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对于褪黑素是否与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发病机制有关,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尚无统一认识。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发病机制与褪黑素的关系及作用。设计:两检筛选法普查及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单位:海口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对象:实验在海口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完成。调查海府地区10余所城乡中小学8198名7~16岁在校学生,其中男4423名,女3775名。方法:选择普查中被诊断为AIS患儿42名,随机抽取50名正常人做对照,用放免法进行褪黑素测定与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调查者血清褪黑素含量。结果:青春前期10岁前年龄段AIS男女初始组褪黑素含量均低于青春期组及正常组,尤以女性为显,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中褪黑素与脊柱侧凸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松果体切除来抑制鸡褪黑素的分泌,观察其发生脊柱侧凸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刚孵育出的国产小绍兴鸡60只,分为两组.对照组20只,未行任何处理,在控制白天12 h光照(光照度为500 Lx)、夜间12 h完全黑暗(光照度为0~5 Lx)条件下饲养.松果体切除组40只,在孵化后3 d时施行松果体切除术,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制造鸡脊柱侧凸模型.控制光照条件同对照组.每月行X射线检查,观察所有鸡脊柱的改变.3个月时,留取所有鸡白天和黑夜的静脉血,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褪黑素含量.结果3个月时对照组均无脊柱侧凸发生.松果体切除组中,术后第1个月X射线检查时即发现5只鸡出现明显的脊柱侧凸,侧凸在随后的两个月中进行性加重.在2个月时共有9只鸡出现明显侧凸.3个月时共有16只鸡发生侧凸,发生率为53.3%,obb角为11°~85°,平均31.3°.对照组血清褪黑素呈现明显的白天低(平均12.5 ng/L),夜间高(平均112.5 ng/L)的周期性变化;松果体切除组血清褪黑素白天平均为9.4 ng/L、夜间平均为8.8 ng/L,其白天低夜间高周期性变化消失.松果体切除组和对照组白天血清褪黑素含量差异无显著性,其夜间褪黑素的含量差别显著.结论松果体切除可以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并诱导部分鸡发生脊柱侧凸,但非所有松果体切除术后的动物均能发生脊柱侧凸.所以,松果体切除鸡脊柱侧凸模型的发生与血清褪黑素的减少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侧凸的最常见的类型,严重威胁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虽然AIS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其治疗手段多种多样,本文从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方面对AIS的各种干预方式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背景:大部分制造鸡脊柱侧凸的松果体切除均在孵化后3d内实施,关于或迟或早进行松果休切除后对鸡发生脊柱侧凸是否有影响目前仍不清楚. 目的:分析实施松果体切除的时间与鸡脊柱侧凸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比进行松果体切除后发生侧凸和未发生侧凸的鸡午夜血清褪黑素水平.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3/2006-08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将60只小绍兴鸡随机分为6组:孵化后第2,4,11,18天施行松果体切除组,每组12只,对照组(n=6)及假手术组(n=6).方法:4个施行松果体切除组分别在孵化后第2,4,11,18天施行松果体切除,假手术组仅暴露松果体、不切除,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每月对鸡的脊柱进行一次俯卧位X射线检查.第3个月时,应用ELASA方法检测午夜鸡血清褪黑素水平.结果:在孵化后3个月时,孵化后第2,4,11,18天施行松果体切除的小鸡脊柱侧凸的发生率分别为:66.7%,66.7%,63.6%及66.7%.4组动物的平均Cobb角分别为:32.6°,29.8°,23.8°及22.3°.4组施行松果体切除的小鸡在脊柱侧凸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侧凸的类型上无统计学差异.施行松果体切除鸡的夜间褪黑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施行松果体切除的发生脊柱侧凸与未发生脊柱侧凸鸡的血清褪黑素浓度无明显差别.结论:孵化18d内的鸡实施松果体切除后脊柱侧凸的发生率为63.6%-66.7%,并且不受施行手术时年龄的影响.施行松果体切除后鸡的血清褪黑素浓度较低,但发生与未发生脊柱侧凸鸡的血清褪黑素浓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未经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方法对62例未经治疗的女性AIS患者采用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患者问卷表(SRS-22)进行问卷评估。根据Cobb角大小分为轻度脊柱侧凸组14例(Cobb角<30°)、中度脊柱侧凸组42例(Cobb角30°~50°)、重度脊柱侧凸组6例(Cobb角>50°)。 