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改善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患者神经功能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择2005-08/09北京西山医院神经疾病研究治疗中心就诊的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患者1例,白人女性,59岁,德国籍,主诉四肢协调运动伴平衡障碍2年,给予嗅鞘细胞脑内移植。取流产胚胎嗅球(供者知情同意),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然后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将其移植到双额放射冠部位。采用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自身对照方法。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术前和术后10d的症状改善情况。评估使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评价姿势和步态、运动功能、语言功能以及眼球运动等4大项19小项,总分100分。正常人为0分。 结果:①患者手术当天诉左手活动较术前稍改善。第2天平衡能力改善。第3天能够独立行走,双手轮替运动灵活,闭目站立较术前稳定,指鼻动作较术前准确。②自嗅鞘细胞移植后4h开始,患者神经功能逐渐有部分改善,术后第10天,患者的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总分由术前35分降至15分:其中行走能力3→2分,行走速度2→1分,睁眼站立能力2→1分,睁眼无辅助自然站立双足间距l→0分,睁眼并脚躯体摇摆2→0分,闭眼并脚躯体摇摆4→0分,跟-膝-胫试验震颤4→2分,指鼻试验(分解动作和辨距不良)2→0分,指鼻试验(手指意向性震颤)2→0分,俯卧-仰卧改变体位运动2→1分,在预先设计的图案上绘阿基米德螺旋图形l→0分,构音障碍(语言流利度)3→2分,构音障碍(语言清晰度)2→1分。③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现任何副反应。 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能迅速改善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应用安全。但长期效果和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治疗脑卒中后疼痛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取4个月中期流产胚胎的嗅球,孕妇及其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供、受体细胞HLA配型后行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1例72岁男性患者冈"右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伴疼痛8年"入院.入院后诊断:①脑出血后遗症.②原发性高血压.于入院后第4天在局麻下采用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细胞植入到脑出血侧放射冠处,注射细胞数约1×1010L-1.移植前后2~4周分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Barthel Index评定量表评定标准: 60分以上提示被检查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41~6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20~40分者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以下者生活完全需要帮助,Barthel指数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的效益最大.结果:嗅鞘细胞移植后患者无发热、血小板变化等血液相容性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术后第1天,患者自诉右侧肢体疼痛较以前减轻70%,肌张力较以前有所减轻,右手活动较以前灵活.腰部肌力较以前增加.术后第2天,右侧肢体疼痛较以前减轻80%,右手及脚趾活动较以前灵活.术后第5天,右侧肢体疼痛较以前减轻90%,肌张力继续降低.术后3周患者病情平稳出院.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分由12分增至14分;Barthel Index评分前后无变化为85分.结论: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对卒中后疼痛近期效果理想,长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改善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患者神经功能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08/09北京西山医院神经疾病研究治疗中心就诊的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患者1例,白人女性,59岁,德国籍,主诉四肢协调运动伴平衡障碍2年,给予嗅鞘细胞脑内移植。取流产胚胎嗅球(供者知情同意),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然后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将其移植到双额放射冠部位。采用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自身对照方法。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术前和术后10d的症状改善情况。评估使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评价姿势和步态、运动功能、语言功能以及眼球运动等4大项19小项,总分100分,正常人为0分。结果:①患者手术当天诉左手活动较术前稍改善。第2天平衡能力改善。第3天能够独立行走,双手轮替运动灵活,闭目站立较术前稳定,指鼻动作较术前准确。②自嗅鞘细胞移植后4h开始,患者神经功能逐渐有部分改善,术后第10天,患者的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总分由术前35分降至15分:其中行走能力3→2分,行走速度2→1分,睁眼站立能力2→1分,睁眼无辅助自然站立双足间距1→0分,睁眼并脚躯体摇摆2→0分,闭眼并脚躯体摇摆4→0分,跟-膝-胫试验震颤4→2分,指鼻试验(分解动作和辨距不良)2→0分,指鼻试验(手指意向性震颤)2→0分,俯卧-仰卧改变体位运动2→1分,在预先设计的图案上绘阿基米德螺旋图形1→0分,构音障碍(语言流利度)3→2分,构音障碍(语言清晰度)2→1分。③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现任何副反应。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能迅速改善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应用安全。但长期效果和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临床以神经系统损害症状首发的病例报道少见。