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时授精后6 h后早期实施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受精失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4例常规体外授精(IVF)短时受精后6 h未出现第二极体的卵子实施早期补救ICSI.结果:34例患者共获353枚MⅡ卵子,受精后6 h观察,均未出现第二极体立即实施ICSI,296枚正常受精,受精率为83.9%,4枚卵子出现3个原核,优质胚胎率56.4%,妊娠率41.2%.结论:通过常规IVF短时授精后6 h早期观察第二极体是否排出确定受精情况并对未排出第二极体的卵子及时实施补救ICSI,可成为治疗受精失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VF-ET周期中,对常规IVF完全受精失败的卵子补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精子(Rescue ICS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常规IVF后18-22 h,对体外受精完全失败的12个周期、85个未受精MⅡ期卵行补行ICSI。以同时期进行ICSI的34个周期、226个MⅡ期卵为对照,比较ICSI结局。结果:补救ICSI组与对照组比较,基础内分泌指标,HCG日平均血清雌二醇和孕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获MⅡ期卵个数以及平均移植胚胎个数,无显著性差异。补救ICSI组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78.82%、91.04%,与对照组(受精率为80.09%,卵裂率为95.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取卵后第3天,补救ICSI组卵裂球数≥5的优质胚胎比例占13.11%,低于对照ICSI组(73.99%),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ICSI组妊娠率为38.24%,补救ICSI组无一例妊娠。结论:补行ICSI虽然可使常规IVF中未受精卵受精并获得胚胎,但是所得胚胎的发育潜能差,妊娠率极低,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后行补救性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cue ICS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行Rescue ICSI的患者共29个周期(Ⅰ组),与同期用男方射出精液直接行ICSI的70个周期(Ⅱ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均为首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果:Ⅰ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80.8±16.2)%、(76.6±24.6)%、37.9%,Ⅱ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82.9±15.9)%、、(72.7±24.4)%、41.4%,Ⅰ组与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卵裂率为(91.7±13.6)%,Ⅱ组为(97.4±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救ICSI可提高受精率,改善临床妊娠结局,可以作为常规IVF受精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低下)中的有效性。方法对59周期因全部受精失败或受精率低下进行早期r-ICSI受精(部分受精失败38周期,全部受精失败21周期)的不孕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受精率、卵裂率、胚胎质量、妊娠率及种植率,与同期常规ICSI周期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与同期299ICSI周期相比,早期r-ICSI组受精率、2PN率、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无明显差异,3PN率r-ICSI组明显升高。结论对常规IVF失败(低下)患者进行早期-rICSI受精可以得到正常受精、胚胎发育及妊娠,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妊娠机会,可以考虑作为IVF实验室的常规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部分卵子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half-ICSI)指征的选择及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挽救受精失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实施采卵周期的常规体外受精(IVF)及half-ICS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特征、受精率及妊娠率.[结果]half-ICSI组在不孕年限、不孕年限大于10年、原发性不孕及男方轻中度少弱畸精子症所占比例显著高于IVF组(P<0.05);half-ICSI组低受精率及完全受精失败率较IVF组明显增高(P<0.05),但Half-ICSI组中低受精组的妊娠率与常规IVF妊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lf-ICSI组内IVF、ICSI均受精组各项精液参数均高于仅ICSI受精组,但仅在处理前精子总活率、处理前A级精子、处理前B级精子、处理后B级精子百分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lf-ICSI中根据移植胚胎来源分为IVF组、IVF+ ICSI及ICSI组,以移植IVF+ICSI混合胚胎的着床率及妊娠率为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不孕、不孕年限大于10年、男方轻中度少弱畸精子症的患者,无论是单项或合并多项明确不孕原因存在可疑受精障碍,可考虑行half-ICSI治疗,避免完全受精失败及妊娠率低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弱畸形精子症(同时患有弱精子症和畸形精子症者)和精液正常患者行常规体外受精(IVF)的受精率和胚胎发育的差异,分析原发性与继发性不育对于弱畸精子症患者IVF受精率的影响,同时分析弱畸精子行分半ICSI(H-ICSI)和早补救ICSI是否改善受精结局,为今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1月至12月在沈阳九州家圆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分为弱畸精子症组(A组)和精液正常组(B组),A组内分为原发不育组(P组)和继发不育组(S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受精率、2PN受精率、卵裂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指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A组受精率和2PN受精率显著低于B组(61.23%vs.75.19%,43.05%vs.56.58%,P<0.01),卵裂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受精率显著低于S组(56.35%vs.66.37%,P<0.01),妊娠率显著低于S组(33.333%vs.73.33%,P<0.05)。