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化医护合作模式在抢救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急诊抢救的37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观察组,应用优化的医护合作模式进行救治,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急诊抢救室救治的33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急救模式,比较两种工作模式在病人就诊至手术时间、就诊至住院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方面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就诊至急诊手术时间为57 min±18 min、就诊至住院时间为49 min±20 min、抢救室滞留时间62 min±19 min,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17 min±23 min、94 min±17 min、103 min±22 min,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优化后的医护合作模式抢救的颅脑损伤病人能在最短时间手术,能在最短时间入院救治,可缩短在抢救室的滞留时间,提高抢救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2.
重度创伤急救原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ISS评分≥16分)的急救原则。方法应用"ATP三原则"救治重度创伤:①外科主治以上医师(Attending)首诊并全权、全程指挥抢救原则;②患者入院后立即成立急救小组(Teamwork)救治原则;③抢救、检查、诊断同时进行,使抢救时间最短的并联(Parallel)原则。分析比较应用"ATP三原则"前、后各2年救治重度创伤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ATP三原则"前2年(2002-01-01~2003-12-31)共抢救、收治重度创伤388例,ISS评分(25.9±6.4)分,死亡152例,死亡率39.2%,抢救室抢救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分别为(102.8±16.7)min、(140.3±20.6)min。应用"ATP三原则"后2年(2004-01-01~2005-12-31)共抢救、收治重度创伤438例,ISS评分(28.6±7.8)分,死亡87例,死亡率19.9%,抢救室抢救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分别为(69.5±11.5)min、(89.6±9.3)min。两组治疗前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死亡率、抢救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ATP三原则"后均明显降低。结论应用"ATP三原则"救治重度创伤能显著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创伤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绿色通道"模式对严重手外伤患者急诊室处理的护理流程,以缩短患者受伤至确定性治疗的处理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创伤抢救室2010年7月~2011年2月间人手术室治疗的严重手外伤患者546例的临床救护资料.结果:除常规包扎、止血、固定外,505例拍X线、496例行血液检验、17例做心电图:189例建立浅静脉留置针、372例肌注止痛剂;18例上气压止血带;56例离断肢体保存.手外伤患者来诊时间多在15:00~22:59,急诊室平均滞留时间为(46.5±14.3) min.结论:我院的严重手外伤患者抢救护理流程模式是创伤急救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4.
急诊严重创伤早期救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急诊严重创伤1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3例,救治脱险121例(91%);死亡12例(9%),其中急诊救治中死亡3例,手术时或手术后死亡9例。实施确定性抢救手术114例,其中抢救脱险105例,急诊科滞留时间(57±28)min;死亡9例,急诊科滞留时间(125±48)min,两者急诊科滞留时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缩短急诊科滞留时间,早期实施确定性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捉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的临床影响因素,并进行其与住院后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集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统计患者Glasgow评分、ISS评分及MEWS评分,记录初始救治时间、急诊滞留时间,并统计该部分患者临床死亡人数。结果共涉及242例患者,男190例,女52例,年龄(42.1±14.6)岁,急诊滞留时间(117.25±87.441)min,死亡人数为45例,死亡率为18.6%。急诊滞留时间与创伤严重度、初始救治时间以及严重外伤性脑损伤相关,R2=0.465,F=53.329,P<0.001;ISS评分、MEWS评分、Glasgow评分、初始救治时间是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2=0.631,F=195.2,P<0.001。结论高龄患者具有较短的急诊滞留时间,但是死亡率更高;创伤严重度指标高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急诊滞留时间和死亡率。急诊滞留时间不是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与传统救治模式比较,评价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模式下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2年9月我院急诊收治的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8年7月—2019年12月采用传统救治模式救治的7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4月—2022年9月采用快速通道模式救治的94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2组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门镜时间、24 h内胃镜完成率、输血量、1周内止血有效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等。结果:研究组的抢救室滞留时间(min)、门镜时间(h)、总输血量(单位)、住院时间(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 h内胃镜完成率、1周内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费用(元)、介入手术率、外科手术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救治模式相比,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模式可缩短抢救室滞留时间、门镜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输血量,提高24 