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中不同触发监测点对对比剂剂量的影响。 方法 将接受主动脉CTA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比剂为碘佛醇(350 mgI/ml),注射速度为4.0 ml/s。A组监测点在主动脉弓降部,对比剂剂量为70 ml;B组监测点在肺动脉主干,对比剂剂量为55 ml。测定主动脉增强后平均CT值,统计分析两种监测点下的主动脉增强后平均CT值和图像质量。 结果 40例均触发成功;A、B组主动脉增强后平均CT值分别为(267.4±21.6)HU、(257.7±27.0)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P=0.22)。A组20例图像质量均为优;B组19例图像质量为优,1例为良;两组满足诊断率均达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结论 以肺动脉主干为触发监测点行256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是可行的,可降低对比剂剂量,优越性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诊TTE联合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主动脉夹层患者55例(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患者均进行TTE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患者检查结果。结果:联合诊断检出53例,准确率96.36%,TTE检查检出42例,准确率76.36%,P<0.05,多层螺旋CT检查检出46例,准确率83.64%,与联合诊断对比,P<0.05,联合诊断破裂口检出率53例,检出率96.36%,高于单纯TTE检查与单纯多层螺旋CT检查,P<0.05,联合诊断心包积液检出19例,检出率100.00%,血栓检出24例,检出率96.00%,高于单纯TTE检查,P<0.05。结论:在急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应用TTE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经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结果:DebakeyI型有17例,占比42.5%;DebakeyII型2例,占比5.0%;DebakeyIII型21例,占比52.5%;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破口阳性37例,占比92.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操作简单,对患者的创伤小,更好的诊断出主动脉夹层,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3.0TMRI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一年内收治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实验一组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检查,实验二组使用3.0TMRI进行检查,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3.0TMRI相比较,两者诊断符合率差距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3.0TMRI检查图像的质量评分要比CT检查质量品分要高,信噪比低,两种检查方法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成像与3.0T磁共振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确诊上诊断效果良好,但明显3.0TMRI的图像检查质量要高于CT的检查质量,信噪比低。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958-959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DSA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DSA检查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手术确认59例。CT检查主动脉夹层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DSA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价值更为显著,其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均优于DSA检查,可为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低剂量对比剂MSCT犬颈部动脉成像的可行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T血管造影(CTA)已成为血管及血管相关性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颈部CTA由于其扫描范围大,所以临床上采用高浓度较大剂量的对比剂来维持血管内的碘浓度,以保证血管显影.但剂量越大对肾脏的损害越大,即便是等渗性非离子型对比剂也是如此,而且高浓度对比剂对肾脏及血液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故在不影响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使用低浓度小剂量对比剂完成CTA将有重要的意义.多层螺旋CT具有更快的扫描速度,能在碘浓度达到峰值的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扫描,为低剂量对比剂CTA提供技术支持.为此,作者应用16层螺旋CT使用高、中和低剂量对比剂进行了犬颈部动脉成像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行多平面图像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和容积再现(VR)。结果按DeBakey分型,57例主动脉夹层表现为Ⅰ型20例,Ⅱ型7例,Ⅲ型30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经证实的16例急性脑缺血患者先行CT平扫,选定感兴趣区行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经灌注软件处理,计算出局部血容量图(rCBV)、局部血流量图(r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P),并与对侧相应脑组织灌注参数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CT随访或经MRI证实,所有病例联合头颈部CTA扫描。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其脑缺血侧rCBF减低,MTT、TP延长,rCBV正常或轻度降低,存在半暗区;4例患者rCBV未显示病灶。1例患者rCBF减低,MTT、TP延长,rCBV明显下降,经随访证实为脑梗死。结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能早期发现脑缺血灶部位和范围及推测半暗带区域、评估脑缺血预后,是一种最具潜力的脑缺血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进行肺血管三维重组诊断肺动静脉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15例使用CT增强和肺血管三维成像诊断为肺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将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与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等重组技术联合,对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和CT增强诊断肺动静脉瘘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对辐射剂量、碘对比剂用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将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联合多种三维重组技术进行肺血管三维重组,可清晰显示肺动静脉瘘囊瘤的大小和形状,全部患者均确诊无误;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的辐射剂量低于CT增强的辐射剂量,不需使用碘对比剂。结论:通过对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进行肺血管三维重组,可有效诊断肺动静脉瘘,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正>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受多种因素影响,呼吸、心律、心率变化、对比剂注射方式等都会对成像质量产生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0例12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旨在研究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的心率变化及  相似文献   

