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的脑CT和MRI征象,进一步提高对HLD病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对临床和生化检查证实36例HLD的脑CT和MRI征象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检查26例中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基底节区低密度影。30例MRI呈对称性条状或新月形长T1长T2信号,FIR高信号、或稍短T1短T2信号,典型者依受累部位不同分别为啄木鸟、八字,展翅蝴蝶样改变等,其中病灶位于壳核30例,尾状核16例,丘脑15例,苍白球、红核各3例。黑质、大脑脚网状结构、脑桥桥核、额叶白质各2例,15例有轻度或重度脑萎缩。结论HLD脑CT及MRI最常见征象是基底节区低密度影或异常信号和不同程度脑萎缩,以双侧豆状核区对称性低密度或异常信号最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型和脑型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患者头颅MRI影像学表现、眼底检查及其实验室检查的差异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至2019年度经实验室基因检测确诊的89例WD患者(脑型44例,肝型45例)的铜蓝蛋白、血清铜、眼底检查及头颅MRI检查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对MRI异常信号进行量化评定标准评分,并对不同临床类型的WD患者临床指标和影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型和肝型WD患者KF环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946>0.05);脑型WD患者血清铜及铜蓝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肝型WD患者(P<0.001),WD患者中脑型比肝型发病年龄更早、且发病时长更长(P=0.043,0.013<0.05),脑型WD患者脑部MRI除苍白球、丘脑、小脑外其余各部位出现异常信号比率均高于肝型患者(P<0.05)。两型患者在苍白球、丘脑的信号异常范围评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累积程度评分脑型患者明显高于肝型患者(P<0.05);两型患者在小脑区域信号异常范围和累积程度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9>0.05)。脑型WD患者脑部MRI的T2序列范围及程度总分与发病时长呈正相关(r=0.315,P=0.038);而肝型WD患者无相关性。结论WD患者颅脑影像同时累及基底节区和脑干是肝型和脑型WD患者特征性影像表现。脑型患者颅内异常信号发生率、发病时长、以及颅内病变范围和程度均高于肝型患者。通过MRI检查T2序列的量化性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评估WD患者脑部的病理学阶段和程度。  相似文献   

3.
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及CT、MR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临床特点、CT与MRI表现.方法 对有完整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的13例腹部pPN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腹部pPNET的临床特点主要为青少年快速增大的包块伴疼痛,易转移复发,预后差.CT及MRI表现为体积较大、呈浸润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密度(或信号)不均,常见坏死囊变,无钙化,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可见间隔及网格状强化;病灶对周围正常组织有侵袭,侵犯骨质结构时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多无骨膜反应及瘤骨.结论 腹部pPNET临床表现及CT、MRI表现无明显特征,但CT与MR能较准确描述肿瘤内部结构、毗邻关系及转移情况,对制订治疗方案和评价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CT诊断婴儿脑型脚气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婴儿脑型脚气病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脑型脚气病婴儿临床和CT资料.结果57例患儿,重要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抽搐、声嘶、呛奶等症状.颅脑CT主要表现:双侧基底节区梭形或楔形对称"八"字形排列的低密度影,脑实质内片状低密度影.用维生素B1治疗2~7天后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1~3个月CT复查,病灶基本吸收.结论颅脑CT表现可作为临床诊断婴儿脑型脚气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部淋巴结结核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腹部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8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追踪随访证实的腹部淋巴结结核病例临床资料,8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其中3例另做MRI检查,观察患者病变的常见解剖部位、影像学形态及影像增强后强化方式的特点。结果 8例腹部淋巴结结核病例中,3例位于肠系膜根部,3例位于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间,2例在胰头周围和小网膜囊。8例中,2例淋巴结呈1 cm大小、多发结节状,CT注入造影剂有轻度均匀强化;6例淋巴结融合成不规则肿块状,CT增强后呈"多房样"环形强化。MRI 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中央为更高信号,增强后见环形强化。结论腹部淋巴结结核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需要与其他淋巴结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职业性有机溶剂所致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鞋业工人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和CT、MRI图像特征.结果 15例中,9例同时行MRI及CT检查,2例仅行CT检查,4例仅行MRI检查,均未行增强扫描.CT平扫11例,11例均出现双侧大脑半球皮层下区、半卵圆中心、外囊、双侧小脑齿状核对称性密度减低,6例内囊和7例双侧苍白球对称性密度减低,3例丘脑密度减低,7例出现脑回肿胀、脑沟变浅、脑室系统不同程度受压、变小.MRI平扫13例,13例均累及双侧皮层下区、半卵圆中心、外囊、双侧小脑齿状核,外囊以前部受累为主,9例累及内囊,9例累及双侧苍白球,5例累及双侧丘脑,1例累及胼胝体.