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痴呆康复冲剂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细胞损伤后的学习记忆能力、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形态改变及对海马CA1细胞数和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数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6/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①选用Wistar大鼠108只,雄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痴呆康复冲剂组,每组36只。②采用4血管阻断法制作痴呆大鼠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开颅但不阻断颈总动脉,正常饲养。痴呆康复冲剂组:按1.08g/kg&;#183;d)的剂量连续灌胃痴呆康复冲剂(由黄芪、丹参、制首乌、枸杞子、熟地黄、赤芍药、郁金、远志和紫车河等组成,按药典标准配制成煎膏剂,使用时配成混悬液,由本院自制),共14d,然后造模,术后5d,连续灌服痴呆康复冲剂。模型组:造模后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于造模后干预120d.③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一约1m^3有机玻璃槽,槽内为迷宫状,有多处盲端。实验时,槽内充水,水深20cm,水温(25&;#177;2)℃。造模后第7天,训练4次,第5次记录其游完全程的时间和5min内进入盲端的次数作为学习成绩。24h后再测一次上述指标作为记忆成绩。上述实验于造模后30,60,120d进行。④造模后120d,取脑,制成切片,内氏体染色,光镜(&;#215;50,&;#215;400)观察海马细胞形态变化。计数1mm^2。海马CA1区中段正常细胞数,取双侧海马细胞数的均值为CA1区细胞计数。免疫组化反应法检测海马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数目。⑤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大鼠10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后30d,模型组大鼠水迷宫实验游完全程时间明显长于假手术组(P〈0.05),与痴呆康复冲剂组相近(P〉0.05)。造模后60,120d,模型组大鼠水迷宫实验游完全程时间明显长于其他2组(P〈0.05)。②造模后30,120d,模型组大鼠水迷宫实验5min内进入盲端次数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0.05),与痴呆康复冲剂组相近(P〉0.05)。造模后60d,模型组大鼠水迷宫实验5min内进入盲端次数明显多于其他2组(P〈0.01,0.05)。③痴呆康复冲剂组大鼠CA1区细胞线清晰,锥体细胞形态大多数正常,无明显细胞变性、坏死,明显优于模型组,CA1区细胞计数接近正常,细胞排列紧密,数量明显增多,尼氏体丰富,见仅见少数细胞变性、坏死。④造模后120d,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单位面积细胞计数和海马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少于其他2组(P〈0.01)。结论:痴呆康复冲剂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的细胞形态,增加海马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强学习记忆功能,有明显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幼年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20±2)日龄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慢性间歇性缺氧组.将慢性间歇性缺氧组幼鼠置入自制缺氧舱内每天缺氧8h,连续缺氧2周,建立模型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认知功能的变化,记录海马CA1区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和幅度,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结构改变和GAP-43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慢性间歇性缺氧组体重较轻(P<0.05),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波幅减小(P<0.05),海马CA1区出现明显的损伤,GAP-43表达增高(P<0.05).结论 慢性间歇性缺氧可引起幼年大鼠认知功能损伤,而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改变可能是认知功能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间断性缺氧(CIH)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44只雄性6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百草枯组、CIH组、百草枯加CIH组和对照组。用缺氧-复氧循环装置模拟CIH过程,通过腹腔注射百草枯诱导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使用Y型-电迷宫和跳台实验评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化学比色法测定小鼠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结果:3个实验组的学习记忆成绩、乙酰胆碱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百草枯加CIH组明显低于百草枯组与CIH组(P均〈0.05),百草枯组与CI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IH加重了百草枯所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认知功能下降程度,可能与海马Ach含量下降和Ach E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西格列汀通过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通路调控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机制。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第I组(对照组):口服饮用水8周;第II组(假手术):第1天,大鼠双侧脑室内各输注4μL人工脑脊液;第III组(Aβ1-42):第1天大鼠大脑双侧脑室内各输注4μg Aβ1-42;第IV、V、VI组(Aβ1-42+西格列汀):第1天,大鼠双侧海马输注4μg Aβ1-42,然后口服不同剂量的西格列汀8周(第IV、V、VI组西格列汀的剂量分别为1 mg/kg、2 mg/kg、3 mg/kg);第VII组(西格列汀):口服西格列汀(1 mg/kg)8周;第VIII组(Aβ1-42+多奈哌齐):第1天,大鼠双侧脑室内输注4μg Aβ1-42,然后口服多奈哌齐(1 mg/kg)8周;第IX组(多奈哌齐):口服多奈哌齐(1 mg/kg)8周。