现将198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女,3岁。因不能行走并右上肢无力7天,于1984年10月6日以“小儿急性偏瘫”收住院。发病前曾发热3天,外院以“上感”治疗热退。查体:T36.ZC,皮肤及Q胶粘膜(-),颈部淋巴结如花生米大数个,活动好,心、肺、腹正常。神经系统:神志清,言语流利,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在偏.其它颅神经检查正常。右手不能持物,右上肢肌力I级,右下肢肌力三级,肌张力减低,左上、下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右侧胜反射减弱,左侧正常。右侧病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FK506对嗅鞘细胞移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神经功能的干预情况。 方法:①取4个月中期流产胚胎(孕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然后将其移植到患者双额放射冠部位。②报告1例患者:白人男性,49岁,德国籍,进行性四肢无力伴肌萎缩2年。按世界神经病联合会E1 Escorial诊断标准确诊。先后共接受嗅鞘细胞脑内移植2次。第1次为单纯细胞移植,5个月后接受第2次移植术,术后当天下午即开始口服FK506胶囊3mg,2次/d,共42d。术前和术后随访疗效评定采用国际统一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标准(满分40分代表正常,随病情加重分数减少,最低为0分),同时对两次移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第1次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部分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由术前26分增至32分(医生评定)。第3个月病情又开始加重,至第5个月降至15分(患者及其家属经医师正规培训后独立进行量表评定)。第2次移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由术前16分增至19分(医生评定)。随访5个月病情基本稳定,评分为14分(患者及其家属评定)。 结论:免疫抑制剂和神经营养和保护剂FK506可提高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嗅鞘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延长神经功能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6.
颈段椎管内血管周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2岁,主因"双上肢麻木、力弱伴枕颈痛2个月,排尿障碍1月余"就诊,曾于3年前接受椎间盘手术。查体:左上肢肌力4级,对指笨拙;右上肢肌力3级,远端差;左下肢肌张力痉挛性增高;右下肢肌力4级。巴宾斯基征阳性;左上肢、右侧肢体浅感觉减退;左侧位置觉丧失。颈部MRI:于C2~3椎体  相似文献   

7.
嗅鞘细胞再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再移植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①患者资料:选择2005-05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收治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1例,男性白种人,42岁,西班牙籍,四肢无力伴肌萎缩进行性加重2年,分别于2005-05-27日和2006-10-11日给予嗅鞘细胞脑内移植。治疗方案患者知情同意。②移植方法:取4个月流产胚胎(孕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细胞浓度约2×1010L-1。第2次移植术前进行供、受体细胞HLA配型。根据两次术前MRI图片,选取双额放射冠锥体束走行部位为注射细胞靶点,局麻下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射胚嗅鞘细胞100万个/侧。术后口服他克莫司胶囊1mg,2次/d,共42d。③功能评估:电子邮件随访5个月,采用国际统一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延髓和呼吸功能、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其他功能评定,功能从完全丧失至正常为0~4分,总分40分。结果:①患者在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内均未发现任何不良事件及副反应。②术前5个月内,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由33分迅速降至17分。③第1次术后2周检查,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双上肢抬举好转,书写较术前清晰,站立行走时平衡能力改善,翻身及穿衣好转,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由17分增加至24分。出院后半年患者病情保持稳定。2005-10,双下肢力量较前稍下降,且坐位控制平衡能力下降。2005-12患者腕部及手部无力开始缓慢加重。至术后17个月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为18分。④第2次术后1周检查,双上肢、腹部和双下肢力量有所增加,但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仍为18分。再次出院后5个月随访,分数增加至20分。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能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再次治疗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矫形手术,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并正中神经部分切断方法治疗重型脑性瘫痪上肢痉挛患儿,探讨其在降低肌张力的同时,提高肌力和手指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02—02确诊为重型脑性瘫痪后遗右上肢肘、腕关节严重痉挛和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1例。男,12岁,病程12年。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定患儿智商为55分(90~109分为平常;80~89分为低于平常;70~79分为边界;〈69分为智力缺陷),应用巴氏指数(共10项,每项1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评估患儿残疾自理能力45分,左上肢可支撑协助爬行。右上肢肌张力Ⅲ级,肘关节屈曲挛缩45&;#176;,腕关节屈曲挛缩105&;#176;,右腕骨质轻度畸形,右手不能持匙和分指。双下肢肌张力Ⅲ级,髋、膝、距小腿(踝)关节均有屈曲挛缩。对此患儿的治疗方案监护人知情同意。