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目的观察儿童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HE)的超声与病理学表现。方法纳入3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KHE患儿,观察其超声及病理学表现;将患儿分为KHE组(n=22)与合并卡萨巴赫-梅里特现象(KMP)组(n=9),对比组间超声表现。结果31例KHE患儿的中位年龄为3个月,其中24例(24/31,77.42%)于婴儿期发病;29例(29/31,93.55%)可见单发、2例(2/31,6.45%)见多发病灶,部位多变;9例伴KMP。KHE超声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病理提示细胞增生明显;病灶以中等偏强回声为主,病理未见淋巴管或纤维结缔组织成分;内部血流信号丰富,病理见呈肾小球样排列增生的血管团,免疫组织化学CD34(+)。合并KMP组病灶累及深度大于KHE组(P<0.05),其余超声表现,包括回声及血供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KHE超声多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不均匀中等偏强回声,内部血流信号丰富,与其病理学成分密切相关;合并KMP时病灶浸润程度更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DLBL)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21例ADLBL患者的超声影像检查及其病灶穿刺活检的病理学资料。结果 21例ADLBL中,皮下淋巴结增大14例,腹腔淋巴结增大3例,肝内肿块4例。超声影像表现为病灶内部呈实性低回声16例(16/21),实液混合回声4例(4/21),中强回声1例(1/21);肿大淋巴结假肾征消失15例(15/21);病灶内部彩色血流信号减少18例(18/21),增多3例(3/21);动脉血流低阻型16例(16/21),高阻型5例(5/21)。结论 ADLBL患者超声影像特征是病灶内部大部分呈实性低回声、淋巴结假肾征消失,CDFI主要表现为病灶血流信号减少及低阻型动脉血流。对临床高度疑诊ADLBL的患者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脏淋巴瘤患者的心脏超声特征性表现,为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提供重要信息。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确诊并有累及心脏的21例淋巴瘤患者的心脏超声图像及其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心脏淋巴瘤最常累及右房、右室及心包;弥漫大B细胞型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超声表现为:病灶多较大,累及范围广,常多个部位同时受累,内部回声以低回声或等回声为主,形态多不规则,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活动度小,可导致瓣膜梗阻及合并不同程度心包积液,沿心外膜表面延伸并浸润心房或心室壁、瓣膜可被浸润但不受侵袭破坏、以及血管漂浮征是心脏淋巴瘤的超声特征。结论 心脏淋巴瘤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心脏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患者早期诊断、治疗过程及缓解后的随访中可动态观察心脏肿瘤变化,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及治疗随访证实的5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RPF)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RPF的超声表现为腹膜后大血管周围弥漫分布的低-中回声团块,多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超声可直接显示腹膜后纤维斑块,反应大血管、肾和输尿管受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作出该病的相关诊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脾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其分型.方法 对31例脾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超声表现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并行超声分型.结果 31例脾淋巴瘤中,超声提示脾淋巴瘤3例,淋巴瘤脾累及5例,诊断正确率为25.8%.31例脾淋巴瘤超声表现可分为四型:①弥漫肿大型,占12.9%(4/31),肿大的脾内未见团块或结节;②粟粒结节型,占16.2%(5/31),脾内见大小不一的低回声结节(直径≤3 cm);③巨块型,占29.0%(9/31),肿块单发,直径大于3 cm,伴或不伴中心坏死;④混合型,占41.9%(13/31),脾肿大,内可见大小不一的低回声结节与团块.结论 超声对脾淋巴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必要时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特征,提高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肺原发淋巴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肺部原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10例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中,7例确诊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淋巴瘤,1例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确诊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8例患者的CT图像上病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9例增强CT均可见病灶轻度强化及血管漂浮征,8例可见晕征,而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结论:肺部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且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空气支气管征、增强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血管漂浮征、晕征等为肺部淋巴瘤在CT图像上较为特征的征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甲状腺淋巴瘤(PTL)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TL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对病变的超声分型、形态特点、边界、回声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上述超声表现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8例PTL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9例,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低度恶性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6例,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伴大细胞转化3例。