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了解梧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水平,为现场干预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新发现的209例HIV感染者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结果 209例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250.19±177.26)个/μl,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μl、500~351/μl、350~200/μl、<200/μl分别为13.40%、10.53%、23.92%、52.15%。结论梧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半数已进入爱滋病期,应加大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力度,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同时提高HIV检测频率,提高HIV感染或潜在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该市2016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新发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情况,为AIDS抗病毒治疗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6年来该科室随访CD4+T淋巴细胞的964例HIV/AIDS患者的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相对和绝对数量,收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首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491±245)/μL,其中≤200/μL有104例,占10.79%;201~350/μL有163例,占16.91%;351~500/μL有240例,占20.90%;CD4500/μL有457例,占47.40%。结论目前该市HIV感染者发现较早,随访规律及时,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量较高,免疫功能损伤程度较低。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AIDS的重要措施,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及时随访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对于把握抗病毒治疗时机,延缓AIDS进展,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鄢心革  李杰  刁丽梅  林萍  于国龙  林鹏 《新医学》2009,40(6):366-368
目的:了解广东省监狱系统在押HIV/AIDS犯人的细胞免疫状况,为临床防治AIDS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436例广东省监狱系统的在押的HIV/AIDS患者进行CD4^+T细胞计数,并定期监测。结果与结论:436例中的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结果少于200/μL者占24.5%,200~350/μL者占26.6%,超过350/μL者占48.9%。不同年龄组之间CD4^+T细胞计数存在差异,25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CD4^+T细胞计数呈下降趋势。未经治疗的201例患者3个月后CD4^+T细胞计数较首次检测明显下降,而经治疗的20例则明显增加。提示应对HIV/AIDS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及定期监测,以了解其免疫状态的变化,并应予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以改善其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抚州市HIV感染者/艾滋病人(HIV/AIDS)的HIV感染进程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探讨CD4~+T淋巴细胞数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分析系统和RT-PCR法,对抚州市2016年的314例既往及新发现的HIV/AIDS病例血液标本进行CD4~+T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占21.66%,200~500个/μl,占53.82%,500个/μl,占24.52%;新发现的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200个/μl占22.58%;病毒载量103copy/ml的治疗病人占83.22%,未治疗病人占27.40%,两者有显著差异(χ~2=65.64,P0.001);未治疗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数与病毒载量对数呈负相关(R=-0.79,P0.001)。结论我市HIV/AIDS病例发现较晚,但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不能及时检测病毒载量的未治疗HIV/AIDS,可参考CD4~+T淋巴细胞数判断病程进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时机;治疗病人疗效观察病毒载量结果更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血常规总淋巴细胞数(TLC)、Hb、PLT、WBC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的研究,探讨用血常规多项指标检测联合预测HIV/AIDS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可行性.方法 778例HIV/AIDS患者共采集1 038份血样,血常规中四项指标:TLC、Hb、WBC、PLT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和相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判断各项指标预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真实度及其最佳临界值,计算各临界值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联合试验评价多指标联合预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可行性.结果 TLC、Hb、WBC、PLT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均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4,P=0.000;r=0.36,P=0.000;r=0.24,P=0.000;r=0.09,P=0.000.TLC、Hb预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在0.82~0.84、0.66~0.70之间.单独使用TLC预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200、350个/μl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TLC<1 100 × 106/L、1 200 ×106/L、1 400 × 106/L.TLC<1 200 × 106/L与Hb<120 g/L联合预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敏感度为45.3%,特异度为82.8%.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TLC<1 200 ×106/L与Hb<120g/L联合预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临床使用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6.
