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护理人员采集检验标本中PDA漏扫码率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7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护理人员采集临床检验标本中PDA漏扫码率"为主题,分析住院患者检验标本条形码扫描率低的原因,制定计划及对策并评价效果。结果住院患者临床检验标本条形码扫描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20.18%(304/1506)降低到活动后的7.43%(121/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预期效果。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明显降低护理人员采集检验标本中PDA漏扫码率,并且有效提高了护士对标本条形码扫描的操作规范性,护士人际沟通、团队合作意识、创造性和积极性、工作主动意识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强实验室标本质量管理,降低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利用品管圈PDCA循环,经过主题选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等阶段来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结果将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由改善前的0.84%下降至改善后的0.37%(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使该院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有了明显下降,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各位圈员的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沟通及协调能力得到了提升,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芳  杨红忆 《护理与康复》2014,13(8):787-790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以"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进行现况把握、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并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从4.83%下降到1.7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率,以及提高标本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10人组成品管圈,遵循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该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2.30%,品管圈活动后不合格的率为0.81%,说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中效果显著。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检验危急值通报及时率中的有效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实施对策、效果评价等措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检验危急值通报及时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危急值通报及时率由活动前91.7%上升至99.2%。[结论]开展QCC活动通过分析优化工作流程,落实工作制度采取循环管理PDCA方法,提高检验危急值通报及时率,实现实验室危急值的质量管理,确保病人安全,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老年医学科中8名护理人员组成"莲心圈",确定"降低住院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为本期品管圈活动主题,采用柏拉图、鱼骨图等工具分析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原因并针对主要原因拟定对策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从38.1%降至16.7%,目标达成率为118.9%,进步率为56.2%;通过品管圈,制定了规范的标准化流程。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精神科血液标本重新送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从护士、送检员及检验科三方面寻找原因血液标本重新送检发生原因,提出并实施有效对策。结果实施干预后,血液标本重送率(0.83%)显著低于实施前(2.93%),护士标本采集知识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精神科血液标本重送率,提高护士血液标本的采集理论和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学科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体液标本送检合格率的影响。方法:成立"梧桐圈"活动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10大步骤,收集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并设计检查表,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规范操作流程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后住院患者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率低于开展前(P0.05),圈员6项能力自我评价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体液标本送检合格率,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及主动解决临床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查找导致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拟定对策,并将改进前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率由10.37%降低至活动后的2.46%,目标达成率为111.72%,进步率为76.28%。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操作流程,有效降低了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率,提高了圈员运用品管圈手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持续式化疗泵输注误差率的作用效果。方法2015年4月~10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科室化疗泵输注误差率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拟定相应对策,按照品管圈活动流程实施对策,并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持续式化疗泵输注误差率由29.6%下降到9.67%。本次活动目标达成率,护士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持续式化疗泵输注的正确使用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内分泌科24h尿标本留取和采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住院的病人150例,通过成立品管圈、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拟定与实施对策等步骤,最后评价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内分泌科住院病人24h尿标本留取正确率和护士素质。[结果]内分泌科住院病人24h尿标本留取正确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26.7%提高到活动后的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综合素质有所提高。[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优化对内分泌科24h尿标本留取和采集过程的管理,从而提高正确留取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率,提高标本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检验标本分析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0.566%降低至实施后的0.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眩晕失眠病人药枕使用率的作用.方法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找出导致眩晕失眠病人药枕使用率低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应对策,分阶段实施与改进,比较、分析品管圈方法实施前后眩晕失眠病人药枕使用率.结果 眩晕失眠病人药枕使用率从品管圈活动前的51.1%提高至活动后的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眩晕失眠病人,能有效提高药枕使用率,能促进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降低泌尿外科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为活动主题,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高的影响因素,拟定对策,比较品管圈前后泌尿外科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的改善情况。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泌尿外科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由18.9%降至8.7%,目标达成率103%,进步率53.9%。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泌尿外科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规范了操作流程,提高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急诊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2014年9~11月、2015年2~4月该院急诊血常规实验室周转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制定相应对策组织实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急诊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TAT)不合格率由活动前5%降至活动后1.4%,效果显著。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急诊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通过对急诊检验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提高急诊检验及时准确性,实现无误检、无投诉、无抱怨,满足临床需求。品管手法的应用,提高了员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采集质量,规范痰标本的采集、运送及接收流程的方法。方法由8名组员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采集质量"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住院患者的痰标本采集质量及影响原因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痰标本合格率由81.81%上升到9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采集质量,提高了痰培养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三岁以下住院患儿24 h尿标本留取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选定"提高三岁以下住院患儿24 h尿标本留取成功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对尿标本留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留取成功率较低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尿标本留取成功率由58.79%上升至92.93%,目标达成率为112%,进步率为63.17%。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三岁以下住院患儿24 h尿标本留取成功率,并提升了护士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规范儿科住院患者咽拭子标本采集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规范儿科住院患者咽拭子标本采集"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并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咽拭子标本采集时间正确率从83%上升到96%,咽拭子标本采集部位正确率从77%上升到91%,咽拭子标本采集时手卫生依从性从51%上升到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规范儿科住院患者咽拭子标本的采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规范的管理办法,提高痰标本采集合格率。方法:应用品管圈活动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操作技能,改善工作环境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痰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由之前的13.98%降低至改善后的4.21%,目标达标率为103.28%。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痰标本采集合格率,减少患儿的痛苦,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哮喘患者对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正确使用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232例哮喘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1—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229例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指导用药,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对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的正确使用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正确使用率为79.91%,对照组患者为37.50%,观察组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圈员能力较改善前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提高门诊哮喘患者首次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的正确率,提高圈员能力,优化门诊用药指导相关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