R-ICSI中,ICSI优质胚胎率B组显著高于A组(60.61%vs.39.74%,P<0.01)。结论弱畸精子症显著影响IVF的受精率和2PN受精率,但是不影响后续胚胎发育和妊娠。原发不育的弱畸精子症会显著影响IVF周期中的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对于这类患者,在IVF周期中应采取相应的短时受精以防止受精失败和低受精。精子活力和形态对受精和胚胎发育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过程中,常规体外受精失败一直是困扰的难题。有文献报道,在常规体外受精失败周期中,应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进行补救授精,可以使患者获得健康的后代。本生殖中心开展补救ICSI技术后,最近已成功获得一个健康女婴,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助孕周期行微刺激治疗患者采用不同体外受精方式对胚胎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微刺激治疗的718例患者资料,根据受精方式分为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和单精子卵母细胞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其中ICSI组根据精液情况分为正常精液ICSI组和少弱精ICSI组。分别比较各组的实验室指标,包括受精率、两原核(pronucleus,PN)率、多PN率、卵裂率、完全受精失败率、优质胚胎率、冷冻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结果:正常精液ICSI组的2PN率显著高于IVF组(P<0.05),多PN率显著低于IVF组(P<0.05),但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冷冻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与IV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精液ICSI组的完全受精失败率显著低于少弱精ICSI组(P<0.05),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冷冻胚胎率、囊胚形成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微刺激促排的IVF治疗中,男方精液正常者单精子卵母细胞内注射并不能改善胚胎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传统的体外受精(IVF)与胞浆内精子注射(ICSI)胚胎体外发育情况。方法:1.将同一病人卵子随机平均分为两部分,分别实施IVF与ICSI技术,比较两组受精率与优质胚胎率。2.回顾性分析154例IVF与34例ICSI胚胎体外发育情况,比较两组受精率与优质胚胎率。结果:1.分组比较结果显示,IVF组与ICSI组受精率相比,以总卵子数计算未见显著性差异[63.0%(87/138)与65.2%(86/132);P>005];但当ICSI组以注射卵子数计算时则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63.0%(87/138)与84.3%(86/102);P<0.05]。优质胚胎率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54.0%(47/87)与55.8%(48/86);P>0.05]。2.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IVF组未受精率7.9%(12/154),而ICSI组未见此现象发生。IVF组ICSI组受精率相比,以总卵子数计算未见显著性差异(61.5%比60.1%,P>0.05);当ICSI组以注射卵子数计算时则有显著性差异(61.5%比77.6%,P<0.05)。优质胚胎率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52.9%比56.1%,P>0.05)。结论:应用胞浆内精子注射有较高的受精率,且不会降低优质胚胎率。将回收卵子同时行IVF与ICSI能避免受精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常规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oytranfer,IVF ET)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 ,ICSI)两种助孕技术的临床结果。方法 :97例对夫妻进行 99个周期 (IVF6 0周 ,IC SI39周期 ) ,比较两组每周期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移植胚胎数、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ICSI组平均每周期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移植胚胎数与IVF组相似 (ICSI组 9.31、6 .4 0、5 .6 3、4 .11;IVF组 10 .0 2、7.5 3、4 .32 ,P >0 .0 5 ) ,ICSI组平均每周期妊娠率与IVF组相似 (ICSI组 38.5 % ,IVF组 4 0 % ,P >0 .0 5 )。结论 :ICSI技术治疗严重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症与常规IVF治疗女方因素引起的不育症临床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受精障碍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ET)治疗过程中卵子完全受精失败或受精率低下的临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常规IVF—ET治疗660周期。根据受精率情况分成受精障碍组78例和受精正常组582例两组,对两组的女方年龄、促排卵方案、获卵数、卵成熟比率、不孕原因进行分析。结果IVF—ET受精率低下占总数的11.82%,其中受精完全失败者占受精异常的47.37%。两组间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促排卵方案、获卵数、卵成熟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精异常组原发不孕症比率明显增高,伴有男性因素及不明原因患者受精异常率高。结论原发不孕、不明原因及伴有轻中度男方少弱畸精症的患者在行IVF—ET助孕时可能存在受精失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对体外受精受精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2010年我中心进行常规体外受精(IVF)治疗的561对不育夫妇,按WHO推荐改良巴氏染色方法对精子进行形态学检查,按精子正常形态分为14%组,分别统计各组精子进行IVF后的受精率。