结果重度脊柱侧凸组自我形象维度得分均低于轻度脊柱侧凸组和中度脊柱侧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功能活动、疼痛、心理健康三个维度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中文版SRS-22问卷可提供AIS患者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信息。Cobb角>50°的AIS患者自我形象维度得分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松果体切除来抑制鸡褪黑素的分泌,观察其发生脊柱侧凸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刚孵育出的国产小绍兴鸡60只,分为两组。对照组20只,未行任何处理,在控制白天12h光照(光照度为500 Lx)、夜间12h完全黑暗(光照度为0—5Lx)条件下饲养。松果体切除组40只,在孵化后3d时施行松果体切除术,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制造鸡脊柱侧凸模型。控制光照条件同对照组。每月行X射线检查,观察所有鸡脊柱的改变。3个月时,留取所有鸡白天和黑夜的静脉血,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褪黑素含量。结果:3个月时对照组均无脊柱侧凸发生。松果体切除组中,术后第1个月X射线检查时即发现5只鸡出现明显的脊柱侧凸,侧凸在随后的两个月中进行性加重。在2个月时共有9只鸡出现明显侧凸。3个月时共有16只鸡发生侧凸,发生率为53.3%,Cobb角为11&;#176;~85&;#176;,平均31.3&;#176;。对照组血清褪黑素呈现明显的白天低(平均12.5ng/L),夜间高(平均112.5ng/L)的周期性变化;松果体切除组血清褪黑素白天平均为9.4ng/L、夜间平均为8.8ng/L,其白天低夜间高周期性变化消失。松果体切除组和对照组白天血清褪黑素含量差异无显著性,其夜间褪黑素的含量差别显著。结论:松果体切除可以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并诱导部分鸡发生脊柱侧凸,但非所有松果体切除术后的动物均能发生脊柱侧凸。所以,松果体切除鸡脊柱侧凸模型的发生与血清褪黑素的减少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佛山市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凸的患病情况,以提高对脊柱侧凸的防治水平。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以佛山市五区18798名7~15岁学生为对象,应用脊柱侧凸三检法进行普查。Cobb角≥10°者确诊为脊柱侧凸。结果:18798名受检学生中三检阳性156例,阳性率8.3‰,男性患病率6.9‰,女性患病率9.7‰,Cobb角10~19°129例,20~39°21例,39°及以上者6例。以特发性侧凸居多(150例),侧凸节段以胸腰段为多,其次为胸段、腰段及双弯。结论:佛山市青少年脊柱侧凸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女性患病率较高,且侧弯角度大,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IS)患者的下肢生物力学指标,探讨下肢生物力学异常与AIS之间的联系。 方法 选取AIS患者116例(侧凸组)和健康青少年受试者116例(正常组),对2组受试者的胫骨扭转角、前后足平面夹角、髋关节旋转范围、双下肢长度差、踝关节旋转范围等下肢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AIS患者脊柱侧凸的危险因素。 结果 侧凸组双下肢长度差和前后足平面的夹角分别为(5.94±6.07)mm和(0.17±4.72)°,分别与正常组的对(0.74±2.20)mm和(-0.46±3.6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凸组左、右踝关节旋转范围差值为-1.27°,差值标准差为3.28,经过符号秩和检验,Z值为-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双下肢长度差和双前、后足平面夹角差是患脊柱侧凸的风险因素。双下肢长度差值优势比为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下肢长度差增加一个单位(1cm)的患脊柱侧凸的风险较低一个单位的脊柱侧凸高1.45倍,而双前、后足平面夹角差值优势比为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前、后足平面夹角差值减少一个单位,患脊柱侧凸的风险是高一个单位的0.97倍。 结论 双下肢的长度差与双前后足平面的夹角差值是AI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水平探讨BMPR-IA/IB表达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发病可能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30例12-18岁志愿者分为2组:AIS组20例,同年龄正常对照组10例。髂前上棘处穿刺抽取10mL骨髓,肝素抗凝。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SCs,体外培养并传至P3代行表型鉴定,采用RT-PCR法、Western-blotting法、免疫荧光法检测2组MSCs中BMPR-IA/IB的表达情况。结果:BMPR-IA/IB不论是核酸水平还是蛋白水平的表达,在AIS组均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BMPs信号通路中重要的膜表面分子BMPR-IA/IB在MSCs水平表达的异常可能与AIS发病的分子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按照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的定义,脊柱侧凸是指全脊柱X线冠状面Cobb角10°~[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儿童10岁至骨骼发育成熟期间不明原因的脊柱侧凸,是小儿最常见的骨骼肌肉畸形之一,占整个脊柱侧凸的80%~[2]。手术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AIS矫形手术创伤大,疼痛为术后最为常见的问题。术后疼痛不仅影响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胃肠道功能、睡眠质  相似文献   

