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感染是导致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血液透析患者死于败血症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0~50倍,其中深静脉留置导管者因感染发生败血症是使用动静脉内瘘者的7倍[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因素与病原菌特点。方法选取拉萨市某医院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因素与病原菌。结果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率为18.81%,导管感染主要原因为深静脉置管部位、留置时间、血红蛋白、白蛋白、体质指数等。结论引起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减少深静脉置管,缩短导管留置时间;针对高原患者饮食特点调整饮食结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等,可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深静脉置管由于操作便捷,创伤小,透析效果良好,成为血液透析患者重要的临时血管通路之一。但深静脉置管常可引起菌血症及败血症,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进一步明确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有关因素,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笔者对本科60例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4.
背景:导管相关性感染已成为临床棘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停止使用和死亡的重要因素。目的:评价抗生素-肝素封管方法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34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深静脉置管后,实验组给予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封管,对照组行肝素封管。记录并比较留置导管期间两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栓塞、局部出血、意外脱落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血行感染和导管定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17,P=0.026),而两组在出口感染发生率、导管栓塞、局部出血、意外脱落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300,P=0.431,P=0.535,P=0.634)。说明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进行封管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安全、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例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1296次血液透析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规范血液净化操作规程,实施导管维护流程的情况下,2例发生轻度感染,及时控制,无1例拔管。结论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护理,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可能出现的导管血栓形成、导管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延长了置管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4例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完成466例次血液透析的护理进行回顾分析,认为对血液透析长期置管患者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感染、血栓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患者深静脉置管不同浓度肝素封管的效果,探讨合适封管的肝素浓度。方法将108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6例,封管液使用肝素钠和0.9%氯化钠配制,肝素浓度分别为A组1 250U/mL,B组3 125 U/mL,C组5 208 U/mL;监测凝血象、观察3种肝素溶液封管后患者出血并发症、导管堵塞率、导管留置时长、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等。结果 3组凝血象指标改变不显著(P>0.05);与A组相比肝素浓度高的两组血透置管留置时间较长,管腔堵塞、导管相关感染(CRI)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好于B组。结论高浓度肝素封管可延长单针双腔深静脉透析管使用寿命,且不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可成为IHD患者维持临时血管通路理想的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农洪涛 《家庭护士》2009,7(14):1241-1242
[目的]评价抗生素封管对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制订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1例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3例,采用肝素加头孢唑啉联合封管;对照组18例,采用单纯肝素封管.[结果]实验组1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对照组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肝素加头孢唑啉封管对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无明显预防作用,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102例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本组102例患者中,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5.5±12.7)个月,其中3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拔管,1例导管脱出,2例因导管堵塞拔除,3例患者死亡,2例因肾移植成功拔管,其余91例至随访截止时间仍在使用。29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43例次,其中出口感染1例1次,隧道感染6例7次,导管相关性菌血症26例35次。结论:采取正确及时的护理措施对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减少置管并发症,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总结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Cuff长期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护理体会。留置带Cuff皮下隧道长期深静脉置管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7例,发生血流不畅15例次、导管相关感染4例次、导管破损1例次、导管脱出1例次、导管出口皮肤过敏2例次,经给予重新定位、溶栓、抗感染、抗过敏、重新置管等处理后均继续带管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进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护理方法,以减少导管感染,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2010年2-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对照《中国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改进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比较改进前后患者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2例发生导管感染,1例置管经皮处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0%;对照组有10例导管感染,3例置管经皮处感染,感染发生率为43.3%;两组导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03,P<0.05).结论 改进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可降低使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延长置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52例深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其中颈内静脉置管127例,股静脉置管11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7例。透析治疗前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常规换药后导管出口处用百多邦涂抹或撒消炎粉,治疗结束后用肝素加头孢曲松钠封管,每次透析前检查导管插入处情况,如有无脱线,插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或脓性分泌物。换药时患者需带口罩。结果:3种置管方法感染率为2.4%。结论:置管处涂抹百多邦或撒消炎粉可预防细菌从皮肤处侵入人体,头孢曲松钠+肝素封管可预防和杀灭导管内细菌,降低感染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对经颈深静脉置管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深静脉置管感染及局部皮肤的影响。方法:以201 1年3月-201 1年9我科经颈深静脉置管维持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在透析结束后对穿刺伤口按常规方法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导管出口处及管壁周围皮肤涂上莫匹罗星软膏,每次换药时进行定期随访,直到拔除颈深静脉置管。比较两组颈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局部皮肤反应。结果:随访6月,期间先后有12名患者脱访,最终有68例完成本研究,其中对照组33例,研究组35例。研究组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2.9%(1/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5/31)(P0.05),两组穿刺点局部皮肤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经颈深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局部应用莫匹罗星软膏较常规处理可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率,而对局部皮肤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12月收治的70例行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将2011年1~6月收治的76例行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观察两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C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正确选择皮肤消毒剂、合理更换敷料等措施,增加医护人员的宣教力度、加强医护人员培训考核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减少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CR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申飞梅  龚燕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5):1161-1162,116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某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42例,股静脉置管26例,导管使用时间7~182d,平均(46±2.5)d;透析时血流量150~220ml/min,平均(200±45)ml/min。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渗血;28例患者出现血流不畅或血栓形成;6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患者发生导管脱落。结论深静脉置管是较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导管血栓形成和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正确的封管方法、严格的无菌操作、尿激酶溶栓和抗生素的应用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小剂量尿激酶封管方法对长期留置深静脉导管病人血液透析的影响。[方法]选择使用长期深静脉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封管1320例次,根据封管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浓度为625 U/mL 的肝素封管,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的尿激酶(浓度为5×10^4 U/mL)封管,观察封管后两组再次透析时的导管血流的通畅率、血流值、静脉压值、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值(Kt/V值)。[结果]观察组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封管方法使导管功能较对照组更优,两组透析的血流值、静脉压值、Kt/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封管能有效改善长期深静脉导管的通畅率,提高透析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17.
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首要条件,对于血管条件差而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患者而言,带涤纶环的深静脉留置导管是较理想的选择.作者2004年8月~2010年4月对32例患者行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达到充分血液透析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首要条件,对于血管条件差而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患者而言,带涤纶环的深静脉留置导管是较理想的选择.作者2004年8月~2010年4月对32例患者行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达到充分血液透析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透析患者的生存率正在日益提高.深静脉置管是为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报道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为5.4%~23.8%[1];我国报道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为0~18%[2].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仅次于心血管并发症的第2死亡原因,死亡率为15%~38%,而由于血管通路所引起的感染占血液透析患者所有菌血症的48%~73%[3].  相似文献   

20.
总结本院血液净化科近四年通过实施规范化管理,取得的良好成效。管理措施主要包括环境净化管理、组织管理,强化质控、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制订预防深静脉置管感染的措施等。认为通过规范化管理能明显降低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