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CCFES)常规治疗及强化治疗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病程1~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CCFES组(14例)、CCFES强化组(14例)和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组(1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CCFES组给予CCFES常规剂量治疗,CCFES强化组给予CCFES强化剂量治疗,NMES组给予NMES常规剂量治疗。3组均给予每次20 min相应电刺激治疗,CCFES强化组每日给予2次,余两组每日1次,每周5 d,连续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改良Barthel指数、表面肌电图(sEMG)以及腕关节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对患者进行上肢功能评估。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上肢FMA、MBI、RMS比值、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与NMES组治疗后比较,CCFES组和强化CCFES组各项评估指标均较为优异(P<0.05)。与CCFES组比较,强化CCFES组治疗后RMS比值(0.22±0.05)、关节活动度[(22.79±6.74)°]较为优异。 结论 CCFES及CCFES强化训练较NMES在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方面均有显著优势,CCFES强化训练在改善患侧肢体肌力及关节活动度方面较为优异。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的各项功能障碍均会对个人、家庭、社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认知功能障碍是其中重要影响之一。非侵入性脑刺激是近年来康复治疗研究的热点,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两项技术,目前,将tDCS和rTMS应用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旨在通过对tDCS和r...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化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脑内kalirin-7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强化运动训练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可能机制。 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45只,采用线栓法制成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大鼠分为模型组、普通训练组、强化训练组(每组各15只),另取15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不做运动训练;普通训练组大鼠和强化训练组分别进行普通运动训练和强化运动训练。于造模成功后第3、7、14天,普通训练组和强化训练组大鼠跑台训练结束后,采用Zausinger评分对4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梗死灶及其周围皮质kalirin-7蛋白的表达,最后采用RT-PCR法检测梗死灶及其周围皮质kalirin-7 mRNA的表达。 结果3组大鼠造模后各时间点的Zausinger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成功后第7、14天,强化训练组的Zausinger评分均高于普通训练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造模后各时间点的梗死灶及其周围皮质kalirin-7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成功后第7、14天,普通训练组和强化训练组的梗死灶及其周围皮质kalirin-7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同时间点(P<0.05),且强化训练组的梗死灶及其周围皮质kalirin-7蛋白表达量亦显著高于普通训练组同时间点(P<0.05)。3组大鼠造模后各时间点的梗死灶及其周围皮质kalirin-7 mRNA表达量均低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成功后第14天,普通训练组和强化训练组的梗死灶及其周围皮质kalirin-7 mRNA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同时间点(P<0.05),且强化训练组的梗死灶及其周围皮质kalirin-7 mRNA表达量亦高于普通训练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强化运动训练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kalirin-7的表达,且效果均优于普通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脊柱手法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影响。 方法 选取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脊柱手法治疗,每次20 min,每周2次,共2周;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颈痛治疗方案(中频和高频电疗法),每次治疗时间40 min,每周4次,共2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对2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进行评估。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记录2组患者的颈椎屈伸活动度和竖脊肌、斜方肌上束的振幅均方根值(RMS)及中位频率(MF)。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VAS、NDI、颈椎活动度、竖脊肌及斜方肌上束肌电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VAS、NDI及颈椎活动度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2周后竖脊肌及斜方肌上束RMS、MF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竖脊肌RMS[(24.07±5.86)μV]、MF[(78.87±8.03)Hz]及斜方肌上束RMS[(27.67±3.72)μV]、MF[(75.73±7.42)Hz]改善较为优异(P<0.05)。 结论 脊柱手法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颈部肌群肌力,提高肌肉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rs-fMRI)比较镜像疗法与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大脑可塑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镜像治疗组(MT组)11例和动作观察组(AT组)11例,2组患者分别接受4周的镜像治疗和动作观察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扫描,获取低频振荡波幅(ALFF)的数据,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和组间的脑区激活情况。 结果 AT组治疗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ALFF明显增强的脑区包括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眶部、左侧颞中回、左侧丘脑、左侧边缘叶;ALFF明显减弱的脑区包括左侧枕中回、右侧枕中回、右侧颞横回、右侧的额下回眶部、右侧中回、右侧顶叶、右侧边缘叶、左侧顶下小叶、左侧的额中回、左侧Brodmann 6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T组治疗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ALFF明显增强的脑区包括左侧辅助运动区、左侧额上回、左侧Brodmann 6区、左侧枕下回、左侧边缘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AT组的ALFF与MT组比较,减弱的脑区包括左侧额下回(体素38,MNI坐标x=-26,y=34,z=-6,T值-4.01,P<0.01)、左侧额中回(体素36,MNI坐标x=-8,y=60,z=-8,T值-3.90,P<0.01)。