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效应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 (GC)治疗重症肌无力 (MG)的效应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 2例MG患者在用GC治疗前、治疗 3个月后和 2 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结果 :MG患者血清IL 10和AchRa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GC治疗能明显降低其水平(P <0 0 5或P <0 0 1) ,且对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和不同临床类型的MG患者均有作用 (P <0 0 5或P <0 0 1)。血清IL 10水平在AchRab阳性MG患者高于AchRab阴性患者 (P <0 0 5 ) ,且与AchRab滴度呈正相关 (r =0 696,P <0 0 1)。结论 :GC可通过抑制MG患者体内IL 10和AchRab的产生 ,有效调节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 (GC)对神经免疫性疾病 (IN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 (CSF)白细胞介素 (IL) 2和IL 15的影响。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 2 2例急性期IND患者GC治疗前后血浆和CSFIL 2、IL 15水平 ,与 2 0例脑梗死 (NIND)患者、18例手术 (OP)患者、11例未用GC的重症肌无力患者 (NMG)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 4组 (IND ,NIND ,OP和NMG)组间血浆和CSF中IL 2和IL 15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IL 2 :血浆P <0 0 5 ,CSFP <0 0 1;IL 15 :血浆P <0 0 5 ,CSFP <0 0 5 ) ;治疗前IND组显著高于NIND组和OP组 (P <0 0 1) ,而与NMG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GC治疗后IND组IL 2和IL 15低于治疗前 (P <0 0 5 )。结论 急性期IND患者血浆和CSF中的IL 2和IL 15有上升趋势 ,GC治疗后IL 2和IL 15水平降低。GC可能通过影响患者免疫细胞产生IL 2和IL 15 ,而发挥治疗IND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崔丽  郑惠民  陶沂  王晔  张仁琴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2):1083-1084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 IL -6、IL-8、TNF-α、IL -1β水平的变化 ,特别是 IL -6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 3 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不同时间内血清 IL-6、IL -8、TNF-α、IL -1β水平 ,并随机抽取 1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 IL -6水平在发病 6小时内明显升高 ,2 4~ 3 6小时达高峰 ,7天后基本降至正常 ,大面积梗死组IL-6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 ( 6小时内 ,P <0 .0 5 ;2 4~ 3 6小时 ,P <0 .0 5 ) ,且血清 IL -6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 r=0 .87,P<0 .0 1) ,七叶皂甙钠治疗 3天后血清 IL-6水平下降明显 ( P<0 .0 1)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 IL-8水平亦升高( P<0 .0 5 ) ,TNF-α、IL-1β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IL-6水平升高 ,而 IL-6升高的水平反映应激反应程度 ,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检测慢性肾脏疾病 (CK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CKD 6 6例。正常对照组 2 0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 - 2水平。常规检测其他相关临床指标。分析血清IL - 2水平与肾功能、心血管病变及其他临床资料 (包括血脂、钙磷等 )的关系。结果 :(1)肾功能 3、4、5级患者血清IL - 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肾功能 2级显著升高 (均P <0 .0 5 )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CKD患者血清IL - 2水平与Scr呈显著正相关 (r=0 .4 4 5 ,P <0 .0 5 ) ,与Ccr呈显著负相关 (r =- 0 .30 1,P <0 .0 5 ) ;(2 )有心血管病变组血清IL - 2水平显著升高于无心血管病变组 (P <0 .0 0 3) ,高血清IL - 2组心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清IL - 2组 (P <0 .0 1) ;(3) 4 0例肾功能 2~ 5级的CKD患者血清IL - 2水平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磷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与血钙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与年龄、病程、血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白蛋白无显著相关 (P >0 .0 5 ) ,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示血清IL - 2水平依次与血钙、内生肌酐清除率、甘油三酯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CKD患者血清IL - 2水平升高 ,这可能与肾功能减退时严重代谢紊乱 (包括高脂、低钙等 )引起的T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分子物质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5 5例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进行高通量透析(n =30例 )和常规血液透析 (n =2 5 ) ,每周透析 2~ 3次。于透析前 ,透析后即刻 ,透析 12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浆BUN ,Cr,P3 -,β2 微球蛋白 (β2 MG) ,甲状旁腺激素 (PTH)、IL 1β、IL 6、IL 8和TNFα水平 ,并于透析 2 0min后检测透析液中的IL 1β、IL 6、IL 8和TNFα水平 ,对两组的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对P3 -,β2 MG ,PTH的清除率高通量透析组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 (P <0 .0 5 ) ,对BUN ,Cr的清除率两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 ;首次高通量透析后IL 8和TNFα与透析前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5 ) ,透析 1年后血浆IL 1β、IL 6、IL 8和TNFα呈下降趋势 ,但与透析前和常规血液透析 1年后比较无显著差异 ;高通量透析组透析液中IL 1β、IL 6、IL 8、TNFα和 β2 MG水平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 (P <0 .0 5 )。结论高通量透析对中分子物质和磷离子的清除率优于常规血液透析 ,对细胞因子的影响近似于常规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6.
