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 应用多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技术研究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侧支循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多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图像,研究其胃静脉曲张的部位、形态及侧支循环特点.结果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胃静脉曲张以孤立型胃静脉曲张多见(88.89%),形态为多纡曲状(88.89%),胃周静脉以胃网膜静脉曲张为特征(100%).结论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在多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上可表现出相应的特征,具有很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的CT血管成像表现在临床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6例临床上行64排螺旋CT扫描并确诊为门脉高压的患者,CT检查时行薄层连续容积扫描,所获图像数据送工作站处理,主要使用以最大密度投影(MIP)为主进行任意平面重组成像(MP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三维重建成像.结果:其中肝硬化患者12例,肝癌伴门脉高压2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1例,特发性门脉高压1例;门静脉及其属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粗扩张,所测门脉主干平均直径为15.4 mm;侧支循环形成,16例中食管下端及贲门胃底静脉均有不同程度曲张,脾肾静脉形成自发分流2例,附脐静脉开放2例.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门脉系统的全面解剖信息,对临床门脉高压的诊断、治疗、评估和随访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儿12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及结果和随访。结果 3例胰腺癌患者死于原发病变复发转移,余未再出血。结论 对于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胰腺病史和胃镜、超声内镜及血管造影等检查发现胃底静脉曲张结合脾肿大及肝功正常可协助明确诊断;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可以通过行脾切除手术或同时结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愈,但需要结合原来胰腺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胰腺肿瘤或炎性病变易侵犯或压迫脾静脉而致其阻塞,造成其引流区域血管系统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称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①胃短静脉→胃底静脉丛→胃冠状静脉和②胃网膜静脉→胃结肠干→肠系膜上静脉是PSPH主要的两个侧支循环通道,在螺旋CT上表现出特征性的分布和走行,并在胰腺癌术前分期和评估PSPH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增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有利于连续追踪上述血管走行, 清晰显示其毗邻关系,有助于PSPH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分析肝硬化CT门静脉血管成像中门静脉侧支血管的临床表现,以期指导临床。收治的87例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患者实施肝脏CT检查,并对其CT影像重点实施门静脉血管成像,且实施门静脉侧支血管三维图像重建。结果呈胃左静脉曲张、食管下段曲张、胃短/胃后静脉曲张、食管旁静脉曲张、胃/脾-肾静脉分流、附脐静脉及腹壁静脉曲张影像学表现的例数分别为71、45、35、24、18及15例。肝硬化实施门静脉血管CT成像,对肝硬化合并的侧支血管门静脉高压可以得到极佳的影像学揭示效果,故其用于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博  徐雅  肖英莲  刘思纯 《新医学》2007,38(12):784-786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经手术确诊的2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与结论:2例患者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表现入院,均有胰腺病变、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脾大,肝功能正常,无肝硬化等临床特点.1例诊断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慢性胰腺炎;另1例诊断为结肠克罗恩病并胃瘘、胰尾粘连、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分别行巨脾切除、胰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及结肠脾曲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瘘管切除手术,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PSPH 患者行全腹部CT 平扫及增强扫描,进行血管重建,分析脾静脉闭塞后侧支循环血管开放及曲张情况.结果 38 例PSPH 均表现为脾静脉闭塞.胃冠状静脉(GCV)未受累及32例中,胃短静脉(GSV)25例、胃冠状静脉(GCV)30 例、胃网膜静脉(GEV)25 例、胃结肠干(GCT)20 例;GCV受累及6例中,均出现GCV、GSV、GEV曲张.结论 MSCTA 能清晰显示PSPH 中脾静脉狭窄阻塞及侧支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肝硬化性及胰源性门脉高压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的价值.方法胰源性和肝硬化所引起的门脉高压患者各19例,均进行MSCT检查,并经后处理重建显示二者侧支循环.结果胰源性门脉高压常引起胃网膜右静脉(18/19)和胃冠状静脉曲张(15/19),较少有食管下段静脉曲张(2/19),无脐静脉开放;而肝硬化门脉高压较常见胃冠状静脉(19/19)、食管下段静脉曲张(15/19)和脐静脉开放(9/19),无胃网膜右静脉曲张.结论 MSCTA在诊断及鉴别诊断胰源性和肝硬化所引起的门脉高压不同侧支循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胰腺双期血管成像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胰腺双期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46例疑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 ,分别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进行血管成像。统计SSD、MIP及VR成像对正常腹腔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率 ,统计门脉期VR成像对正常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的显示情况。结果 VR成像对正常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 10 0 %、10 0 %、90 .9%。对正常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显示率均为 10 0 %。根据肿瘤浸润血管的情况作出可切除性判断。结论 多层螺旋CT胰腺双期血管成像是了解胰周血管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具有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CDUS)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的彩超表现并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CPH)进行对照分析,重点观察胃周静脉(含GCV,GEV、GSV)彩超表现,侧支循环表现。结果 PSPH10例中,胃冠状静脉(GCV)、胃网膜静脉(GEV)、胃短静脉(GSV)曲张显示率分别为:70%、100%、100%,其内径分别为≥5mm,≥5mm,≥4mm。1例显示脾肾侧支血管。