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浓度变化,旨在探讨D-D在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60例治疗前CPOD患者血浆D-D浓度进行检测并与治疗后COPD患者及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COPD患者血浆D-D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OPD患者病情的加重,血浆IYD水平也显著升高。治疗后CO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可作为判断COPD病情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引起的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COPD患者124例,分为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组52例(通过治疗缓解),COPD不伴肺心病组72例,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浆BN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进行比较。将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患者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Ⅱ~Ⅳ,比较各级血浆BNP水平变化。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用 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且血浆BNP水平与PaCO2呈正相关(P <0.05),与PaO2呈负相关(P<0.05)。Ⅱ~Ⅳ级肺心病患者血浆BNP浓度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与NYHA心功能分级成正相关(P<0.01)。结论 BNP参与了COPD伴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作为评估COPD患者加重程度及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患者肺动脉压情况将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分为实验组(肺动脉高压)35例和对照组(正常肺动脉压)3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收缩末期左室内径、右室内径、左右室内径比、肺动脉收缩压以及LVEF值。结果实验组血浆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收缩末期右室内径及右室内径/左室内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动脉高压及右室扩张的敏感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交联纤维蛋白二聚体(D-D)含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为临床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在本院呼吸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6例、COPD缓解期患者42例及健康体检者45例,抽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浆中D-D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D含量在COPD急性加重期分别与对照组及COPD缓解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中D-D含量高,处于血栓前状态D-D定量检测对临床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海玲 《临床医学》2013,33(9):64-6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继发肺部感染的不同药物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34例,依据治疗药物分为两组,A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给予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 A组痊愈9例,显效5例,进步2例,无效1例;B组痊愈8例,显效7例,进步1例,无效1例。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及耐药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肺部感染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探讨纤溶活性增强与COPD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靖江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50例COPD患者,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90例(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160例;另外同期选取该院体检中心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血浆FIB、FDP和D-D水平。结果(1) COPD患者组FIB、FDP和D-D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5.18±1.51)g/L、(6.95±3.17)mg/L、(2.38±1.12)mg/L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ECOPD组分别与COPD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FIB、FDP和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但COPD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D-D[(0.87±0.43) mg/L]升高明显外(P<0.01),FIB和FD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轻度升高(P<0.05)。结论监测COPD患者的体内的FIB、FDP和D-D水平,为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 B 型脑纳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以住院的67例 AECOPD 患者为观察对象,检查其 B 型脑纳肽(BNP)变化水平,并行心脏超声测量左心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结果(1) AECOPD 患者 BNP 水平(84.68±10.65)ng/L 显著高于经积极治疗后转为稳定状态 COPD 水平(20.37±7.4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入院时 BNP 水平与 AECOPD 患者住院时间呈正相关(P <0.05);(3)AE-COPD 患者 BNP 水平与 LVEF 及 E/A 值间无相关性(P >0.05)。结论AECOPD 患者 BNP 水平显著高于其稳定状态,且 BNP 水平的变化不是由左心的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开放声门深部吸痰方案与常规吸痰法两种不同吸痰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无力排痰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AECOPD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无力排痰的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分别采用开放声门深部吸痰方案(观察组)和常规吸痰法(对照组)吸痰。比较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气道损伤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痰效果显效者18例,发生气道损伤者1例;对照组吸痰效果显效者10例,发生气道损伤者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痰前两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血氧饱和度(98.03±1.42)%高于对照组的(96.2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9,P〈0.05)。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者2例,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者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P〉0.05)。结论开放声门深部吸痰方案比常规吸痰法更能提高吸痰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中慢性肾脏病(CKD)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将98例CKD 3~4期的患者,按是否合并COPD分为合并COPD组和不合并COPD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血压、C反应蛋白(CRP)、肌酐等方面的变化和两组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及病死率。结果与不合并COPD组患者比较,合并COPD组吸烟患者比例、CRP、肌酐、蛋白尿水平更高(P<0.05)。随访结果显示CKD合并COPD的患者进入ESRD及病死率高(P<0.05)。结论 CKD和COPD常常合并存在,合并COPD可影响CKD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溶栓疗效观察,评价COPD并发AMI患者对溶栓的耐受性及预后影响。