造模完成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种大鼠记忆功能。再处死大鼠,分别测定各组大鼠海马中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可溶性Aβ1-42、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s307)、GSK-3β、乙酰胆碱酯酶(AChE)、过氧化氢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大鼠海马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各组用微量注射泵海马内注射法制造动物损伤模型。3周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大鼠海马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TGF表达;通过Westernblot检测大鼠海马TGF-β1、CTGF以及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表达并进行蛋白半定量分析。结果在AGE-BSA组大鼠的大脑海马区神经元内TGF-β1、CTGF着色呈棕黄色,颜色灰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GE-BSA组TGF-β1、CTGF、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AGE-BSA组比较,RAGE中和抗体组TGF-β1、CTGF、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糖基化终末产物通过与其受体(RAGE)结合促进TGF-β1的表达上调,进而导致海马区神经元内CTGF的高表达,而且可以造成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麻黄碱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体质量为12g—16g,7日龄SD大鼠(雌雄不拘)36只,随机分为麻黄碱治疗组、自然康复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经典Rice法制成HIBD模型。术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3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突触素(SYP)表达的变化,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神经行为学改变。结果:①术后1周时海马CA3区各治疗组GAP-43和SYP表达水平高于自然康复组(P〈0.05),术后4周时SYP表达水平高于自然康复组(P〈0.05);②术后4周Morris水迷宫治疗组逃避潜伏期缩短明显快于自然康复组(P〈0.05),原平台穿过次数治疗组明显多于自然康复组(P〈0.01)。结论:麻黄碱能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提高新生HIBD大鼠年长后的学习记忆能力。这种保护作用和麻黄碱减少HIBD后神经元的丢失、促进参与神经元重塑的蛋白分子GAP-43和SY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艾灸预处理百会和肾俞两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预艾灸组各10只。预艾灸组采用艾灸百会及肾俞穴40次后,于模型组同时采用双侧海马一次性注射凝聚态Aβ1-42制备AD大鼠模型。以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价4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CA1区NGF和BDNF的阳性细胞计数。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预艾灸组和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NGF、BDNF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预艾灸组则表现为明显升高(P〈0.01)。结论:预艾灸处理百会、肾俞两穴能显著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AD大鼠海马CA1区NGF、BDNF的阳性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间断性低氧(CIH)过程中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组织结构及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进行性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IH 1周组、CIH 3周组和CIH 5周组,每组各10只。后三组大鼠在自制缺氧舱内每天缺氧8 h,连续缺氧1周、3周和5周。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组织结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GAP-43的表达。结果 CIH大鼠海马出现变性坏死神经元,并且随着缺氧时间延长,上述改变呈逐渐加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CIH组大鼠海马神经元GAP-43阳性表达增多,CIH后1周出现表达高峰(P=0.038),CIH后3周表达逐渐减少(P=0.382),CIH后5周表达接近正常水平(P=0.860)。结论随着缺氧时间延长,变性坏死神经元数量呈进行性增多,而GAP-43的表达却与此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罗松  余曙光  韩婷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7):187-189,F0003
背景: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数密度、面密度、突触连接带的平均面积及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的影响。 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 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科,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材料:选用24月龄雄性SD大鼠50只,体质量(480&;#177;20)g;3月龄雄性SD大鼠6只,体质量(250&;#177;15)g。通道式水迷宫:由黑色玻璃制成(2.1m&;#215;1.7m&;#215;0.6m),水深40cm,水温22~25℃。共设4个盲端。WQ1002F型Hans电针仪。 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06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三级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先后通过3次通道式水迷宫实验将老年SD大鼠分组:第1次水迷宫实验(针对6只青年大鼠)在造模前8d进行,共4d。