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对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80例临床资料。以术中探查为"金标准",比较术前MDCTA、MRI对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的诊断效能。结果MDCTA检查诊断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的灵敏度为92. 31%,特异度为96. 43%,准确性为93. 75%,Kappa值为0. 87; MRI检查诊断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的灵敏度为76. 92%,特异度为92. 86%,准确性为82. 50%,Kappa值为0. 64; MDCTA与MRI检查诊断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MDCTA检查诊断准确性与灵敏度均明显高于MRI(P 0. 05)。结论相较MRI,MDCTA检查诊断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能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可靠指导。  相似文献   

2.
MRI评价肺癌侵犯纵隔血管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RI评价肺癌侵犯纵隔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中央型肺癌或纵隔旁型肺癌侵犯纵隔血管,术前MRI检查,对比分析其侵犯纵隔血管的MRI征象和大体手术及显微病理所见。结果 MRI表现为肿瘤与血管壁侧侧相贴、管腔通畅和其病理表现的癌肿与管壁相贴、主要侵犯外膜的纤维性粘连或侵犯中内膜的瘤性致密粘连方式相一致;MRI表现为肿瘤包埋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和其病理所见的癌肿沿管壁环形堆积式浸润方式相一致。结论 MRI在评价肺癌侵犯纵隔血管方面是可行的,为临床制定肺癌手术计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MSCTA)容积重建(VR)技术评价盆腔起源不明肿瘤的供血动脉、判断肿瘤的来源、性质.方法 对37例盆腔起源不明肿瘤患者行MSCTA,采用血管生成和图像融合法重建腹部血管,通过观察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数量、形态、起止、走行、分布、起源,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肿瘤是否侵犯周围脏器,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SCTA显示盆腔起源不明肿瘤的供血动脉63支,其中卵巢动脉15支(13例,均为卵巢肿瘤),子宫动脉35支(3例子宫肿瘤、15例卵巢肿瘤),肠系膜下动脉6支(2例结肠癌、3例肠道间质瘤),骶正中动脉2支(2例神经源性肿瘤),髂总动脉无名分支2支(1例淋巴瘤,1例肿瘤来源不明),腹主动脉其他分支3支,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1.89% (34/37),术前MSCTA诊断盆腔良、恶性肿瘤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89.19%(33/37).双侧病变5例,其中3例为原发,2例为继发,MSCTA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MSCTA VR技术可显示盆腔肿瘤的供血动脉,对盆腔起源不明的肿瘤定位、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判IMR重建技术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中对腹部肿瘤供血动脉来源手术指导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的100例腹部肿瘤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处理。结果:MIP诊断中腹主动脉3级分支显示率为62%,4级分支显示率为17%。V R诊断腹主动脉3级分支显示率和4级分支显示率分别为:60%、5%。MSCTA诊断中手术前定位准确率、手术后病理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94%。结论:采用基于IMR重建技术的MSCTA诊断腹部肿瘤的准确率较高,可对腹部肿瘤供血动脉来源手术进行指导,因此值得在临床上予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肿瘤三维血管定量与病理微血管定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的三维血管定量与病理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技术(3D-CPA),术前检测38例甲状腺肿瘤血流信号(恶性22例,良性16例)计算3D-CPA血管指数(VI),术后对手术标本行抗CD34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22例甲状腺癌3D-CPA VI和MVD分别为(9.69±4.37)条/cm3和(51.33±12.86)/400倍视野,二者呈线性正相关(r=0.796,P<0.01),16例良性甲状腺肿瘤3D-CPA VI和MVD分别为(4.96±1.19)条/cm3和(20.11±8.05)/400倍视野,二者呈线性正相关(r=0.814,P<0.01),良、恶性两组3D-CPA VI、MVD分别对比差异有显著性(t=2.020,P<0.001;t=2.016,P<0.001).以VI大于6条/cm3诊断甲状腺癌,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1.82%、87.50%.结论 3D-CPA能立体、直观显示甲状腺肿瘤血供,血管三维定量测值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相关性较好,血管三维能为良、恶性甲状腺肿瘤鉴别提供有效血流信息.  相似文献   

6.