方法:收集同期住院接受溶栓治疗的179例AMI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合并COPD的56例与非COPD的123例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溶栓后冠脉再通率,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溶栓后冠脉再通率在<4h时间段比较两组结果相似,而冠脉总再通率在COPD组(51.79%)低于非COPD组(63.42%),但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胃出血的发生率在COPD组显著高于非COPD组(P<0.01),而并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OPD组(17.86%)与非COPD组(9.80%)的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OPD并AMI患者对溶栓的耐受性良好,静脉溶栓的效果与非COPD组相近。缩短开始溶栓的时间是提高冠脉再通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罗慧洁 《中国康复》2014,29(3):218-219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同时进行运动、呼吸和排痰等肺康复训练。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COPD生活质量评定(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癌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也多见于老年人,COPD合并肺癌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而且早期不易被发现往往延误诊断和治疗,为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对本院1999~2007年收治的62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利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中男性吸烟者50例(88%),Ⅱ期1例(2%)。ⅢA期12例(21%),ⅢB期23例(40%),Ⅳ期21例(37%)。结论定期肺部检查对发现早期肺癌有积极意义;尽可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意义。方法2012-10~2013-09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AECOPD需有创呼吸机治疗且上机时间不少于72 h的患者共79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低水平压力支持模式撤机,根据撤机情况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患者在撤机前查动脉血气、hs-CRP等临床指标,并计算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撤机成功51例(64.6%),撤机失败28例(35.4%)。与成功组比较,撤机失败组血浆hs-CRP水平明显高于成功组( P<0.05)。结论血浆hs-CRP水平对预测COPD患者撤机结果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 选取58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50例老年COPD缓解期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浆D-D、TAT和PAP含量.结果 与缓解期患者相比,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D-D、TAT和PAP含量明显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D、TAT、和PAP含量在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显著增高,及早检测三项指标含量有助于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呼吸道清除系统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排痰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呼吸道清除系统排痰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排痰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108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人工叩击排痰,机械1组使用振动排痰机排痰,机械2组使用呼吸道清除系统排痰。比较3组患者排痰治疗前和治疗7d后日排痰量、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次数、肺部哕音消失情况、患者的耐受时间及护理工作量。结果机械1组治疗7d后肺部哕音的改善优于机械2组和对照组(P〈0.05),机械2组肺部哕音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机械1组PaO2及PaCO2的改善优于机械2组和对照组(P〈0.05),机械2组PaO2及PaCO2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3组排痰后的PaO2及PaCO2的改善均优于排痰前(P〈0.05);机械1组的排痰量优于机械2组和对照组(P〈0.01);但呼吸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耐受时间优于机械2组和机械1组(P〈0.05)。对照组和机械2组的护理工作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1组与对照组及机械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清除系统、振动排痰机均具有良好的排痰效果,但呼吸道清除系统可明显提高肺通气质量,改善呼吸功,降低护理工作量;但舒适度不如振动排痰及人工叩击排痰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AECOPD患者236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按照2007ATS共识对患者进行评估分级,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分别测定其血浆BNP、CRP和cTNI浓度。同时统计住院病死率、6个月内病死率、6个月内再入院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AECOPD组BNP(391.73±25.8)ng/L、CRP(19.74±1.63)mg/L、cTNI(0.19±0.046)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BNP(69.38±8.5)ng/L、CRP(7.15士0.86)mg/LcTNI(0.10±0.031)/xg/L,均P〈0.05。②随着AECOPD患者病情加重(分级上升),血浆BNP、CRP和cTNI水平升高,住院病死率、6个月病死率和6个月内再人院率升高,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CRP和cTNI测定有助于AECOPD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将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COPD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干预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分别于干预第3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治疗,老年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治疗能显著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部功能,有效预防其并发症发生,增进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进行缩唇呼气训练的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缩唇呼气训练,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采用不同的锻炼方式后,观察组坚持率93.33%,对照组坚持率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完成缩唇呼气锻炼的患者,2个月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改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能够让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坚持全程锻炼,血氧饱和度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病社区综合防治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社区综合防治水平,研究COPD社区的患病情况,探讨调查发病的危险因素,及03PD防治现状。方法选取上海市虹口区乍浦街道两个社区40岁以上居民进行肺功能筛查和呼吸情况问卷调查,并评估其发病危险因素。结果社区COPD总患病率为11.02%(102/926),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14.51%、7.84%,P〈0.01),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大。性别、年龄、吸烟史、教育程度、儿童期呼吸疾病史与00PD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高危人群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高危人群(P〈0.01)。患者中仅19.60%曾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35.29%患者无呼吸系统症状,仅3.92%患者做过肺功能检查。结论社区40岁以上人群COPD发病率较高,COPD社区防治水平较低下,需努力提高COPD社区综合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