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导入CTLA4Ig基因对同种异体肝移植受体鼠Fas mRNA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阻断共刺激通路引起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供体为LEWIS大鼠,受体为BN大鼠。利用腺病毒作载体,将CTLA4Ig基因导入同种异体肝移植的受体鼠内,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Fas mRNA在受体鼠内的表达。结果:导入CTLA4Ig基因后的受体鼠Fas mRNA的表达要明显低于未导入该基因的受体鼠(P<0.05)。结论:导入CTLA4Ig基因能明显降低受体鼠Fas mRNA表达,减轻细胞凋亡,对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内首例临床活体小肠移植受体手术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肠属于高免疫源性器官,又是有菌的空腔脏器,移植术后常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及感染,我国至1997年底共施行小肠移植4例,均为尸体供肠的小肠移植,且无一例获得长期存活,活体小肠移植尚未见报道.1999年5月20日我院成功地施行了国内首例血缘关系者活体小肠移植,至今已健康存活25个月.此手术由小肠的切取、灌注、修整和受体的新肠植入等重要步骤组成.现从手术室的术前手术间、物品、器械和敷料的准备,受体小肠植入的配合步骤以及配合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TLA4Ig阻断B7/CD28结合对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存活的影响。方法:建立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模型,将28只受体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n=8),B组为CTLA4Ig注射组(n=10),C组为供体脾细胞输注 ATLA4Ig注射组(n=10)。观察小鼠移植的心脏存活天数和心脏病理改变。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心脏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01),C组心脏存活时间较B组也明显延长(P<0.001)。组织学改变:A组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组织充血水肿,心肌变性、坏死,出血,病理分级为Ⅳ级。术后7d,B组和C组则改变较轻,但仍可见多处片灶状炎细胞浸润病灶和心肌变性,病理分级为Ⅰ-Ⅱ级。结论:CTLA4Ig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的存活,而供体脾细胞注射能使CTLA4Ig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4.
大鼠小肠移植中细胞凋亡发生的阶段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大鼠小肠移植后移植肠缺血再灌注、排斥反应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相关肠系膜淋巴结(GALT)中出现凋亡细胞的意义。方法选用近交系F344/N和封闭群Wistar/A大鼠建立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同时根据移植肠是否缺血预处理分为4组;同基因移植组(A组)、同基因缺血预处理组(A^+组)、异基因移植组(B组)、异基因缺血预处理组(B^+组),未行移植F344/N大鼠为空白对照。每组术后2h、1d、3d、5d、7d分别处死4只大鼠,获取移植肠及相关肠系膜淋巴结分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以及电镜观察。结果术后2h:A^+、B^+组移植肠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术后1d:A^+、B^+组移植肠细胞凋亡数量均明显减少,而B、B^+组相关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术后3d、5d、7d:B、B^+组移植肠细胞凋亡数量呈渐进性增加,而相关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凋亡数量呈渐进性减少。结论排斥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可引起细胞凋亡,早期移植肠第1次出现凋亡细胞系缺血再灌注损失所致,移植肠第2次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则是排斥反应的标志。早期移植肠相关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凋亡数量增加与排斥反应有关并发生于排斥反应出现前。  相似文献   

5.