伍少青  余柳春  梅志锋 《全科护理》2013,11(23):2146-2147
[目的]探讨对64层螺旋CT头部血管成像(MSCTA)检查的护理方法,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3月50例行64层螺旋CT头部血管成像临床资料,根据其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身心护理措施,严格操作以保证头部血管成像检查的顺利进行。[结果]所有病人行MSCTA检查成功,检查成功率100%,造影效果良好,显示病灶清楚,其中诊断为脑动脉瘤24例,脑动脉狭窄8例,脑动静脉畸形7例,血管变异3例,占位4例,未见异常4例,检查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身心护理措施,是成功完成检查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胃癌壁外血管侵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胃癌患者98例,均行腹部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腹部CT诊断胃癌壁外血管侵犯的价值。比较壁外血管侵犯和未侵犯者TNM分期及肿瘤大小和生长方式。结果腹部CT诊断胃癌壁外血管侵犯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0. 953,P=0. 001);腹部CT诊断胃癌壁外血管侵犯的准确性为97. 96%(96/98),敏感性为100. 00%(30/30),阳性预测值为93. 75%(30/32),特异性为97. 06%(66/68),阴性预测值为100. 00%(66/66)。胃癌壁外血管侵犯及未侵犯者N分期及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未发生壁外血管侵犯者比较,壁外血管侵犯者T分期中T4分期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壁外血管未侵犯者比较,壁外血管侵犯者肿瘤 5 cm及近端结节型加弥漫型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部CT可提高胃癌壁外血管侵犯的术前评估效果,准确判断胃癌壁外血管侵犯疾病。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胰腺癌胰周血管受侵的价值.方法 对49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三维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对胰周主要血管进行成像.结果 49例患者中胰头、胰颈部癌33例,钩突癌8例,胰体癌5例,胰尾癌2例,全胰腺癌1例.胰周主要血管受侵包括腹腔干3 例,肝总动脉7例,肠系膜上动脉6例,脾动脉8例,门静脉16例,肠系膜上静脉24例, 脾静脉11例, 下腔静脉2例.MSCTA判断血管受侵准确率为87.75%,敏感度为88.57%,特异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93.94%,阴性预测值为75.00%.结论 MSCTA能直观准确地显示胰腺癌对胰周血管的侵犯,术前MSCT多期增强扫描判断胰腺癌的胰周血管是否受侵对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钆塞酸二钠磁共振(MRI)增强成像与增强CT检查对肝脏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肝脏小局灶性病变患者110例(共125个小结节),所有患者均行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与增强CT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病理检查结果,以及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MRI检查与增强CT检查在肝脏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另计算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MRI检查与增强CT检查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10例患者中经病理明确良性病变47例,恶性病变63例;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准确度(88.18%)、特异度(85.11%)、灵敏度(90.48%)、阴性预测值(86.96%)、阳性预测值(89.06%)均高于MRI检查(61.82%、59.57%、63.49%、54.90%、67.80%)及增强CT扫描(49.09%、44.68%、52.38%、41.18%、55.93%),有统计学差异(P<0.05);kappa检验显示: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不佳(kappa值=0.228,P=0.016);MRI检查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58,P=0.000);增强CT扫描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不佳(kappa值=0.029,P=0.760)。结论: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检查在肝脏小局灶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小局灶性病变检出率,其诊断效能优于常规MRI扫描及增强CT扫描,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和瘤周脑水肿(PTBE)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术前进行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星形细胞瘤患者.在MRI计算星形细胞瘤的瘤体体积和瘤周脑水肿体积,从瘤周脑水肿与肿瘤本身的体积之比获得水肿指数(EI),估价脑水肿的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 34例星形细胞瘤VEGF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显示微血管,测量微血管密度(MVD)表示肿瘤血管生成.结果 VEGF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的血管生成、瘤周脑水肿均呈显著正相关(r=0.77,P<0.001;r=0.336,P=0.05);高级别星形细胞瘤VEGF、MVD、EI分别显著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t=7.08,3.37,2.74;P=0.01,0.011,0.025).结论 VEGF可能通过参与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和脑水肿发生,对胶质瘤的恶性演进起促进作用;MRI瘤周脑水肿征象能间接反映星形细胞瘤的肿瘤血管形成和预测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计算机成像血管造影(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评估效果。方法通过CTA及DSA评估患者肿瘤大小、位置、侵犯肺中央血管的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二者评估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CTA与DSA对患者诊断阳性率、肿瘤大小、肿瘤侵犯中央血管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患者在肿瘤大小、侵犯肺中央动脉、静脉情况及淋巴结转移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CTA、DSA对肿瘤大小、侵犯肺中央血管的诊断价值价高,但在判断淋巴结转移方面仍有欠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TRICKS血管造影与常规MRI结合在四肢软组织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7例四肢软组织病变患者先行常规MRI平扫,注入对比剂后用对比动力学时间分辨率成像(Time resolved imaging of contrast kinetics,TRICKS)技术进行动态血管造影,最后用腹部常用的LAVA技术进行增强扫描.扫描结束后,人为将67例分成2组,A组为常规MR组(平扫+增强),B组是在A组的基础上增加TRICKS血管造影,2组分别对病变进行定性诊断,并各自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TRICKS血管造影和常规MRI检查,TRICKS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病变区域动静脉的充盈情况和动态变化.A组诊断肿瘤与非肿瘤病变的准确性为89.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2%、64.2%;B组诊断肿瘤与非肿瘤的准确性为95.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1%、85.7%.两组间在肿瘤和非肿瘤判定上有显著差异(P<0.05).A组对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为83.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78.5%;B组对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为9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92.9%.