11.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对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疾病的能力进行评价。方法 用多层螺旋CT机对 12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扫描 ,层厚 3 .2mm ,重建间隔 1.6mm ,由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团注 10 0ml造影剂 ,速度 3ml/s ,将数据传至专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果 检出 2例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 ,其中 4例Ш乙型主动脉夹层 ,1例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 ,4例正常主动脉。结论 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疾病的能力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正>256层螺旋CT胸痛三联征检查,是指一次注入造影剂,可以同时观察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可以及时有效的对胸痛患者进行病因筛查(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降低患者死亡率[1]。作者总结1年来本院48例急性胸痛患者256层螺旋CT胸痛三联一站式扫描的资料,探讨256层螺旋CT在急性胸痛三联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48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多层螺旋CT作为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于2004年初引进了GE16层(Light-Speed)螺旋CT机。多层CT增强扫描是指受检患者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造影剂,然后再进行多层CT螺旋扫描的检查方法。它是利用引入碘对比剂的方法来增加组织间对X线的吸收差别,从而提高CT图像的对比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诊断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研究组25例ADA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检查,对照组25例ADA患者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ADA患者的动脉壁钙化、夹层血栓、ADA累及分为、破口位置、主动脉破口数以及AD分型等指标差异。结果:两组ADA患者的破口位置、主动脉破口数以及ADA分型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而言,研究组25例ADA患者的动脉壁钙化、夹层血栓以及ADS累及分支范围的阳性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CT成像常在多层螺旋CT及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下完成.但是目前多数医院多层螺旋CT只配有单筒高压注射器,所以需解决如何使用单筒注射器替代高出成本2倍的双筒注射器完成冠状动脉CT成像并达到满意效果的问题.我院利用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比重不同和不相溶性原理,自2005年1月使用16层螺旋CT和单筒注射器完成冠状动脉CT成像20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6排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在颅脑CTA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多层螺旋CT的发展,16排螺旋CT完成全颅扫描时间大大缩短,能快速大范围的重复扫描。我院引进的GE light speed 16排螺旋CT,一次团注对比剂后,通过跟踪对比剂在血管中的药液峰值,准确把握药液在动脉血管内的最高浓度,以获取最优的颅内动脉血管三维CT影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及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或胃镜活检组织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影像资料,其中13例行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16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10例行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诊断符合10例,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符合14例,10例行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多层螺旋CT扫描者均明确诊断;患者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表现为肠管内充盈缺损、溃疡、肠腔狭窄、管壁僵硬、黏膜破坏或受压变形;多层螺旋CT扫描表现为类圆形或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物向腔内或腔外生长、十二指肠壁增厚或伴有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及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在急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的4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超声与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别为39例和42例,超声漏诊率7.14%,破裂口分别为4例和26例,附壁血栓分别为12例和7例。真假腔和内膜分离是本病最可靠的诊断依据,血流分隔现象、动脉扩张和管腔内血栓等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检查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主要是对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2月到2015年11月收治的84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对患者宫颈癌的骼内、骼外、骼总以及腹主动脉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诊断,并对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淋巴结清除术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研究。结果: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出来的结果的敏感性为90.12%,特异性为71.23%,敏感性与特异性都较高。对比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两者的阳性率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运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临床诊断价值十分显著,可以将其作为临床诊断上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临床需要进行增强扫描的患者增多,特别是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的患者越来越多.CTA检查需要高流速、高压力静脉团注碘对比剂,才能使目标血管内碘对比剂达到较高的浓度,满足血管成像的需要.静脉头皮针及普通套管针不能满足高速注射对比剂的要求,需要使用特殊的静脉套管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