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246-3247
为了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探讨和研究运动反馈训练干预在治疗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根据随机原则从治疗的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给予一般作业疗法训练,而试验组则同时给予上肢运动反馈的作业疗法训练,比较不同训练方案对患者上肢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影响。经过分析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AROM、MBI、FMA评分更占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运动反馈训练干预,有助于改善上肢和手的运动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一种可视、有趣的游戏训练方式,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上肢运动功能.方法:在建立一套良好的硬软件系统后,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将患者手臂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和运动传感器信号结合起来完成游戏.结果:患者在该游戏中得到了良好的视觉反馈,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明显,训练积极性增强.结论:使用sEMG信号可以有效帮助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过程有趣实用.  相似文献   

3.
观察“XOS”综合运动反馈仪训练对正常人肘、膝关节屈伸肌力的影响。方法:对22例健康人进行30天“XOS”反馈仪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后采用等速测试仪进行双侧肘、膝关节肌力测试。结果:“XOS”运动反馈训练后肘、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耐力比均有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训练前后肘、膝屈/伸峰力矩比值变化不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XOS”综合运动反馈仪训练能明显提高肘、膝关节肌肉力量,并维持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参与运动康复的障碍因素, 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法, 选择2022年1—6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运动康复障碍因素可归纳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2大类, 内源性因素提炼出认识不足、疾病不良体验、衰弱和躯体功能障碍、自我感知不良4个主题;外源性因素提炼出心脏康复处方和项目缺乏、社会环境障碍因素、家庭支持不足、医保支付受限4个主题。结论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障碍因素复杂多样, 在开展运动康复之前, 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个人的健康状况、康复需求及限制因素, 提供可实现的康复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5.
“运动学习”方法最初源自体育界,用于研究如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巧,以后延用至康复医学领域,指导医务人员更加成功地训练包括儿童在内的运动功能障碍者。本文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基本理论,第二部分将于下期刊出,介绍该方法的临床应用。“运动学习”是一种研究如何获得并不断改良运动技能的方法。此处的“学习”(learning),确切地讲应是“学会”,强调日后仍会操作,有记忆的含义。与此对应的另一概念,称“操作”(performance),它所强调的是某一特别动作在训练当时做的情况。“学会”和“操作”是该方法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康复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有明确任务目标游戏的躯干和下肢运动控制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总体运动功能(包括躯干控制能力、Berg平衡功能、功能性步行分级、Fugl-Meyer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加躯干和下肢强化训练;反馈组40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加躯干和下肢运动反馈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训练4周后进行对比。观察指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T、BBS、FAC、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反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行躯干和下肢的运动控制训练能提高偏瘫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而且患者更加乐于接受具有游戏性质的反馈训练,表现出较高的主动参与性,因而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阐明,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 ,VR)环境中的电脑训练可丰富脑卒中患者恢复后期的手功能训练方法。资料与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3例(ML、DK、LE) ,男2例,女1例;均能主动伸展瘫侧手腕≥2 0°,伸展掌指关节≥1 0°。他们均接受2周强化VR训练,包括动作幅度、运动速度、单指动作分离运动和手指肌力4部分训练,训练时间为每天上午1 0点至下午3点。治疗师通过键盘输入控制训练进程和时间,并对受试者进行监督。训练时,训练软件以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式,提供结果信息(与根据运动目的所产生的结果的本质相关的反馈)和行为信息(与产…  相似文献   

8.
神经反馈通过调节大脑神经活动,能够改善认知功能和行为表现。神经反馈对帕金森患者的治疗机制主要基于脑电信号和功能磁共振成像血液动力学信号,通过对皮质-脊髓系统异常神经节律振荡(以感觉运动节律为主)进行调节,或以大脑辅助运动区为靶点,调控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皮质网络环路。神经反馈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症状,包括动态与静态症状,但研究样本量有限,且训练前后临床症状评估不全面。神经反馈技术可能成为帕金森患者康复的潜在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上肢功能训练和病房监督指导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治疗周期为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评测部分(FMA-UE)、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及运动活动记录表(MAL)中的患肢使用数量(MAL-AOU)和患肢活动质量(MAL-QOM)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UE、STEF、MAL-AOU和MAL-Q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上肢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XOS综合运动训练反馈仪在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躯干肌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ADL独立性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脊髓损伤患者20例,分为XOS治疗组和常规康复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肌力训练、关节牵伸、ADL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XOS组额外用XOS综合运动训练反馈仪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躯干及四肢关键肌肌力、ADL(Barthel指数)、XOS综合力向量的评定并予记录。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站立平衡、腰背肌力、臀肌、综合力向量、屈肘肌峰力矩体重比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其中XOS组以上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XOS综合运动训练反馈仪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躯干肌肌力、平衡转移能力的作用比常规康复治疗显著。  相似文献   

