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清冷的早晨入厨,把各色米淘净泡水入锅,在大小火的轮番助推下,食材尽情交欢,慢慢地产生糊化反应,咕嘟咕嘟地冒着气泡,就像浓妆淡抹的美女抛出了媚眼。一碗杂粮粥,一碟榨菜丝,秀色可餐,粥粒唇齿留香,菜肴清脆绵爽,屋里充满了温暖的烟火气,给人最熨帖的幸福。喝粥,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70年代,家里分的粗粮不足以顿顿做干粮,母亲用大铁锅煮稀粥,一家人喝地瓜粥就着咸菜度日。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珍珠明目滴眼液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比较9个不同生产厂家的19批珍珠明目滴眼液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差异。方法以异硫氰酸苯酯为衍生化试剂,对样品进行衍生处理后,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Venusil-AA氨基酸分析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0.1 mo L·L~(-1)醋酸钠缓冲液(pH 6.5)-乙腈(93∶7),流动相B为乙腈-水(4∶1),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8℃。结果 17种氨基酸质量浓度在相应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0.993 0);17种氨基酸平均回收率在90.3%~108.4%之间,RSD在0.30%~3.31%之间。结论不同厂家的珍珠明目滴眼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前牙美学区的种植病例往往伴有骨量及软组织不足的情况,而种植义齿唇侧丰满度不佳严重影响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软组织增量能够有效增加种植体周围的角化牙龈,减少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凹陷,增加种植义齿美学修复的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4.
5.
背景:在周围神经修复领域中,神经营养与趋化理论得到普遍关注,随之各种神经再生室及许旺细胞营养因子应用的实验增多,但尚缺乏深入系统的报道。目的:以聚四氟乙烯膜管作为神经再生室,观察分别植入许旺细胞与神经生长因子后对桥接面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在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新西兰纯种白兔24只,随机分为许旺细胞组、神经生长因子组、模型对照组,8只/组。聚四氟乙烯膜由上海塑料研究所制备,厚度0.15mm,微孔径10~30μm。神经生长因子为烟台北方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方法:3组兔显露右侧面神经颊支,切除8mm建立面神经缺损模型。将造模时切下的神经段于镜下剥除外膜,胰蛋白酶与胶原蛋白酶联合消化,L-多聚赖氨酸纯化后获得纯度较高且具有活性的许旺细胞悬液。将聚四氟乙烯膜管套缝固定于各组缺损区神经的两断端上,使神经缺损两断端在管内相距10mm,许旺细胞组吸取自体许旺细胞悬液注入膜管内,组织黏接剂封闭膜管两端口;神经生长因子组吸取神经生长因子注入膜管内;膜管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四导生理记录仪检查修复后面神经传导速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神经纤维再生程度。结果:细胞修复后6,12周,许旺细胞组面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生长因子组〉膜管对照组(F=72.319,F=106.134,P均〈0.01)。细胞修复后12周,许旺细胞组神经干粗而直,走向顺畅,可见于再生室膜的微孔结构中,许旺细胞包绕神经纤维;神经生长因子组新生神经纤维较少,可见发育成熟的许旺细胞增多;单纯膜管组再生室内神经纤维较少。结论:许旺细胞或神经生长因子植入聚四氟乙烯膜管内均可促进面神经恢复,但前者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QCC方法提高门诊静脉输液速度正确率。方法成立QCC小组,培训QCC圈员,选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静脉输液速度不正确的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实施10个月并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门诊静脉输液速度正确率由原来的86.89%提高到99.78%。结论 QCC活动能明显提高门诊静脉输液速度正确率,让患者享受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环状植骨术后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手术操作要点。方法 15例牙槽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接受环状植骨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后 5个月后行上部修复。分别于术前和术后 4个月拍摄锥形束 CT,测量牙槽骨增加的高度和唇舌侧骨吸收量。冠修复后 4~6个月对其牙龈附着水平、牙间乳头分级和牙周探诊深度(PD)进行测量分析,统计骨环的成活率及种植体的存留率,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并了解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术后 4个月复查,骨环成活率为 94.4%,种植体的存留率为 100%;增加的垂直骨量为(6.06±1.06) mm,骨吸收量为(1.33±0.84) mm;种植体颈部中心唇舌向的骨宽度为(6.94±0.73) mm。冠修复后 4~6个月随访时,增加的垂直骨量为(5.62±1.03) mm,骨吸收量为(1.51±1.02) mm,种植体颈部中心唇舌向的骨宽度为(6.77±0.72) mm。种植牙和邻牙的PD无明显差异( P>0.05)。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修复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环状植骨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手术操作相对容易,疗程缩短,近期效果可靠,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施行Ⅰ型手术,观察组施行Ⅱ型手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改变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更显著。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视力明显提高。2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并发症明显较少,但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Ⅱ型手术控制眼压效果明显、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周围神经修复领域中,神经营养与趋化理论得到普遍关注,随之各种神经再生室及许旺细胞营养因子应用的实验增多,但尚缺乏深入系统的报道。 目的:以聚四氟乙烯膜管作为神经再生室,观察分别植入许旺细胞与神经生长因子后对桥接面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在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新西兰纯种白兔24只,随机分为许旺细胞组、神经生长因子组、模型对照组,8只/组。聚四氟乙烯膜由上海塑料研究所制备,厚度0.15 mm,微孔径10~30 μm。神经生长因子为烟台北方制药有限公司产品。 方法:3组兔显露右侧面神经颊支,切除8 mm建立面神经缺损模型。将造模时切下的神经段于镜下剥除外膜,胰蛋白酶与胶原蛋白酶联合消化,L-多聚赖氨酸纯化后获得纯度较高且具有活性的许旺细胞悬液。将聚四氟乙烯膜管套缝固定于各组缺损区神经的两断端上,使神经缺损两断端在管内相距10 mm,许旺细胞组吸取自体许旺细胞悬液注入膜管内,组织黏接剂封闭膜管两端口;神经生长因子组吸取神经生长因子注入膜管内;膜管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四导生理记录仪检查修复后面神经传导速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神经纤维再生程度。 结果:细胞修复后6,12周,许旺细胞组面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生长因子组>膜管对照组(F=72.319,F =106.134,P均< 0.01)。细胞修复后12周,许旺细胞组神经干粗而直,走向顺畅,可见于再生室膜的微孔结构中,许旺细胞包绕神经纤维;神经生长因子组新生神经纤维较少,可见发育成熟的许旺细胞增多;单纯膜管组再生室内神经纤维较少。 结论:许旺细胞或神经生长因子植入聚四氟乙烯膜管内均可促进面神经恢复,但前者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恒温箱加热静脉输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门诊部输液室1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输入宣温液体,观察组静脉输入恒温箱加热的液体(37℃或34℃),观察两组患者输液肢体发冷、全身畏寒、寒战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静脉输入20~30 ml液体时感觉肢体发冷50例,随着输液量增加出现全身畏寒13例,寒战7例,患者输液满意度为22.0%.观察组患者于输液完毕前出现肢体发冷7例,无全身畏寒及寒战发生,患者输液满意度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恒温箱加热输液能增加寒冷季节输液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但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恒温葙性能稳定,温度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