病变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和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或高信号.11例ADC图病变呈高信号,2例ADC图病变呈低信号.13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脑回肿胀,脑沟、脑池变浅、脑室系统变小.结论 本病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职业接触史,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在29例腹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在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腹部外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9例腹部外伤患者的CT征象。结果:腹部外伤主要累及脾、肝、肾等。结论:螺旋CT检查对腹部外伤具有敏感、可靠、检出率高、无创伤的特点,能给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TOB)综合症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改变.方法对27例经MRI或CT证实的TOB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TOB综合症的主要病因仍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61.8%),死亡率高(22%).影像检查丘脑和双侧中脑病变最多见(77.8%,59.3%),早期诊断MRI优于CT.结论 T0B综合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及早行头颅MRI对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白血病的CT、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白血病的各种影像学表现,提高白血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20例经过证实的白血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肝脏、脾脏肿大13例,椎体浸润13例,淋巴结浸润10例,肺部浸润并感染8例,颅内浸润、颅骨破坏7例,眼眶内浸润2例,肾脏浸润1例.主要CT和MRI表现是肝脾的肿大;椎体斑片状骨质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脊柱旁软组织肿块;肺部的网格状、结节状、斑片状影;眼眶内肿块;头颅骨的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等.结论 白血病的影像表现多样,累及部位不同其影像表现也不同.CT、MRI是白血病影像检查的重要方法,能清晰显示病变的特点和范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T诊断腹部创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73例腹部创伤患者,采取CT、B超诊断,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CT诊断准确率97.3%,B超诊断准确率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腹部创伤患者中,6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9例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2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病情好转。结论在诊断腹部创伤时采取CT,比B超符合率高,可准确、快速诊断腹腔实质脏器损伤情况,可为腹部创伤的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MRI表现及其特征。方法 收集18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缺血缺氧后接受MR检查患者,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例中,17例MRI显示脑内异常信号,累及部位包括大脑皮层、皮层下白质、深部白质、侧脑室周围白质、胼胝体、基底核、海马、丘脑、脑桥及小脑;9例出现全脑萎缩,5例T1WI显示高信号,9例DWI显示扩散受限;5例接受MR增强检查,其中1例大脑皮层见脑回样轻度强化。1例MRI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MRI可发现缺血缺氧性脑病所致脑内广泛异常信号。MRI表现可反映脑缺血缺氧严重程度,并可用于预测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平扫、增强扫描及脑血管造影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5例病人均行CT平扫,2例增强扫描.3例行CT脑血管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烟雾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CT检查平扫:右额顶叶脑实质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梗塞2例.2例CT增强扫描:脑底动脉环显影不良,基底节大脑半球增粗迂曲血管影.3例CT脑血管造影:双侧颈内动脉前床突上段动脉闭塞1例,双侧大脑前中动脉多发闭塞2例,脑底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及大量的侧枝循环形成3例.结论:烟雾病患者行头颅CT检查主要显示脑实质的病变,头颅增强CT仅能显示部分血管病变,对典型病例可作出诊断,对轻度病变的诊断尚有一定度难度.多排CT脑血管造影不仅能够清晰显示颈内动脉内段基底动脉环各血管闭塞、狭窄的部位、形态、管壁状况及狭窄程度,还能清晰显示增多迂曲的脑底部的异常血管网,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海马体和皮层基底神经节回路之间的解剖与功能连接(FC),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神经心理学症状的致病机制。方法收集25例WD患者(WD组),以2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功能MRI和弥散张量成像;利用功能神经影像分析(AFNI)和脑功能成像软件包(FSL),以双侧海马为ROI,计算全脑FC并分析组间差异;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作为ROI,提取相应部位的各向异性分数(FA),将其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数字广度测验(DST)及词语流畅性测验(VFT)进行协变量相关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并进行FDR校正。