邹焱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9):1010-1011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一期小肠移植的实验模型,探讨移植实验的有关技术问题。方法:以成年SD大鼠为供体,取大鼠全部小肠作为供肠,肠系膜上动静脉为血管蒂,Wistar大鼠为受体,切除全部小肠后,一期原位移植供肠,以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为吻合血管,同时恢复肠管的连续性。术后观察大鼠的存活情况及体重等一般情况。结果:共施行正式实验32次,存活3d以上22只,其中有9只在术后7d之内死亡,死亡原因为:血管并发症4例,肠瘘和肠梗阻3例,肺部感染2例。存活7d以上大鼠共有13只,2只在术后第2周死于静脉血栓形成,2只在第3周死于肠梗阻,2只在第4周死于肺部感染,存活4周以上大鼠7只。移植动物术后当天即可进食,第2周进食恢复正常,体重开始逐渐回升,至第4周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大鼠原位一期小肠移植是一种稳定的移植模型,具有较好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4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1月内)的防治办法,为进一步开展活体小肠移植提供经验。方法4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1月内,早期并发症重点在于防治吻合血管血栓、出血、感染、排斥反应、移植肠功能障碍等。结果3例移植受体术后1月内分别发生出血倾向、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移植肠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但经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得以好转,移植肠存活及功能均良好。结论注重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对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小肠移植模型,观察粘附素细胞粘附分子-1(MAdCAM-1)在大鼠小肠移植肠管中的表达及移植肠管的改变。【方法】实验分三组,第Ⅰ组为同系同基因移植(从LEW鼠到LEW鼠);第Ⅱ组为异系同基因移植(从DA鼠到LEW鼠);第Ⅲ组为使用抗-MAdCAM-1抗体的异系同基因移植。将DarkAgouti(DA)鼠的小肠异位移植到Lewis(LEW)鼠中。观察各组移植肠管的形态和组织学变化;并用免疫染色检测MAdCAM-1和整合素a4137在移植肠管中的表达。通过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术来分析移植肠管中肠系膜淋巴结和肠管Peyer's淋巴结的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移植肠管存活期为(7.0±3.3)d,对照组为(24.6±8.4)d(P〈0.05)。并且,在实验组的移植肠管中MAdCAM-1的表达被抑制。而对照组在Peyefs淋巴结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无显著差别,实验组的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细胞有显著降低。【结论】在小肠移植中,通过阻断抗-MAdCAM-1抗体可以用来预防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Kort法建立的稳定性猪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的特点。方法:本实验于2004-02/2005-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杂种小猪30只,分为供体、受体各15只。主要采用动脉袖改良吻合口,连续缝合,术后受体不用肝素化等改良的Kort法逆建立比较稳定的猪小肠移植动物模型。①供体手术:正中切口开腹,盐水纱布保护肠管,将结肠全部切除,按需要保留近段空肠。在肠系膜上动脉下方和腹腔动脉上方两端结扎腹主动脉,穿刺两结扎线之间的腹主动脉,4oC肝素盐水500mU含肝素100mg、灌洗压力为7.8-9.8kPa)灌洗,直至肠系膜和肠壁血管床完全透明。在两结扎线之间剪断腹主动脉,获取腹主动脉袖,不灌洗肠腔,切除供体肠管后置于4℃生理盐水中保存。(④受体手术:正中切口开腹,保留十二指肠空肠曲以下10cm和末段回肠10cm,切除其余小肠;将供体肠系膜上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将供体腹主动脉袖一端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自动脉袖另一端注入生理盐水,排净腔内气泡后将残端结扎。松开腹主动脉血管夹,将供肠两端分别与受体空肠、回肠行端端吻合。40~45℃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直至吸引出的冲洗液变温暖为止。③术后评估:观察猪的一般状态、生存时间及并发症。术后第7天,如受体存活,可认为手术成功。结果:受体15只杂种小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节段性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为80%(12/15)。②失败原因:静脉血栓1只,失血1只,其他原因1只。12例存活超过7d,平均存活了9d左右,最长存活超过14d。③模型制作操作技术特点:供体小肠保存时采用血管最适灌洗压力7.8-9.8kPa进行单纯血管灌洗;受体术前禁食8~10h;吻合时移植肠管置于腹外,用冰盐水纱布包裹;吻合过程中间断向肠管表面滴注4℃生理盐水降温处理。结论:应用改良Kort法建立的猪节段小肠移植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前期的研究表明,通过受体全身注射T细胞活化所需的B7/CD28共刺激信号阻断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可以明显延长大鼠移植肾存活,但所需剂量大、影响范围广、特异性差,可能造成全身性不良反应。 目的:为了提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治疗的靶向性,采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基因对肾移植供、受体树突状细胞进行体外修饰,观察两种树突状细胞单独以及联合应用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04/2004—07在解放军全军肾病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肾移植供体为近交系Brown-Norway(BN)大鼠,受体为近交系Lewis大鼠,Wistar大鼠作为无关淋巴细胞供体。 方法:分离培养供、受体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供、受体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构建大鼠肾移植模型,将单独的供、受体树突状细胞,混合的供、受体树突状细胞于肾移植前24h经股静脉注入受体,以未注射树突状细胞的受体为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①移植肾存活时间。