11.
背景:站立侧屈、仰卧侧屈、侧方按压、俯卧推压和牵引下摄X射线片对预测哈氏法和卢氏法手术的矫正效果确实有效,但均不能更好地预测目前应用的三维椎弓根钉棒矫形系统的矫正效果。目的:评估术前支点弯曲位、重力悬吊牵引位和仰卧侧屈位X射线平片在预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融合术效果的价值。设计: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骨科(全军骨科中心)。对象:选择2003-01/2005-12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骨科就诊的63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男18例,女45例,年龄10 ̄21岁。均经临床检查及X射线平片诊断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40°;患者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术前对63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79个结构性侧凸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支点弯曲位片、重力悬吊牵引位片和仰卧侧屈位片,术后1周时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主要观察指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前支点弯曲位Cobb角与术后实际Cobb角。结果:患者6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前支点弯曲位Cobb角与术后站立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术前重力悬吊牵引位和仰卧侧屈位Cobb角与术后站立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支点弯曲位X射线平片比重力悬吊牵引位和仰卧侧屈位X射线平片能更准确地预测术后矫正效果,而重力悬吊牵引位与仰卧侧屈位摄片的预测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2.
背景:矫形器治疗是目前公认的适于未发育成熟轻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惟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目的:回顾性分析热塑矫形器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疗效.方法:1997-04/2004-03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部矫形科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13例.佩戴热塑矫形器(brace)从开始2.0-3.0 /d,逐渐增加22 h/d.复查时cobb's角减少大于30%,则佩戴时间减至20 h/d,Risser征Ⅳ度或月经初潮1年后佩戴时间减至4 h/d.同时每天完成1 h矫正体操,包括腰背肌锻练:5点式(即头、双肘及双足支撑)和3点式(即头、双足支撑)锻练.随访2年后复测cobb's角,监测cobb's角变化.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随访2年,有效98例(86.7%);治疗无效15例(13.3%),出现脊柱侧凸进展加重.脊柱侧凸cobb's角在20°-30°者68例,有效63例(92.6%).31°-45°者45例,有效35例(77.8%).未发现材料方面的特殊不良反应.结果证明,热塑矫形器结合矫正体操综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疗效明显,可减少∞bb's角度,改善侧凸,防止或延缓特发性脊柱侧凸进展.  相似文献   

13.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骨代谢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该类患者存在着低骨量及骨质疏松症,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参与骨代谢的调节,是强有力的骨吸收因子.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骨密度变化及与血清IL-6含量的相关关系.设计以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脊柱外科.对象2003-07/1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6例,男6例,女30例,年龄12~18岁,Cobb角34°~109°,且均为胸弯者;健康青少年志愿者36例为对照,男7例,女29例,年龄13~18岁.方法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吸收仪分别对所有研究对象L2~L4和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的骨密度进行测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6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比较.②血清中IL-6浓度比较.