得出青年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第2次水迷宫实验(针对50只老年大鼠)在造模前4d进行,得出老年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其中36只潜伏期〈青年大鼠潜伏期均值+1倍标准差值为正常老年大鼠,从中随机选出12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对其余24只大鼠采用穹窿一海马伞切断术造成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第3次水迷宫实验(针对造模的24只大鼠)在造模后第2天进行,从中选出潜伏期大于青年大鼠潜伏期均值+2倍标准差值的大鼠,即为合格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再从中随机筛选出12只,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②造模后第6天开始对电针组进行治疗,选穴百会、涌泉、太溪、血海,用30号3.33cm毫针分别在“百会”斜刺0.5寸,“涌泉”、“太溪”、“血海”直刺0.3寸,连接电针仪进行治疗,旅以连续波,频率20Hz,电压24V,强度以大鼠能安静耐受为度(约为2mA),留针30min,1次/d,连续治疗20d。对照组、假手术组(只在与造模大鼠相同位嚣暴露大脑皮质,不切断穹窿-海马伞)和模型组只进行固定,未予任何治疗。③治疗结束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3区超微结构,采用体视学方法计数突触的数量和突触连接带与测试线的交点数,求出能够较好反映突触形态可塑性变化的体视学参数突触的数密度、面密度和突触连接带的平均面积。④组间两两比较,方差齐性用t检验,非齐性用t检验。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突触数密度、面密度、突触连接带的平均面积比较。 结果:最终符合要求进入结果分析的老年大鼠24只,每组6只。①超微结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突触密度大于模型组,而突触平均面积较小;电针后突触的密度较模型组明显增大,而突触的平均面积较小。②大鼠海马CA3区突触数密度、面密度:模型组和电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0.01),以模型组最低;假手术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电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③大鼠海马CA3区突触连接带平均面积:模型组和电针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0.01),以模型组最高;假手术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电针组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 结论:电针能有效地使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态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阻止海马神经元突触的退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丙泊酚长期镇静对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蛋白表达的影响及认知功能改变与海马RAGE蛋白表达有无关系,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1)选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2)丙泊酚组每天连续输注8 h,连续给药5 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应用Morris水迷宫对两组大鼠开始连续5 d的行为学观察,记录逃逸潜伏期和空间探索时间。(3)大鼠末次水迷宫测试1 h后,取大鼠海马,分别用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RAGE蛋白的表达。结果(1)定位航行试验:①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在第1~4天逃逸潜伏期延长(P〈0.05);②对照组4个时点的两两比较显示:与第1天比较第2、4天逃逸潜伏期缩短(P〈0.05)。丙泊酚组在4个时点的两两比较显示:与第1天比较第4天逃逸潜伏期缩短(P〈0.05)。(2)空间探索试验: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空间探索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3)海马 RAGE 表达:ELISA 法测定 RAGE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海马 RAGE 蛋白表达上调(P〈0.05);(4)免疫组化法测定 RAGE 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异丙酚组海马CA1区RAG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结论丙泊酚长期镇静可损害成年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导致成年大鼠认知功能降低,可能与其上调海马RAGE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及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H组、SAH+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SAH+U0126组,每组各12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制作SAH模型。造模前30 min,SAH+U0126组经尾静脉注射U0126 0.05 mg/kg,Sham组和SAH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SAH+DMSO组注射等体积DMSO,24 h后处死。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水含量,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区磷酸化ERK(p-ERK)及Beclin-1和LC3-Ⅱ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SAH组脑组织含水量增加(P0.05),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p-ERK及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升高(P0.05)。与SAH组相比较,SAH+U0126组脑组织含水量升高(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p-ERK及Beclin-1、LC3-Ⅱ的表达降低(P0.05);SAH+DMSO组各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通过对自噬的调控减轻SAH后的早期脑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两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为辛伐他汀干预组(MI-S组,n=20)和心肌梗死对照组(MI-C组,n=20),另一组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4周后,RT-PCR法检测左心室梗死区及非梗死区心肌TGF-β1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心肌组织TGF-β1蛋白含量。