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判定标准的差异及实际应用意义.方法:对入选441例健康体检人员分别测定身高、体重及体脂肪率,根据BMI、标准体重及体脂肪率三种不同肥胖判定方法分别计算男、女肥胖率.结果:根据BMI≥25 kg/m2、BMI≥28kg/m2、BMI≥30kg/m2判定肥胖,男性分别为197例、90例和25例,女性分别为67例、35例和17例;超出标准体重20%者,男性150例,女性78例;体脂肪率男性≥25%者128例,女性≥33%者75例.超出标准体重20%判定肥胖和体脂肪率判定肥胖,男性、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超出标准体重20%和体脂肪率判定的肥胖均分别与BMI≥25 kg/m2、BMI≥28 kg/m2、BMI≥30 kg/m2判定肥胖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女性超出标准体重20%和体脂肪率判定的肥胖均与BMI≥25 kg/m2判定肥胖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BMI≥28 kg/m2、BMI≥30 kg/m2判定肥胖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超出标准体重20%判定肥胖与亚太地区的体脂肪率判定肥胖标准相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动减肥夏令营对男性肥胖青少年体成分、血脂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2014年,采用有氧运动结合饮食的方法对20名封闭式运动减肥夏令营男性肥胖青少年进行为期4周的有氧运动和饮食干预,测试运动减肥夏令营前后体成分,血脂及血清IL-6、TNF-α和脂联素的变化。结果运动减肥夏令营后,肥胖者的体质量、去脂体质量、身体脂肪量、体脂率、体质量指数(BMI)均显著降低(P0.001),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L-6、TNF-α和脂联素均降低(P0.05),单位体脂脂联素明显升高(P0.01)。结论运动减肥夏令营可降低男性肥胖青少年的肥胖程度,改善身体成分、血脂代谢和机体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初产妇足月阴道分娩后尿失禁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后6~8周复诊的经阴道足月分娩的初产妇1211例。同时行尿失禁问卷调查,根据结果分为产后尿失禁组(178例)和非尿失禁组(1033例,对照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产科因素与产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1211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中,孕期尿失禁的发生率为25.76%(312/1211),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为14.70% (178/1211);产后尿失禁组的年龄、第二产程时长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0);而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孕周、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量、产时BMI、新生儿出生体重、会阴裂伤率、会阴侧切率以及产钳助产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90,0.052,0.592,0.107,0.097,0.916,0.491,0.8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年龄大于35岁(OR=2.219,95%CI:1.124~4.382,P=0.022)以及第二产程大于2小时(OR= 1.660,95%CI:1.018~2.706,P=0.042)是产后UI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初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尿失禁的发生与年龄及第二产程有关。产后尿失禁发生率高,应加强产妇盆底疾病的预防及重视产后康复训练,尤其是具有高危因素的产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成人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探讨体重指数(BMD、体脂百分比(PBF)、腰臀比(WHR)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11名成人用In Body 3.0人体成分分析仪随机进行人体成分测试,分析他们体重指数、体脂分布、体脂百分比情况.结果 男女超重率63.06%,肥胖率19.82%.男女腰臀比及体脂肪比率超标分别占70.27%、72.07%.不同BMI和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腰臀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BMI男性体脂百分比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体脂百分比有差异(P<0.05).结论 体重指数的增加主要是脂肪增加造成的,而体内的脂肪又主要堆积在腹部.超重、肥胖情况较严重、体脂分布不合理、体内脂肪含量过高需引起重视,应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由超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秀华  郭峰 《新医学》2015,(3):172-176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发生情况,分析盆底肌力异常与产科分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例产后6~8周复查的足月初产妇,其中1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为阴道分娩组,另10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为剖宫产组,该组下设产程中剖宫产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各50例,通过徒手和机器检测盆底肌力,观察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后PFD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产后6~8周,阴道分娩组、选择性剖宫产组和产程中剖宫产组产妇的盆底肌肉疲劳度及肌纤维肌力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类肌纤维异常与分娩前BMI有关(P<0.05)。妊娠期SUI总发生率为27%,产后SUI总发生率为9%;阴道分娩组的产后SUI发生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P=0.015)。产后POP总发生率为78%,阴道分娩组产妇在产后的阴道前、后壁脱垂发生率高于产程中剖宫产组及选择性剖宫产组(P均<0.017)。结论 剖宫产不降低产妇盆底肌力异常的发生率,但在产后早期可降低SUI和POP的发生率。分娩前孕妇BMI是盆底I类肌纤维异常的相关因素,怀孕前及妊娠期应控制体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2015年在本院分娩的1280例初产妇临床资料,分析近三年本院初产妇选择剖宫产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280例初产妇中580例(45.31%)选择剖宫产,2013年、2014年、2015年初产妇剖宫产率分别为31.17%、42.35%、59.57%,呈逐年递增趋势。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初产妇剖宫产的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MI)、产妇文化程度、丈夫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医疗保险方式、孕期合并症、产前接受自然分娩教育及既往病史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BMI24kg/m~2、产妇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丈夫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5万、孕期合并症是初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危险因素,而产前接受自然分娩教育是初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剖宫产的因素与产妇身体状况、产妇及其丈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有关,临床应结合初产妇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的孕产妇的分娩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部分娩的瘢痕子宫产妇20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发生子宫破裂2例,均为阴道试产过程中疑先兆子宫破裂紧急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术中见子宫肌层部分断裂,因处理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率、产后2 h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者(P0.05),观察组剖宫产分娩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率、产后2 h出血量高于同组阴道分娩产妇(P0.05)。