采用矫形手术:①上肢矫形手术:行屈腕屈指肌起点下移和尺侧屈腕肌腱背移;②术后2个月行右上肢正中神经部分切断和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自患儿右髂后上棘取骨髓12mL,用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接种于含维甲酸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神经干细胞培养基中,连续培养11d后移植。取右腋窝纵切口,显露正中神经后切开神经外膜,将正中神经在神经外膜内切断一半,缝合外膜将培养好的干细胞注入外膜内,周围用凝胶海绵包埋,滴2mL神经节苷脂于凝胶海绵上,逐层缝合切口。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标准评定肌张力(0级:无肌张力增加;Ⅰ级:肌张力轻度增加;Ⅱ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Ⅲ级:肌张力严重增高:Ⅳ级:强直)。结果:①上肢矫形手术2个月后复查右上肢,屈肘屈腕挛缩好转,但屈肘屈腕肌痉挛状态无改善,右手指随意伸屈功能无好转。②由于屈肘屈腕挛缩有复发趋向,因此决定行右上肢正中神经部分切断和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移植术③后1周、2周、1个月时检查右上肢屈肘、屈腕、屈指肌张力低于正常,右手腕屈曲和手指屈曲肌力下降到Ⅱ级,正中神经支配区域感觉迟钝。但肘关节屈曲挛缩和腕关节屈曲挛缩均消失,右手也不能持匙,不能分指,手指不能夹纸。3个月后右上肢屈肘、屈腕、屈指肌张力,以及右手腕的屈曲和抓握肌力开始恢复。18个月后右手腕和手指屈曲肌力达到Ⅳ级,可持匙进食,可夹纸,肌张力和感觉基本正常,患儿可扶单拐行走,右上肢屈肌痉挛状态未见复发,2年后复查右手腕指屈伸功能仍在改善中。结论:本例脑性瘫痪患者所致肘、腕关节严重痉挛和屈曲挛缩,行正中神经部分切断和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后,不但降低了屈肌痉挛的状态。而且改善了正中神经部分切断后腕手指屈曲无力和感觉异常。说明此方法不仅有利于周围神经横断缺损感觉运动功能的修复,而且对肌痉挛状态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5岁.因颜面部及右侧肢体间断抽搐1年,头晕、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10天入院.体检: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右足跛行,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10.
背景:嗅鞘细胞作为一种可再生且自体取材的移植细胞,在脊髓疾病移植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关于脑出血的移植治疗目前有待实验结果的进一步积累。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后脑出血大鼠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评估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疗效。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2-03/2003-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神经研究中心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只。嗅鞘细胞移植组在制作大鼠尾状核出血模型第3天时,取10μL嗅鞘细胞悬液向大鼠脑内匀速注射(1μL/min)。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μL。方法:大鼠在移植前,移植后第3,7,14,30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模型制作后第1天在两组中各取1只大鼠,制备脑组织切片,神经元轴突髓鞘观察采用髓鞘固蓝染色,神经纤维观察采用神经纤维嗜银染色。各组移植后第3,7,14,30天各取1只大鼠,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后存活、迁徙及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并进行神经前体细胞计数。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元轴突髓鞘和神经纤维观察。②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第3,7,14,30天神经前体细胞计数。③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第3,7,14,30天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实验分析。①脑出血后第30天时血肿周边及血肿灶中嗅鞘细胞计数:移植组的髓鞘化数量和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②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前体细胞计数:脑出血后第7,14,30天,嗅鞘细胞移植组的神经前体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41.1&;#177;2.4)个/视野,(34.5&;#177;1.2)个/视野;(43.6&;#177;1.2)个/视野,(37.2&;#177;2.0)个/视野;(19.3&;#177;1.0)个/视野,(14.2&;#177;0.4)个/视野,(t=2.42-4.02,P〈0.05)]。③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嗅鞘细胞移植组在脑出血后第14,30天时明显低于第3天[(2.21&;#177;0.20)分,(1.50&;#177;0.21)分,(2.74&;#177;0.21)分,0=2.06,3.27,P〈0.05)],对照组只在脑出血后第30天时低于第3天[(1.96&;#177;0.12)分,(2.76&;#177;0.20)分,(t=2.47,P〈0.05)]。结论:①嗅鞘细胞有增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数量的作用。②嗅鞘细胞可促进脑内神经细胞轴突再生,使其重新髓鞘化并建立突触联系,恢复其运动功能,进而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我院近期遇到 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误诊为腔隙性脑梗死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 ,53岁 ,因右左肢体相继乏力并进行性加重1年于 1 999年 7月 2 2日住院。患者于 1年前包饺子时偶然发现右手不灵活 ,以后相继出现右上肢、右下肢及左上肢无力。多次就诊县级医院 ,均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予溶栓、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 ,不见好转 ,且病情进展并累及左下肢无力 ,伴有右手鱼际部萎缩及肌束震颤。入院时查右手大小鱼际萎缩并可见明显肌束震颤 ,四肢肌力减弱 ,双下肢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 ,踝阵挛持久 ,双侧霍夫曼征阳性 ,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 ,…  相似文献   

12.