结果:制模组大鼠心肌梗死4周后左心室心肌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MI-S组上述指标较MI-C组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Sham组(P〈0.05),3组血脂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辛伐他汀可减少大鼠心肌梗死4周后左心室心肌TGF-β1的表达,此改变与其调脂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百会和大椎两穴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对缺血侧海马CA3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检测,进一步探讨其机制。 方法选取Wistar雄性成年大鼠48只,分为对照组(n=24)和电针组(n=24),采用线拴法制成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进行电针治疗,每日刺激1次,对照组造模成功后则采用常规饲养自由活动。2组大鼠均于电针组治疗1,2,3周后(造模成功后第8,15,22天后)每次取8只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学习记忆行为测试评定2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随后断头取脑,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定位取海马CA3区,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2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3区BDNF的变化。 结果造模成功后第8,15,22天后,电针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中和空间探索试验中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优于同时段仅采用常规饲养的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时间点,电针组缺血侧海马CA3区BDNF阳性细胞数均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刺激百会和大椎穴可改善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脑缺血大鼠缺血侧海马CA3区BDNF的阳性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珠穆根散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珠穆根散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障碍的作用及其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夹闭大鼠两侧颈总动脉,制作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采用水迷宫和电迷宫,在喂药前和喂药结束后对大鼠进行行为检测以检验大鼠记忆能力的变化。喂药结束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变化。用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喂珠穆根散50天后,药物治疗组与治疗对照组相比,大鼠通过迷宫的时间显著缩短(P<0.05),说明其记忆有明显的改善;大鼠海马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增高(P<0.05)。治疗对照组大鼠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病变以神经元细胞核和核膜变化最为显著,珠穆根散治疗组大鼠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病变明显减轻,结论:珠穆根散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能是与其调节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增强海马CA3区神经元对缺血损伤的抵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穹窿-海马伞切断和卵巢切除大鼠大脑雌激素受体α(ERα)与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BACE)共存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穹窿-海马伞切断组(FF组)、卵巢切除组(OVX组)、穹窿-海马伞切断加卵巢切除组(OF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免疫荧光双标细胞化学法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区、海马CA1区ERα、BACE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结果:FF组、OVX组和OF组大鼠皮质区和海马CA1区ERα阳性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皮质区:4.71±1.11,5.29±2.01,4.42±3.99vs9.71±4.53;海马区:6.91±2.63,7.58±4.16,5.14±3.80vs12.57±3.59,均P〈0.05);FF组、OVX组和OF组大鼠皮质区和海马CA1区BACE阳性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皮质区:15.78±6.01,17.63±4.42,20.00±5.16vs5.71±3.14;海马区:15.91±5.12,12.34±5.07,17.14±4.45vs6.85±1.95,均P〈0.05)。但三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OF组大鼠皮质区ERα和BACE双标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P〈0.05),但海马CA1区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穹窿-海马伞切断或卵巢切除可以导致大鼠大脑皮质区、海马CA1区ERα表达减少、BACE表达增多,两种方法同时作用导致皮质区共存细胞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急危重症常见疾病,通过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血必净对MODS大鼠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环氧化酶-2(COX-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保护内皮细胞,改善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144只SD大鼠(雄性)采用随机化原则分成3组,即假手术对照(对照组)组(48只),MODS(模型组)组(48只),MODS+血必净(实验组)组(48只),每组大鼠再次随机化分为4组,即12 h、24h、36 h和48 h组四个时间点,每组12只大鼠.