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分析测定其斑块积分,根据不同的斑块积分分成3组,记录3组患者的Hcy、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GC)、餐后2h血糖(2h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年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结果 (1)3组患者HbAlc、FGC、2hBG、TC、HDL-C、LDL-C、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Hcy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颈动脉斑块积分增加浓度上调(P<0.05);(3)通过Logistic分析方法可知Hcy、HbAlc、FGC、2hBG、TC、HDL-C、LDL-C、年龄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结论 Hcy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检测Hcy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血脂、血糖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11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及斑块组,测定其血压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空腹葡萄糖(FPG)和餐后2小时葡萄糖(2hPG)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病变越重,伴有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比例越高,与IMT正常组相比,IMT增厚组和斑块组的TC、LDL-C和 hsCRP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SBP、TG、FPG、2hPG增高在斑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在IMT增厚组无统计学差异.斑块组SBP、LDL-C、FPG、2hPG和hsCRP较IMT增厚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颈动脉IMT与SBP、TC、LDL-C、FPG、2hPG和hsCRP相关.结论:SBP、TC、LDL-C、FPG、2hPG和hsCRP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空腹血糖(FPG)、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EH患者135例,根据颈动脉中层厚度(CIMT)分为A组86例(CIMT≤1.0 mm)和B组49例(CIMT>1.0 mm),另选取我院同期既往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史的体检者60例为C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FPG,血清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FPG、血清HCY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A组FPG、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三组血清TC、TG、LDL-C、HDL-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EH患者CIMT与FPG(r=0.553,P<0.05)、血清HCY(r=0.626,P<0.05)呈正相关。结论:EH患者FPG、血清HCY与CAS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病变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1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检测患者UA等各项生化指标,同时采用颈动脉超声测量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1)不同性别间空腹血糖水平(FPG)、餐后2h血糖水平(2h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UA水平升高,男性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率也随之增加,而女性无该种特征;男女UA水平与颈动脉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呈正相关性(r=0.491、r=0.361,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UA水平、年龄、HbA1c、LDL-C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OR分别为4.091、1.075、1.142、1.696、1.246,P0.05)。结论 UA升高可能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因此需加强对患者脂代谢紊乱改善,减少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概率,从而对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冠心宁治疗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宁治疗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62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2组,2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32例予冠心宁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予注射用降纤酶静脉滴注,连续10d为1疗程。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分别测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用药后FPG、2hPG、TC、TG和LDL-C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比较,FPG、2hPG、TC、TG和L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宁不仅可以治疗非糖尿病性脑血管病,而且还可以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 892例健康体检人员行双侧颈动脉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脂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年龄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间血脂水平比较:LDL-C在30~79岁、TC在30~59岁、TG在40~59岁年龄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高于对照组(P0.05);HDL-C在40~49岁年龄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低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间不同水平血脂构成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体检人员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水平有关联,积极降低血脂尤其是LDL-C,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赵富利  李华  赵迪  杨再刚 《临床荟萃》2010,25(5):390-393
目的 探讨血清apelin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惠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正常时照组(30例)、T2DM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简称:T2DM组,35例)、T2DM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5例)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apelin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apelin水平在T2DM组明显升高,(53.79±9.17)μg/L vs(44,44±9,20)μg/L(P<0.01);与T2DM组比较,血清apelin水平在T2DM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也升高,(61.52±5.18)μg/L vs(53.79±9.17)μg/L(P<0.01).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pelin与HOMA-IR、FPG、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r=0.486,0.400,0.491,P<0.05,P<0.01).logistic回归示:apelin、HOMA-IR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apelin水平升高,且与In、(HOMA-IR),FPG、TC呈正相关,推测apelin可能参与构成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脂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76例老年CHD患者,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斑块组(138例)和无斑块组(13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检测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计算sd-LDL-C/LDL-C比值、LDL-C/HDL-C比值、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根据斑块指数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程度为0~3级4个级别。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各项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斑块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比例、吸烟史比例和血清sd-LDL-C、Lp(a)、apo B、sd-LDL-C/LDL-C比值、LDL-C/HDL-C比值均高于无斑块组(P0.05),其他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级、2级、3级患者血清sd-LDL-C、Lp(a)、apo B、sd-LDL-C/LDL-C比值依次升高(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d-LDL-C、Lp(a)、apo B、sd-LDL-C/LDL-C比值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2、0.396、0.475、0.41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史、有吸烟史和sd-LDL-C、Lp(a)、apo B、sd-LDL-C/LDL-C比值升高是老年C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2.203、2.147、1.514、1.829、1.412、1.376,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血清sd-LDL-C、Lp(a)、apo B水平和sd-LDL-C/LDL-C比值、LDL-C/HDL-C比值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王平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3):1943-1945
