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目的观察游泳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的神经保护机制。 方法共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训练组。采用线栓法将对照组及训练组大鼠制成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h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制模期间不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训练组大鼠制模后给予游泳训练,每日1次,每次持续10min,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制模后不给予任何特殊处理。于制模后3d、7d及14d时采用Bederson评分法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NGF及NT-3 mRNA表达量。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术后无神经行为缺陷,制模后3d、7d及14d时训练组大鼠Bederson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相点对照组水平(P<0.05),高于同时相点假手术组水平(P<0.05),并且制模后14d时训练组Bederson评分[(1.20±0.45)分]亦显著低于制模后3d及7d时水平(P<0.05)。训练组各时相点缺血侧脑皮质NGF及NT-3 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假手术明显增强(P<0.05);随着时间进展,制模后14d时训练组NGF及NT-3 mRNA含量[分别为(0.66±0.07),(0.79±0.06)]均较制模后3d及7d时明显提高(P<0.05)。 结论游泳训练能上调脑梗死大鼠缺血脑皮质NGF及NT-3 mRNA表达,这可能是运动训练促进脑梗死大鼠受损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对大鼠缺血脑组织中Na(v)1.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180只SD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真穴位电针组、假穴位电针组,每组45只。在缺血后6 h、1 d、2 d、3 d、7 d 5个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缺血脑组织Na(v)1.1表达和脑梗死体积的检测。 结果在相同时间点,真穴位电针组神经功能评分最低、脑梗死体积最小,缺血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最高、脑梗死体积最大。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Na(v)1.1表达无变化。缺血后Na(v)1.1表达明显上调,缺血后1 d表达下调至最低;真穴位电针组下调与缺血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穴位电针组下调与缺血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真穴位电针组与假穴位电针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治疗可以调控Na(v)1.1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电针治疗在缺血后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Na(v)1.1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大鼠脑缺血后早期半暗带区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造模组及电针组。采用手术方法将造模组及电针组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相同处理,但不梗塞大脑中动脉。分别于脑缺血后24 h,48 h及72 h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缺血半暗带区Caspase-3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偶见Caspase-3阳性细胞,造模组和电针组大鼠缺血侧半暗带区在各观察时间点均可见大量Caspase-3阳性细胞,且阳性细胞数量均以脑缺血24 h时最多;造模组、电针组缺血侧半暗带区阳性细胞数量在各观察时间点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造模组半暗带区Caspase-3阳性细胞在缺血24 h、48 h时均较电针组明显增多(P<0.05);在缺血72 h时,发现造模组、电针组半暗带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实验大鼠脑缺血后半暗带区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存在时间规律性,电针刺激可有效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4.
预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缺血神经元凋亡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预刺激脑缺血大鼠小脑顶核对神经元凋亡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时间均为1.5h/再灌注24h;于缺血前1、4、7d分别刺激小脑顶核、齿状核1h。以尾状核冠状切面作为观察对象,应用TUNEL法观察对照组、假手术组、刺激小脑顶核和齿状核组凋亡神经元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前1、4、7d刺激小脑齿状核各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TUNEL阳性细胞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缺血前1、4、7d预刺激小脑顶核能明显抑制TUNEL阳性细胞数(P<0.05)。结论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的缺血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因子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SPF级Sprague-Dawley健康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角颗粒组,每组10只,余10只备用。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其中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在假手术前或缺血再灌注前30 min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黄角颗粒组在缺血再灌注前30 min予黄角颗粒溶液10 ml/kg(生药含量1 g/ml)灌胃。再灌注24 h后,Long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各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HE染色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形态,TUNEL检测各组脑细胞凋亡,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角颗粒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01),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脑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脑组织中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和Bax的表达均降低(P0.05),Bcl-2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与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百会和大椎两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通过对皮质及纹状体缺血周围区P13-K和Akt的检测,进一步探讨电针刺激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3h后再灌注。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分别于手术前12h、手术前30min、手术后每隔12h针刺百会、大椎穴1min,再通以电针治疗仪予疏密波治疗15min,直到48h后最后一批大鼠被处死;术后分第12、24、48小时三个时间点,采用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TUNEL法观察凋亡的情况;免疫组化观察皮质及纹状体缺血周围区P13K和Akt表达强度。