11.
生物反馈疗法又称植物神经学习法,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至今,发展十分迅速。它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技术,它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通过内脏学习达到随意调节自身躯体机能,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国内有关报道证实,生物反馈疗法对多种与社会应激有关的身心疾病及神经症都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李志勇  赵良 《中国急救医学》1999,19(11):690-690
计算渗透间隙(Osmolatity gap,OG)有助于发现外源性(如药物中毒)和内源性(如代谢紊乱)溶质增多的各种情况,其中尤以判断危重症预后的意义最大.我们回顾性分析ICU内30例高渗性迷患者OG的测定,探讨OG与高渗性昏迷预后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膝关节屈伸肌行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的效果,以及下肢功能评定与步行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8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93例),二组患者康复训练相同,观察组增加双下肢股四头肌、腘绳肌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18d。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法、Barthel指数法及足印法对二组患者下肢功能及步态进行分析[1]。结果:观察组患者步态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显著提高(P<0.01)。步态的对称性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显著相关(r=-0.77,-0.73,P<0.01),与活动能力无关(r=-0.23,P>0.05) ;步速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活动能力均显著相关(r=0.82,0.77,0.75,P<0.01)。结论:偏瘫患者早期运用双下肢膝屈伸肌群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对提高运动功能、步态改善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视觉反馈结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双盲法,Pusher综合征患者25例,按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视觉反馈训练组8例(A组)、核心稳定训练组8例(B组)、视觉反馈结合核心稳定训练组9例(C组)。分别予三个试验组视觉反馈训练、核心稳定训练、视觉反馈结合核心稳定训练,各组在训练前后均进行临床倾倒量表(SCP)、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三个试验组BI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核心稳定训练组SCP评分较训练前无明显变化(P0.05),视觉反馈组及视觉反馈结合核心稳定训练组SCP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视觉反馈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Pusher综合征,可以使Pusher综合征患者尽早恢复直立位,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上肢抗阻运动对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管留置时间、下肢运动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4月我院康复科气管套管留置时间≥1个月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1例(2018年5月-2019年10月)和观察组30例(2019年11月-2021年4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上肢抗阻运动进行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气管套管拔除率、下肢运动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气管套管拔除率和Fugl 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分别为76.7%和(13.200±4.197)分,高于对照组的51.6%和(10.645±3.028)分,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6.7%)低于对照组(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上肢抗阻运动在缩短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套管留置时间、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实施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即新呼吸训练方法,观察COPD患者接受新呼吸训练方法后在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变化。方法应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门诊体检中心确定为稳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法分为26例对照组和25例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呼吸训练,常规的内科呼吸治疗护理运用于对照组,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为期12周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护理运用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呼吸训练后其运动能力的变化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实施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护理后,观察组COPD患者在肺通气功能改善、日常呼吸困难(MRC)改善、运动耐力(6-MWD)改善、护理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这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护理方法可以显著改善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日常呼吸困难、运动耐力、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运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技术筛选出想象策略的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4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运用fNIRS技术筛选出有效的想象策略进行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不固定想象内容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治疗前后采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UE、ARA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fNIRS技术筛选出的想象策略进行运动想象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运动相关脑区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虚拟环境建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往基于虚拟环境的康复训练系统大多数强调视觉反馈,实验针对单自由度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建立康复训练的人机交互虚拟环境,在训练过程中利用力反馈和视觉反馈为患者提供暗示和帮助,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单自由度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可以绕轴心进行反复的圆弧运动,对实际运动和虚拟环境中的路径进行映射,建立三个不同级别的康复训练虚拟环境模型。患者通过机械臂跟踪虚拟环境中的引导小球,并控制虚拟小球的运动,患肢的运动结果以视觉反馈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同时,在规划路径周围构建虚拟力势场,根据实际运动与预测运动的位置误差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力反馈,提示并帮助患者向正确的方向运动。利用该系统对一名健康女性进行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①虚拟环境实现了患肢的实际运动到虚拟运动的映射,患者可通过机械臂控制虚拟物体的运动。②当患肢实际运动与预测的位置存在误差时,虚拟环境可以通过训练机械臂为患者提供力反馈。结论:利用该思路构建的虚拟环境可以实现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力觉和视觉交互,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暗示和帮助,在康复训练机器人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时间对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为指导临床老年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的最佳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48例肺内源性老年ARDS患者和40例肺外源性老年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4 h,观察通气前、通气后0.5 h、2 h、4 h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血气、肺力学、血流动力学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与俯卧位通气治疗前相比较,肺内源性组患者通气后2 h时的氧合指数(Pa O2/Fi O2)值显著升高(P0.05),4 h时进一步明显升高(P0.05);肺外源性组患者的Pa O2/Fi O2值则在0.5 h时明显升高(P0.05),4 h时虽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但较之2 h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老年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Cst)值等肺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源性组患者的Raw值在通气2 h、4 h时较俯卧位通气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ARDS患者的氧合,同时4h甚至更长时间的俯卧位通气对肺内源性老年ARDS患者最为有效,2 h或更短时间的俯卧位通气对肺外源性老年ARDS患者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手功能运动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早期手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在训练前及训练1个月、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偏瘫手的运动功能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手运动功能状态改良量表(M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训练1个月、3个月后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智能反馈训练系统不仅提高脑卒中早期患者偏瘫手的运动功能状态,还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提高偏瘫手的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