CPH20例中,GCV100%显示,GSV30%显示,GEV20%显示。2例显示食道下端静脉曲张;14例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开放,以脾肾静脉侧支为多。结论 肝脏回声正常,门静脉主干不增粗,胰腺占位病变,脾静脉阻塞、脾肿大,胃周静脉曲张是PGPH的诊断依据。弥漫性肝病变图像,门静脉主干增粗,肝被膜回声改变2级以上,脾肿大及胃周静脉曲张及脐静脉开放等侧支血管显示是CPH的诊断依据。彩超能正确区分PSPH与CPH,能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胰源性门静脉系节段性阻塞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行MSCT胰腺常规增强扫描、并门静脉血管成像(MSCTP)显示胰腺疾病伴有门静脉系节段性阻塞的32例患者。结果显示孤立性脾静脉阻塞23例,其中脾静脉全段闭塞17例,节段狭窄、中断闭塞5例,脾静脉血栓1例。非孤立性脾静脉阻塞9例,其中PV—SV—SMV汇合部中断闭塞6例,近汇合部PV主干合并SMV狭窄、闭塞3例;伴有增粗扭曲的侧支循环静脉30例,合并区域性门静脉高压6例。结论MSCTP可更直观的显示:胰腺病变对门静脉系血管的侵犯所致节段性阻塞的特征性表现,可为临床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评价门静脉CT血管造影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门静脉CT血管成像(CTPV),对门静脉主干、主要属支和侧支循环血管进行显示和测量.结果 43例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门静脉CTPV,门静脉主干显示率100%,胃左静脉97.6%,胃短静脉44.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90.7%,脾/胃肾分流28.7%,脐静脉、腹壁静脉曲张分别为46.5%、44.4%.其中门静脉主干宽度为(13.94±2.47) mm,胃左静脉主干宽度为(5.62±2.40) mm.结论 CTPV可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体静脉之间侧支循环血管,有助于对门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及进行疗效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脾切除加胃底切除术治疗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择期脾切除加胃底切除术治疗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21例。患者均为慢性胰腺炎后伴有比较严重的胃底静脉曲张及1次以上出血史。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48个月。随访中无上消化道出血,无手术近期死亡,效果满意。结论脾切除加胃底切除术能较好地为患者接受,复发出血率低,止血确切,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侧支循环血管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23例,使用16排螺旋CT机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采用MPR、MIP、VRT等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门静脉系统血管图像以显示开放的侧支循环血管. 结果显示食管胃底黏膜下静脉曲张20例,食管旁静脉曲张7例;胃左静脉曲张18 例,胃短静脉曲张16例;奇静脉、半奇静脉曲张8例;脐旁静脉与腹壁静脉曲张9例;脾肾、胃肾之间分流7例;腹膜后分流11例.结论 MDCT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技术能良好地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的X线及CT表现,评价影像学检查在PHT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60例,X线钡餐摄片检查60例,并用增强CT检查36例。结果:60例患者X线钡餐检查,显示食管静脉轻度曲张17例、中度曲张29例、重度曲张14张;胃底静脉曲张者16例;36例患者CT检查显示,门静脉增宽及脾门、胃底贲门部血管纡曲扩张32例,脾脏肿大30例,肝脾外周低密度16例。结论:X线钡餐和CT检查是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PSPH)的MR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12年12月73例PSPH患者的MRI图像,包括T1 WI双回波序列,轴位T2 WI压脂序列及轴位和冠状位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LAVA),分析原发病灶、脾静脉及侧支循环的MR表现。结果73例PSPH均表现为脾静脉狭窄、闭塞、中断。(1)胃冠状静脉(GCV)入口未受累的52例中,胃冠状静脉迂曲扩张43例、胃短静脉(GSV)扩张52例、胃网膜静脉(GEV)扩张52例、胃结肠干(GCT)迂曲扩张30例,食管静(esophageal vein,EV)迂曲扩张2例,脾静脉-(左)肾静脉交通支3例;(2)胃冠状静脉入口受累的21例病例中,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胃网膜静脉及胃结肠干均迂曲扩张,食管静脉迂曲扩张16例,脾静脉-(左)肾静脉交通支19例。结论 MR可显示胰腺原发病灶及其相关的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的侧支循环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分析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00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5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及预后随访.结果 15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中,2例胰腺癌患者因原发病的复发转移最终死亡,1例患者因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余无再出血.结论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结合相关病史、胃镜、超声内镜等检查可协助明确诊断,可通过脾切除术或同时结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愈,需重视胰腺原发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CT门静脉血管成像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无创性门静脉成像技术 ,可以显示门静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 ,有利于显示肝脏分段 ,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静脉曲张 ,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前、后的评价门静脉栓塞和海绵样变性 ,胰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价 ,肝移植术前后的评价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不同部位CT静脉血管造影21例,颈静脉及门静脉系统血管造影由上肢静脉注入对比剂,下腔静脉及下肢造影由小隐静脉注入对比剂,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血管成像技术及诊断价值.结果静脉血管CT造影表现不同于动脉CT造影,不同部位的静脉血管表现不同.21例中发现颈鼻咽癌侵犯血管1例,血管走行纡曲1例;下腔静脉瘤1例,肿瘤压迫下腔静脉1例;门静脉高压1例,疑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1例;11例下肢静脉血栓.结论不同部位的静脉影像表现存在差异,不同的重建技术对血管的显示有影响.下腔静脉造影应注意假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 (PSPH)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8例PSPH的螺旋CT表现 ,并以 30例肝炎后门静脉高压 (PH)作为对照 ,着重观察胃周侧支静脉开放情况。结果 在PSPH和PH中 ,食管下端静脉、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胃网膜静脉曲张或扩大的比例分别为 1 1 %、72 %、94%、94%和 1 0 0 %、1 0 0 %、2 8%、2 0 %。结论 与PH相比 ,PSPH的胃周侧支循环开放具有特征性 ,这对于PSPH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