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4例术后4周结果报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观察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①病例资料:4例因出生时缺血缺氧确诊为脑性瘫痪的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14岁、岁、个月、岁。嗅92817鞘细胞由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细胞中心提供,实验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4例脑性瘫痪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实验方法:根据术前MRI或CT片,患者均在局麻下行微创立体定向嗅鞘细胞移植术,选取双额放射冠为注射靶点,每侧注射1.0×106个细胞。术后给予止血、抗感染、康复等常规处理。③实验评估:分别于嗅鞘细胞移植前、移植后4周采用脑瘫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脑瘫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①嗅鞘细胞移植术后4周,4例患者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改善,未出现手术并发症。②脑瘫综合功能评定总分:病例1由92.5分增至94分,病例2由55分增至56分,病例3由10.5分增至11.5分,病例4由9.5分增至13分。③脑性瘫痪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病例1由82.0分增至83.5分,病例2无变化,为16.5分,病例3由5.0分增至7.5分,病例4由5.0分增至8分。结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患者近期评价安全可行,可部分改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8例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在脊髓病变处分两点共注入50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10&;#215;10^5个。结果:术前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ALSFRS)[(18.6&;#177;7.9)分]分别与术后2~4周【(21.8&;#177;7.6)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76,P=0.049),与术后3~6个月[(21.5&;#177;7.6)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025,P=0.083),8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均稳定或改善。术后行肌电图检查的患者显示术后自发电位减少或消失,收缩时肌电波幅较术前明显降低,电位密度明显增加。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术后2~4周和3~6个月均能阻止或逆转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开展嗅鞘细胞再移植治疗,探讨其对神经功能的继续改善效果。方法:①患者男性,27岁,哈萨克斯坦籍,2001年9月20日遭霰弹枪击急诊手术后,双下肢不能运动及感觉消失,尿便失禁,右下肢阵发性钝痛。诊断为陈旧性完全性脊髓损伤(T12),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脊髓功能分级为A级。2002年9月30日第1次行脊髓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术,2007年2月5日行第2次脊髓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术。治疗方案患者知情同意。②取4个月流产胚胎(孕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细胞浓度约2×1010L-1。于患者相应脊髓损伤上端(平T11椎体)做1个锁孔,直径约3cm,在脊髓损伤部位与正常脊髓交界处沿中线于无血管区,分两点用4.5号细针共注入100μL(第1次手术)、50μL(第2次手术)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均为1×106个。第2次移植术前进行供、受体细胞HLA配型,术后口服FK506胶囊2mg,2次/d,共42d。结果:①第1次术后3个月,排尿能控制6h,双足运动功能改善,性功能改善,阴茎勃起功能改善,疼痛减轻。②第2次术后10d,双下肢双足皮肤泌汗功能改善,右下肢疼痛减轻,腹部皮肤感觉稍有好转,针刺觉左侧由术前T10皮节消失好转至T10减退。较第2次移植前椎旁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有所改善,双侧椎旁电位从T10下降到T12。结论:胚胎嗅鞘细胞二次移植能继续改善晚期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但移植的细胞数量、容积、注射点位置等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病例 女,15岁,因左上肢疼痛2年,左上,下肢活动不灵及右下肢痛温觉减退3个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自觉左肩,左后颈部及左上肢疼痛,转颈时加重。3个月前觉右下肢痛温觉减退,同时左上肢肌力减弱,左下肢活动不灵,查体:右剑突水平以下痛温觉减退,左上肢及左下肢肌力Ⅳ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FK506对嗅鞘细胞移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神经功能的干预情况。方法:①取4个月中期流产胚胎(孕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然后将其移植到患者双额放射冠部位。