h内胃镜完成率,提高1周内止血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接收的152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对2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和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急诊到手术室时间以及有效抢救时间分别为(19.34±1.24)min、(10.13±1.17)min、(4.35±0.67)min、(6.25±0.52)min和(40.07±2.93)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采取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治愈率(72.37%)、抢救成功率(90.79%)明显高于对照组(53.95%)、(72.37%),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采取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于急诊抢救严重创伤患者而言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体化急救模式在急性肺栓塞患者抢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肺栓塞患者,其中2019年采用常规急诊抢救流程的患者39例为对照组,2020年采用一体化急救模式抢救流程的患者41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结果回报时间、接诊至CT下肺动脉造影(CTPA)结果回报时间、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CTPA检查后至溶栓/入导管室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结果 观察组D-二聚体结果回报时间(31.59±3.89)min、接诊至CTPA结果回报时间(52.41±4.93)min、CTPA检查后至溶栓/入导管室时间(7.68±3.05)min,抢救室滞留时间(80.27±3.30)min、平均住院日(13.98±1.39)天,以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101.46±2.31)mmHg、PaCO2(33.37±0.92)mmHg,均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标准化急救流程在救治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12月使用一般急救流程救治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将2017年1~6月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救治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前后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首次心电图时间医生对急诊护士抢救工作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首次医疗接触到首次心电图时间由改善前(8.40±2.10)min,缩短为(3.62±1.41)min;医生对急诊护士抢救工作满意率由53.33%提高至82.9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能提高STEMI患者的抢救效果,缩短患者在抢救室救治时间和首次医疗接触到首次心电图时间,优化抢救流程,提高医护间的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数智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重症多发伤(S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收治的148例SMI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我院急诊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144例SMI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采用“数智一体化”急救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救治效果(急诊救治效率、急诊时间效能、急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创伤救治团队到达时间、完成CT检查时间、完成B超检查时间、接受输血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确诊时间、ICU住院时长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分别为84.7%、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智一体化”急救模式可以提高SMI患者的救治效率及急救成功率,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构建高效、快速、全覆盖的协同救治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数字化平台联合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12例严重创伤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急救模式,观察组实施数字化平台联合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对比两组急救车抵达现场时间、完成CT检查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等救治时效、抢救成功率及总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完成CT检查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及住院总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总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应用效果数字化平台联合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可有效提高救治时效、抢救成功率并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严重创伤,探讨早期在急诊室绿色通道中更有效的创伤急救模式。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本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78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n=37)与对照组(n=41)。实验组采用创伤团队救治模式进行抢救,对照组采用会诊模式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室处理时间、确定主诊科室时间、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明确主要诊断所用时间、主要诊断正确率及离开急诊室到手术室接收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之间在急诊抢救成功率、明确主要诊断所用时间、主要诊断正确率、离开急诊室到手术室接收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急诊室处理时间[对照组(32.7±11.5)分钟,实验组(59.2±16.3)分钟]、确定主诊科室时间[对照组(30.2±9.6)分钟,实验组(50.3±10.5)分钟]方面,对照组比实验组所用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专业化的急诊外科医生进行急救初期诊治,能缩短创伤患者急诊室内抢救及处置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标准作业流程(SOP)在急性重症创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17年12月三水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的急性创伤患者2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2急性创伤患者中重症创伤占130例(61.3%),急诊救治成功为81.2%,死亡率为19.8%。急性创伤SOP使创伤患者在急诊的滞留时间明显缩短,为患者的确定性治疗赢得相对充足的时间,急性创伤患者死亡率与急诊室滞留时间正相关。