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认知障碍及抑郁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3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68例,2组均行基础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组还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应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状态。结果:治疗前2组吞咽功能评分、MMSE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吞咽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MMSE评分提高(P0.05),HAMD评分下降(P0.05),联合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能明显地改善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认知障碍及抑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合并认知和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及认知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治疗组给予吞咽训练(包括摄食训练和电刺激疗法)和认知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吞咽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进行认知功能(MMSE量表)和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定。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MSE和洼田饮水试验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MMSE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别为(21.95±2.42)分和(1.95±0.88)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17.45±2.46)分和(2.60±0.8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认知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后合并吞咽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训练技术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颅脑损伤(TB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认知治疗组和虚拟现实治疗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的认知训练和虚拟现实训练。治疗前、治疗2周时、治疗4周时以及治疗8周时分别对2组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时,2组患者的MoCA评分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但MMSE评分、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间各项评分也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时,2组患者的MoCA评分、MMSE评分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但2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8周时,2组患者的MoCA评分、MMSE评分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此时,虚拟现实治疗组的MoCA评分、MMSE评分与ADL评分高于常规认知治疗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技术能够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有效的认知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4.
孟玲  徐江  陆敏  彭军 《中国康复》2010,25(5):380-382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脑损伤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30例,均接受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球囊扩张术及低频电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A组同时实施摄食直接训练、摄食行为训练、食物调节与营养及心理康复等护理干预。治疗前后评定2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改善程度和X线透视(VFS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A组高于B组(均P〈0.05,0.01)。临床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93.3%与73.3%,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更加有效促进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断治疗仪联合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8例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及研究组(62例)。2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康复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采用康复吞咽功能训练+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断治疗仪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根据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吞咽能力等级评定)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洼田吞咽能力评定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2组洼田吞咽能力评定等级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均P〈O.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断治疗仪治疗联合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顾怡雯  舒锦 《中国康复》2021,36(10):599-603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基础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基础吞咽康复训练组(A组),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组(B组),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吞咽康复训练组(C组),每组40名患者。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和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结果[颏下肌群肌电信号(平均波幅、吞咽时限)]、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生活质量[吞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有所改善(P<0.05),且B组、C组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A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sEMG平均波幅、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吞咽时限较治疗前缩短,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C组上述指标优于B组和A组,且B组优于A组(P<0.05)。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均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其中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疗效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镜像视频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名脑卒中后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增加镜像神经元理论的镜像视频疗法,对照组接受假镜像视频疗法,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洼田饮水试验(WST)、洼田吞咽能力评定、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价,根据洼田吞咽能力评定分级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EAT-10、WST、洼田吞咽能力评定分级及SWAL-QOL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8周后,2组EAT-10及WS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洼田吞咽能力评定分级及SWAL-QOL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洼田吞咽能力评定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视频疗法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钱秋晨  项洁  韩允  左菲菲  刘畅 《中国康复》2023,38(10):579-584
目的:探讨执行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 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言语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执行功能训练。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及执行功能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评定。结果:训练4周后,对照组患者训练后WAB中的谈话、复述评分较训练前有明显提高(P<0.05),理解、命名及失语商(A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训练后WAB中的谈话、理解、复述评分较训练前提高显著(P<0.01),命名评分及AQ值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训练后干预组患者理解、复述、命名、谈话评分及AQ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训练后,对照组患者 MMSE 评分较训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 MMSE 评分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训练后,对照组患者执行功能评定中的Stroop测试分值、词语流畅性测试(动物)(VFTa)较训练前有明显提高(P<0.05);而伦敦塔测试分值、谚语测试分值、连线测验A(TMT-A)分值、连线测验B(TMT-B)分值、词语流畅性测试(果蔬)(VFTv)分值,较训练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干预组患者执行功能各项评定较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干预组患者语言康复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执行功能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执行功能和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洼田饮水试验联合吞咽训练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科室68例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洼田饮水试验指导饮食,并进行系统的吞咽功能训练。比较2组干预1个月后的治疗效果、摄食情况以及VSD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FOIS分级高于对照组,VSD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洼田饮水试验联合吞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有利于患者的正常饮食的摄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认知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组(A组)、认知功能训练组(B组)和头穴丛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组(C组),每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比较P300潜伏期变化以及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治疗前后相比,各组MMSE评分提高,P300潜伏期缩短,血浆皮质醇含量降低(P<0.05).且在提高MMSE评分、缩短P300的潜伏期、降低血浆皮质醇含量方面,C组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1).结论头穴丛刺结合认知训练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体内皮质醇含量,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董旭  孙洁  李玲 《中国康复》2023,38(8):455-459
目的:探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认知障碍伴摄食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60例经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为认知障碍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证实存在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予基础药物治疗、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常规认知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高低频rTMS,对照组给予高低频rTMS假刺激。2组患者接受3周治疗后,分别评估脑神经营养指标、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MMSE量表及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最大峰值流速(MPV)、平均流速(Vm)均较治疗前增快(P<0.05),血管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MPV、Vm均快于对照组(P<0.05),R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MMSE量表评分提高(P<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困难量表(VD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口腔运送时间(OTT)、软颚上抬时间(SET)均缩短(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更明显(P<0.05)。结论:高低频rTMS可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伴摄食吞咽困难患者的认知及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2.
