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二醋吗啡(海洛因)引起的海绵状白质脑病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病种,临床上对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与影像学特点分析较少。目的:探讨海洛因引起的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患者6例,5例来自怀化市戒毒所,1例来自贵州省。方法:查看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体格检查,治疗资料以及头颅CT,MRI等影像学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头颅CT,MRI等影像学特点。结果:患者有吸食海洛因病史,在突然戒断复又吸食后发病,有小脑症状和白质病变的体征,CT,MRI表现为对称性片状白质损害、部位在小脑、基底核、内囊后肢和半卵圆中心,脑脊液检查为阴性。结论:海洛因引起的海绵状白质脑病有自己独特的流行病学特点,根据临床征象及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生前诊断海洛因白质脑病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海洛因白质脑病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海洛因引起的海绵状白质脑病(spongiform leucoencephalopathy)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6例海洛因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有吸食海洛因病史,在突然戒断复又吸食后发病,有小脑症状和白质病变的体征。CT,MRI表现为对称性片状白质损害。部位在小脑,基底节,内囊后肢和半卵圆中心,脑脊液检查为阴性,结论 海洛因引起的海绵状白质脑病有自己独特的流行病学特点,根据临床征象及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生前诊断海洛因白质脑病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海洛因白质脑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海洛因白质脑病的CT特点及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例海洛因引起的白质脑病的CT表现与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13-38岁。有吸毒品海洛因史2-4年。其中5例做了增强CT扫描。结果:海洛因白质脑病的CT表现为小脑齿状核、大脑后部脑白质、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大脑脚、中脑、桥脑对称的低密度影8例,以小脑损害为重,小脑中线两侧对称性边界的类圆形蝴蝶样病灶为特征。其中2例表现为双侧豆状核、内囊区对称性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表现有特征性,CT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谢惠芳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5):2232-2233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是近年引起人们关注的一类少见海绵状白质脑病,有其独特的病理及影像学改变。现就其功能障碍,病理特点,影像学改变及诊断特点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复习文献总结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MRI表现。材料与方法:搜集4例具有吸食海洛因史者的MR/资料,并对照文献。全部患者均进行MR/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序列。结果:全部患者幕上半球脑白质、小脑半球、内囊后肢及膝部、胼胝体压部及膝部均见双侧、对称性异常改变。MRI均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为不均匀或均匀高信号。以小脑半球白质受累最为严重,但其灰质核团未见受累。结论:海洛因所致海绵状白质脑病具有典型的MRI表现,结合病史,MRI诊断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述吸食海洛因所致海绵状白质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及CT、MR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5例具有吸食海洛因病史患者的CT与MR影像资料。其中12例患者进行了MR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WI,FLAIR序列;6例进行了CT横断面检查。结果(1)MR表现:12例患者中,双侧幕上半球脑白质、小脑半球、内囊后肢和膝部及胼胝体压部表现为对称性均匀或不均匀的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病变,小脑齿状核形态信号正常。其中4例患者中脑中央可见椭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2)CT表现:双侧幕上半球、小脑半球、内囊后肢及膝部均见对称性、沿白质分布的低密度4例。双侧小脑半球类圆形,双侧内囊后肢条形对称性低密度伴左侧放射冠区多发斑片状低密度1例。双侧内囊后肢和膝部、胼胝体膝部及双侧幕上半球脑白质密度对称性减低1例。结论吸食海洛因所致海绵状白质脑病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MR较CT更能揭示病变的特征,高压氧治疗有助于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7.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是近年引起人们关注的一类少见海绵状白质脑病,有其独特的病理及影像学改变。现就其功能障碍、病理特点、影像学改变及诊断特点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是与摄取海洛因相关的选择性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损伤的脑病,临床以小脑受损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本文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对临床、影像学特点、发病机制、戒断和发病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情况。 方法对5例HSLE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及血浆置换治疗进行分析。 结果3例临床症状改善,1例无变化,1例死亡。 结论HSLE患者均有海洛因吸食或静脉注射史,临床主要表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影像学显示受累部位多位于双侧小脑半球,脑干桥脑、中脑,丘脑、内囊后肢,额颞叶,枕顶叶,皮层下白质和脑室周围白质,胼胝体压部、血浆置换(PE)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报告1例HSLE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为35岁女性患者,以失眠、躯体不适及言语不流利为主要临床表现,既往有烫吸海洛因史,头颅MRI:双侧额顶枕叶、双侧基底节区、双侧小脑及脑干内可见对称性斑片状T2高信号T1低信号,经抗抑郁剂、改善血液循环及神经营养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HSLE是烫吸海洛因罕见的并发症,其诊断依靠明确烫吸海洛因史及具有特征性的MRI征象。  相似文献   

11.