结果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L2~L4和股骨颈、大转子、ward's角的骨密度分别为(0.79±0.12),(0.78±0.12),(0.65±0.10)和(0.69±0.13)g/cm2,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09±0.11),(0.95±0.11),(0.78±0.10)和(0.88±0.11)g/cm2](P<0 001),血清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05),且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腰椎和股骨所测的3个部位的骨密度变化与血清IL-6浓度呈明显负相关(P<0.001),而正常对照组腰椎及股骨所测的3个部位的骨密度变化与血清IL-6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着骨密度的降低,且细胞因子?IL-6过量分泌,可能是引起特发性脊柱侧凸低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假体治疗髋臼周围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盆恶性肿瘤保肢和重建在其肿瘤学和再造学观点上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假体重建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骨盆稳定性的效果,以期最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减少复发.方法:纳入2002-04/2008-06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髋臼周围肿瘤患者33例,均行肿瘤切除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假体置换,其中18例(软骨肉瘤8例,尤文肉瘤2例,骨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配合抗肿瘤药物治疗.人工假体置换后进行骨盆功能评定,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可、差4级.结果及结论:2例患者分别于人工假体置换后4,6个月死亡:31例置换后随访8~32个月,平均12.5个月,其中7例软骨肉瘤复发,其他病例功能恢复情况为:优18例,良4例,可2例,差0例.均能保留患肢大部分功能和骨盆稳定性.结果提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Ewing肉瘤抗肿瘤药物治疗有效者保肢率高,局部复发率低;软骨肉瘤复发率高:髋臼周围肿瘤手术切除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假体置换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背景桡骨骨折常遗留严重的并发症如骨不连等,采用新的生物力学分析手段为肱骨骨折、骨不连的功能预后提供新思路.目的建立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探讨其相关的生物力学意义.设计以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桡骨生物力学特征.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和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材料实验于2001-01/2003-05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实验室和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室完成.选择典型的成年男性湿桡骨标本1根,行CT成像得到桡骨每层横截面图像.方法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5.6建立桡骨三维模型,建模步骤为①对齐切片.②确定坐标原点.③提取轮廓.采用三维十结点四面体实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及计算.主要观察指标①构建的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特性.②三维有限元分析及计算.结果所构建桡骨三维模型,共划分为76 089个结点、49111个单元,客观反映桡骨真实解剖形态及生物力学行为,同时与CT切片图相对比以判断其精确性.结论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可以为桡骨正常力学行为以及骨折后内固定的力学基础研究提供精确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聚-DL-乳酸可吸收螺钉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Pipkin骨折)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03/2007-10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和吴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入选的Pipkin骨折患者13例,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30.5岁.按Pipkin分型,Ⅰ型6例,Ⅱ型4例,Ⅳ型3例.切口采用后侧Kocher-Langenbeck入路.结果:平均随访47.9个月,骨折均得以愈合,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存在髋关节持续疼痛,未见异位骨化发生.未发生材料断裂、松动等材料反应.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Pipkin I型平均85分,Ⅱ型90分,Ⅳ型77分.按Thompson-Epstein评价标准:优3例,良8例,一般1例和差1例,优良率84.6%.结论:聚-DL-乳酸可吸收螺钉是治疗Pipkin骨折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7.
