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穿刺法兔VX2肺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尝试建立适于影像学评价的兔VX2肺移植瘤模型.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CT引导下穿刺VX2肿瘤组织块注入法建立兔肺移植瘤模型,以常用的VX2肿瘤组织悬液注射法作为对照组,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实验组肺内成瘤率86.67%(13/15),胸膜种植率40.00%(6/15),平均生存时间(57.84±6.00)天.对照组成瘤率100%(15/15),胸膜种植率86.67%(13/15),平均生存时间(29.00±7.01)天.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胸膜及胸壁种植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肿瘤种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穿刺VX2肿瘤组织块注入法建立兔肺移植瘤模型在肺内形成孤立结节,较常用的肿瘤组织悬液注射法明显降低了胸膜及胸壁种植率,延长了实验动物生存时间,适合于影像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兔VX2肝癌改良模型的建立及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块注射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并与开腹组织块种植法进行比较.方法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2组,12只/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及开腹瘤组织块接种的方式种植于肝脏.肿瘤种植后14天,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与病理组织学结合评价肿瘤接种成功率及生长情况.结果肿瘤接种成功率两组均为91.7%.肿瘤最大直径穿刺组和开腹组分别为(1.04±0.12)cm和(1.09士0.14)cm,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肿瘤种植后发生感染率及肿瘤坏死率,开腹种植组(感染率:45.5%;坏死率:72.7%)明显高于经皮穿刺组(感染率:0;坏死率:27.3%),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动物损伤小、肿瘤坏死率低等特点,为肝癌临床治疗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成熟的大型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兔VX2肝癌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及股动脉插管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不同的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方法,探讨股动脉插管技术的应用。方法将60只实验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分别用瘤细胞悬液直视下注射法、直视下瘤块注入后用明胶海绵封堵穿刺通道法及直视下瘤块注入后局部压迫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结果60只实验兔中死亡2只,存活兔经剖腹探查证实肝脏种植成功54只(成功率93.1%,54/58);三组成瘤率分别为79%(15/19)、100%(19/19)、100%(20/20),前者成瘤多为多结节、分叶状,腹腔及全身转移多见,与后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后两者成瘤状况无统计学差异,多为孤立病灶且成瘤速度快,腹腔及远处转移少见。成瘤后的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亦证实前述结果。所有实验兔处死前均经股动脉直视下Seldinger法置入4F导管鞘后引入导管行血管造影及其他介入操作,成功56例(成功率96.6%,56/58)。结论直视下注入瘤块后局部压迫法操作简便、成瘤率高,且多为孤立病灶,转移少见,更适合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实验要求。经股动脉置鞘后行介入操作方法可行,尤其适用于复杂的介入操作。  相似文献   

4.
兔VX2 肝癌模型的建立及超声观察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比较不同种植方法兔VX2肝癌模型的生长特点,评价琼脂糖针道内注射减少肿瘤异位种植的效果及超声观测肿瘤生长的价值。方法4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第1组,将VX2瘤组织块悬液(约含10^7~10^8个瘤细胞/ml)超声引导下注入兔肝左叶,拔针时压迫针道3min;第2组,注射方法同1组,拔针前注入0.2ml加热的琼脂糖封堵针道;第3组,将VX2瘤组织块(1mm^3大小3块),经剖腹途径埋植于兔肝左叶。比较不同植瘤方式肿瘤的生长特点,超声监测肿瘤生长并与病理检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三组植瘤成功率分别为20.0%(3/15)、80.0%(12/15)和73.3%(11/15),肿瘤的异位种植率分别为80.0%(12/15)、20.0%(3/15)和15.4%(2/13),第1组与2、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肿瘤超声表现为等回声、低回声及略高回声,以等回声居多,周围可见声晕;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均可检出血流信号;③肿瘤与肝实质无明显边界,可见多个核分裂相;④超声与病理下测定肿瘤的最大切面直径的相关系数r=0.946,P=0.000。结论超声引导下成功建立了兔VX2肝癌模型,瘤组织块悬液种植加琼脂糖封堵针道方式可有效减少肿瘤的异位种植。超声能有效监测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5.