结论:在县区级医院建立创伤救治SOP,能够提高急性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不同急救模式救治严重创伤的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常规急救模式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n=294),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创伤绿色通道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为观察组(n=322),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总体死亡率、进入抢救室的死亡率、在急诊绿色通道中的停留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创伤绿色通道急救严重创伤患者较常规急救模式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某三甲医院2019年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安徽省某三甲医院急诊抢救室患者为对象,调查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状况,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9569例患者,滞留时间在2~6970 min,滞留时间>240 min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MDT模式构建的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平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12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81例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12月应用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平台后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5例为观察组。评价患者就诊至急诊医生接诊时间、就诊至卒中医生接诊时间、就诊至CT完成时间、就诊至CT报告判读时间、就诊至进行溶栓治疗时间等过程指标;以及溶栓率、溶栓后24 h的NIHSS分值、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指标。结果应用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平台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就诊至急诊医生接诊时间[(4.39±1.35) min vs (5.10±2.93) min]、就诊至卒中医生接诊时间[(11.70±4.43) min vs (25.46±3.77) min]、就诊至CT完成时间[(14.20±6.33) min vs (20.24±7.26) min]、就诊至CT报告判读时间[(18.25±9.54) min vs (27.76±7.99) min]、就诊至进行溶栓治疗时间[(43.5±12.77) min vs (57.46±3.77) min]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溶栓率(88.29%vs 79.6%)及患者满意度(96.60%vs 90.06%)明显高于对照组,溶栓后24 h的NIHSS分值[(4.95±2.02)分vs (5.21±2.29)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DT模式构建的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平台有利于缩短患者就诊至溶栓治疗的时间,提高溶栓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快速救治及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收治患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1日—2017年9月30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患者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救治时间、重点病种及其滞留时间等。结果该院急诊抢救室共收治患者5 245例次,以男性居多,3 058例次(58.30%);多为60岁以上患者,3 571例次(68.10%);全天就诊高峰为10:00,全年就诊高峰为冬季,共收治患者1 396例次(26.62%);抢救的七大病种中以急性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53例次(46.70%)和210例次(27.8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1.5 h在所有重点病种中居多,74例次(9.80%);各病种患者滞留抢救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620,P0.01)。结论该院急诊抢救室全天就诊高峰为10:00,全年就诊高峰为冬季,年龄分布呈老龄化,非I级患者留观期间存在转抢救室救治情况;以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为主,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1.5 h的占比最高。急诊管理者应根据患者救治特点合理调配人力物力,避免上午患者拥挤过度,提高医护人员提高预检分诊的准确性和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优化重点病种的管理流程,缩短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缩短急诊患者滞留时间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急诊患者滞留的原因:急诊量大;急诊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急诊就诊与门诊就诊程序相同,未能进行急诊分诊流程进行快速就诊;专科入院程序相对复杂等。针对原因实施减少急诊患者滞留时间的流程改造:制定并落实急诊分诊、绿色通道制度;改善就诊秩序;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增配医护值班人员及转运人员;制定标准化流程,完善急诊服务流程;加强医患沟通;建立急诊滞留预警机制。比较改进措施前后急诊患者的滞留时间及满意度。结果采取有效措施后,急诊患者的滞留时间由原来的(40.1±5.2)min缩短至(24.2±5.3)min(t=3.257,P=0.001);患者与家属满意度由原来的87.7%上升为94.2%,患者与家属满意度明显升高(χ2=5.012,P=0.002)。结论通过实施流程改造、优化就诊程序、改善就诊环境、改善人力资源等措施,及时合理地分流急诊患者,缩短了急诊患者滞留时间,提高了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龄经产妇急产院内急救流程再造的应用效果,为高龄经产妇急产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成立高龄经产妇急产多学科救治小组,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对改造前流程关键环节进行分析改进,制定并实施改造后管理方案。结果 :实施流程优化方案后,预检分诊时间由(4.45±0.40)min缩短至(4.20±0.29)min(P0.05);高龄经产妇到院至产科医师接诊时间由(8.72±0.80)min缩短至(5.56±0.66)min(P0.01),到院至用药时间由(15.62±0.64)min缩短至(11.36±1.00)min(P0.01),从到院至超声检查时间由(15.58±0.71)min缩短至(11.47±0.95)min(P0.01),从到院至化验结果判读时间由(34.94±0.65)min缩短至(30.95±1.29)min(P0.01),从到院至产房/手术室时间由(25.75±1.02)min缩短至(18.92±1.29)min(P0.01),发生难产时从产房转运至手术间/产房手术间时间由(4.97±0.47)min缩短至(1.75±0.67)min(P0.01);高龄经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3.7%降低至1.9%(P0.05),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1.8%降低至1.9%(P0.05)。结论 :优化后的高龄经产妇急产院内急救流程有效缩短院内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烧创伤伤情评估表在批量烧创伤伤员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1例批量烧创伤患者按不同批次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烧创伤伤情评估表进行急诊救治,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分类准确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分类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急诊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烧创伤伤情评估表能快速准确的评估批量烧创伤伤员的伤情,提高分类准确率,缩短伤员急诊滞留时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