、蒽环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有过输血治疗、住院时处于夏季、非固体饮食的急性白血病患儿会增加感染性腹泻发生的风险;身高越高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生感染性腹泻的风险低。应加强早期风险评估、健康宣教、及预防干预措施,以降低高危患儿的感染性腹泻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基于复合保温基础上口腔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风险预测模型并将其可视化呈现,评价模型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1月在南京市某口腔专科医院行口腔癌根治术的234例患者作为建模组,将低体温组(n=103)与非低体温组(n=131)之间进行危险因素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区分度评价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检验,校准度评价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于2020年12月—2021年2月选取100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应用评价。结果 共纳入年龄(OR=1.033)、BMI(OR=0.346)、基础体温(OR=0.338)、术中输液量(OR=2.320)、加温毯温度(OR=0.236)等5个因素构建预测模型。H-L拟合优度检验P=0.656,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2,约登指数为0.530,灵敏度为0.767,特异度为0.763。结论 本模型在预测口腔癌根治术中低体温发生的效果良好,可为医护人员早期对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性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