结果WD组左侧豆状核、尾状核头和双侧丘脑FC较对照组减弱,右侧颞叶、左侧额叶FC增强;WD组丘脑(THA)和左侧海马(LM)FA低于对照组,左侧基底核区(LB)FA高于对照组。MMSE评分与右侧额中回、颞横回FC强度呈正相关;VFT评分与左侧豆状核、右侧额中回及双侧颞横回FC强度呈正相关,VFT评分与双侧丘脑和双侧豆状核FA呈负相关。结论WD患者左侧海马和双侧丘脑、左侧豆状核及尾状核头之间功能和解剖学连接性发生变化,使通路连接受阻,最终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患者脑部CT及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确诊的非酮症性高血糖偏身舞蹈症患者的脑部CT及MRI表现。11例患者均接受至少一次CT及MRI平扫,其中2例行MRI增强检查,4例加做DWI序列,6例加做MRS序列,2例加做DTI序列,3例复查MRI平扫,1例复查CT平扫。结果 9例CT见豆状核和/或尾状核头部片状高密度影,2例CT阴性;T_1WI 9例高信号,2例阴性;DWI 2例高低混杂信号,1例低信号,1例阴性;MRS检查:NAA峰6例均降低,Cho峰6例均升高,NAA/Cr比值6例均降低,Cho/Cr比值6例均升高;DTI 1例显示左侧内囊前肢纤维束受损,FA值减低,1例阴性。结论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脑部CT及MRI均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DWI、MRS及DTI等序列对确定病变性质、评估神经元丢失或损伤、纤维束受损等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酮症高血糖偏身舞蹈症患者脑实质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确诊的非酮症高血糖偏身舞蹈症患者的脑部CT和MRI表现。16例患者均接受至少1次CT平扫,其中10例接受至少1次MR检查,10例治疗后接受复查。结果 16例CT均见基底节区片状或条形稍高或高密度影,T1WI表现为基底节区条形或片状稍高或高信号,边界较清晰;其中1例DWI示病变区为稍低信号,1例为等信号,前者ADC值升高,后者无明显改变,1例SWI幅度像及相位像均显示病变区局部为条、片状低信号,FLAIR未见异常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9例治疗后血糖降到正常范围,复查头部CT或MR,其中5例病变消失,1例病变明显缩小,3例未见改变。1例治疗后血糖轻度降低,头部CT显示病变密度增高。10例随诊病例中,2例于原病灶区出现腔隙性梗死表现。结论非酮症高血糖舞蹈病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通常提示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文献回顾观察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基因检测证实的AGS患儿,患儿月龄分别为3、5、8个月,均接受颅脑MR检查,其中1例(病例3)接受颅脑CT检查,结合文献分析其颅脑MRI及CT表现。结果颅脑MRI显示,病例1双侧侧脑室、双侧额颞部脑外间隙增宽;病例2未见明显异常;病例3脑萎缩,双侧侧脑室前角旁异常呈T1WI等信号、T2WI及T2-液体衰减翻转恢复(T2-FLAIR)序列呈稍高信号。颅脑CT显示病例3脑萎缩,双侧基底核区、双侧侧脑室前角旁钙化,双侧侧脑室前角旁低密度灶。结论颅内钙化、脑萎缩和脑白质营养不良为AGS常见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1例外伤性基底节出血的CT与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1例外伤性基底节出血的临床、CT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在伤后马上作CT平扫,在1~3d内作MRI平扫,其中12例加做弥散功能成像(DWI)检查。并对所有病例的CT与MRI表现作回顾性总结。结果发现单纯基底节出血8例;复合性基底节出血13例,合并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其他部位脑挫裂伤6例,颅骨骨折4例。21例26个基底节出血灶,其中有11例14个出血灶在苍白球部位,首次CT检查与苍白球钙化无法区别,经MRI检查证实为出血。MRI检查多发现脑挫裂伤灶5个,脑白质剪切伤灶4个。结论CT与MRI结合检查,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诊断外伤性基底节出血及其合并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0例脑外伤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MRI以及CT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DAI的病灶检出数量,同时对不同类型、是否出血以及不同位置病灶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RI确定的病灶总数为156个,平均(3.12±2.43)个;CT确定的病灶总数为103个,平均(2.06±1.47)个;MRI检查病灶均数明显多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式下弥散性脑肿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66.0%、48.0%)明显高于CT(34.0%、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式下非出血病灶的检出率(66.0%)明显高于CT(30.0%)(P<0.05);MRI检查方式下皮质下脑白质、基底节、胼胝体的病灶检出率(64.0%、40.0%、56.0%)明显高于CT(36.0%、18.0%、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临床诊断中,MRI相比CT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弥散性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以及皮质下、基底节以及胼胝体等位置的病灶检查中敏感性更高,所以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MRI检查,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肝豆状核变性的脑CT表现(附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脑CT征像,结合其病理与临床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全部病例均行脑CT平扫,分析其表现并回顾性分析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 脑CT表现主要是脑萎缩与基底节低密度影。28例中23例豆状核出现对称性带状或新月形低密度区,形如”八字”或”展翅蝴蝶”样;3例尾状核头见卵圆形低密度区;1例丘脑见对称性卵圆形低密度区;1例仅有脑萎缩表现。结论 脑萎缩与基底节低密度灶,特别是双侧豆状核区对称性低密度灶是肝豆状核变性最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