目的 分析血尿酸(SUA)水平变化与妊娠期女性母体代谢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该院妇科行定期产检的240例妊娠期女性资料,根据孕期不同分为孕早期(孕8~<14周,58例)、孕中期(孕14~<28周,88例)和孕晚期(孕周≥28周,94例),检测各孕期的S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基础状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并分析SUA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孕晚期组SUA水平、高尿酸血症(HUA)发生率、TC、TG、LDL-C水平均高于孕早期组和孕中期组(P<0.05);不同孕期SUA水平与TC、TG、LDL-C、FPG、HOMA-IR水平均呈正相关(r=0.885~0.999,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979~-0.962,P<0.05).结论 SUA水平随着孕期增加而逐渐升高,孕晚期HUA发生率较高,且SUA与同时期的TC、TG、LDL-C、HDL-C、FPG、HOMA-IR均存在一定关系,检测SUA水平对于防治孕期代谢性疾病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骨密度(BMD)与血脂、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老年男性患者208例,按照骨密度值分为骨质正常组、骨质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三组均行血脂检测,彩超探查颈动脉是否有斑块形成,比较BM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的差异,以及BMD与TC、TG、HDL-C、LDL-C、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男性骨质正常组、骨质减少组、骨质疏松组TC、LDL-C、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MD与TC、HDL-C、LDL-C、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呈负相关(P<0.05)。按照年龄进行分层后,BMD与LDL-C的相关性随年龄增长呈减弱趋势,与TG的相关性呈增强趋势。结论 老年男性BMD与TC、HDL-C、LDL-C、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呈负相关,且随年龄增长,BMD与LDL-C的相关性呈减弱趋势,与TG之间的相关性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李晔  丁丽敏 《中国疗养医学》2013,(12):1064-106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根据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将55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Hp阳性组、Hp阴性组,按男、女分别比较两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超敏CRP(hs-CRP)的差异。结果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p阳性组的TC、Lp(a)均高于Hp阴性组,Hp阳性组的HDL-C低于Hp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有男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p阳性组的LDL-C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男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p感染可能与LDL-C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探讨IMT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8例T2DM患者(T2DM组),其中IMT增厚组36例,MT正常组32例;另选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T2DM组TC、TG、LDL-C、FPG、2h PG、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MT增厚组血脂、FBG、2h PG和IMT值明显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且IMT增厚组更明显,检测血脂与IMT对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1例。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分析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不同时段的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3、6个月TC、TG、LDL-C显著降低,HDL-C明显升高,同时治疗组TC、L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显著下降,治疗组效果更好(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以显著降低其血脂水平,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分析。方法选择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60例2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65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危险因素及NLR、PLR水平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BUN、Cr、HDL、U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SBP、DBP、TG、TC、CRP与L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 A1c与FP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NLR、PLR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LDL、SNP、SBP、NLR、PLR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SBP、DBP、TG、TC、Hb A1c、FPG与CR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75例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和辛伐他汀20 mg/d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后3和6个月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以及2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时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治疗后3和6个月,2组血清TC、TG和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研究组TC和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6个月,2组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研究组IMT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能有效改善高血脂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瑞舒伐他汀逆转颈动脉IMT增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以及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中心医院60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369例,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非CAS组)235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LR、MHR对CAS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AS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CAS组中男性、高脂血症、吸烟史、老年患者比例及白细胞计数(WB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NLR、PLR、MHR均高于非CAS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PLR、MHR及NLR联合PLR预测CAS的AUC分别为0.792、0.704、0.631和0.803(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1.98、PLR>105.8、MHR>0.31、LDL-C>3.10 mmol/L、FPG>10.13 mmol/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信息管理系统(DIMS)与同伴教育相结合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及综合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利用DIMS系统为其建立电子病历,同时给予同伴教育干预。B组在DIMS管理同时对其进行传统健康教育。C组接受普通门诊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月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B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体质量指数(BMI)及各指标达标率变化,同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行为进行治疗前后评估。结果 治疗12月后A、B组的FPG、2 hPG、HbA1c、HDL-C、LDL-C、TG、TC、BMI、BP均较治疗前达标率提高(P<0.05);C组仅血压较治疗前达标率提高(P<0.05)。治疗12月后A组较C组的FPG、2 hPG、HbA1c、HDL-C、LDL-C、TG、TC、BMI达标率提高(P<0.05),而较B组的2 hPG、HbA1c、HDL-C、LDL-C、TG、TC、BMI达标率提高(P<0.05)。治疗12月后A组较B、C组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 DIMS结合同伴教育管理模式能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各项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目、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项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显示血清TC、LDL-C、TG、IMT值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评估危险因素对亚临床型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血管病总体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住院的426例患者给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284例,颈动脉无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组142例患者,分别记录年龄、吸烟、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实验室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 ApoA1)、载脂蛋白(ApoB)、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微量白蛋白尿(MAU)、血尿酸(UA)等,将自变量及单变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找出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饮酒与颈总动脉内中膜(IMT)增厚相关(P<0.001).超重、糖尿病、LP(a)增高、高脂血症、年龄、MAU、HCY可独立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x2 =71.35、38.45、t =3.26、x2=37.23、t=118.51、6.723、3.17,P均<0.05)危险因素个数聚集的多寡与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独立相关(P =0.0001).结论 年龄、饮酒、超重、糖尿病、LP(a)增高、高脂血症、MAU、HCY是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具有多重、聚集的特点,危险因素的个数越多,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LDL-C/HDL-C)与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结果,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1. 0 mm为切点,将220例中老年T2DM患者分为T2DM未合并CAS(T2DM-NCAS)组、T2DM合并CAS(T2DM-CAS)组,各110例。收集2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T2DM-CAS的影响因素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DL-C/HDL-C三分位分组,比较各组T2DM-CAS发生率。结果 T2DM-CAS组LDL-C/HDL-C均显著高于T2DM-NCAS组(P 0. 01)。T2DM-CAS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胱抑素C(Cys C)、ApoB(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TC)、LDL-C及LDL-C/H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 0. 05或P 0. 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A1c、Cys C及LDL-C/HDL-C是中老年T2DM合并CAS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LDL-C/HDL-C三分位分组,其比值2. 15、2. 15~2. 65、2. 65的T2DM-CAS发生率分别为34. 24%、54. 79%、60. 81%(P 0. 01)。结论与单纯LDL-C浓度比较,LDL-C/HDL-C能更好地评估中老年T2DM患者CAS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