韩晶  汤后林  李健  许娟 《疾病监测》2017,32(6):472-476
目的 探讨2011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前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1年新报告且至少接受过2次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HIV感染者进行分析,描述并比较其末次与首次CD4+ 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24 222例HIV感染者纳入分析,月均CD4+ 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速率中位数为-2.00(IQR:-7.81~3.601) cell/l,其中60.9%的HIV感染者末次CD4+ 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低于首次,且随着首末次检测间隔时间的延长,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明显。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年龄较大和同性传播的HIV感染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明显。结论 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大部分仍处于疾病进展阶段,应加强对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尤其是高年龄组以及同性传播感染者的随访,定期进行CD4+ 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广西免疫重建不良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特点,为预防性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长期随访的112例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治疗后免疫重建不良的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情况及临床信息,并分析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机会性感染率、机会性感染类型及混合感染率的影响。结果 112例免疫重建不良的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率高达42.86%,感染类型以真菌感染居首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患者的机会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 50个/μL的患者,而机会性感染类型和混合感染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广西免疫重建不良的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率较高,尤其是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的患者,感染类型以真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情况,掌握其机体免疫功能变化,为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送至景德镇市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的125例HIV感染者的血样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5例检测对象中,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为323个/μl,其中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达58.4%(73/125),≤200个/μl达27.2%(34/125)。结论 CD4+T淋巴细胞是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的有效指标,此次检测发现58.4%的受检者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建议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IV/AIDS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CD38分子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艾滋病的相关性。方法 58例HIV/AIDS患者和20例健康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CD38分子的表达,通过比较HIV/AIDS患者不同CD4+T淋巴细胞分组CD8+CD28+、CD8+CD38+的表达差异,分析CD8+T淋巴细胞CD28、CD38分子与艾滋病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者比较,HIV/AIDS患者CD8+CD28+T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CD8+CD3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百分比明显升高;HIV/AIDS患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分组,组间比较显示,随着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降低,CD8+CD28+T淋巴细胞也逐渐降低,且艾滋病患者(CD4200cells/L)明显低于慢性进展者(CD4≥200cells/L);CD8+CD38+T有逐渐升高趋势,且艾滋病患者明显高于慢性进展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外周血CD8+CD28+随疾病进展逐渐降低,CD8+CD38+逐渐升高,两者与艾滋病疾病进展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进展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CD4~+T和CD8~+T淋巴细胞基线值HIV/AIDS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的效果。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00名HIV/AIDS患者治疗前及采用不同CD4~+T和CD8~+T淋巴细胞基线值接受HAART后的CD4~+T和CD8~+T淋巴细胞水平,对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当HIV/AIDS患者治疗前CD4~+T细胞数(个/μL)分别为≤50、50-200、200-350及350-500时,接受HAART后分别升高98.55、73.1、111和102.2(P0.05或0.01);仅治疗前CD8~+T细胞基线水平(个/μL)≤500时HAART后升高39.8(P0.01)。结论治疗前基线CD4~+T或CD8~+T水平影响HAART后免疫重建的效果;定期监测CD4~+T和CD8~+T变化,有助于了解HIV/AIDS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HIV/AIDS患者伴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普通尖锐湿疣患者为对照组、HIV/AIDS患者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 cells/μL以上为试验A组、HIV/AIDS患者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 cells/μL以下者为试验B组。3组患者均给予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结果 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HIV/AIDS患者伴尖锐湿疣对试验A组疗效较试验B组好。试验A组患者治疗时间不低于12周,试验B组患者治疗时间大于12周;3组患者治愈率和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CD4+T淋巴细胞小于200 cells/μL的HIV/AIDS患者尽快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待CD4+T淋巴细胞上升至大于200 cells/μL时,再进行治疗,可以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减少治疗次数。该类患者进行HAART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变化(ΔCD4^+T)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变化(ΔTLC)的相关性。探讨用ΔTLC预测ΔCD4^+T在监测HIV/AIDS患者疾病进展以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确诊的91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ΔTLC与ΔCD4^+T呈直线正相关(r=0.809,P〈0.01),好于TLC与CD4^+T的相关性(r=0.712,P〈0.01)。分别用ΔTLC170、330、630、910个/μL细胞预测ΔCD4^+T50、100、200、300个/μL细胞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各项评价指标符合率基本达到90%以上,显著高于相同时间下用TLC预测CD4^+T计数的价值。结论应用ΔTLC预测ΔCD4^+T,可比TLC更加直观、准确的反映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和评价AIDS患者HAART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基于流量传感器的单平台计数法(简称体积法)与基于Trucount管的单平台计数法(简称Trucount法)对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Trucount法和体积法检测107例肝/肾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CD4~+、CD8~+、CD3~+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百分比,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选取5例CD3~+低值样本,考察体积法检测CD4~+、CD8~+、CD3~+淋巴细胞绝对数的精密度。结果 Trucount法和体积法对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CD4~+、CD4~+/CD3~+、CD8~+、CD8~+/CD3~+、CD4~+/CD8~+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线性回归系数均在0.9~1.1之间。CD3~+T细胞≥40个/μL时,体积法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均5.5%;当CD3~+T细胞为20个/μL时,CD3~+、CD4~+和CD8~+淋巴细胞的变异系数分别是5.19%、10.28%和6.48%。