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早期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0例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连续病例,共检出肌瘤65枚,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5 d行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瘤体大小、内部及周边组织回声和血流灌注变化.结果 HIFU治疗前常规超声示肌瘤内部为不均匀性低回声或中等回声,治疗后2~5 d内肌瘤内部回声不均匀性增强占 92.3%,回声无明显变化占 7.7%,治疗前后肌瘤大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肌瘤内部均可见点状、条状或网状血流信号,治疗后肌瘤内部血流信号消失占95.4%,肌瘤周边有少许点状血流信号占 3.1%;HIFU治疗前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肌瘤大小及边界且瘤体内造影剂强度高于子宫肌壁,治疗后肌瘤内无造影剂显示占 92.3%,瘤体边缘有散在造影剂增强占 6.2%;HIFU治疗前肌瘤内时间强度曲线幅度明显高于子宫肌壁;治疗后肌瘤内时间强度曲线幅度为零占 92.3%,瘤体边缘有散在造影剂增强的时间强度曲线幅度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准确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消融范围及程度,为子宫肌瘤HIFU治疗后的早期疗效判断提供依据,并可在短期内修订HIFU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评价超声造影对HIFU治疗的疗效判断。方法选择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8例,共检出肌瘤138枚,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瘤体大小、内部及周边组织回声和血流灌注对比变化。结果治疗2~5d后肌瘤内部回声不均匀性增强,血流信号减少,肌瘤内无造影剂显示,肌瘤内时间强度曲线幅度减低。治疗3个月后肌瘤缩小,平均有效率52%,肌瘤内部回声均发生变化,血流信号消失,临床症状改善。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有效。超声造影可早期客观评估子宫肌瘤血流灌注状态,有效评价HIFU治疗的效果,作为治疗后判断疗效是一项较好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腺)肌瘤的近期疗效及其实用性.方法 选择86例临床确诊的子宫(腺)肌瘤患者行HIFU治疗,应用CDFI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瘤体大小、回声、血流动力学等不同的改变.结果 86例子宫(腺)肌瘤HIFU治疗后1~6个月CDFI复查和随访,瘤体明显缩小者49例,无明显改变者30例,有增大趋势7例;瘤体内回声明显增强71例,无明显改变15例,边界趋于清晰69例;血流信号消失53例,血流信号减少18例,血流信号无明显改变15例;月经期经量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66例.HIFU治疗子宫(腺)肌瘤总有效率为82.56%(71/86).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确切,CDFI可用于HIFU疗效的观察及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HIFU治疗子宫肌瘤患者40例.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造影及MRI监测.观察瘤体大小及血流灌注对比变化.结果 治疗后6个月超声造影、MRI监测肌瘤大小和充盈缺损区无差别.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超声造影及MRI监测可以作为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有效性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应用于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以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HIFUNIT-9000型超声聚焦肿瘤消融机实施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瘤体超声回声、血流及大小的变化.结果 共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患者116例,治疗瘤体共192个,其中肌瘤166个,腺肌瘤26个.治疗后82例患者各种症状得到改善;瘤体缩小,瘤体超声回声增强,血流减少.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4.2%,其中显效率53.8%.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效果明显,无创、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有效性。方法11例子宫肌瘤患者(12个病灶)分别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3天、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采用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观察肌瘤大小、血流及造影改变。结果子宫肌瘤治疗后体积缩小明显,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体积缩小率分别为39.21±19.68%、55.58±25.69%、74.15±29.66%(P<0.05);肌瘤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消失或基本消失:时间-强度曲线显示正常子宫肌层治疗前后造影剂灌注未见明显改变, 11个病灶治疗后呈持续造影剂无灌注或低灌注状态,余1个病灶边缘动脉期有小片状造影剂灌注。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少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造影是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一种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动脉栓塞术前患者47例,观察肌瘤位置、内部回声及血流.术后6个月观察肌瘤的体积变化,分析其与术前肌瘤位置、内部回声及血流的关系.结果 术后肌瘤体积的缩小程度与术前肌瘤位置、内部回声及血流有关.术前应用三维血管透明成像技术重建子宫肌瘤供血血管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有一定指导作用.