结果:IVF中总受精率为71.00%,精子正常形态14%组的受精率分别为53.19%、71.33%、71.30%、72.27%。正常形态<4%各组与≥4%各组间的受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形态对IVF中的受精率有一定影响,精子正常形态低于4%时明显影响IVF的受精率。因此,精子形态分析结果可成为临床上选择IVF还是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参考依据,从而避免一些IVF失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子玻璃化冷冻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取精失败周期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解放军第174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5例患者,取卵日因男方因素无法进行受精者,在知情同意后对部分卵子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结果5例患者均解冻了取卵日实施全部冷冻保存的卵子。共复苏卵子35枚,存活24枚,复苏率68.57%;有24枚MⅡ卵子行显微授精(ICSI),受精22枚,受精率91.67%;形成19枚胚胎,卵裂率86.36%,获可用有效胚胎16枚。5个移植周期移植胚胎13枚,临床妊娠2例,分娩2个健康婴儿,胚胎种植率15.38%,活产率40%。剩余3枚胚胎冷冻保存。结论卵子的玻璃化冷冻保存可以获得一定的临床妊娠率,对IVF—ET治疗中取精失败患者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一个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子质量对短时受精后受精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早期受精观察的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筛除年龄> 38岁,且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卵母细胞数<3个的患者,共有558个周期.按是否进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Re-ICSI)分为常规体外受精(IVF)组(472周期)和Re-ICSI组(86周期).按既往妊娠史将IVF组和Re-ICSI组分为原发不孕和继发不孕,其中IVF组原发不孕269周期,继发不孕203周期;Re-ICSI组原发不孕64周期,继发不孕22周期.IVF组和ReICSI组患者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活产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IVF组和Re-ICSI组间不孕年限、前向运动精子数量、精子畸形率、精子顶体酶活性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IVF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分别为29.4%、44.9%、13.4%、37.0%,Re-ICSI组分别为25.7%、34.6%、10.7%、2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869、2.963、0.010,P=0.351、0.085、0.922、0.098).IVF组中,原发不孕患者的不孕年限、前向运动精子数量、精子畸形率、顶体酶活性分别为4.00(3.00 ~6.00)年、58.37( 33.64 ~102.27)×106条、81.09% (79.41%~88.69%)、76.30(48.50 ~92.46) μIU/106条精子,Re-ICSI组分别为5.00 (3.25~8.00)年、36.33 (20.59 ~ 64.43)×106条、85.50% (81.28% ~ 89.02%)、47.14(31.61 ~90.24) μIU/106条精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17、- 3.505、- 3.553、-3.530,P=0.009、0.000、0.000、0.000).IVF组中,继发不孕患者的不孕年限、前向运动精子数量、精子畸形率、顶体酶活性分别为5.00(3.00~7.00)年、63.00( 34.20 ~ 107.73)×106条、81.29%(79.90% ~ 86.09%)、78.34( 53.87 ~ 98.00)μIU/106条精子,Re-ICSI组分别为5.00 (3.75 ~7.00)年、28.80(18.57 ~48.56)×106条、88.79%(84.04% ~95.64%)、54.70(39.73 ~76.77) μIU/106条精子,除不孕年限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0.338、-3.505、-3.553、-3.530,P =0.735、0.000、0.000、0.006).结论 患者的不孕年限、前向运动精子数量、精子畸形率、顶体酶活性对短时受精后是否出现受精失败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Y染色体多态性(Yqh+)对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比较2005年8月至2011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的Yqh+携带者和非携带者IVF/ICSI-ET的妊娠结局。其中Yqh+携带者72例,非携带者986例;Yqh+携带者中29例进行IVF助孕,43例进行ICSI助孕。结果 IVF治疗周期组,与非携带者相比,Yqh+携带者妊娠结局较差。Yqh+携带者组的受精率(50.05%vs.66.01%;P<0.05;OR0.61;95%CI0.49~0.57)、着床率(8.33%vs.20.87%;P<0.05;OR0.35;95%CI0.14~0.87)、优质胚胎率(44.70%vs.57.89%;P<0.05;OR0.59;95%CI0.43~0.80)和临床妊娠率(17.39%vs.39.59%;P<0.05;OR0.32;95%CI0.11~0.96)明显降低。ICSI治疗周期组,Yqh+携带者与非携带者妊娠结局相似。两组间的周期取消率(4.65%vs.4.79%;P>0.05;OR0.97;95%CI0.22~4.35),受精率(77.29%vs.79.46%;P>0.05;OR0.88;95%CI0.69~1.12),卵裂率(94.36%vs.95.21%;P>0.05;OR0.84;95%CI0.51~1.38),着床率(25.30%vs.23.69%;P>0.05;OR1.09;95%CI0.65~1.84),优质胚胎率(52.22%vs.54.79%;P>0.05;OR0.90;95%CI0.58~1.39)和临床妊娠率(41.46%vs.39.35%;P>0.05;OR1.09;95%CI0.57~2.11)无明显差异。结论 Yqh+可能对男性生育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对于IVF治疗结局不良的Yqh+患者,ICSI受精可能会改善其助孕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6.