结果:神经功能评分显示电针组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凋亡阳性细胞数少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13K和Akt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模型组平均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电针组fP〈0.01)。结论:电针刺激百会和大椎两穴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能刺激P1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大鼠早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机制。 方法:选用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各32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电针组于脑缺血再灌注2h后开始电针患侧“曲池”、“足三里”穴。各组于术后24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及逆转录PCR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BDNF的变化。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电针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且脑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cl-2表达增高,Bax表达下降;模型组与电针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较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下降,但电针组较模型组有进一步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电针刺激可抑制脑组织中Bax的表达,提高Bcl-2,BDNF的作用,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细胞凋亡,达到加速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背景:脑缺血耐受与脑自体神经干细胞均具有脑保护作用,但前者能否促使脑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学者们报道不一致.目的:明确缺血预处理与大鼠脑梗死后7 d海马区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关系,以及其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行为学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二次线栓法建立局灶-局灶性SD大鼠脑缺血耐受模型,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假手术+缺血组,预缺血+缺血组,每组10只.脑梗死后3,7 d采用Zea-Longa评分方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运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脑缺血侧海马区BrdU标记阳性细胞数量. 结果与结论:脑梗死后3,7 d的Zea-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预缺血+缺血组低于缺血组、假手术+缺血组(P < 0.01),而缺血组和假手术+缺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脑梗死后7 d缺血侧海马区BrdU标记阳性细胞数,缺血组、假手术+缺血组、预缺血+缺血组高于假手术组(P < 0.01);预缺血+缺血组高于缺血组、假手术+缺血组(P < 0.01);而缺血组和假手术+缺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缺血预处理可促进大鼠脑梗死后海马区齿状回颗粒下层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能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 方法选取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0只。模型组、电针组大鼠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3d。模型组与电针组各有18只大鼠造模成功。术后2h,在电针组大鼠“曲池”、“足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不作特殊干预。采用Zea Longa 5分评价法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程度;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应用TUNEL试剂盒检测皮质区缺血周围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脑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ax蛋白、胱天蛋白酶(caspase)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组内术后2h、1d及2d比较,模型组[(1.67±0.58)分]、电针组[(1.14±0.37)分]术后3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P<0.05)。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比较,模型组、电针组大鼠术后2h、1d、2d及3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高,电针组术后2d及3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术后3d,电针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0.05)。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的凋亡百分比分别为(1.07±0.02)%、(39.4±10.1)%、(15.1±4.2)%。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凋亡细胞数量百分比明显较低(P<0.05)。术后3d,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Bcl-2蛋白(0.11±0.02)、mRNA的相对含量(0.13±0.04)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Bcl-2蛋白(0.36±0.11)、mRNA的相对含量(0.41±0.15)较高(P<0.05)。术后3d,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大脑皮质Bax蛋白、mRNA的相对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大脑皮质Bax蛋白(0.51±0.14)、mRNA的相对含量(0.37±0.13)较高(P<0.05)。术后3d,电针组活化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少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刺激“曲池”及“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电针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模型组与电针组均按照改良Longa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阻断90 min后再灌注模型。电针组行电针曲池、足三里干预21 d。电针后7 d、14 d、21 d行改良神经功能评分。电针后21d小动物磁共振扫描仪T2WI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Brd U/Dcx、Brd U/Neu N免疫荧光观察缺血侧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结果电针后7 d、14 d、21 d,电针组神经功能评分差值高于同时间点模型组(P0.05)。电针后21 d,电针组脑梗死体积小于模型组(P0.05);室管膜下区Brd U~+/Dcx~+细胞数显著少于模型组(P0.001),缺血周围皮质区Brd U~+/Neu N~+细胞数显著多于模型组(P0.001)。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可以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脑梗死体积;可能与促进增殖的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小动物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大脑中动脉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缺血侧运动皮层-纹状体神经传导束完整性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后两组线栓法制备缺血2 h再灌注模型。