结论 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图像清晰直观、空间关系明确、立体感强及测量瘤体体积准确,同时可以清晰显示肌瘤内外的立体血流分布情况,弥补二维超声的不足,能为子宫动脉栓塞术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及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CDFI对经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4例共175个肌瘤进行检测,观察治疗前后声像图的变化,并以治疗后瘤体的缩小程度为治疗有效指标对比分析,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变化与HIFU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114例患者的175个肌瘤中,169个治疗后二维图像显示回声明显增强。158个治疗后3个月瘤体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143个治疗后血流信号消失,瘤体缩小;8个血流信号无明显变化,瘤体逐渐增大。24个血流信号明显减少,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11例瘤体血流信号消失者中有9例血流信号重新变得丰富。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能正确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并在治疗后短期内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修订及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对HIFU治疗的疗效判断。方法 选择86例子宫肌瘤患,观察HIFU治疗前后肌瘤的超声回声、肌瘤大小及临床症状变化,用CDE对治疗前后肌瘤内部血流灌注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后肌瘤内部回声增强,血流信号减少,肌瘤缩小,临床症状改善,无严重副作用。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CDE可客观评估子宫肌瘤血流灌注状态,有效评价HIFU治疗的疗效,作为治疗后疗效判断是一项较好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在体子宫肌瘤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离体子宫病理改变。方法于子宫全切除术前5d采用HIFU对11例患者23个子宫平滑肌瘤行三维适形扫描治疗,治疗后对患者照射靶区子宫肌瘤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在子宫切除术后对HIFU治疗靶区组织行病理及电镜检查。结果 HIFU辐照5d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11例中23个子宫平滑肌瘤内部回声较辐射前明显增强,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切除子宫标本病理检查显示11例23个子宫肌瘤HIFU照射靶区组织质硬、灰白、部分区域呈暗紫与灰白色相间;光镜下显示治疗区组织中细胞变性坏死、核固缩、浓染,血管内皮细胞变性较著。电镜显示细胞膜断裂结构不完整,核膜消失,核碎裂溶解,血管内皮细胞核消失、核膜不完整并见空泡形成。结论 HIFU为非侵入性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技术,HIFU辐照后子宫平滑肌瘤内部声像、血运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局部组织病理形态均有显著改变,以子宫肌瘤内部回声明显增强,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减少、消失及局部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前后卵巢血供变化中的价值。方法32例子宫肌瘤患者在HIFU治疗前后行卵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比较HIFU治疗前后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32例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于术前及术后复查时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结果32例子宫肌瘤患者HIFU术前后卵巢动脉各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20例患者HIFU治疗前后卵巢内分泌激素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动脉的血供及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在子宫肌瘤治疗前后超声声像图发生的变化。方法共收集63例经HIFU治疗的患者,比较治疗前后超声声像图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超声检查发现子宫肌瘤经过HIFU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和瘤体内血流情况有明显减小和减少。结论经腹超声检查在子宫肌瘤HIFU治疗中,是对治疗效果一种有价值的辅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造影剂声诺维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拟行宫腔镜手术的36例疑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超声造影,造影剂注射方法为团注法,观察子宫内膜息肉的造影剂灌注过程及造影声像图特点。结果子宫内膜息肉超声造影均见造影剂高增强灌注,开始增强时间及增强水平等于子宫肌层,但较子宫内膜灌注得早,增强水平高于子宫内膜;31例可见来自子宫肌层的滋养血管进入息肉内,子宫内膜息肉的滋养动脉显示率为86%。结论子宫内膜息肉超声造影具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超声造影可为临床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E)治疗肝恶性肿瘤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肝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15例,转移癌9例,治疗病灶总计31个,TAE治疗后1周内行HIFU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14 d行CEUS检查,并与同期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增强MRI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CEUS观察31个病灶治疗覆盖区,19个(61.3%)在各期均为无增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12个(38.7%)病灶边缘或中央局部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减退为低增强,提示为肿瘤残存。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CEUS诊断准确性90.3%,增强MRI为93.5%,彩色多普勒超声为48.4%。