血清IL-6、IL-8和TNF-α在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研究血清白介素 6 (IL 6 )、白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IL 6、IL 8和TNF α的水平 ,并与 6 1例轻型急性胰腺炎 (MAP)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 2 4h内SAP患者血清IL 6、IL 8和TNF α水平显著高于MAP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入院治疗 7d后则下降接近正常水平 ;MAP患者入院时血清TNF 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IL 6、IL 8则无差异。结论 检测血清IL 6、IL 8和TNF α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指标之一 ,TNF α在急性胰腺炎从轻型向重症的发展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3 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IL 2水平 ,并与 2 7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未经过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IL 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 (P <0 .0 1) ,而且B组患者血清IL 2水平明显低于A组 (P <0 .0 1) ,Ⅲ~Ⅳ期患者血清IL 2水平较Ⅰ~Ⅱ期患者也有降低趋势 (P =0 .0 7)。结论 提示血清IL 2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判断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罗英琳  陈嘉馨  黄思代 《临床荟萃》2003,18(12):673-674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5 (IL 5 )、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与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相关关系。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测定 2 6例哮喘发作期、2 2例缓解期IL 5、IL 12与血清IgE水平 ,并与 16例健康者的正常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IL 5、IgE水平明显升高 ,与缓解期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缓解期组IL 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IL 12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 ;IL 5与IgE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 =0 .30 ,P <0 .0 5 ) ,IL 12与IgE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r =- 0 .4 7,P <0 .0 1)。结论 血清IL 5、IgE水平升高 ,IL 12水平降低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B β1)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对 31例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和TGF β1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在发病后第 1天升至最高 [(4 8.4± 10 .4)ng/L],随后逐渐下降 ,第 3天和第7天分别下降至 (38.2± 9.6 )ng/L和 (31.4± 6 .8)ng/L ,第 7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2 3.7± 5 .9)ng/L ,P <0 .0 1]。轻、中、重三型脑梗死组间在同一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不同大小梗死灶间除发病后第 1天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外 (F =4.13,P <0 .0 5 ) ,其它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其峰值与病情轻重无关 (rs=0 .186 ,P >0 .0 5 ) ,而其与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 (rs=0 .5 0 8,P <0 .0 1) ;脑梗死患者血清TGF β1在发病后第 1天为最低 ,随后渐升 ,至第 7天接近对照组 [(4 2 .1± 8.2 ) μg/L],其变化与病情轻重或梗死灶大小无显著相关 (P>0 .0 5 )。结论 结果提示 :IL 6和TGF β1可能都参与了脑梗死的免疫 炎症反应 ;动态检测IL 6和TGF β1有助于脑梗死的病情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IL - 12、IL - 15及IL - 16的变化 ,探讨IL - 12、IL - 15及IL - 16在重型肝炎的发病中的作用 ,从分子水平为重型肝炎的治疗寻找理论根据。方法  6 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另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并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IL - 12、IL - 15及IL -16的水平 ,同时监测肝、肾功能。结果 血浆置换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中TB、DB、TP、CHE有显著改善 ( P <0 0 2 ) ,血液滤过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有显著改善 (P <0 0 1) ,ALSS治疗后血清IL - 12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液滤过组治疗后IL - 16有显著下降 (P <0 0 1) ,IL - 15治疗前后无变化 (P >0 0 5 )。  相似文献   

11.
喹诺酮类抗生素致重症肌无力加重的反应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生素对重症肌无力(MG)治疗的安全性及其引起肌无力加重反应的可能机制。 方法:以丁氏双鳍电鳐电器官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提取蛋白主动免疫C57BL/6小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 MG(EAMG)模型,随机将EAMG小鼠分为未处理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组(C组),分别 于末次免疫后第7天和注射抗生素后第14天进行低频重复电刺激(RNS)检查和血清中AchR抗体(AchRab)水平 的检测。结果:成功复制EAMG小鼠44只;注射抗生素后第14天RNS衰减率和AchRab滴度,C组明显高于A 组(P<0.05及P<0.01)。结论:喹诺酮类抗生素加重MG症状的机理可能与药物提高血清AchRab水平,增加肌 无力评分和肌肉电活动的衰减,从而加重MG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的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2.