术后24 h,电针组电针患侧曲池、足三里穴,每天1次,连续14 d。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转棒测试观察大鼠运动功能;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系统行T2加权成像(T2WI)、DTI扫描,测量脑梗死体积,运动皮层、纹状体区神经传导束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 FA)和相对神经纤维数。结果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较假手术组m NSS评分显著增加;干预7 d、14 d后,电针组评分较模型组降低(P0.05);转棒测试电针组较模型组转棒上停留时间延长(P0.05)。T2WI成像显示,电针组较模型组脑梗死体积减少(P0.05);DTI成像发现,电针组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运动皮层、纹状体r FA增加,运动皮层相对纤维束数增多(P0.05)。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与促进缺血侧运动皮层-纹状体神经传导束损伤的修复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周边区皮质、室管膜下区(SVZ)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电针患肢曲池、足三里穴,治疗3 d和7 d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死体积情况,以及动物整体行为学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观察Nestin、Vimentin阳性细胞分布及与Brdu共标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otch1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缺损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2)Catwalk步态分析显示,电针治疗3 d和7 d后大鼠通过Catwalk通道的平均速度增加,而持续时间减少(P0.05);(3)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8d,缺血周围区皮质以及缺血侧SVZ区Ki-67、Nestin和Vimentin阳性细胞数量较缺血再灌注损伤4 d时增加(P0.05或P0.01)。电针治疗3 d和7 d均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P0.05);(4)电针治疗7 d后缺血周围区皮质以及缺血侧SVZ区JAG1、NICD、Hes1、Hes5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而电针+GSI组大鼠脑缺血周围区皮质以及缺血侧SVZ区NICD、Hes1、Hes5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但JAG1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电针+GSI组Nestin阳性细胞、Brdu与Nestin共定位细胞在缺血周围区皮质、缺血侧SVZ区均明显增加(P0.01或P0.05)。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穴能够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动物整体行为学,发挥积极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活化Notch1信号转导通路,释放NICD调控Hes1、Hes5的表达,促进缺血周围区皮质以及缺血侧SVZ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对MCAO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前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A型(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A)受体及突触后密度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MCAO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改良Longa线栓阻塞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将造模成功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电针组(百会、神庭)和电针非穴组,同时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0只。电针组和非穴组进行连续7d电针干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小动物磁共振成像仪检测干预前后大鼠脑梗死体积变化;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HE染色观察缺血侧前额叶皮层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前额叶皮层GABAA受体及PSD-9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干预前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干预时间延长,与模型组和非...  相似文献   

14.
预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缺血神经元凋亡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余刚  董为伟 《现代康复》2001,5(1):60-61
目的 探讨预刺激脑缺血大鼠小脑顶核对神经元凋亡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时间均为1.5h/再灌注24h;于缺血前1、4、7h分别刺激小脑顶核、齿状核1h。以尾状核冠状切面作为观察对象,应用TUNEL法观察对照组、假手术组、刺激小脑顶核和齿状核组调亡神经元的表达情况。结果 缺血前1、4、7h刺激小脑齿状核各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TUNEL阳性细胞数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而缺血前1、4、7d预刺激小脑顶核能明显抑制TUNEL阳性细胞数(P<0.05)。结论 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的缺 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早期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主穴取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百会,采取"醒脑开窍"法行电针治疗30min。首次针刺在动物造模成功后24h内进行,其后每天上午针刺1次,每7天为一疗程(针刺6d,休息1d)。假手术组、模型组常规饲养于笼内,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第7天、第14天两个时间点取10只进行Longa神经功能评估、免疫组化SP法观察VEGF与GFAP的表达。结果: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第7天、第14天时,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可见少量VEGF与GFAP的表达,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后第7天,脑缺血周围出现VEGF与GFAP表达增多,第14天时增多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电针组VEGF与GFAP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增加更显著。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通过促进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VEGF与GFAP的表达,有效改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强化游泳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及蛋白激酶A(PK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 h再灌注动物模型.120只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1组、训练2组、训练3组和MCAO对照组,每组30只.训练1组大鼠每日游泳5 min,训练2组大鼠每日游泳10 min,训练3组大鼠每日游泳20 min;MCAO对照组大鼠不给予任何训练.另选3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不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不给予任何训练.