CEUS与增强MRI在评价肿瘤灭活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对肿瘤灭活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DFI(P<0.05)。结论 CEUS可较准确地判断HIFU联合TAE治疗后肿瘤灭活程度,可为肝癌治疗近期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单次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采用JC型HIFU肿瘤治疗系统对确诊的3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46个肌瘤进行治疗性研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超声影像变化。结果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肌瘤平均灭活率为(80.7±16.3)%,其中灭活率90.0%以上的肌瘤占69.6%(32/46);治疗后1、3、6、12个月超声检查显示肌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平均缩小率分别是(37.8±9.2)%、(47.1±11.4)%、(61.0±13.2)%、(76.5±15.4)%。子宫肌瘤相关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HIFU单次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好,安全,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脓肿抽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诊断为肝、胸腔及盆腔的38例脓肿患者分为两组。造影组18例,在介入穿刺抽吸术前进行超声造影,实时观察脓肿的灌注情况,准确测量脓肿中未增强的液化坏死区范围,并据此选择进针路径进行超声引导下抽吸术;非造影组20例作为对照,由常规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确定脓肿范围及穿刺路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及抽吸满意度。结果造影组和非造影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100%和83.3%,抽吸满意度分别为89%和7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能更准确地勾勒脓肿的液化区域,对于提高抽吸的成功率及满意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HIFU治疗肝癌近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利用三维超声造影和增强CT观察26例原发性肝癌的29个肿瘤病灶的影像学变化。结果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病灶表现为快进快出典型灌注模式者为27/29(93.1%)个和26/29(89.7%)个,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U后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25/29个病灶(86.2%)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瘤灌注缺损,且可见边缘锐利光滑的环状增强带。结论超声造影和增强CT均可较准确地评价HIFU治疗肝癌的疗效,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造影是评价HIFU治疗肝癌后近期疗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层良性病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微波消融治疗仪对22例患者24个子宫肌层良性病灶(子宫肌壁间、黏膜下和浆膜下肌瘤16个、弥漫性和局限性腺肌病病灶8个)进行微波消融治疗.微波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12~24 h均行超声造影,观察消融灶增强表现,并对无造影剂灌注区体积进行测量.结果 22例患者微波治疗前后超声造影图像特征:微波治疗前,14例子宫肌瘤16个病灶呈周边强化方式,8例腺肌病8个病灶快速优先增强,峰值时病灶与周围肌层分界不清晰.微波消融后即刻,超声造影显示24个消融灶呈边缘毛糙的类球形或不规则形无增强区,内可见线状、片状热场未消散所致的高增强.微波消融后12~24 h内再次造影,19个消融灶显示为边界较锐利、均匀一致的无增强.微波消融后即刻超声造影显示无造影剂灌注区体积为(83.41±72.83)cm3,小于微波消融后12~24 h的(94.73±80.37)cm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8,P=0.267).结论 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前及术后超声造影显示微波消融区图像变化特点鲜明,消融治疗后12~24 h内再次超声造影检查可较准确判断治疗后消融灶坏死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癌的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时相特点,评价在常规超声基础上进行的超声造影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宫腔病变显像的价值.方法 术前对35例经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变周边肌层(除滋养血管走行区)作为参照,观察子宫内膜癌病变超声造影增强和廓清的顺序,并将病变血流灌注显示状况分为3级(0级、Ⅰ级和Ⅱ级),对常规超声CDFI技术和超声造影对病变血流的显示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清晰显示34例子宫内膜癌病灶,其中28例(82.4%,28/34)早增强,6例(17.6%,6/34)晚增强;16例(47.1%,16/34)早廓清,18例(52.9%,18/34)晚廓清.CDFI血流分级为0级4例、Ⅰ级19例、Ⅱ级11例;超声造影血流分级为Ⅰ级3例、Ⅱ级31例、无0级病例,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癌血流的显示率高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为8例(23.5%,8/34)病变的显像提供了较常规超声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结论 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增强时相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可显示出更多的子宫内膜癌病变的血流信息.因此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是常规超声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