7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超声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累及单侧或双侧,多呈不均匀极低回声,可有条索状强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可伴数目不等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易侵犯颈部淋巴结,还可累及周围软组织、压迫气管。结论充分认识不同病理类型的PTL超声表现特点、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PTL的超声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淋巴结外淋巴瘤病变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11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和85例恶性淋巴瘤(ML)给外浸润的声像图表现。6例原发性胃肠ML声像图均表现为“假肾征”,另5例实质性脏器ML的特征是病变呈双侧性(4/5)或单侧多发性(1/5),以低回声为主,兼有高回声。85例ML结外浸润的声像图可分为弥漫型和给节型。57例(67.06%)表现为低回声给节型。本组中,59例(61.46%)伴区域淋巴结肿大。本文对超声检查结外淋巴瘤病变的临床价值及局限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淋巴瘤及其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淋巴瘤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表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瘤超声图像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3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7例(56.7%),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8例(26.7%),滤泡性淋巴瘤3例(10.0%),灰区淋巴瘤1例(3.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3.3%)。临床表现有短期内颈部肿大(60.0%),伴有压迫症状(46.7%),Ⅲ/Ⅳ区颈部淋巴结肿大(63.3%),甲状腺功能异常(10.0%),合并桥本甲状腺炎(63.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之间在病灶的纵径(P=0.036)、回声特征(P=0.036)以及病灶边缘(P=0.005)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侵袭性之间在回声特征(P=0.005)以及病灶边缘(P=0.020)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现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短期内增大明显的甲状腺内极低回声肿块,且伴有颈部Ⅲ/Ⅳ区淋巴结肿大时,应怀疑甲状腺淋巴瘤发病。边缘不规则的极低回声病灶伴片状高回声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边缘规则的极低回声病灶伴网格状回声是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例原发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的超声与病理特征.结果 14例患者行超声检查,共检出15个病灶,病灶位于卵巢6个,宫颈6个,子宫体3个.10个病灶表现为极低回声,10个病灶内部回声均匀,所有病灶后方回声均增强,13个病灶边界清晰,5个卵巢病灶呈椭圆形,5个宫颈病灶呈分叶状,所有子宫体病灶宫体呈弥漫性增大,子宫内膜完整,13个病灶血流信号较丰富.14例患者病理结果均为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超声检查中,极低均匀性回声、后方回声增强为其主要特征,最终确诊需结合临床及病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外佩吉特病(EMPD)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EMPD患者的超声资料及声像图特征。结果 41例中,病灶位于外阴33例,腹股沟2例,肛周2例,上胸壁1例,下腹壁1例,额部1例,拇指1例。超声检出病变36例,根据形态可分为弥漫型和肿块型。弥漫型31例,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的弥漫性病变,超声显示皮肤增厚30例,无增厚1例;病灶呈低回声8例,稍低回声23例;CDFI血流分级0级2例,1级6例,2级11例,3级12例;腹股沟淋巴结异常9例。肿块型5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晰的肿块样病变,超声显示皮肤增厚1例,无增厚4例;肿块内部呈低回声3例,稍低回声2例;形态规则4例,不规则1例;CDFI血流分级0级1例,1级2例,2级1例,3级1例;腹股沟淋巴结异常3例。5例(5/41,12.20%)超声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超声可敏感识别EMPD病变区回声异常及血流异常,诊断EMPD需结合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经内镜或手术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41例PGIL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病变部位依次为胃(73.2%)、小肠(12.2%)、结肠(9.8%)和直肠(4.8%)。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食欲减退和消瘦等。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61.0%),其次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34.2%)。胃淋巴瘤肉眼形态以溃决型最多(36.7%),其次为隆起型、表层型和溃疡型等;小肠淋巴瘤肉眼形态以溃疡型最多(60.0%),其次为隆起型和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MLP)型;大肠淋巴瘤肉眼形态以隆起型最多(83.3%)。结论 PGIL好发于老年患者,女性略多于男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腹痛和腹胀为最常见症状。内镜下病灶形态多样,肉眼形态和病变部位与病理类型相关。其中,DLBCL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lymphoma.MethodsThe general conditions, clinical features, pathological types, and prognostic indices of 37 patients with cardiac lymphom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ResultsAmong the 37 patients, only one had primary cardiac lymphoma, and the other 36 patients had secondary cardiac lymphoma. The cardiac manifestations were mainly chest tightness, shortness of breath, increased heart rates, and electrocardiographic abnormality caused by pericardial effusion, but myocardial enzyme levels were normal in all patients. Only three patients displayed solid heart-occupying manifestations. These lesions we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right