结论阴道分娩未显著增加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发生率,而再次剖宫产分娩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初产妇与经产妇的分娩体验。方法使用一般资料和产妇分娩体验问卷(childbirth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CEQ 2.0)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的703例产妇进行分娩体验的调查,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控制混杂因素,比较初产妇与经产妇分娩体验得分水平的差异。结果 206例经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对孩子性别的期待、产程时间、是否使用硬膜外麻醉镇痛等一般资料,与497例初产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初产妇和经产妇的一般资料后,132例经产妇的分娩体验总分为(76.46±10.83)分,132例初产妇的分娩体验总分为(71.89±9.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产妇的自身能力维度得分高于初产妇(P0.05)。结论经产妇和初产妇分娩体验中的专业支持、安全感知、参与性等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产妇的分娩体验总分及自身能力维度优于初产妇,可能与经产妇具有分娩经验,熟悉分娩知识,有较好的心理预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生儿体质量对初产妇早期盆底结构及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分娩后42~56 d复查的初产妇,根据新生儿的分娩方式与体质量不同分为四组,每组60例,分为经阴道自然分娩巨大儿组(A1组)与正常体质量量儿组(A2组)、剖宫产分娩巨大儿组(B1组)与正常体质量量儿组(B2组)。比较四组新生儿体质量对初产妇盆膈裂孔形态与耻骨直肠肌(PR)弹性和收缩功能的影响。结果 A1组初产妇在静息、最大缩肛以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提肌裂孔左右径(LHLD)、前后径(LHAP)及面积(LHA)均大于A2、B1组与B2组(P0.05),而双侧提肌裂孔厚度(LHT)小于A2、B1组与B2组(P0.05)。A1组在静息与最大缩肛状态下双侧PR杨氏模量及收缩前后差值小于A2、B1组与B2组(P0.05)。B1组最大缩肛状态下弹性参数小于B2组(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巨大儿初产妇的盆膈裂孔显著增大,盆膈厚度显著缩小,PR弹性及收缩功能显著降低;而剖宫产分娩巨大儿初产妇仅PR最大缩肛状态的弹性及收缩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经产妇和初产妇的产后宫缩痛、泌乳、排尿及恶露情况,以探讨提高产妇产后康复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00例住院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和有过大于孕28周引产或分娩史的经产妇在产后第1—第3天进行疼痛强度评估,同时观察两组产妇的泌乳、排尿及恶露情况。结果经产妇组产后第1天疼痛评分中位数为3.5分高于初产妇组,泌乳量、恶露排出量多于初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产妇产后宫缩痛明显,应早期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疼痛,促进产后康复;初产妇产后第1天泌乳量较少,应及时指导喂养技巧,增加乳量分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产妇发生难产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理妊娠情况。方法选取该院产科2017年1-12月收治的100例经产妇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10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和比较,并分析所有产妇的病理妊娠情况。结果研究组年龄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产妇发生难产的原因与其妊娠期合并发症以及与胎儿体质量等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对经产妇的孕期及围产期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降低经产妇的妊娠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探讨人体脂成分与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05-01/06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符合入选条件者856名,其中男601例,女255例,平均年龄(45.2±8.7)岁.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分析受试者的人体成分组成,主要参数指标包括体脂肪量、去脂肪量、体脂肪率等,同时测定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等生化指标并计算体质量指数和腰/臀围比,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人体去脂肪量与血液生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相关,而且这种相关程度远远高于体脂肪量、体质量指数及腰/臀围比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②体脂肪率升高者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体脂肪率正常者(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体脂肪率正常者(P<0.05),此外,体脂肪率升高者的国际标准化比率低于体脂肪率正常者,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体脂肪率正常者(P<0.05): 以上变化还体现在腰,臀围比正常与腰/臀围比升高人群之间;但是,体质量指数的正常和体质量指数升高人群之间则无此变化. 结论:①体脂肪率与心血管风险因子相关,且相关程度高于体质量指数和腰臀围比.②与体质量指数和腰臀围比,体脂肪量、体脂肪率等人体成分测量指标在判定机体是否肥胖和评估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凝集功能方面更加灵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体检人群中骨密度与人体成分指标的关系,从而为老年人群的骨骼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2014年9月至2019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所有老年健康体检者(年龄≥60岁)为研究对象;记录人口学基本信息、吸烟和饮酒嗜好,测量身高、体质量,利用人体成分仪(生物阻抗法)检测肌肉量、体脂肪量,计算体质指数(BMI)、体脂肪率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测量骨密度值,分别按照BMI和骨密度检测的T值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用χ2及t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影响因素分析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共纳入13 561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 481例,占55. 17%;女性6 080例,占44. 83%。骨质正常3 101例,占22. 87%;骨质减少5 340例(39. 39%),骨质疏松5 120例(37. 76%)。在骨质疏松人群中,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χ2=1 400,P 0. 01)。骨密度(BMD)与体质量(β=0. 357 6,P 0. 01)、肌肉量(β=0. 517 7,P 0. 01)、BMI(β=0. 102 4,P 0. 01)和SMI(β=0. 366 3,P 0. 01)均呈显著性正相关,与体脂肪率呈显著性负相关(β=-0. 318 5,P 0. 01)。按照BMI分组后,低体质量组的骨质疏松比例最高,Ⅱ度肥胖组的骨质疏松比例最低。结论 增加体质量,尤其增加肌肉量,同时控制体脂肪率有利于增加老年人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施护促进无剖宫产指证初产妇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150例无剖宫产指证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疼痛程度、产程时间、焦虑程度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焦虑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施护可有效缓解无剖宫产指证初产妇分娩疼痛及焦虑,缩短产程,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407-4409