②术后20d应用MTT法检测受体脾细胞对供体及无关抗原刺激反应程度。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受体树突状细胞未能延长移植肾存活,但与供体树突状细胞联合应用时可使移植肾存活时间较单独应用供体树突状细胞时明显延长(P〈0.01)。注入供体树突状细胞与混合的供、受体树突状细胞大鼠的脾细胞对供体抗原刺激的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对无关抗原刺激的反应与对照组无差异。 结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基因修饰的供体树突状细胞可以明显延长大鼠移植肾存活时间,受体树突状细胞无此作用,但两种树突状细胞联合应用可以使移植肾获得更长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主要的并发症 ,解决GVHD的关键在于干预T细胞活化的起始阶段 ,诱导T细胞对受体的特异性无反应。CTLA4Ig作为阻断T细胞B7/CD2 8共刺激通路的最有效制剂 ,其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我们拟用前期构建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 CTLA4Ig体外修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 ,通过MSC介导的基因治疗研究目的基因CTLA4Ig在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中对GVHD的抑制作用 ,同时探讨转基因MSC在体内的定向迁移特性 ,为骨髓MSC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材料…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有资料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延长小鼠和狒狒异体皮肤移植存活时间,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但目前尚未见关于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心脏移植减少排斥反应的报道.目的:观察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心脏移植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DA大鼠20只作为供体,Lewis大鼠20只作为受体,均随机分为2组,即药物干预组、对照组,每组供受体大鼠各10只.采用双套管法将供体大鼠的左肺动脉和无名动脉分别与受体大鼠心脏的颈外静脉和颈总动脉在显微镜下行端端吻合,建立异位心脏移植模型.Wistar孕鼠1只,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造模后,细胞移植组经尾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同法注射氯化钠注射液.检测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采用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诊断标准对移植心脏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植心脏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01),急性排斥反应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P=0.000 4).对照组心肌组织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细胞移植组心肌组织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心肌间质轻度水肿.结果证实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减轻免疫排斥反应,延长心脏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2.
背景:CTLA-41g的制备过程比较复杂,单克隆抗体的价格比较昂贵,而且应用CTLA-41g单克隆抗体注射本身存在着血浆药物浓度不稳定的问题.目的:探讨Ctla41g表达质粒构建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基因水平观察实验,于2005/2006在中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雄性Wistar大鼠10只,近交系昆明小鼠10只.方法:提取Wistar大鼠总RNA,反转录成cDNA第1链,PCR扩增CTLA4基因,将其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酶切、连接.转化感受态菌DH5α,培养后挑取刚性克隆、提取质粒,酶切鉴定重组子、测序,最后转染近交系昆明小鼠,应用Westen Blot法检测血清CTLA41g水平.主要观察指标:构建的Ctla41g表达质粒基因序是否正确以及能否在小鼠体内进行蛋白表达.结果:对含有pcDNA3-CTLA4质粒的LB菌液进行鉴定测序,目的基因片断大小为288 bp,与Genebank上公布的CTLA4序列完全一致,质粒构建正确.利用阳性脂质体载体包被pcDNA3一CTLA41g转染小鼠,有3只在第7天血清检测CTLA41g阳性,显示pcDNA3-CTLA41g能够在鼠肌细胞内表达.结论:利用基因合成和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CTLA41g,利用脂质体法成功的将pcDNA3-CTLA41g转染到鼠肌细胞内并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应用CTLA4Ig及anti-CD154分别阻断致敏小鼠的B7/CD28及CD40/CD154共刺激信号途径,探讨其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SC)植入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致敏受者免疫排斥提供实验基础.实验将BALB/c小鼠分为4组:①移植前7d致敏组;②移植前7d致敏同时应用CTLA4Ig+anti-CD154组;③正常小鼠应用CTLA4Ig及anti-CD154的鼠源性对照抗体;④正常小鼠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于移植当天给小鼠8 Gy照射,然后将荧光标记的C57BL/6小鼠骨髓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小鼠体内进行移植,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或器官组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荧光细胞归巢,同时记录生存状况,监测其造血重建水平.结果表明,与致敏鼠相比,CTLA4Ig+ anti-CD154能促进异基因HSC在致敏受者体内植入,诱导免疫耐受,延长其生存期并在28 d内完成造血重建.结论:应用CTLA4Ig及anti-CDl5能诱导致敏受者对异基因HSC的免疫耐受,促进其植入,并完成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4.