超声引导下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肾VX2瘤模型及传代保存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 探讨术中组织块包埋和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肾VX2 瘤模型的方法 ,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剪切法制备兔VX2 瘤组织块悬液 ,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组织块推注法建立 5 8只兔肾VX2 肿瘤模型 ,应用术中组织块包埋法建立 8只兔肾VX2 肿瘤模型 ,应用自然组织谐波技术观察肿瘤生长 ,并观察浅表淋巴结转移及动物的一般情况 ;3周内自然死亡者立即行尸体解剖 ,未死者种植后 3周处死行尸体解剖 ,获得兔肾VX2 肿瘤标本 ,进行HE切片染色。结果 两种方法建立的兔肾VX2 瘤模型组织学表现与传代种兔相同 ;术中包埋组种植成功率 5 0 % ,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种植成功率 96.5 5 % ;术中包埋组腹壁种植率 2 5 % ,超声引导下穿刺组腹壁种植率 5 .17%。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法建立兔肾VX2 肿瘤模型方法简便 ,成功率高 ,更适用于各种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MR常规序列及弥散成像对肝癌诊断价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本研究利用兔VX2肝癌模型不同时间在MRT1WI和T2WI及DWI的表现,从而探讨DWI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0只新西兰实验兔在CT引导下,采用经皮瘤组织块注射法进行种植制作VX2肝癌模型。分别在种植后第4天、1、2、3周进行MRT1WI、T2WI、T2WISIR和DWI扫描。观察不同MR检查方法在肿瘤肿植后不同时间对肿瘤的检出率。结果30个实验动物,肿瘤种植成功25例,成功率81.25%。种植后第四天各种检查方法即可显示肿瘤灶,DWI、T1WI、T2WI和T2WISPIR和的检出率为别为80%、60%、72%、72%,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别。第1、2、3周MR各序列检出率均为100%,在种植4天和1周后各检查方法检查率的比较中,DWI没有显著差别,其它检查方法有显著差别。结论DWI是检查肝癌比较敏感技术,受肿瘤血供的影响很小,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中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兔VX2肾癌模型的制作方法改进及超声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兔肾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及超声在肾癌生长中的监测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平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组织块注射法,B组采用手术直视下组织块接种法建立VX2肾癌模型,比较两种方法的成瘤率,种植后隔天一次监测VX2肾癌的超声声像变化。结果超声引导组和手术组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53.3%(8/15)和86.7%(13/15),超声引导组的肾包膜下血肿和肾外种植率均高于术中组;VX2小肾癌的超声声像特征与临床小肾癌接近。结论手术直视下组织块注射法是建立VX2肾癌模型的可靠方法,成功率高。超声是监测兔VX2肾癌生长的简便可靠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建立VX2兔骨肉瘤髓外浸润模型,并分别对其进行影像学及病理学观察,以探讨不同模型建立方法在骨肉瘤髓外软组织浸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实验分两组:(1)悬液组:将VX2肿瘤细胞悬液,经兔右侧胫骨近端前缘植入髓腔内,建立兔VX2骨肿瘤模型,共种植23只。(2)瘤块组:将1 mm3大小的VX2肿瘤软组织块,经与悬液组相同部位植入兔胫骨髓腔内,共种植32只。两组模型兔均于肿瘤种植后第4周行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及病理学检查,观察病变部位骨质破坏、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及软组织浸润情况并进行影像学表现主观评分(分为Ⅰ~Ⅲ级)。在MRI图像和病理标本上,分别测量肿瘤软组织浸润区域的最大径( a)和最小径( b),计算肿瘤软组织浸润区域体积(V),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悬液组种植模型兔23只,存活14只;瘤块组种植32只,存活28只。至病理标本制备前共存活模型兔42只,其右侧胫骨上段均见肿瘤生长。悬液组14只中,影像学主观评分Ⅰ级1只(7.1%),Ⅱ级6只(42.9%),Ⅲ级7只(50.0%);瘤块组28只分别为Ⅰ级0只,Ⅱ级2只(7.1%),Ⅲ级26只(92.9%)。两组模型兔影像学主观评分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且评分为Ⅲ级的模型兔中,瘤块组明显多于悬液组,故瘤块组影像学主观评分高于悬液组。(2)悬液组模型兔在MR图像和病理标本上软组织浸润区域 a、b及V分别为18.4(11.2) mm、6.7(14.8) mm及413.0(4084.3) mm3和23.5(12.1)mm、5.6(9.4)mm及2450.9(4978.9)mm3。瘤块组的a、b分别为(26.5±4.3)mm、(22.3±3.7)mm, V为6619.7(6059.0)mm3;病理学测量a、b分别为(26.6±3.6)mm、(23.1±3.8)mm,V为6810.2(4548.6) mm3。悬液组MR图像肿瘤软组织浸润区域最大径与病理测量最大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29),最小径测量值及体积与病理学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 P值分别为0.02、0.03,均<0.05);瘤块组以上各测量结果与病理学观察结果均未见明显差异( P值分别为0.59、0.40、0.59,均>0.05),说明瘤块组MR与病理学测量结果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与肿瘤悬液种植法相比,在相同肿瘤生长时间内,应用肿瘤组织块种植的VX2兔骨肉瘤模型更容易成功制备生长形态较为一致,且能准确反映肿瘤病理学改变的肿瘤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改良VX2肌肿瘤模型的制作方法,并采用超声对肿瘤进行评价。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和切口包埋组,每组10只,于实验兔双侧后肢肌肉行VX2肿瘤种植,超声引导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组织块接种法,切口包埋组采用切口组织块包埋法,每侧种植约1 mm3的VX2瘤块。