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68例经手术病理或内镜活检证实的食管癌的病例的影像学诊断表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有食管管壁增厚、周围组织器官受侵。结论: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贲门癌的检出各有其优势。传统上消化道钡餐造影(GI)检查对中晚期贲门癌易检出;而对浸润性贲门癌、有无胃外侵犯、淋巴结及其他脏器转移,CT有优势。食管癌术前CT检查对食管癌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食管癌术前CT检查的必要性及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手术证实的25例食管癌患者的术前CT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总结。结果:术前CT检查25例,其中有15例无明显周围组织浸润,7例有不同程度的周围毗邻结果的浸润表现,10例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及淋巴结清扫20例,有5例行姑息性手术切除。结论:术前CT检查能较准确、直观地反映食管癌累及长度,外浸情况及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癌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癌的影像学表现,其中腹部X线平片检查3例,上消化道钡餐检查4例,B超检查8例,CT检查8例。结果腹部X线平片与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可见胃体受压移位。B超可以显示肿瘤大小、位置轮廓及了解肿瘤囊壁厚度、分离情况。CT增强后肿瘤内囊液不强化,囊壁及实性结节明显强化。结论胰腺囊腺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临床非常少见。熟悉胰腺囊腺癌的影像直接、间接征象及临床特点,有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贲门癌的X线钡餐造影检查及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贲门癌患者30例,行X线钡餐检查和CT扫描。结果:CT检查能较准确发现病变长度、显示病变对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对分期、随访、预后判断很有价值。X线钡餐对黏膜病变、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对贲门癌检查能得到定位、定性、定型诊断。结论:X线钡餐造影是检查贲门癌的重要方法,CT检查对贲门癌的术前分期有重要意义,两者各有优势,因此合理地应用X线和CT检查有助于全面观察贲门癌的影像表现,有利于贲门癌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深对胃平滑肌瘤的认识,旨在提高诊治的水平。方法:对胃平滑肌瘤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以腔内型生长为多,占54.2%;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腹胀、腹部肿块、上消化道出血等。术前确诊12例。局部肿瘤切除14例,胃大部切除8例,全胃切除、探查各1例。结论: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是主要辅助检查手段;B型超声及CT检查有助于诊断。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999~2004年经手术病理或内镜活检证实的78例贲门癌病例,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为CT表现、X线表现、B超表现。结果贲门区软组织肿块69例,食管下段狭窄37例,浅表溃疡42例,淋巴结肿大18例,其他脏器转移11例。结论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贲门癌的检出各有其优势。传统上消化道钡餐造影(GI)检查对中晚期贲门癌易检出;而对浸润性贲门癌、有无胃外侵犯、淋巴结及其他脏器转移,CT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经胸腔镜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各项检查手段对于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分析胸腔镜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6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超声内镜、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及术中所见、术后病理。结果:本组术前经上消化道造影及超声内镜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16例,经证实5例为误诊,该5例中隆突下淋巴结结核3例、食管结核1例、食管旁脂肪瘤1例,误诊率为31.3%。经胸腔镜手术6例,因纵隔淋巴结结核中转开胸后行食管部分切除1例。结论:食管平滑肌瘤尤其位于食管中段者术前影像学检查误诊率高,经胸腔镜治疗应慎重操作,必要时应果断中转开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钡餐和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贲门癌的影像学资料,51例钡餐造影,其中39例加作了CT检查。结果贲门癌钡餐造影征象包括贲门部肿块41例,贲门形态的变异和钡流走向改变45例,病变不同程度侵犯食管下端42例,伴胃底黏膜破坏和胃壁僵硬29例,病变侵及胃体部15例。CT征象包括贲门区肿块39例、胃壁增厚6例、食管壁增厚32例、贲门周围淋巴结肿大8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5例、肝脏转移灶3例。结论钡餐造影是检出贲门癌的首选方法之一。CT对贲门癌的诊断、术前分期、预后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胃癌的CT表现,评价CT低张造影扫描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胃镜病理证实的46例胃癌患者术前CT低张造影检查的影像表现.结果 CT低张造影较好地显示21例贲门癌、15例胃体癌、9例胃窦癌及1例全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淋巴结转移和脏器转移灶.结论 CT低张造影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病好发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肿物,腹痛,上腹不适等,无特异表现,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诊断价值,最终诊断依据病理学检查。本组3例均行手术切除,疗效满意。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好,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8年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21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胰腺囊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多为病程较长的上腹部肿物和胀痛.胰腺囊腺瘤16例,均经手术切除,胰腺癌5例,手术切除4例.肿瘤位于头颈部者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胰颈节段切除+胰空肠吻合2例,开腹探查肿瘤活检1例;位于胰体、尾者16例中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3例,胰体、尾切除及脾切除10例,胰体、尾切除+左上腹联合脏器切除3例.术后主要并发症胰瘘2例(9.5%),均治愈.结论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主要依据上腹部肿物及影像学检查发现.其手术切除率较高,预后较好,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首选手术方式为包括部分胰腺组织的全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对进展期贲门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对38例进展期贲门癌进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分析CT表现,评估治疗方法。结果:进展期贲门癌CT表现为病变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贲门管狭窄15例,侵犯胃底、胃体及小弯抬高合饼癌性溃疡23例。侵犯食管下段3例,浆膜外侵犯9例,淋巴结肿大9例,肝内转移和腹水各2例。结论:CT对进展期贲门癌的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GSMT)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2例胃平滑肌肿瘤(GSMT)的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胃平滑肌瘤17例均手术局部切除;平滑肌肉瘤14例,其中8例行胃大部切除,2例行全胃切除,2例姑息切除。2例探查造瘘,1例上皮样平滑肌瘤行胃大部切除。首先症状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术前内镜GI、CT等联合检查,阳性诊断率为84.61%,手术切除率为93.8%。胃平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7岁,由于半年前上消化道出血,而做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发现胃体及胃底向前移位,提示胃后有肿物压迫。B超检查左上腹可见约9.5×8.5cm无回声液性暗区,内有斑点状、线状回声,边界不规则(图)。胰头模糊不清,胰体及尾部被囊性肿物占据、提示胰腺假性囊肿。 CT扫描为胰体尾部巨大腺瘤伴囊性变。仔细询问病史、患者无外伤史及慢性胰腺炎史。术前临床诊断:胰腺假性囊肿及胰腺粘液囊腺癌,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巨大暗红色卵圆形肿物占据左上腹、约20×20×25cm、张力很大。前半部囊性、后半部实质性,放出约2000ml血性液体、内含坏死组织;该肿物位于胃  相似文献   

15.
