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6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0例,正常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为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非冠心病患者。检测各组的白细胞计数(WBCC)、中性粒细胞计数(NC)、淋巴细胞计数(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计算NLR。比较各组之间各项指标水平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另对行PCI术的48例AMI患者按NLR大小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记录或计算各组的死亡率、死亡原因、再住院率及左心室重构率。结果 (1)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WBCC、NC、hs-CRP、NLR水平逐渐升高(P<0.05或P<0.01),AMI组的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7±0.7)×109/Lvs.(1.2±0.4)×109/L,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WBCC(OR5.960,95%CI5.278~6.729,P<0.01),hs-CRP(OR10.827,95%CI7.498~15.632,P<0.001)、NLR(OR9.915,95%CI7.958~12.351,P<0.001)均为ACS的独立危险因素,NLR与hs-CRP预测ACS的价值相当。(3)随访结果:NLR较高组的PCI术患者一年全因死亡率(25.0%vs.4.2%,P<0.05)、左心室重构率(37.5%vs.12.5%,P<0.05)较低NLR组明显偏高。结论 NLR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价值较WBCC高,与hs-CRP相当。NLR与PCI术患者术后一年全因死亡率、左心室重构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和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AS)基础上斑块破裂、继发出血或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许多研究表明炎症与免疫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引致的并发症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sCD40L和CRP水平的检测,进一步探讨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sCD40L和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严重类型,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AMI时激发全身应激反应,其中应激性高血糖(SHG)最常见,AMI后血糖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炎症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 ( 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 U A)、急性心肌梗死 ( AMI)和心源性猝死 ,其危害甚大。冠脉斑块破裂及随之发生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ACS的最重要机制。有人提出炎症与 ACS密切相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 ,尤其是 ACS为一种炎症过程 ,故认为炎性因子 C反应蛋白 ( CRP)、白细胞介素 6 ( IL 6 )等为 ACS的危险因子 〔1〕。现就其作用综述如下。1  ACS冠脉内局部炎症存在证据van der Wal等 〔2〕研究死于 AMI患者的斑块 ,其中含有泡沫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治疗和二级预防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了447例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及临床资料,根据CAG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A组)57例和冠状动脉异常组(B组)390例。分析2组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比较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年龄均小于B组,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家族史均低于B组(均P〈0.05);吸烟、大量饮酒者高于B组(P〈0.01)。Logistic多变量分析发现,吸烟、大量饮酒为CAG正常AMI患者独立危险因子。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情况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LVEF值大于B组(均P〈0.05)。随访结果:再次AMI、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复合终点事件比较,A组均低于B组(均P〈0.05);2组心绞痛、心源性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AMI患者是高危人群;大量吸烟、饮酒是其危险因素或诱因之一;CAG正常者与CAG异常者总心血管事件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造影结果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成功率及半年随访结果。方法 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青年人(≤40岁)AMI患者33例,年龄25-40岁,其中12例术前曾接受早期(≤3h)静脉溶栓治疗,全部患者均在发病8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塞相关动脉(IRA),对TMI(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0-1级(溶栓失败)或虽达到TIMI2级但残余狭窄重、仍表现胸痛的23例患者,立即给予直接或补救性PTCA治疗。随访6个月中若有心绞痛复发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IRA有无再狭窄。结果 33例患者中IRA38支,单支病变26例(78.8%)、双支病变6例(21.2%),其中2例单支病变患者IRA基本正常。TIMI血流0-1级或2级但残余狭窄重、仍有胸痛者23例,IRA2丢、急性PTCA使24支获得完全再通,TIMI血流达3级,成功率96.0%,住院期间无死亡发生。22例成功的PTCA患者6个月随访中无心脏事件发生,2例发生再狭窄(9.1%),11例未接受或未成功的PTCA患者中3例再梗死(27.2%)。结论 青年人AMI单支病变多见,急诊PTCA治疗成功率高,再狭窄率低,近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在冠脉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冠脉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炎性标志物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wBC与心血管病强烈相关,WBC参与了急性冠脉事件的缺血损伤。本文旨在探讨白细胞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研究表明在ACS发生发展中,炎症起着重要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敏感的炎症指标。有研究表明,血循环中hs-CRP水平反映了潜在的冠脉斑块炎症的强度,可预测冠心病(CHD)患者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在外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研究4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44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水平,并检测周围血高敏C反应蛋白、血沉和血白细胞计数。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炎症指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阳性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血沉和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作为危险标志可能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炎症反应,并且与其它致冠状动脉缺血因素共同引起急性期周围血液炎症指标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ACS患者共55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6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清AOPP浓度,并记录4周内所有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2组ACS患者AOP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AMI组AOPP水平高于UAP组(P<0.05);病情转归及预后差者AOPP水平相对高(P<0.01).结论 AOPP与ACS的发生有关,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病情转归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患者人数明显增加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对伴有ST段提高的AMI,尽早、充分、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related artery,IRA)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应用机械的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冠脉),是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再灌注疗法之一。自我科开展急诊PCI以来,我们对手术患者进行了围术期护理干预,使患者能顺利地接受手术治疗并得到康复,现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反应蛋白在诊疗中的意义进行临床分析及对比研究.方法 测定263例冠心病(CAD)患者,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142例,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37例,急性Q波心肌梗死(AMI)患者84例,以及健康对照组230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 血清hs-CRP水平ACS患者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AMI组升高尤为明显.结论 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有关,而且乙能提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进展及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最主要的病因之一。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可以改善AMI患者病情,但是AMI患者总体预后仍不乐观。高尿酸血症目前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尿酸血症在AMI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现将高尿酸血症与AMI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的初始血流与临床结果密切相关。本文就几种冠脉初始血流的评价方法、初始血流对AMI患者预后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及其病理生理机制,改善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冠脉初始血流的治疗策略等几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其具有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要目标是尽快给予再灌注,开通与梗塞相关的血管,进行血运重建是治疗的关键。方法包括溶栓治疗ithrombolytic therapy)、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等。  相似文献   

17.
张丽  刘玉梅  朱昆  张力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0):1726-172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的形成为病理基础。研究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斑块内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位置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AMI合并Ⅲ度AVB患者(AMI-AVB组),并随机选择35例AMI患者(AMI组),比较临床特征;另选择与AMI合并Ⅲ度AVB每例患者相同梗死部位的AMI患者共35例作为冠状动脉病变对照组(冠脉对照组),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位置.结果 AMI-AVB组与AMI组比较,前者患者年龄大、下壁及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比例高;AMI-AVB组与冠脉对照组比较,冠状动脉前者病变于RCA开口及近段比例高;AMI-AVB死亡病例多与高龄、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和室速室颤有关.结论 AMI伴Ⅲ度AVB患者病死率高,需要采取积极的血运重建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缺氧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绝大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逐渐加剧,冠脉由狭窄到闭塞,合并血栓形成,使管腔发生急性梗死。AMI是内科较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情危重、变化快、猝死率高,并发症多、其预后很大程度取决于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和护理。2003年1月~2005年6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106例AMI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急救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炎症反应、脂质代谢、斑块动力学、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扩展,最终引发急性心肌梗死(AMI)。AMI可归结为长期缺血所致心肌细胞死亡,心电图ST—T变化可反映出心肌缺血的特征。为了采取不同对策早期积极干预AMI,临床上根据患者发病时心电图ST段的变化特点,将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两型。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AMI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但对两者的合并症、冠状动脉(冠脉)血管病变特点、发生部位及预后是否存在差异尚很少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