每组于造模后处死相应时间点动物.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vWF因子、COX-2因子、TGF-β1因子水平.数据结果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实验组大鼠各时间点的vWF、COX-2和TGF-β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vWF表达水平于24h起明显下降,TGF-β1和COX-2表达水平在48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血必净能明显保护MODS大鼠内皮细胞,改善MODS大鼠的凝血功能,减轻MODS大鼠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X受体β(LXRβ)在电针治疗慢性脑缺血炎性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激动剂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0只。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切开颈部皮肤后,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进行结扎。模型组、激动剂组和电针组大鼠均给予经典二血管闭塞(2-VO)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激动剂组大鼠造模成功后喂食LXRβ激动剂T0901317(1 mg/kg,每日1次,连续7 d),电针组大鼠造模成功后给予电针治疗,持续1周。于术后2周从各组中分别选取1只大鼠采用快速断头取脑法进行模型病理性评估。各组大鼠于术后第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考察认知功能情况。水迷宫实验结束5 d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的病理形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海马CA1区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海马CA1区LXRβ、核因子κB1(NF-κB1)P50及NF-κB1 P105蛋白表达。 结果各组大鼠在定位航行实验中的平台距离与爬上平台所需时间(F = 2.960、2.945,P = 0.045、0.046),在空间探索实验中第一次到达平台时间与穿越平台的次数间比较(F = 7.627、3.512,P = 0.001、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激动剂组大鼠平台距离均减小[(1 136 ± 857)、(760 ± 629)、(699 ± 702)cm],爬上平台所需时间[(49 ± 41)、(36 ± 28)、(34 ± 33)s]及第一次到达平台时间[(38 ± 19)、(29 ± 25)、(24 ± 18)s]均缩短(P均<0.05),但在穿越平台的次数上仅电针组大鼠显著增多[(2.0 ± 1.4)vs.(3.9 ± 1.8),P<0.05]。HE染色提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胞核染色加深,排列松散,细胞层数减少;电针组与激动剂组大鼠的神经元细胞形态结构有明显改善,神经元数量增多,细胞层数显著增多。各组大鼠海马CA1区脑组织IL-1β(F = 18.350,P < 0.001)、IL-6(F = 4.235,P = 0.018)和TNF-α(F = 4.190,P = 0.019)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激动剂组大鼠IL-1β[(357 ± 38)、(278 ± 45)、(232 ± 54)ng/L]、IL-6[(287 ± 45)、(188 ± 54)、(213 ± 54)ng/L]和TNF-α[(383 ± 45)、(236 ± 54)、(251 ± 91)ng/L]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Western-blotting显示,各组大鼠海马CA1区脑组织LXRβ及NF-κB1 P50蛋白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61、0.315,P=0.586、0.815)。而各组间NF-κB1 P105蛋白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40,P=0.023),且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激动剂组的NF-κB P105蛋白表达显著减少[(4.0 ± 0.7)× 10-2、(2.8 ± 1.0)× 10-2、(2.7 ± 1.1)× 10-2,P均<0.05]。 结论LXRβ受体的激活在抑制慢性脑缺血过度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电针能起到抑制慢性脑缺血炎性损伤的作用,但电针不具备上调LXRβ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筋骨草总黄酮(TFA)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下游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MsPGN大鼠模型,于造模第5周末检测尿蛋白,将尿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甙(TWP)组、不同剂量TFA组。于造模第6周开始给药,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和肾组织病理变化,MaxVisionTM即用型快速免疫组化一步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TGF-β1的变化。结果 TFA可显著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小系膜区面积占毛细血管丛面积的百分比(P<0.05或P<0.01);高、中剂量的TFA治疗效果与TWP相近(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肾组织NF-κB p65、血清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F-κB p65:28.93±4.45 vs.4.51±0.96,P<0.01;TGF-β1:(247.63±51.55)pg/ml vs.(127.52±27.84)pg/ml,P<0.01];干预性治疗后,TFA高、中剂量组、TWP组大鼠血清中NF-κB p65、TGF-β1的表达[NF-κB p65:10.35±2.81,15.21±4.71,11.70±3.97,P<0.01;TGF-β1:(181.96±52.93) pg/ml,(204.33±38.30)pg/ml,(188.07±42.92)pg/ml,P<0.05]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TFA降低NF-κB并进而降低TGF-β1可能是治疗MsPGN大鼠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背景: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是对缺血缺氧性损伤最为敏感的神经元,缺血缺氧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膜电位表现为缺氧早期细胞膜的超极化,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膜发生缓慢去极化及快速去极化,引起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目的: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MK801对离体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缺氧期间电生理指标的变化。