Wang D  Shi L  Chu WC  Burwell RG  Cheng JC  Ahuja AT 《NeuroImage》2012,59(2):935-942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 is a 3-D spinal deformity with uncertain etiology; abnormalities in brain development represent one of the possible explanatory concepts for its pathogenesi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brain maturation by thickness of cerebral cortex among female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idiopathic scoliosis. Fifty AIS patients with a typical right-thoracic curve pattern were compared with 40 age-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Based on the T1-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the thickness of cortical gray-matter was calculated using a well-validated surface measurement method. Focusing on adolescent participants within the age range with the frequent occurrences of AIS cases (i.e., 12 to 17 years), we observed that the cortical thickness declined significantly in almost all cortical lobes in normal subjects (Spearman correlation < − 0.4; P ≤ 0.05) except temporal lobe in LH, while in AIS patients this decline was weakly correlated with age (Spearman correlation > − 0.4) and largely insignificant (P ≥ 0.05). Quadratic regression results expressed the detailed difference in the age-related cortical changing patter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addition, focal cortical thicknes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AIS patien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in areas involved in motor and vestibular functions as well as object recognition.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imply a different thinning pattern of the cerebral cortex during adolescence in patients with AIS; this may be primary (i.e. etiopathogenetic) or secondary (i.e. adapt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oliosis.  相似文献   

18.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交叉韧带6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目前多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但取材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手术效果.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韧带的疗效和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006-12/2008-1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膝关节交叉韧带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0~42岁,前交叉韧带损伤46例,后交叉韧带损伤14例,均于关节镜下行同种异体移植肌腱重建.术前进行临床体检及前/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膝关节应力X射线片、髌骨轴位片及MRI等相关检查,Lysholm评分.术后6~21个月随访进行评估,包括临床体检和Lysholm评分.结果与结论:60例患者中,5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发生,4例出现关节腔积血,术后1周行关节腔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出院时关节腔肿胀基本消退.术前出现的不同程度关节疼痛、屈仲活动受限及关节肿胀、急停、急跑困难、打软腿等症状改善显著.术后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提示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移植肌腱重建损伤交叉韧带可重建膝关节稳定性,有效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减少自体组织移植的供区损伤;同时具有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背景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易受麻醉药物的影响,需组合受麻醉药物影响小的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柱矫形手术以增加监测的准确率.目的观察采用皮层及皮层下记录点组合应用的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脊柱矫形手术的优点.设计两种诱发电位组合应用的验证性观察.单位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7-07/2001-1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收治的应用皮层及皮层下记录点组合监测脊柱矫形手术患者104例.男40例,女64例,年龄5~19岁.干预采用美国NICDLET公司生产的VikingⅣ D诱发电位仪,记录患者麻醉平稳后的皮层诱发电位波形及皮层下诱发电位波形,并分别标记P37及N45,并将其定制为基准线,在术者行固定撑开时观察波幅变化情况.以波幅下降超过50%为阳性.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术中皮层及皮层下诱发电位变化.结果10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皮层体感诱发电位阳性者31例,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阳性者11例,其中3例与手术操作有关,经过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皮层记录点的准确率75%,皮层下记录点准确率92.2%,采用皮层及皮层下记录点组合监测的准确率96.7%.结论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受麻醉影响大,但信号好,容易读取;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受麻醉影响小,但信号弱.组合不同记录点监测脊柱矫形手术可增加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尚不十分清楚,已有几位学者发现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产生与进展中椎旁肌肉可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因此,椎旁肌在脊柱侧凸中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脊柱侧凸患者胸弯顶点处凸侧、凹侧椎旁肌的Bcl-2,Caspase-3及bcl-x表达的差异,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椎旁肌在脊柱侧凸中的可能的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对照组为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例.研究组为胸椎侧凸畸形患者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12-17岁(平均14.3岁).平均Cobb角57.7°(范围45°~85°).干预手术中,于T6~T11椎体水平的侧弯顶椎水平取双侧椎旁肌部分组织甲醛固定,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其余组织冰冻,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印迹杂交.主要观察指标①脊柱侧凸凸侧、凹侧椎旁肌组织中Bcl-2的表达.②椎旁肌组织肌纤维形态.③椎旁肌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脊柱侧凸患者凸侧肌肉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量降低.脊柱侧凸患者及正常对照椎旁肌肉组织均存在个别细胞的凋亡,二者无明显差异.凸侧肌纤维比其凹侧及正常对照的肌纤维明显变细.结论神经-肌肉异常所致的椎旁肌的不对称有可能是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种不对称很可能与Bcl-2表达不对称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