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陈启晨  邓弈樵  陈菁华  赵宏  蔡建强 《癌症进展》2021,19(13):1297-1301
纳米医学利用直径1~100 nm粒子的优势,将纳米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生物医学领域.激发性金属纳米疗法是纳米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着开创性作用.激发性金属纳米疗法基于金属纳米粒子与激发分子的相互作用,激发的方式包括内部激发、外部激发及联合激发,主要抗肿瘤形式包括化学动力治疗、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磁热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等.内部激发分子触发的金属纳米疗法被广泛用于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传递;外部激发分子具有可调控的特点,适用于抗肿瘤药物的靶向递送与肿瘤的精准靶向治疗;内部激发分子与外部激发分子联合的金属纳米疗法为肿瘤的联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激发性金属纳米疗法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4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缝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缝扎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缝扎治疗,缝扎针自行设计,于瘤体与肝组织之间的界线(限)进针,针距1.5~2.5cm行贯穿“8”字缝扎。结果:随诊38例患者6月至6年,2例半年至一年复查肿瘤消失,1例14个月复查瘤体中心出现液化坏死;1例24月复查瘤体大小无变化,其余各例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平均缩小率为47.1%,结论:经与同期血管瘤切除病例结果对比,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在胃肠道肿瘤中只占少数,但却种类繁多,形态复杂。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数十年里,消化道的间质肿瘤概念和分类混乱,由于病理学技术的限制,胃肠道许多混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梭形细胞肿瘤,常被分类为平滑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7.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全球恶性肿瘤死因的第3位。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肝癌的新发病例占全球病例总数的50%。近年来,西方国家尤其是南欧和北美,肝癌的发病率也有升高趋势,肝癌的防治已成为我  相似文献   
8.
失血性休克液体治疗推荐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血液或血浆大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综合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7-2007年期间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FN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病人中40岁以下占65.6%,男性多见(71.9%),多无临床症状(59.4%),AFP均为阴性.病灶多为单发(90.6%),平均直径3.0 cm(1.0~8.0 cm).术前B超诊断符合率仅为6.5%(2/31),增强螺旋CT诊断符合率45.5%(10/22),MRI诊断符合率80.0%(4/5).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50.0%(2/4).结论 MRI和螺旋CT是诊断FNH的重要手段.结合多种影像手段,有助于提高FNH的诊断率.对诊断不明确或症状较为明显的,以及病灶进行性增大的病人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FN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8例患者中,20例(71.4%)无明显症状,24例(85.7%)肝功能正常,3例(10.7%)HBsAg阳性,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检查均正常。超声检查20个(75.0%)病灶为低回声,超声造影3个(75%)病灶为快进慢出。多数病灶CT和MRI检查有特征性表现。治疗采用肝脏不规则切除术,24例定期随访3个月至6年。患者术后疗效确切,未见肿瘤复发,包括术后病理显示存在不典型增生的4个病灶。结论:FNH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有治疗指征者,手术切除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