以上5组大鼠又分别随机分为术后3、7和14 d三个时间点亚组,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分别于术后3、7和14d三个时间点,采用Menzies神经行为评分和前肢放置试验评价各亚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亚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PKA阳性细胞的表达率,采用RT-PCR的方法测定各亚组大鼠脑缺血侧大脑皮质PKA的mRNA表达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假手术组神经功能正常.MCAO对照组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评分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训练组分别在训练3、7和14 d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同时间点MCAO对照组;训练3组训练14 d后受损神经功能改善最明显(P<0.05),其训练3、7和14 d后的Menzies评分分别为(1.40±0.55)、(1.00±0.71)和(0.80±0.45)分,前肢放置试验评分分别为(5.20±0.84)、(3.80±1.30)和(2.40±1.14)分.训练1、2和3组各时间点的PKA阳性细胞表达率及其mRNA表达量高于同时间点MCAO对照组;且训练3组训练14d后的PKA阳性细胞表达率及其mRNA表达量增加较其它各训练组更为明显(P<0.05),其训练3、7和14 d后的PKA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2.84±1.66)%、(35.05±1.33)%和(45.92 ±2.03)%,PKA mRNA表达量分别为(32.18±0.86)%、(37.44±1.27)%和(42.77±0.81)%.结论 强化游泳训练可以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大鼠PKA阳性细胞表达率及其mRNA表达量,改善受损神经功能,促进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50只Wistar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100mg/kg、300mg/kg姜黄素治疗组。缺血组和姜黄素治疗组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4h处死,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的评分.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应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凋亡细胞数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损伤模型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组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和减少脑梗死体积.各剂量姜黄素治疗组均可明显减少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P〈0.01),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P〈0.01),并且姜黄素治疗组Bax表达低于缺血组(P〈0.05)。结论:姜黄素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下调Bax蛋白表达而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针下调脑梗死大鼠皮质缺血半影区Bax蛋白质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大鼠额叶皮质缺血半影区Bax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为揭示电针治疗脑缺血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雄性SD大鼠线栓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非电针组和电针组。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显示大鼠额叶皮质缺血半影区内Bax阳性细胞,观察形态和分布,并计算阳性细胞数目;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非电针组和电针组大鼠额叶皮质缺血半影区Bax蛋白质表达量。将非电针组和电针组大鼠的同类指标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同类指标比较,寻找组间差异。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对照组大鼠额叶皮质未显示出Bax免疫阳性细胞,在假手术组大鼠额叶皮质内也未见Bax免疫阳性细胞;非电针组大鼠额叶皮质缺血半影区于缺血6 h即见圆形、椭圆形和梭形的Bax免疫阳性细胞,免疫阳性产物分布充满细胞质。电针组大鼠额叶皮质缺血半影区内Bax免疫阳性细胞在形态和分布上与非电针组未见明显组间差异。电针组的阳性细胞的数量比非电针组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Western-blot方法在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额叶皮质内均未检出Bax蛋白质表达。电针组大鼠额叶皮质缺血半影区Bax蛋白质表达比非电针组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 Hz频率电针刺激曲池和足三里穴位,可以下调脑梗死大鼠额叶皮质缺血半影区Bax蛋白质表达,参与脑缺血性神经元凋亡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行为学、脑梗死体积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Zea-Longa线栓法将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模型,治疗组大鼠于制模后24h给予电针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连续治疗14d后,采用修正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检查各组大鼠神经功能,采用TTC法检测脑梗死面积,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梗死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8±0.84)分]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41.9±3.69)mm3]显著缩小(P<0.05),逃避潜伏期[(20.84±1.35)s]明显缩短(P<0.05),脑梗死周边区GAP-43表达[(22.98±1.24)个/每高倍镜视野]明显增多(P<0.05)。 结论 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能促进MCAO/R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及学习记忆能力提高,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促进脑梗死周边区GAP-43表达进而加速神经组织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海马区CPG15表达影响的情况。方法: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经穴组、电针非经穴组、西药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经穴组电针"百会、风府"穴,电针非经穴组电针大鼠臀部非经非穴位置,电针以疏波2Hz,强度3~5mA,持续电针30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西药对照组以尼莫地平20mg/(kg.d)灌胃,每日2次,连续灌胃2周。2周后longa5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取材,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区CPG15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缺血侧海马区CPG15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电针经穴组与西药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海马区CPG15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而较模型组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非经穴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缺血侧海马区CPG15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并提高海马区CPG15的表达,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的神经可塑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