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和观察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FMA、STEF、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STEF、MBI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STEF、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较常规康复疗法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镜像疗法结合强制性运动训练对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镜像疗法结合强制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4周、12周时,观察组上肢运动及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镜像疗法结合强制性运动训练,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包括被动活动关节、坐位平衡、站立平衡、步态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再学习训练等治疗;治疗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包括限制健肢的使用,集中、重复、强化训练患肢,把训练内容转移到日常行为中。两组每天训练1 h,每周5 d,4周后对两组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明显,可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配合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功能训练,疗程共2周,而治疗组要求受试者连续2周每天除去睡眠时间,其余90%的时间健肢带上手套限制使用,用患肢进行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训练方案与对照组相同,并给予针灸治疗,共2周。采用Wolf运动功能评定方法对人组患者在入组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周及3个月,2组WMFT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之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联合针灸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用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传统康复功能训练同时应用,可促进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传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促通技术为中心的综合康复治疗程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康复疗法组和现代理疗组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患者总的运动功能,包括上肢、下肢、腕和手的功能及平衡、感觉、关节运动、关节疼痛方面的功能均有显著改善.结论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有助于偏瘫患者整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相关治疗机制。 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强制性运动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行强制性运动疗法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4周后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测上肢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I)评测ADL能力。 结果治疗组患者WMFT、FMA、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强制性运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用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常规康复治疗同时应用,可促进和加快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表明,大约85%的患者有上肢功能缺损,仅28.3%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灵活[1]。传统的康复训练只强调单一动作的完成,而缺乏连贯性和实用性,与日常生活脱节[2]。强制性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3]通过限制使用健侧上肢,强制使用和训练偏瘫侧肢体,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脑循环偏瘫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做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每天强化训练患侧上肢6 h,5 d/周,连续 3周,同时使用吊带限制健侧上肢的活动.强制用手夹板或手套应在患者90%的清醒时间使用.对照组采用传统 PT和 OT等康复方法,每天训练患肢5 h,5 d/周,不限制健手的使用.结果 两组按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FMA) 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ADL)的Barthel(BI)评分法[1]评定,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脑卒中早期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患侧肢体功能,但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传统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愈后的影响,对2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早期康复治疗,观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结果证明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有益。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而且恢复较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康复治疗技术及方法进展进行综述。主要的康复技术和方法有双侧上肢训练、镜像疗法、体操棒训练方法、音乐疗法、运动想象疗法、上肢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游戏、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经颅磁刺激和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头针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7月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配合头针治疗,于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效果评定,比较两组病人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病人FMA、UEFT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头针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排列表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1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照2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常规训练方法上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应用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定3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3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但观察组提高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早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 2 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强制运动康复组 110例和对照组 10 8例 ,并对两组进行分析。结果 康复治疗后偏瘫肢体功能用Fugi meyer和日常生活评价 (ADL)的Barttel指数记分评定。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早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的运动功能是一种有效康复方法 ,对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各种并发症及继发性残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行家庭使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治疗慢性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探讨。方法:选择在社区康复机构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成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在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2周时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后以及12周后随访,2组FMA-UE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mCIMT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偏瘫患者在家庭康复中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提高患侧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将42例经传统康复治疗后出院但上肢功能并未完全恢复正常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的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出院前1周给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指导,指导其在家庭康复时对患侧上肢进行强制性使用,并采用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WMFT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与出院后3个月WMFT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WMFT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比较WMFT和M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出院后3个月WMFT和M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家庭康复中恰当地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于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患者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灵活性强,偏瘫患者在家庭康复中的远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和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是近年来引人关注的针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技术,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显著优于接受常规训练的患者[1—3],但两者之间的效果比较如何,国内鲜见报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mCIMT和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是近年来针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技术,观察其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9/2005-04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3例,所有患者符合以下条件:①脑卒中病程在1~6个月。②穿戴强制性装置后要有足够的平衡和安全能力。③手腕能主动背伸至少20°,除拇指外,至少有其他两指背伸10°。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前的2周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基线测量,然后进行为期2周的以患侧上肢和双上肢组合的神经发育技术为主的常规的康复训练,最后进行连续12d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来限制健侧肢体动作,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同时接受行为再塑的技巧训练,密集地训练患侧肢体活动,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连续两周共10个工作日。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前2周、治疗前和治疗12d后用上肢功能测验(满分99分,分数越高,功能越好)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分数越高,功能越好)来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并用效应值来比较常规康复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前后差异的大小(0.2即表示疗效轻微,0.4~0.6为中等疗效;≥0.80为疗效显著)。结果:13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常规康复治疗前后比较:上肢功能测验平均提高(5.3±5.1)分,效应值为0.41;简易上肢机能检查平均提高(2.9±6.0)分,效应值为0.13。②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前后比较:上肢功能测验平均提高(25.3±14.0)分,效应值为1.59;简易上肢机能检查平均提高(24.3±15.6)分,效应值为1.03。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疗法是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短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疗法介入,可以显著促进患侧上肢功能多方面的改善,减缓恢复平台期的出现,效果优于常规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配合D-BOX上肢与认知整合评测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42名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另外每天加一次D-BOX上肢与认知整合评测训练,同时除了睡眠时间外,90%以上的时间限制健侧肢体的使用,强制性使用患侧肢体,治疗时间为30d。治疗前后运用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FMT)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WFMT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配合D-BOX上肢与认知整合评测训练系统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对比常规康复训练效果存在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正脑卒中患者约有50%存在偏瘫上肢本体感觉下降或缺失[1],本体感觉障碍是制约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2],影响进食、穿衣、修饰等以上肢功能为主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多临床研究表明[3—5],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然而,罕有上肢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本体感觉功能影响的报道。本研究观察了基于上肢康复机器人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的作用,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本体感觉功能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导致成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1]。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近200万人,现存活患者有600万—700万,而存活者约75%致残~[2]。针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这一难题,众多学者研究探索了多种康复措施,其中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成为了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新方法。本文将对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做简要论述。1镜像疗法的起源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