②报告1例患者:白人男性,49岁,德国籍,进行性四肢无力伴肌萎缩2年。按世界神经病联合会ElEscorial诊断标准确诊。先后共接受嗅鞘细胞脑内移植2次。第1次为单纯细胞移植,5个月后接受第2次移植术,术后当天下午即开始口服FK506胶囊3mg,2次/d,共42d。术前和术后随访疗效评定采用国际统一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标准(满分40分代表正常,随病情加重分数减少,最低为0分),同时对两次移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第1次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部分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由术前26分增至32分(医生评定)。第3个月病情又开始加重,至第5个月降至15分(患者及其家属经医师正规培训后独立进行量表评定)。第2次移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由术前16分增至19分(医生评定)。随访5个月病情基本稳定,评分为14分(患者及其家属评定)。结论:免疫抑制剂和神经营养和保护剂FK506可提高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嗅鞘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延长神经功能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17.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88例近期结果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01/2005-0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二科和北京西山医院神经疾病研究治疗中心收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88例。早期在脊髓病变处分两点共注入50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1&;#215;10^6个。后改为在双侧大脑放射冠处各注射50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2&;#215;10^6个。术前和术后近期(2-4周)进行神经功能评定和肌电图检查。神经功能评定采用国际统一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标准(ALSFRS)。结果:8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术前ALSFRS(20.69&;#177;9.32)分与术后2-4周(23.96&;#177;9.06)分比较,72例患者(81.8%)的神经功能呈稳定或改善(P〈0.001)。63例(71.6%)术后行肌电图检查的患者显示术后自发电位减少或消失,收缩时肌电波幅较术前明显降低,电位密度明显增加。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术后2-4周能阻止或逆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4岁。因右腹痛半月,加重2天,于2005年10月15日以腹痛待查急诊收入普外科,第2天腹部B超诊断:右肾肾盂结石。入院后第6天腹痛加重,向右下肢放射,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及排尿困难,怀疑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转入神经内科。查体:T36.6℃,P96次/分,BP130/70mmHg,轻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全腹压痛,无明确压痛点,肝脾无肿大;神经系统:右鼻唇沟稍浅,伸舌右偏,四肢肌张力低,右上肢及双下肢肌力4级,右提睾反射消失,腱反射均低,病理征未引出;右上肢肱外侧及大腿根部以下痛觉过敏,右小腿外侧痛觉减退。血常规、血生化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9.
背景:多发性硬化一般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干扰素等药物治疗,目前治疗效果均不够理想。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多发性硬化的可行性,以及其改善多发性硬化脊髓神经功能的效果。设计:以诊断为依据前后对照、开放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例多发性硬化女性患,33岁,主诉四肢及躯干进行性无力,感觉减退2年。干预: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病变部位。主要观察指标:进行术前和术后4周运动、轻触觉和痛觉功能评分对比。结果:嗅鞘细胞移植后4周,患的脊髓功能有部分改善,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运动总分由术前2分增加到4分;轻触觉总分由4增到6分;痛觉由21增至24分。经电话随访半年,运动、感觉以及呼吸功能呈继续改善趋势。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能改善多发性硬化患的脊髓神经功能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20.
1 病历资料 男, 5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查体见患儿呈深昏迷,伴四肢痉挛性瘫痪,上肢呈曲状,下肢呈直状,双足 曲,肌张力明显增高,诊断为“急性中毒感染后脑干脊髓炎”。除临床药物治疗外,并配合进行物理治疗,稳定后,第 3周即来我科采用 10%碘化钾离子额枕区导入,上行直流电疗法及头部超短波疗法, 18次为 1疗程,每疗程中间休 1周。 关节松动术前初步评估:整体感觉肌张力是较低的,躯干的屈肌都较紧张。检查有如下发现: (1)躯干肌患侧肌紧张,右肩呈半脱位状。 (2)本体感觉减退。 (3)右上肢呈痉挛状,手臂只能抬高齐腰,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