结论基于流量传感器的单平台计数法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可用于对肝/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机体免疫状态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HIV/IAIDS患者外周血状态对CD4~+、CD8~+T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名患者采集3份血液样本,第一份直接注入抗凝管作为正常抗凝样本(正常组),第二份先注入普通采血管待血液部分凝固时注入至抗凝管作为部分凝血样本(凝血组),第三份在加入抗凝管完全抗凝后,高速振荡3~5min后作为部分溶血样(溶血组)。就凝血组、溶血组血样的CD4~+、CD8~+ T细胞计数分别与正常组血样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凝血组样本的CD4~+、CD8~+T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303.47±104.59)、(927.64±421.62)个/μL,明显低于正常组(456.21±126.34)、(1 376.18±684.28)个/μL,同时凝血组样本的CD3~+T细胞计数水平也明显低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样本的CD4~+T细胞计数为(523.16±132.11)个/μL,明显大于正常组(303.47±104.59)个/μL,同时其CD8~+T细胞计数(1 089.27±436.39)个/μL则显著低于正常组(1 376.18±684.28)个/μL(P0.05),而两组样本的CD3~+T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IV/AIDS患者来说,部分出现溶血、凝血血液样本都会使CD4~+、CD8~+T细胞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与病毒载量的关系、以此判断疾病的进展,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情况。方法对226例已确诊的HIV感染血样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CD8比值和血浆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226例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与病毒载量的对数值呈负相关,变化趋势相反,但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结论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是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免疫系统中的“金指标”,流式细胞术单平台法是检测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标准方法,病毒载量则主要是衡量AIDS患者药物疗效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母婴传播阻断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婴传播的阻断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10例HIV阳性孕妇的临床资料。通过采取抗病毒治疗、选择性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措施进行母婴阻断,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和<200个/μL组的不同妊娠结局。观察婴儿出生后18个月龄以上HIV抗体情况。结果:(1)110例HIV阳性孕妇实行药物阻断102例,阻断率92.72%,分娩方式选择剖宫产106例,阻断率96.36%,112例新生儿全部实行人工喂养,阻断率100%。(2)CD4+T淋巴计数分为>200个/μL组(84例)和<200个/μL组(26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中,贫血、早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200个/μL组;新生儿低体重儿和FG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00个/μL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3)112例婴幼儿均已满18个月,定期随访88例,随访率78.58%,随访的88例婴儿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阻断措施是控制儿童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免疫状态,分析胸腺肽制剂使用人群及时机。方法对确诊为新冠肺炎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新冠肺炎患者中有5例出现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绝对计数降低,其中2例危重型和1例重型患者下降明显;有2例白细胞计数升高(考虑合并细菌感染); 15例新冠肺炎患者中有10例患者总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有1例总淋巴细胞计数升高,4例为正常; 15例新冠肺炎患者中有10例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有1例患者CD4细胞计数升高,4例在正常范围内;有10例CD8~+淋巴细胞计数正常范围内,有5例患者CD8~+淋巴细胞计数降低; 15例新冠肺炎患者中有5例患者CD4/CD8比值降低,有2例患者CD4/CD8比值升高;有2例患者NK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下降,有2例患者B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下降,变化与T淋巴细胞群一致。15例新冠患者中有8例患者使用了胸腺肽a1皮下注射,包括免疫激活状态者,其中1例出现皮疹、瘙痒后停用。结论不同患者免疫状态不一样,疾病不同的阶段免疫状态也不一样,应结合患者不同免疫状态和疾病不同阶段选择适宜人群和适宜的时机酌情使用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71-2672
探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人群各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抗凝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外周血CD3~+CD4~+以及CD3~+CD8~+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计算CD4~+/CD8~+比值,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比发现,三组受试者外周血CD4~+CD8~+细胞计数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正常对照组CD4~+细胞计数高于HIV组和AIDS组(P0.05),HIV组CD4~+细胞计数高于AIDS组(P0.05);CD8~+细胞计数为HIV组高于对照组和AIDS组(P0.05),AIDS组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对照组明显高于HIV组和AIDS组(P0.05),HIV组和AIDS组比值倒置。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以及健康人群的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明显差异,这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免疫受损情况评估以及病情判断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以此了解该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NTM感染患者的菌种分布和免疫学特征。方法分析该院2012年9月至2019年12月从90例HIV感染者标本中分离到的90株NTM的分布情况,并分析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结果 90例HIV合并NTM感染患者中共检出鸟分枝杆菌73株(81.11%),堪萨斯分枝杆菌6株(6.67%),龟脓分枝杆菌4株(4.44%),戈登分枝杆菌2株(2.22%),瘰疬分枝杆菌2株(2.22%),偶然分枝杆菌2株(2.22%),浅黄分枝杆菌1株(1.11%)。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的患者多为鸟分枝杆菌感染(42.22%);其次为堪萨斯分枝杆菌(4.44%),CD4~+T淋巴细胞为50~200个/μL的患者感染鸟分枝杆菌也居多(28.89%)。结论鸟分枝杆菌是HIV合并NTM感染的主要菌种,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对NTM进行鉴定,并能用于多种类型标本检测,是值得推广的检测NTM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杭州市下城区早期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艾滋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9—2013年对辖区新发现HIV感染者开展随访,定期检测CD+4T淋巴细胞,分析从抗体确认到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时间间隔,以及首次CD+4T淋巴细胞数值变化趋势,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人口学特征、检测机构、样本来源和接触史等因素对早期发现HIV感染者的影响。结果 2009—2013年辖区共新发现HIV感染者738例,已检测CD+4T淋巴细胞663例,占89.8%,其中从抗体确认到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时间间隔1个月占58.4%,≥1个月占27.9%,≥3个月占11.6%,≥1年占2.1%。各年份CD+4T淋巴细胞数值较低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婚姻、户籍、文化程度、检测机构、接触史和样本来源是早期发现HIV感染者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已婚有配偶者、离异或丧偶者以及通过其他就诊者检测、术前检测和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不容易早期发现HIV感染者,其比值比分别为0.494(95%CI:0.286~0.853)、0.609(95%CI:0.374~0.994)、0.251(95%CI:0.143~0.440)、0.346(95%CI:0.177~0.675)、0.318(95%CI:0.109~0.928)。结论杭州市下城区早期发现HIV感染者的能力基本稳定;加强对未婚者的检测咨询,有利于早期发现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