观察比较两组肿瘤接种所需时间、成瘤率,且分别于种植后第7、14、21、26天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超声引导组及切口包埋组肿瘤接种所需时间分别为(93.78±7.42)s与(251.81±17.87)s,成瘤率分别为100%(20/20)、80.00%(16/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与切口包埋组接种成功的肿瘤均为单发,且大小均一。结论 超声引导下接种1 mm3大小瘤块建立兔VX2肌肿瘤模型操作简单、快速、成功率高、肿瘤生长均一,是实验研究肿瘤介入治疗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探讨其化疗栓塞治疗前后CT灌注特征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选择60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采用注射法将VX2瘤块接种于兔肝左叶。种植14天后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和化疗栓塞组(n=30)。分别对两组动物作CT灌注成像检查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病理标本的MVD、VEGF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灌注参数与MVD及VEGF表达程度呈正相关;化疗栓塞治疗组灌注参数、MVD及VEGF表达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T灌注成像特征可间接反映肿瘤血管生成,判断化疗栓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两种兔肝VX2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及对介入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两种兔肝VX2模型建立方法的差异,并探讨其对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皮消融治疗实验的意义。方法:40只家兔分成A、B两组,每组20只,A组行开腹后肝穿刺瘤组织块悬液注入法,B组行开腹后肝组织内包埋法。2周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脏及腹腔情况,后处死家兔观察肝脏肿瘤生长情况及腹腔转移情况,并取肿瘤组织行HE染色确定是否为肿瘤组织。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A、B两组家兔术中出血情况及接种用时情况无明显差异;接种2周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A组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11例,B组发现19例,肝脏病变发现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处死家兔后,家兔仅肝脏种植部位有肿瘤灶生长A组10例,B组16例,B组明显高于A组(P〈0.05)。肝脏成功种植A组17例,B组19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腹后肝组织内瘤组织块包埋与瘤组织块悬液注入法相比,接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肝内外转移灶少于后者,较适合TACE和经皮超声消融治疗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方法改进及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改进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同时评价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将日本大白兔60只分为开腹穿刺(A组)、开腹包埋(B组)、超声引导下18G针(C组)和16G针(D组)经皮穿刺四组(每组15只)。接种2周后,用超声、CT、MR检测肿瘤生长情况。结果A组、B组与D组比较原位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种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种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超声检查肿瘤在声像图上表现为肝内低回声肿块,肿块周边及内部可见星点状、短条状血管分支。CT平扫肿瘤为略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以肿瘤周边强化为著;MR平扫肿瘤呈稍长T1、长T2信号。结论超声引导下16G针穿刺制作的肿瘤模型方法简单、接种率高、肿瘤呈单个生长,其影像学表现类似人类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适合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兔VX2肝癌模型应用索拉非尼前后的CT灌注参数与组织学进行研究,探索应用CT灌注成像这种影像学手段来监测肿瘤生长的可行性,同时为评价索拉非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效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开腹瘤块包埋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2只建模后处死作为病理对照,其余10只于种瘤后第14d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比肿瘤区与非肿瘤区肝脏的肝血流量(HBF)、肝血容积(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分数(HAF)的参数值。然后经口给予索拉非尼(20mg/kg/d)7d,种瘤后第21d再次行CT检查,两次扫描肿瘤区所获得的参数值进行比较。检查完成后处死实验兔,进行病理与细胞凋亡(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2只兔均接种成功。种瘤后第14d肿瘤区HBF、HBV、PS、HAF增高,与非肿瘤区肝组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肿瘤区MTT降低,与非肿瘤区肝组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次扫描肿瘤区所获得的参数HBF、PS、HAF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BV、MT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aspase-3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较好地评价兔VX2肝癌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了组织学的研究则可以更加明确索拉非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SA实时导向结合iGuide路径引导及Dyna CT三维重建技术经皮穿刺肺结节的活检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DSA实时监测结合iGuide路径引导及Dyna CT三维重建技术确定穿刺点及确定穿刺针与肺结节空间关系,采用18G活检针(美国COOK公司)摄取组织。