目的探讨产科因素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相关性。方法 275例产妇根据是否发生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分组,比较各组在年龄、第二产程时间、分娩前BMI、孕期SUI发生率、会阴裂伤、产钳助产、巨大胎儿等方面的差异性,并以有无SUI、POP发生为因变量(0,1),以研究因素为自变量,予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SUI组及无SUI组产妇在年龄、第二产程时间、孕期SUI发生率、会阴裂伤、产钳助产、巨大胎儿等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分娩方式、孕期SUI及新生儿体质量为产后SU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POP组及无POP组产妇在年龄、第二产程时间、分娩前BMI、会阴裂伤、产钳助产、巨大胎儿等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分娩方式、分娩前BMI及新生儿体质量为产后PO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分娩方式、孕期SUI、分娩前BMI及新生儿体质量均为产后PFD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头位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出院时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肌张力恢复良好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盆底肌张力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而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12周腰围、臀位、腹部皮皱、体质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活动、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有效预防头位分娩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恢复,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280例初产妇临床资料,分析近三年本院初产妇选择剖宫产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便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280例初产妇中有45.31%(580/1280)选择剖宫产,2013年、2014年、2015年初产妇剖宫产率分别为31.17%、42.35%、59.57%,呈逐年递增趋势.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初产妇剖宫产的因素包括初产妇年龄、产妇体质量指数(BMI)、产妇文化程度、丈夫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医疗保险方式、孕期合并症、产前接受自然分娩教育情况及既往病史等.经Logisitc多因素分析显示,产妇年龄>35岁、产妇BMI>25 kg/m2、产妇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丈夫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家庭年收入≥5万、孕期合并症是初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危险因素,而产前接受自然分娩教育则是初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保护因素.[结论]近年初产妇剖宫产率较高,影响剖宫产的因素与产妇身体状况、产妇及其丈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有关,临床应结合产妇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绝经前期女性存在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及其与分娩资料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ICIQ)-OAB问卷(国际尿控协会标准)中文版本和人口数据问卷调查深圳市龙岗区某社区2 104名,2045岁女性OAB症状。结果 ICIQ-OAB问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经产妇、初产妇和未产妇。其中经产妇尿频发生率也比未产妇高(P<0.000 1)。未产妇夜尿症发生率比初产妇和经产妇低(P<0.000 1)。各组间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68 2),但经产妇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率较未产妇高(P=0.031 3)。虽然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妇女ICIQ-OAB问卷得分无明显差异,但是阴道分娩妇女得分较剖宫产妇女高。结论随着分娩次数的增加即由未产妇、初产妇到经产妇,出现OAB症状的危险性增加。与未产妇相比,无论哪种分娩方式均与ICIQ-OAB问卷得分高(更严重的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分娩的122例巨大儿(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分娩正常新生儿15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加、孕周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经产妇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2组在孕产妇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BPD)和股骨长度(F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结局显示,2组在产程延长、分娩方式、软产道损伤、产后出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与孕妇年龄、BMI、孕期体质量增加、孕周和产次等有关,积极开展干预措施对降低巨大儿发生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足月阴道试产失败转急诊剖宫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分析,选取该院2014-2015年接诊的100例足月阴道试产失败转急诊剖宫产孕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00例阴道试产成功孕妇作为对照组,2组产妇均进行常规检查,检测并记录2组孕妇的身高、体质量增加、临产时体质量、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BMI)、新生儿体质量等指标,以及分娩镇痛情况、临产发动方式及不同临产方式下孕妇的剖宫产指征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孕妇的身高、体质量增加、临产时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的年龄、孕周、BMI值及新生儿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在胎盘早破、胎儿性别及受孕方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使用宫缩素加强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存在镇痛分娩的比例及自然临产发动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头盆不称组孕妇临产时BMI与新生儿体质量明显高于胎儿窘迫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孕妇的孕期体质量增加与临产时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足月阴道试产孕妇而言,随着孕妇体质量、年龄、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增加等,其阴道试产成功率将有所下降,合理控制临产时的BMI值将有利于提高孕妇阴道试产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