atrium, and the masses were all larger than 5 cm. The pathological type was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that did not arise from the germinal center in all three patients.ConclusionsCardiac lymphoma was mostly secondary, and pericardial effusion was the primary objective sign. Moreover, cardiac lymphoma wa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 late stage, and high rates of T and NK cell lymphoma. Most cases were accompanied by serous cavity effusion, extranodal involvement of important organs, elevate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evels, hypoalbuminemia, and normal myocardial enzyme level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脏继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肝脏继发性淋巴瘤患者,其中20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为霍奇金病。所有病例均接受腹部CT扫描,并有16例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22例肝脏继发性淋巴瘤中,结节(肿块)型19例,弥漫型2例,混合型1例;其中多发性占位15例。CT平扫所有病变均为低密度影;增强后1例病变呈环状强化,3例中度强化,5例轻度强化,其中6例出现血管漂浮征;7例无明显强化。结论 多发占位、密度较均匀、少血供、不侵犯血管为肝脏继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对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儿童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腹部超声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评估肝功能正常者及肝功能受损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方法 将9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异常者分为Child-Pugh A级(Child-Pugh A级组;n=48)、B级(Child-Pugh B级组;n=40)、C级(Child-Pugh C级组;n=11),以21例无慢性肝病肝功能正常者为肝功能正常组(n=21)。行Gd-EOB-DTPA增强MRI,于注射对比剂后3 min、10 min、20 min图像计算全肝及各肝段相对强化程度(RE),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组间、各肝段间(S1~S8)肝脏RE的差异。结果 增强后3 min、10 min、20 min,Child-Pugh A级、B级、C级组与肝功能正常组间全肝RE和各肝段RE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强后3 min、10 min、20 min,肝功能正常组及Child-Pugh A级组各肝段间R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hild-Pugh B级组增强后10 min、20 min和Child-Pugh C级组增强后20 min各肝段间R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可准确评估全肝及各肝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夹层超声表现,分析超声检查的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高分辨率MRA/CTA/DSA确诊的28例颈动脉夹层的超声图像,观察颈动脉夹层的声像图特征,分析超声漏诊原因。结果 28例颈动脉夹层中,15例超声诊断明确,13例超声漏诊,诊断符合率53.57%(15/28),漏诊率46.43%(13/28)。15例颈动脉夹层的超声表现为"双腔征"7例,壁内血肿6例,闭塞或重度狭窄提示颈动脉夹层2例;15例中合并血流异常15例,合并频谱异常7例;超声漏诊13例中,6例超声阴性,7例仅提示重度狭窄或闭塞及频谱异常。结论 颈动脉夹层超声表现以"双腔征"和壁内血肿较常见。年轻且无动脉粥样硬化者,若出现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时,需高度警惕颈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其中病灶位于左侧大阴唇皮下4例,右侧大阴唇皮下3例。结果 7例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中,2例术前超声诊断为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误诊为前庭大腺囊肿,2例误诊为脂肪瘤,1例误诊为皮脂腺囊肿,误诊率71.43%(5/7)。病灶超声均表现为近椭圆形、边缘完整的包块,内部整体背景为欠均匀低回声,部分区域可见无规律式分布的短条状高回声,后方无明显回声增强与衰减,CDFI可探及明显血流信号,且探头局部加压后包块明显变形、移位。结论 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声像图表现虽具有一定特征,但术前超声检查易误诊,需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肾上腺淋巴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13例肾上腺淋巴瘤患者累及双侧6例,单侧7例,共19个病灶,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肿块大小3.0~14.0 cm,平均(7.99±3.08)cm。18个病灶为低回声,1个表现为杂乱回声。内部回声均匀者10个,不均匀者9个,其中内部可见条索状稍强回声者7个,伴小片状无回声区4个。彩色多普勒示68.42%(13/19)肿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仅31.58%(6/19)内探及点状血流信号。此外,3个较大病灶不同程度累及同侧肾脏及其周围组织,1个伴下腔静脉栓子形成。结论 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超声声像图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规则低回声团块,肿瘤内无明显或仅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但对于内部回声不均匀伴有液化等征象的病灶,不能完全除外淋巴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超声显像对恶性淋巴瘤脾浸润患者在化疗前后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36例恶性淋巴瘤(其中何杰金病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27例)进行化疗前后的超声检查。结果 化疗前86.1%病例有脾脏肿大,所有病例脾内均有低回声病灶。声像图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1.结节型;2.弥漫粟粒型;3.巨块型。本组以结节型多见,占69.4%。化疗后超声复查,大多数病例脾脏缩小,脾内浸润病灶消失。结论 超声显像对恶性淋巴瘤脾浸润化疗前的诊断和化疗后的监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无创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