所有穿刺组织作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部分加作免疫组化检查。全部病例的诊断经手术或病理得到证实。结果本组46例病灶,其中鳞状细胞癌10例,腺癌22例,小细胞癌3例,炎性假瘤3例,干酪样坏死3例,肝转移瘤、间皮瘤、非小细胞肿瘤各1例,肺纤维组织增生及坏死、玻变增生的纤维组织各1例。穿刺活检阳性率为95.7%(44/46)。术后患者发生气胸3例,占6.5%(3/46);痰中带血5例,少量咯血1例,占13.0%(6/46),未发生血胸、感染等情况。结论 DSA实时导向结合iGuide路径引导及Dyna CT三维重建技术在经皮穿刺肺内结节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对于肺内小结也有较满意的检出率,在诊断肺占位性病变中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功能CT评价原发性肝癌肝储备功能与介入治疗风险关系的价值.方法:97例CT及实验室检查诊断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行剩余肝容积测量及肝灌注扫描.治疗后分为肝功能障碍组(n=29)和无肝功能障碍组(n--68).以介入围手术期相关的影像、介入治疗、实验室指标作为危险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再用P<0.05的指标为自变量行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CT测量单位体表面积的剩余肝容积(RHVS)、门静脉灌注量(PVP)、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介入导管的直径、门静脉栓塞、肿瘤直径、术前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Child-Turcotte-Pugh分级(CTP分级).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肝癌介入术后肝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有RHVS减小、PVP降低、介入导管直径增大、术前血清肌酐增高(P<0.01).结论:功能CT能在介入治疗前评估原发性肝癌的肝储备功能和介入治疗风险并提供影像证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肝脏病变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CT定位选择合适进针点,应用直径18~20 G活检针对34例肝脏病变病人行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结果34例病人取得病理标本95个。其中良性病变6例,占18%,包括肝脓肿1例,肝血管瘤3例,肝硬化结节2例;恶性病变28例,占82%,包括肝癌8例,肝转移瘤16例,胆管癌4例。活检阳性率91.2%(31/34),假阴性率8.8%(3/34)。1例出现肝动脉-门静脉瘘,其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是肝脏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种安全而又准确的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与良好的诊断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阻力指数(RI)在超声诊断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143例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病人的168个病灶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脉冲多普勒血流检查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90例103个病灶,其中并门静脉癌栓广泛形成3例;转移性肝癌4例11个病灶。肝血管瘤23例28个病灶,肝腺瘤15例15个病灶,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9例9个病灶,炎性假瘤2例2个病灶。12例肝血管瘤14个病灶经CT或(和)MRI扫描及随访得以诊断,3例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广泛形成病人经其他影像学检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余者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肝脏恶性肿瘤RI明显高于肝脏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t=9.74,P〈0.05)。结论 RI在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NoduleBronchioloalveolarCarcinoma,NBA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37例NBAC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周围型83.8%(31/37),中心性16.2%(6/37),磨玻璃征51.4%(19/37),呈分叶状改变45.9%(17/37),内部可见充气支气管征51.4%(19/37),空泡征32.4%(12/37),中心坏死18.9%(7/37),边缘毛刺64.9%(24/37)。血管集束征62.6%(23/37)、胸膜凹陷征62.6%(23/37),病灶大小14.46mm。结论NBAC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有利于提高NBAC诊断准确性,以减少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 B 超联合 CT 下和在 CT 下行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82例,均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术后1周41例患者在 B 超联合 CT 下行 RFA 治疗(治疗组),余41例在 CT 下行 RFA 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率和0.5、1、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体积缩小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39/41)和80.49%(33/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P <0.05)。治疗组治疗后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1/41)、82.9%(34/41)和73.2%(30/41);对照组分别为100%(41/41)、70.7%(29/41)和51.2%(21/41),两组治疗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6、5.07,P 均<0.05)。结论在 B 超联合 CT 下行 RFA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 CT 下行 RFA 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