徐新平  孙洁  张蒙蒙  吴迎迎 《中国康复》2020,35(11):568-571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程度对摄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60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将入组患者分为轻、中、重度3组。根据电视透视吞咽造影检查(VFSS)结果及24h入量,筛选并统计各组中存在摄食-吞咽障碍的患者,比较3组患者摄食-吞咽障碍发生率。同时,对三组患者进行认知-摄食训练,训练周期为8周,以24h入量、吞咽障碍造影评分量表(VDS)得分、口腔运送时间(OTT),软腭上抬时间(SET)为评定标准,比较各组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训练前后的摄食-吞咽功能。结果:经统计学分析,3组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不同(P<0.05),重度认知障碍患者更易发生摄食-吞咽障碍。训练后组内比较,中重度认知障碍患者的24h入量、VDS分值、OTT、SET均较前改善(P<0.05),轻度患者的24h入量、OTT也较前有所改善(P<0.05);组间比较,训练前重度认知障碍患者的24h入量、VDS分值、OTT较轻、中度组差(P<0.05),轻度患者的SET较中重度组好;训练后,轻度组相关摄食-吞咽功能指标结果最佳(P<0.05);轻中度组较重度组指标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障碍程度对卒中后患者的摄食-吞咽功能及康复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影响。认知障碍程度越重,摄食-吞咽障碍发生率越高,且患者的摄食-吞咽功能越差;认知障碍程度越轻,摄食-吞咽功能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司徒功瑶  孙洁  张莉  唐艳  高思宇  宁博 《中国康复》2023,38(11):649-653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并摄食障碍患者的认知及摄食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具有认知障碍和摄食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认知训练及常规摄食训练,观察组另外行rTMS治疗,疗程共4周。于治疗4周前后评估患者认知及摄食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4h摄入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荧光透视吞咽困难量表(VDS)评分、口腔转运时间(OTT)及软腭上抬时间(SET)数值均较前治疗前显著缩短(P<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MMSE评分、24h摄入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VDS评分、OTT及SET数值较对照组缩短(P<0.01)。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与24h摄入量呈显著正相关(rs=0.757,P<0.01),MMSE评分与VDS评分呈负相关(rs=-0.432,P<0.05),MMSE评分与OTT数值呈负相关(rs=-0.422,P<0.05),MMSE评分与SET数值呈负相关(rs=-0.43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于健侧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高频rTMS作用于健侧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2组疗效,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表面肌电分析(记录sEMG最大波幅)、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0d后,2组患者的sEMG最大波幅、VFSS总评分及咽期VF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杨宸茜  王宝兰 《中国康复》2022,37(12):707-712
目的:研究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小程序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DT组与ST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单任务康复训练。于入组时、治疗1周及2周时进行认知评估,包括MMSE、MoCA、DS、SDMT、TMT-A等量表以评估注意力与记忆力,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MMSE、MoCA、DS、SDMT、TMT-A及BI评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周时,DT组所有量表的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在MMSE、MoCA、DS及其各项分数中优于ST组(P<0.05),而ST组仅在MMSE、MoCA、TMT-A及BI量表评分中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时,2组患者所有量表的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DT组在MMSE、MoCA、DS、SDMT、TMT-A中均优于ST组(P<0.05)。2组患者的BI评分虽然在各时点均较治疗前增加且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较常规单任务康复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注意力及记忆力,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较常规单任务康复训练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左侧背外侧前额叶改善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tDCS改善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例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5)和对照组(n=15),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同步行tDCS真刺激,对照组行tDCS假刺激,治疗时间为4周。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统一进行认知神经量表评估(包括MoCA、MMSE及LOTCA量表),比较两组之间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MoCA、MMSE、LOTCA认知评定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患者的MMSE、LOTCA认知评定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相比,MoCA、MMSE、LOTCA认知评定量表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DCS阳极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在合并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筛选合并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成镜像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康复训练,镜像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比较治疗前后临床吞咽功能与认知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2组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MoC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镜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简单反应时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均P<0.05),且镜像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视觉反馈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注意力、执行力。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棠 《中国康复》2007,22(2):92-9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情稳定的30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分成常规药物组、训练组、电针组、中药组和综合组各60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14及28天时采用吞咽X线透视检查法(VFSS)评分评定患者的吞咽障障碍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28天时药物组、训练组、电针组、中药组和综合组VFSS评分均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分别为40%、73.3%、70%、63.3%及100%(P〈0.05或0.01)。综合组治疗第14及28天时与其他4组比较,VFSS评分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西结合的综合治疗是改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节律性咽肌痉挛(RSPM)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干卒中后伴吞咽障碍患者92例,其中伴有RSPM的患者4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常规吞咽康复训练配合药物和针刺治疗)22例和常规康复组(仅作常规吞咽康复训练)21例;剩余49例患者均未发生RSPM,将其设为无RSPM对照组,行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价。结果治疗前,综合治疗组和常规康复组吞咽功能均低于无RSPM对照组(P〈0.05),3组患者康复治疗后吞咽功能均高于治疗前(P〈0.05),常规康复组患者吞咽功能低于综合治疗组和无RSPM组(P〈0.05),综合治疗组和无RSPM对照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PM影响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对RSPM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