黄丽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1):147-148,15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外周血白介素18(IL-18)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治疗的5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干预组,按照年龄和性别匹配6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干预组的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治疗后血清IL-18,TGFβ-1水平以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18,TGFβ-1水平,采用临床绝对和相对记分法判定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血清IL-18,TGFβ-1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干预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下降(P<0.05),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IL-18,并且提高血清TGFβ-1水平进一步有效调节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观察 2 6例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及 2 2例常规治疗的AMI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 1、2、5、7、14天血清sICAM 1、sVCAM 1、IL 6、IL 8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间sICAM 1、sVCAM 1、IL 6、IL 8无差异 ,治疗后各指标变化趋势相似 ,但溶栓组sVCAM 1在治疗后第 5、7、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sICAM 1在第 5、7天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IL 6在治疗后第 1、2、7天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IL 8在治疗后第 1、7天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sICAM 1、sVCAM 1、IL 6、IL 8均可作为溶栓监测指标 ,其动态改变及作用影响AMI的发生、发展变化。溶栓治疗可减轻AMI的病理损伤 ,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HIH)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头部低温对其的影响。方法124例HIH患者根据是否加用头部低温治疗分为头部低温组(63例)和对照组(6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d血清IL-6、TNF—α含量。并与正常组(40例)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中存活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头部低温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L-6、TNF—α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治疗前头部低温组和对照组间IL-6和TNF—α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后8d,头部低温组IL-6、TNF—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均〉0.05),头部低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头部低温组较对照组存活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HIH早期血清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头部低温可有效降低其含量,提高存活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血浆置换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观察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 4 0例经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白介素 4(IL 4 )的水平 ,观察其与预后、肝功能、并发症间的关系。结果 :4 0例患者经治疗后 TNFα由 (79.32±2 2 .39) ng/L 下降到 (2 0 .0 1± 2 2 .2 5 ) ng/L(P<0 .0 0 1) ,IL 4由 (0 .6 1± 0 .0 7) ng/L 降至 (0 .5 7± 0 .0 6 ) ng/L(P<0 .0 1) ,好转出院的患者较恶化出院的患者下降尤其明显 (P均 <0 .0 5 ) ;肝功能的恢复同样是好转出院的患者较恶化出院的恢复得更好 (P <0 .0 5或 P <0 .0 1) ;对嗜睡、定向能力均有明显改善 (P<0 .0 1和 P <0 .0 5 ) ,对治疗各种并发症更好 (P<0 .0 1)。结论 :血浆置换能清除 TNFα和 IL 4 ,是防治各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预后不佳者与炎症的持续存在导致血清中 TNFα和 IL 4水平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联合尿毒清颗粒高位灌肠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尿毒清颗粒高位灌肠治疗,观察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CD8+、CD4+、CD4+/CD8+、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两组15 d及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胱抑素C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CD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1),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 d及28 d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联合尿毒清颗粒高位灌肠治疗可下调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免疫反应在病毒性心肌炎 (VMC)、扩张型心肌病 (DCM )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 30例VMC患者、40例DCM患者分别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 ;ELISA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 ;ABC染色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并与 30例正常人 (NC)对照。结果 :VMC组、DCM组血清TNF、sIL -2R、IL -6、IL -8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 (P <0 0 1~ 0 0 0 1) ,T细胞亚群中CD4、CD8显著低于NC组 (P <0 0 5~ 0 0 0 1) ,CD4/CD8显著高于NC组 (P <0 0 0 1)。结论 :一系列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网络功能的失衡在VMC、DCM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IL-6、IL-8、IL-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费城染色体(Ph)阴性(Ph-)的初诊MPN患者[MPN组,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5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9例],以2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2R、IL-6、IL-8及IL-10水平,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MPN患者JAK2及MPL基因突变,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ALR基因突变。结果MPN组血清TNF-α、IL-2R、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2个组之间血清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F组血清IL-2R水平高于PV组和ET组(P<0.05)。在JAK2 V617F突变阳性患者中,PMF组血清IL-2R水平显著高于PV组和ET组(P<0.01),血清TNF-α和IL-8水平高于ET组(P<0.05),血清IL-6水平高于PV组(P<0.05)。骨髓纤维化分级为MF-3级的MPN患者IL-2R水平高于MF-2级患者(P<0.05),TNF-α水平高于MF-0级患者(P<0.05)。结论MPN患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β、IL-2R、IL-6、IL-8及IL-10)水平异常,且在3种MPN亚型之间也存在差异,或许可作为MPN诊断分型及随访的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50例和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50例,另选择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C组)。测定外周血IL-6含量,比较三组间IL-6水平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影响血清IL-6浓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DPN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T2DM组IL-6水平显著高于NC组,DPN组IL-6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均P0.01);(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6水平与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8,-0.389,均P0.05),与胰岛功能指数呈负相关(r=-0.38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量指数、收缩压、IL-6为DP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外周血IL-6水平明显增加,与DPN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免疫抑制剂对肝移植围手术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3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OLT)后MOD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IL-10水平;并按照是否接受了床旁持续血液净化(CBP)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和ICU治疗费用。结果53例患者发生MODS后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水平均较正常参考值显著升高(P均<0.05);其中接受CBP治疗后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而血清IL-10水平则与治疗前持平。治疗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ICU治疗费用也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但两组间病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导致成人肝移植围手术期MODS患者机体促炎/抗炎反应失衡,以抗炎因子过度释放为主。CBP治疗可降低血清促炎因子水平,是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