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心率患者应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方法 对连续75例心率≤65次/min且稳定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螺旋CT扫描冠状动脉造影.75例患者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分成两组:A组(≤60次/min)55例、B组(60~65次/min)20例.扫描参数:层数2×128,层厚0.6 mm,旋转时间0.28 8,管电压80~120 kV,管电流370 mAs/转.前瞻性心电触发选在60%R-R间期,螺距3.4.采用75 ms时间分辨率进行图像重建,层厚0.75 mill,间隔0.5 rnm,图像质量评价采用4级评分法(1=优秀,4=不可评价).结果 患者平均心率为(57.2±4.8)次/min,平均扫描时间为(0.42±0.02)s.75例患者的1103个冠脉节段中图像质量为1级的934段(84.7%)、2级135段(12.2%)、3级18段(1.6%)、4级16段(1.5%).A、B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1.19±0.52,B组1.22±0.55;Z=-1.107,P=0.268).A、B两组的可评价节段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98.5%,B组98.6%;χ2=0.000,P=1.000).所有患者平均剂量长度乘积为(67.2±30.4)mGy×cm,平均有效放射剂量为(0.94±0.43)mSv.结论 对于心率慢且稳定的患者,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CT扫描可以在较低的放射剂量下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2.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常见且好发于生育期妇女,高度恶性,易通过血运转移,具有较强的血管侵蚀能力,病灶可导致大出血并危及生命[1].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逐渐成为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大出血的首选方法.如何为这些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使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我院16年来对88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大出血患者行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临床需要进行增强扫描的患者增多,特别是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的患者越来越多.CTA检查需要高流速、高压力静脉团注碘对比剂,才能使目标血管内碘对比剂达到较高的浓度,满足血管成像的需要.静脉头皮针及普通套管针不能满足高速注射对比剂的要求,需要使用特殊的静脉套管针.  相似文献   
4.
随着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重建技术的开展,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多,虽然低渗透压、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已取代了以往的高渗透压、离子型碘造影剂,使得造影剂相关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引发急性过敏样反应仍时有出现,若处理不及时,会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DS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DSCT增强扫描检查先心病患者20例, 年龄4个月~53岁, 平均19岁; 所有病例均以心脏超声(echocardiography, ECHO)为对照, 并经手术证实。  结果  2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的心内外结构畸形共63处, DSCT检出59处, 诊断敏感性为93.7%;ECHO检出55处, 诊断敏感性87.3%, 两种方法诊断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4, P=0.225)。63处结构畸形中, 心脏部分畸形41处, DSCT检出37处(90.2%), ECHO检出37处(90.2%), 两者敏感性相当(P=1.000);心脏-大血管连接处畸形9处, DSCT检出9处(100%), ECHO检出8处(88.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大血管部分畸形13处, DSCT检出13处(100%), ECHO检出10处(76.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DSCT能够显示心内外结构畸形, 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 对先天性心脏病, 特别是合并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 (PHC)合并重度肝硬化患者 ,由于肝功能受损 ,同时多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腹水等疾患 ,使病情复杂 ,手术危险性大 ,术后并发症多。 1993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我们对 89例 (PHC)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 ,根据具体病情 ,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93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我科共收治原发性肝癌合并重度肝硬化病人 89例。男6 5例 ,女 2 4例 ,年龄 36~ 6 8岁 ,平均年龄 5 2岁。全组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门脉高…  相似文献   
7.
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CT灌注和CT泌尿系成像(CT Urography CTU)与普通增强扫描相比,这些图像重建技术提供了很多诊断信息,深受临床医生的喜爱。但为保证图像质量,经静脉快速大剂量注碘对比剂是首要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管经肝素盐水浸泡后再置管,对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将60例需要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肝素盐水完全浸泡的PICC导管;对照组采用不经肝素盐水完全浸泡的PICC导管.分别观察2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静脉炎发生例数经统计学分析,χ2=4.32 >3.84,P<0.05.结论经肝素盐水浸泡后的PICC导管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从而延长导管保留时间,减少患者痛苦,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静脉输液港应用于临床,它能够安全快捷地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为患者带来舒适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成为肿瘤患者永久性静脉输液通路.由此可见,维护输液港的正常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现报道如下. 静脉输液港的特点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供穿刺的输液座和硅胶导管系统组成,导管头端呈三向瓣膜式,输液座为液态硅胶(LSR)材料,具有自动"修复"穿刺损伤的功能,确保上千次的穿刺不会渗漏,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液、营养支持治疗、输血、血样采集等.医生植入静脉输液港手术需要在导管室或手术室进行,消毒铺巾,局麻下,将导管一端经锁骨下静脉送入15~20 cm,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另一端与注射座相连,然后,钝性分离锁骨下的皮下组织,建立皮下囊袋,将注射座安装在锁骨下窝,并缝合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与回顾性心电触发螺旋扫描模式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及放射线剂量。  方法  将70例临床怀疑或已知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5例, 分别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和回顾性心电触发螺旋扫描冠状动脉CT成像, 对两种成像模式的图像质量及放射线剂量进行评价。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匹配性良好,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组和回顾性心电触发螺旋扫描模式组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率分别为99.62%和99.62%,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 P=1.000);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3±0.36和1.04±0.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73, P=0.000);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的放射线剂量为(3.47±1.00)mSv, 明显低于回顾性螺旋扫描模式的(14.28±1.81)mSv(P=0.032)。  结论  对于心律齐且心率≤ 70次/min的患者, 尽管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的图像质量略差于回顾性螺旋扫描模式, 但两者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率无明显差异, 而前者的有效放射剂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