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九七医院,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Healthy-Science Center,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材料:实验于2002—09/2003—02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完成。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5只,预吸纯氧3min后以体积分数为0.02的异氟醚麻醉,快速断头取脑,制备离体海马脑片。方法:大鼠海马脑片随机分为单纯缺氧组和MK801组,每组10个。单纯缺氧组海马脑片给予10min缺氧;而MK801组的海马脑片在缺氧前10min及10min的缺氧期间分别应用100μmol/L的MK801。所有脑片均给予60min的复氧。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海马CA1区神经元缓慢去极化及快速去极化的时间、快速去极化的幅度。在复氧末,应用细胞内注入电流及经Schaffer通路刺激,观察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缓慢去极化速率。②两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时间。③两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幅度。④MK801对海马CA1区神经元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缓慢去极化速率:单纯缺氧组显著高于MK801组[(0.20&;#177;0.05)mV/s,(0.08&;#177;0.03)mV/s,(P〈0.05)]。②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时间:MK801组显著高于单纯缺氧组[(537&;#177;139)s,(261&;#177;26)s,(P〈0.05)]。③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的幅度:MK801组显著小于单纯缺氧组[(4&;#177;13)mV,(53&;#177;7)mV,(P〈0.05)。④在复氧末期,MK801组的10个神经元中,9个神经元恢复对刺激的反应。结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MK801可以显著降低缺氧引起的神经元缓慢去极化速率,延缓神经元快速去极化的发生及降低快速去极化的幅度,说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可显著减轻神经元的缺氧性损伤,促进复氧后神经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背景:脑中雌激素可调节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的代谢与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了解雌激素与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代谢以及关键酶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的关系,对研究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原因具有重要作用。目的:利用大鼠卵巢切除模型观察内外源性雌激素缺乏及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对大鼠脑皮质区和海马CA1区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表达以及血清雌激素含量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青岛市市立医院病理科。材料:实验于2003—01/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①卵巢切除组:制备大鼠双侧卵巢切除模型。②卵巢切除后补充外源性雌激素治疗组(雌激素组):卵巢切除后给予苯甲酸雌二醇(1mg/kg),每7d皮下注射1次,共4次。③假手术对照组:手术过程与卵巢切除组相同,但不切除卵巢,不补充雌激素。方法:①第28天时,大鼠在麻醉状态下取脑组织备用,制备冠状切片,用于免疫荧光标记细胞化学染色观察。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皮质区、海马CA1区红色荧光标记细胞数量。③体内雌激素水平检测:大鼠眼动脉取血1.5mL,离心取上清备用,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雌激素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免疫荧光标记细胞化学法观察大鼠脑皮质区、海马CA1区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免疫荧光细胞数的变化。②放免法测量大鼠血清雌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21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卵巢切除组大鼠皮质区、海马CA1区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雌激素组[皮质区:(20.00&;#177;5.16),(5.7l&;#177;3.14),(4.00&;#177;4.61)个/视野;海马CA1区:(17.14&;#177;4.45),(6.85&;#177;1.95),(5.14&;#177;5.52)个/视野,P均〈0.011。②卵巢切除组血液雌激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雌激素组[(5.31&;#177;0.85),(22.94&;#177;9.48),(21.30&;#177;7.62)ng/L,P均〈0.01]。③雌激素组各观察部位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表达阳性细胞数和血液雌激素含量与对照组接近(P均〉0.05)。结论:采用双侧卵巢切除的方法,造成大鼠体内雌激素缺乏,引起大鼠脑内皮质区、海马CA1区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表达增多。给予卵巢切除大鼠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其海马CA1区、皮质区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表达显著减少,说明体内外雌激素含量的变化可影响大鼠皮质和海马区域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