两组间在病变的良恶性判定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RICKS血管造影技术与常规MRI结合能提供更全面的病变信息,TRICKS血管造影可以作为四肢软组织病变检查的常规序列并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常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头颅磁共振MRA、DWI和SWI序列扫描,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分析MRA、DWI和SWI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60例患者660支脑动脉血管接受MRI与DSA检查,其中MRA+DWI+SWI与DSA有6支结果不一致。以DSA为金标准,MRA+DWI+SWI与DSA检查诊断脑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13,P<0.001)。MRA+DWI+SWI诊断脑部动脉狭窄一致性好,kappa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974、97.5%、99.6%和99.2%。结论:磁共振MRA、DWI、SWI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均有一定评估价值,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癌的CT及MRI在诊断定性、分期及其对周围器官侵袭和转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卵巢癌患者术前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合手术结果、病理诊断与临床分期对照分析。结果 (1)CT对卵巢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0.9%(55/68),MRI为92.6%(63/68),MRI优于CT(χ2=3.0235,P<0.05)。(2)MRI对卵巢癌的定性诊断优于CT(χ2=4.2531,P<0.05),分期诊断优于CT(χ2=5.7129,P<0.05)。(3)MRI对转移至肠道、子宫及输卵管、肝脏等远处及淋巴结的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CT(P<0.05);对转移至腹膜、网膜的诊断敏感度略低于CT(P<0.05)。CT诊断卵巢癌转移的诊断总符合率为75.4%(46/61),MRI为88.5%(54/61),MRI显著高于CT(χ2=10.1723,P<0.05)。结论 MRI对于卵巢癌定性、分期及肿瘤侵犯周围器官和转移的诊断显著优于CT,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卵巢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71-3672
分析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MSCTA)对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选取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予以彩色多普勒成像及MSCTA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MS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率为84.78%(78/92),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成像的54.35%(50/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125,P0.05)。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能有效、准确评估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情况,对急性脑梗死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I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与增强MRI血管成像(contrast-enhanced MRA,CE-MRA)诊断后循环缺血疾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MRA及CE-MRA检查结果,比较2种方法图像质量、狭窄及闭塞血管数目差异。结果 CE-MRA的图像质量良好率(76%)高于MRA检查(46%)(P<0.05);CE-MRA检查椎-基底动脉多发性血管病变的阳性率48%(24/50)高于MRA检查28%(14/50)(P<0.05);CE-MRA显示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动脉后狭窄率分别为78%、30%、28%,MRA则显示狭窄率分别为62%、20%、18%,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及CE-MRA均可为后循环缺血提供诊断依据,但CEMRA诊断效能优于常规MRA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切割活检在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应用自动活检枪和18G或16G活检针对77例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行切割活检,将活检病理结果与手术切除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判断粗针切割活检在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粗针穿刺活检对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良恶性分辨的诊断正确率为93.51%(72/77),66.23%(51/77)能明确肿瘤的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6.49%(5/77)的病例粗针穿刺活检不能明确肿瘤的良恶性。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切割活检在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诊断脑梗死血管狭窄病变程度准确率。方法 选取收治的170例脑梗死患者,均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A检查诊断血管狭窄、侧支循环检出、侧支循环等级情况。结果 170例脑梗死患者显示出1082条血管,以DSA检查为“金标准”,CTA检查与DSA检查符合率为82.72%,CTA检查与DSA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43,95CI:0.709~0.777,P0.001);CTA检查灵敏性为88.89%、特异性为90.32%、准确性为89.41%,CTA检查与DSA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76,95CI:0.626~0.926,P0.001);170例脑梗死患者颅内1532条侧支动脉,CTA检查与DSA检查侧支循环等级符合率为97.85%,CTA检查与DSA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06,95CI:0.867~0.944,P0.001)。结论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脑梗死可有效鉴别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等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在12例中,病灶位于颈髓7例,胸髓3例,颈胸段、胸腰段水平各1例。其中3例为多发灶,1例合并脑内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受侵脊髓局限性增粗,与正常脊髓信号相比,T1WI呈等低信号结节性肿块,其中1例伴斑片状高信号(因出血);T2WI为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结节显著强化,边界清晰。在T2WI或增强扫描上,见特征性瘤内或瘤周迂曲的畸形血管流空信号9例,肿瘤上下继发性脊髓空洞或囊肿10例。结论:MRI检查是诊断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手段,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乳腺肿瘤三维超声血管容积指数(VI)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Tomtec 3D Sono ScanPro1.2对42例乳腺肿瘤进行三维重建,计算肿瘤的三维血管容积指数,对手术后的标本进行抗CD34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乳腺肿瘤的三维超声成像图立体感明显,其三维血管容积指数与病理微血管密度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VI=0.90,P<0.001。结论VI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乳腺肿瘤血管生成,对于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乳腺癌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