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及畸形精子症体外受精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体外成熟卵母细胞(IVM)及重度畸形精子症选择有效、安全、经济的受精方式。方法:一组为拟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改为IVM的患者,另一组为重度畸形精子症患者(改良巴氏染色正常形态精子<5%,密度>20×106/mL,a b级精子≥50%)。如患者获未成熟卵母细胞数≥15,选择其1/3卵母细胞行常规IVF方式受精,余2/3卵母细胞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方式受精。比较同一患者同一周期不同受精方式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结果:两种受精方式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无明显差异,两组中共有4例临床妊娠。结论:(1)为防止超排卵发生的卵巢过度刺激而由常规IVF改为IVM时,若男方精液质量和形态均正常,可以选择常规IVF方式受精。(2)重度畸形精子症者若精液质量正常,亦可选择常规IVF方式受精。  相似文献   

17.
受精是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是精卵相互作用严格有序而又协调发育的复杂过程。受精一旦失败,可能没有胚胎移植,患者被迫放弃周期。而受精失败在目前认为是无法完全避免的。补救性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RescueICSI)的应用最早是在加精后16~20h,受精观察未见原核,  相似文献   

18.
刁英  杨智敏  谭兵兵 《新医学》2009,40(4):241-243
目的:探讨移植早期分裂受精卵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o transfer,IVF-ET)或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traeytoplasmie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o transfer,ICSI.ET)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237例259个周期,根据治疗指征不同,行常规IVF.ET治疗190例208个周期(IVF—ET组),行ICSI—ET治疗47例51个周期(ICSI.ET组)。观察2组移植受精卵早期分裂情况,比较2组中有否早期分裂受精卵周期的移植指标,分析不同早期分裂受精卵数的周期的妊娠率及多胎妊娠发生率。结果:IVF—ET组有早期分裂受精卵138个周期,无早期分裂受精卵70个周期;ICSI-ET组有早期分裂受精卵28个周期,无早期分裂受精卵23个周期。IVF.ET组及ICSI—ET组有早期分裂受精卵周期中有优质受精卵的周期分别占57%、64%,有受精卵成功种植的周期分别占33%、32%,有,临床妊娠的周期分别占49%、50%。IVF.ET组及ICSI.ET组无早期分裂受精卵周期中有优质受精卵的周期分别占39%、43%,有受精卵成功种植的周期分别占19%、17%,有临床妊娠的周期分别占23%、22%。2组有早期分裂受精卵周期中有优质受精卵、有受精卵成功种植、有临床妊娠的周期所占的百分比均高于无早期分裂受精卵周期(P〈0.05~0.01)。2组有早期分裂受精卵的周期中,随早期分裂受精卵数目增加,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增加。结论:与无早期分裂受精卵比较,有早期分裂受精卵的IVF—ET或ICSI—ET的临床妊娠率较高,早期分裂受精卵可作为IVF—ET或ICSI.ET选择受精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治疗不孕症290个周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IVF ET)治疗不孕症 2 90个周期的效果。方法 :采用GnRHa/FSH/hCG和GnRHa/FSH/hMG/hCG两种超促排卵方案 ,对 2 5 2对不孕夫妇共进行了 2 90个周期常规IVF、冻融胚胎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及胚胎移植 (ET)治疗。结果 :合计 2 90个周期共获临床妊娠 10 5例 ,周期妊娠率为36 .2 %。流产 9例 ,异位妊娠 11例 ,已分娩 6 5例 ,获新生儿 91个 ,另 2 0例继续妊娠。按女性年龄 <30岁、30~ 34岁、35~ 39岁、≥ 4 0岁分为 4个年龄组 ,4组的周期妊娠率依次为 4 7.0 %、34.1%、2 5 .5 %、0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不孕夫妇用常规IVF、冻融胚胎移植或ICSI后均能获得较好的妊娠效果。女方年龄与临床妊娠成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中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冻融胚胎移植(FET)助孕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助孕方式中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并以同期新鲜IVF(ICSI)周期获宫内妊娠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孕原因及胚胎移植距宫底的深度与异位妊娠的关系.结果:接受助孕治疗1 305周期,临床妊娠540例(41.38%),发生异位妊娠33例,发生率为4.14%.其中宫内外同时妊娠7例,发生率为1.296%.3种助孕方式(IVF-ET、ICSI和FET)比较,FET妊娠率明显低于新鲜周期(P < 0.05).3组间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ICSI组显著低于FET组(P < 0.05),ICSI组也明显低于IV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9例发生异位妊娠患者助孕指征为输卵管因素,占87.88%,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移植胚胎的深度距宫底≤ 1.0 cm时异位妊娠发生率显著高于> 1.0 cm者(P < 0.05).结论体外受精助孕后异位妊娠发生率较自然受孕人群高,输卵管因素是IVF-ET中发生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移植胚胎距离宫底1.1 ~ 2.0 cm可有效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