治疗后,AT组ALFF较MT组减弱的脑区包括左侧额上回、左侧中回、右侧额下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颞上回、右侧枕中回、右侧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Brodmann 6区、右侧边缘叶、左侧下小叶、右侧辅助运动区,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镜像疗法可以增强运动感觉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且激活的镜像神经元多于动作观察疗法;动作观察疗法也可增强运动感觉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对丘脑及边缘叶的激活强于镜像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健侧皮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大面积脑梗死(MCI)患者下肢运动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MCI患者45例随机分为高频组、低频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其中高频组患者给予健侧半球初级运动皮质代表区(M1区)10 Hz rTMS治疗,低频组患者给予健侧半球M1区1 Hz rTMS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健侧半球M1区假刺激,并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的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评定3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并采集扩散张量成像(DTI)图像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评估3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高频组患者治疗前后FMA-LE、BBS、MBI评分差值与低频组、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337~77.408,t=2.033~11.213,P<0.05);低频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差值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3组患者梗死灶FA、ADC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频组患者治疗前后胼胝体FA差值、ADC差值与低频组、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8.756、24.984,t=3.324~6.299,P<0.05),低频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差值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高频rTMS作用于健侧半球M1区,有助于MCI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其疗效优于低频rTMS作用于健侧半球M1区及未接受rTMS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通过测量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到胸2棘突的垂直距离评估患者肩高度, 通过测量患侧骨盆倾斜角度评估患者骨盆位置变化情况,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估患者步行能力, 应用步态分析系统评测患者步长(患侧)及步频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患侧肩高度、下肢FMA评分、骨盆倾斜角度、TUGT及患侧步长、步频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并且观察组患侧肩高度[(2.85±2.71)mm]、下肢FMA评分[(27.05±3.01)分]、骨盆倾斜角度[(13.35±3.09)°]、TUGT[(15.55±4.40)s]及患侧步长[(48.75±7.66)cm/步]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姿势解密技术手法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姿势解密技术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姿势解密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推拿手法.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1次、治疗4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肌肉压痛阈值(PPT)、肩关节活动度(ROM)、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脊柱手法治疗与常规理疗方案(中、高频)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理疗方案(中、高频)治疗,研究组另外予以脊柱手法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于治疗前、第一次治疗后、完成治疗后,记录腰椎前屈度数;于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记录表面肌电腰背肌伸屈比(FRR)。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各时间点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OD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2组患者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次后,研究组患者腰椎前屈度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第1次后均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腰椎前屈度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FRR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手法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尽早减轻疼痛加快疾病恢复进程、改善腰椎活动度、减轻腰背部肌肉紧张度、放松腰背部肌群,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强化游泳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及蛋白激酶A(PK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 h再灌注动物模型.120只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1组、训练2组、训练3组和MCAO对照组,每组30只.训练1组大鼠每日游泳5 min,训练2组大鼠每日游泳10 min,训练3组大鼠每日游泳20 min;MCAO对照组大鼠不给予任何训练.另选3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不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不给予任何训练.以上5组大鼠又分别随机分为术后3、7和14 d三个时间点亚组,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分别于术后3、7和14d三个时间点,采用Menzies神经行为评分和前肢放置试验评价各亚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亚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PKA阳性细胞的表达率,采用RT-PCR的方法测定各亚组大鼠脑缺血侧大脑皮质PKA的mRNA表达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假手术组神经功能正常.MCAO对照组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评分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训练组分别在训练3、7和14 d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同时间点MCAO对照组;训练3组训练14 d后受损神经功能改善最明显(P<0.05),其训练3、7和14 d后的Menzies评分分别为(1.40±0.55)、(1.00±0.71)和(0.80±0.45)分,前肢放置试验评分分别为(5.20±0.84)、(3.80±1.30)和(2.40±1.14)分.训练1、2和3组各时间点的PKA阳性细胞表达率及其mRNA表达量高于同时间点MCAO对照组;且训练3组训练14d后的PKA阳性细胞表达率及其mRNA表达量增加较其它各训练组更为明显(P<0.05),其训练3、7和14 d后的PKA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2.84±1.66)%、(35.05±1.33)%和(45.92 ±2.03)%,PKA mRNA表达量分别为(32.18±0.86)%、(37.44±1.27)%和(42.77±0.81)%.结论 强化游泳训练可以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大鼠PKA阳性细胞表达率及其mRNA表达量,改善受损神经功能,促进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