杜登青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54-54,57
目的 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方面的改变。方法 以1997-10/2004-12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20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为男性,均为烫吸,临床特点主要为亚急性起病(13例),小脑性共济失调和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脑弥漫性损害。CT或MRI主要表现累及双侧颞、枕叶白质区及小脑半球的齿状核和脑干,具有散在、多发、对称性和无占位效应特点。20例住院期间均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甘露醇、胞二磷胆碱、吡啦西坦及对症处理,10例好转出院,8例病情无变化自动出院,2例死亡,原因主要是肺水肿、呼吸衰竭。结论海洛因中毒性脑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明确的海洛因吸毒史及特殊的体征和影像学的特征改变。  相似文献   

12.
海洛因脑病的MRI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海洛因脑病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有海洛因吸食史患者的MRI资料,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及FLAIR序列.结果 2例患者MRI表现未见异常,其余20例患者幕上或(及)幕下脑实质有不同程度的受累, 17例有灰质受累, 病变双侧对称,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高信号,2例有轻度占位效应,1例轻度脑萎缩.结论海洛因所致脑病既可侵犯白质也可侵犯灰质,称之为海洛因脑病更恰当;海洛因脑病具有典型的MRI表现,结合临床病史可与其他脑病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DWI表现。方法:对8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行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可见双侧小脑、内囊后肢、枕顶叶深部白质、胼胝体、脑干等白质区域异常信号,常规MRI为长T1长T2信号,DWI弥散加权图呈高信号。结论:DWI可对海洛因中毒性脑病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左旋咪唑所致脱髓鞘脑病的CT、MRI评价(附3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的CT、MRI表现特点,探讨CT、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5例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的CT、MRI及临床资料。结果 本病在CT、MRI上显示为双侧脑室周围及额、顶、枕、颞叶白质区有多发病灶,CT为低密度影,MRI为长T1长T2信号,很少有占位效应。MRI的影像学诊断率明显高于CT。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弥漫性脑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论 CT、MRI能为左旋咪唑所致脱髓鞘脑病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且MRI优于CT。与有相似影像表现病变的鉴别应紧密结合临床资料,仅凭CT、MRI表现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周志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3030-3030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等.头颅MRI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白质为主的T1WI略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Flair高信号表现.结论 多种病因可引起RPLS,RPLS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可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方面的改变。方法以1997-10/2004-12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20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为男性,均为烫吸,临床特点主要为亚急性起病(13例),小脑性共济失调和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脑弥漫性损害。CT或MRI主要表现累及双侧颞、枕叶白质区及小脑半球的齿状核和脑干,具有散在、多发、对称性和无占位效应特点。20例住院期间均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甘露醇、胞二磷胆碱、吡啦西坦及对症处理,10例好转出院,8例病情无变化自动出院,2例死亡,原因主要是肺水肿、呼吸衰竭。结论海洛因中毒性脑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明确的海洛因吸毒史及特殊的体征和影像学的特征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CT和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MRI显示6例双侧对称性枕叶白质受累,其中4例双侧额叶顶叶白质受累,1例同时累及中脑和丘脑,1例累及尾状核头;病灶形态不规则,特征表现为皮质及皮质下白质脑回样异常信号.CT显示枕叶低密度影,其中2例广泛脑白质水肿.治疗5~20 d复查,6例病灶部分消失,1例完全消失,2例出现转化灶.结论:结合临床特点和后部脑白质损害为主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RPLS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脱髓鞘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脱髓鞘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结果、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及治疗。结果:5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精神异常、运动障碍和视力损害,MRI检查有脑内广泛长T1、长T2异常信号改变,病理活检可见白质脱髓鞘改变。结论:脱髓鞘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病程、前驱病史、临床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病灶的数目和分布、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①56例患均有6~44a不等高血压病史,部分伴有多年吸烟史或2型糖尿病病史。②56例患CT均表现不同程度的白质疏松(LA)及深部白质软化灶,侧脑室扩大,部分伴有皮质小梗死。MRI显示部位与CT一致,但发现病灶更清晰,个别患CT未发现病灶:MRI能发现。结论 Binswanger病直接病因是高血压,对有长期高血压和进展性痴呆,伴有多发性脑卒中,结合影像学特征改变可考虑诊断本病,及时给予治疗,可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质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3月53例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本组白质脑病病因为血管性白质脑病31例,多发性硬化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6例,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4例,艾滋病痴呆综合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各1例,未能明确病因2例。临床表现以认知障碍、偏瘫及抑郁等精神异常为主;MRI表现为双侧脑室周边及半卵圆中心对称的片状或融合的长T1、长T2信号。结论白质脑病病因复杂,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MRI对诊断脑白质病敏感性高,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