贲门癌患者术前胃内注水B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前判断贲门癌能否被切除较为困难,为了寻找术前判断的较好方法,作者对67例贲门癌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胃内注水后B超检查及常规检查,然后与手术结果比较,发现胃内注水B超组的手术符合率为83.3%。对照组为64.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GSMT)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2例胃平滑肌肿瘤(GSMT)的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胃平滑肌瘤17例均手术局部切除;平滑肌肉瘤14例,其中8例行胃大部切除,2例行全胃切除,2例姑息切除.2例探查造瘘,1例上皮样平滑肌瘤行胃大部切除.首发症状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术前内镜GI、CT等联合检查,阳性诊断率为84.61%,手术切除率为93.8%.胃平滑肌恶性肿瘤为非淋巴途径转移,5年生存率64.3%.结论胃平滑肌肿瘤直径>5 cm多为恶性,且对放化疗均不敏感,术前胃镜、CT检查具有较强特异性.手术切除为唯一有效治疗手段,对转移和复发灶也应积极手术并定期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贲门癌的CT表现,探讨CT检查在贲门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或胃镜活检证实的贲门癌患者的CT表现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 46例贲门癌患者CT表现:贲门区管壁增厚46例,腔内肿块25例,邻近组织浸润19例,淋巴结肿大16例,远处转移7例。结论 CT能显示贲门癌的形态、大小,判定有无周围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对疾病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超声显象术前估计贲门癌切除可能性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8例贲门癌患者,术前应用超声显象法估计手术切除可能性。手术组100例中,(1)肿瘤≤5cm,无明显浸润及转移声象图表现者72例,为手术适应症,手术切除率88.9%(64/72);(2)肿瘤5~7cm,或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数目≤3枚,φ<1cm者28例,为手术相对适应症,切除率为50%(14/28);(3)肿瘤>7cm,或/和伴有淋巴结、肝脏、胰腺转移者18例,为非手术适应症。超声检查与术中所见肿瘤大小及外侵情况符合率为83%。我们认为超声显象术前估计贲门癌切除可能性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选择手术适应症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告残胃贲门癌残胃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982年5月~2003年11月手术治疗28例残胃责门癌或残胃食管癌病人。结果 残胃贲门癌或残胃食管癌男性多于女性,初次胃部分切除手术距残胃癌的诊断时间平均为12,8年,71.4%为BillrothⅡ式吻合者。28例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结论 胃部分切除5年以上出现上消化道症状的病人,应考虑残胃贲门癌、残胃食管癌的可能,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施行手术。残胃贲门癌可行全胃切除,P形空肠袢代胃Roux-en-Y式吻合重建消化道具有储存食物、防止返流性食管炎的功能,同时可以切除足够长度食管,防止癌肿残留。残胃食管癌切除后可采用结肠代食管。残胃贲门癌和残胃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可获得与原发性贲门癌和食管癌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三维容积超声造影与上消化道碘水造影在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G-POEM)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胃轻瘫且需行G-POEM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胃三维容积超声检查组48例(A组)和X线碘水造影检查组46例(B组),A组口服超声造影剂后5 min、15 min、30 min、60 min及90 min分别行超声检查,B组口服碘水造影剂后于上述相同时间点行上腹部平片检查,于G-POEM前后各测量一次,获得三维容积超声造影和X线碘水造影估测的胃容积,分析手术前后胃排空时间和胃排空率的差异,评估G-POEM后的胃排空改善情况。结果①A组胃三维容积超声造影检查的成功率97.9%(47/48),B组上消化道碘水造影检查的成功率97.8%(45/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B组分别有31例患者的术后胃排空时间较术前明显减少(均P<0.05);③A组16例患者术前及术后胃排空时间均为90 min,90 min时间点测得胃排空率较术前明显改善者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排空率无明显改善者8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14例患者术前及术后胃排空时间均为90 min,90 min时间点测得胃排空率较术前明显改善者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排空率无明显改善者9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A组47例超声造影患者中,31例胃排空情况较术前显著改善,8例有一定改善,余8例患者无明显改善;B组45例碘水造影患者中,31例胃排空情况较术前显著改善,5例有一定改善,余9例无明显改善。两组胃排空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vs.80%)。结论胃三维容积超声造影和上消化道碘水造影均可有效评估G-POEM前后的胃排空情况,临床可首选胃三维容积超声造影评估G-POEM前后的胃排空情况和术后胃排空功能的改善效果,上消化道碘水造影可作为补充方法,为临床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