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期移植肠RANTE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物功能和存活的最大障碍,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尤为困难.目的:探讨移植肠RANTES的表达在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以及他克莫司对它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09/2005-03在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普通外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实验室、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电子显微镜中心为大专院校的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和Wistar大鼠各72只.以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施行异位小肠移植.方法:实施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按照不同品系的组合将移植大鼠分为4组(n=18):非手术对照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不实施小肠移植;同基因移植组,将Wistar大鼠的小肠移植给同品系的Wistar大鼠;异基因移植未治疗组,将SD大鼠的小肠移植给Wistar大鼠,移植后不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异基因移植他克莫司治疗组,将SD大鼠的小肠移植给Wistar大鼠,移植后0~7 d肌肉注射他克莫司,1 mg/(kg·d).移植后3,5,7 d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切墩移植肠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移植肠RANTES的表达进行连续定量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移植肠的组织病理学改变.②不同时间点移植物内RANTES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③他克莫司对异基因移植大鼠移植肠RANTES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72只受体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异基因移植末治疗组大鼠后3,5,7 d移植肠符合轻、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诊断标准;他克莫司治疗组大鼠和同基因移植对照组大鼠在观察期内未发现明显排斥反应征象.异基因移植未治疗组大鼠的移植肠RANTES表达在术后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其动态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的进程呈正相关;他克莫司治疗组大鼠移植肠RANTES的表达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1).结论:RANTES阳性细胞在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动态检测移植肠RANTES的表达变化,可能成为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效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Kort法建立的稳定性猪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的特点。方法:本实验于2004-02/2005-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杂种小猪30只,分为供体、受体各15只。主要采用动脉袖改良吻合口,连续缝合,术后受体不用肝素化等改良的Kort法逆建立比较稳定的猪小肠移植动物模型。①供体手术:正中切口开腹,盐水纱布保护肠管,将结肠全部切除,按需要保留近段空肠。在肠系膜上动脉下方和腹腔动脉上方两端结扎腹主动脉,穿刺两结扎线之间的腹主动脉,4℃肝素盐水500mL(肝素100mg、灌洗压力为7.8~9.8kPa)灌洗,直至肠系膜含和肠壁血管床完全透明。在两结扎线之间剪断腹主动脉,获取腹主动脉袖,不灌洗肠腔,切除供体肠管后置于4℃生理盐水中保存。②受体手术:正中切口开腹,保留十二指肠空肠曲以下10cm和末段回肠10cm,切除其余小肠;将供体肠系膜上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将供体腹主动脉袖一端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自动脉袖另一端注入生理盐水,排净腔内气泡后将残端结扎。松开腹主动脉血管夹,将供肠两端分别与受体空肠、回肠行端端吻合。40~45℃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直至吸引出的冲洗液变温暖为止。③术后评估:观察猪的一般状态、生存时间及并发症。术后第7天,如受体存活,可认为手术成功。结果:受体15只杂种小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节段性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为80%(12/15)②失败原因:静脉血栓1只,失血1只,其他。原因1只。12例存活超过7d,平均存活了9d左右,最长存活超过14d。③模型制作操作技术特点:供体小肠保存时采用血管最适灌洗压力7.8~9.8kPa进行单纯血管灌洗;受体术前禁食8~10h;吻合时移植肠管置于腹外,用冰盐水纱布包裹;吻合过程中间断向肠管表面滴注4℃生理盐水降温处理。结论:应用改良Kort法建立的猪节段小肠移植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导致小肠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趋化因子RANTES及其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急性排斥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观察小肠移植术后早期应用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Met-RANTES对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与他克莫司的协同效应。设计: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观察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普通外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实验室及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电子显微镜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09/2005-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实验室完成。以96只SD大鼠为供者,96只Wistar大鼠为受者,施行异基因节段性异位小肠移植。方法:移植后的大鼠以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分为4组(n=24):对照组、Met-RANTES组(200μg/d)、他克莫司组(0.5mg/(kg·d))及Met-RANTES 他克莫司组(Met-RANTES200μg/d 他克莫司0.5mg/(kg·d))。后3组均于移植术后腹腔注射给药,共7d;对照组移植前后不作任何处理。术后观察移植大鼠的一般状况、存活时间以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于移植术后3,5,7d分别取各组大鼠移植肠标本(n=6)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移植肠RANTES和CD4 ,CD8 ,CD25 T淋巴细胞的表达进行连续定量测定。每组剩余6只大鼠作存活时间观察,观察期限为5周。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移植术后存活时间。②各组大鼠移植肠的病理改变。③各组大鼠移植肠RANTES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移植术后96只Wistar受体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Met-RANTES组、他克莫司组和Met-RANTES 他克莫司组大鼠平均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Met-RANTES 他克莫司组大鼠存活时间最长,与Met-RANTES组、他克莫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对照组全部死于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移植后第3,5,7天分别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Met-RANTES组、他克莫司组和Met-RANTES 他克莫司组病理学检查无明显排斥反应征象。③对照组大鼠的移植肠RANTES表达在术后各时段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其动态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的进程成正相关;Met-RANTES组和Met-RANTES 他克莫司组大鼠移植肠RANTES、CD4 、CD8 和CD25 T细胞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Met-RANTES能明显抑制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效保护移植肠功能,显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可增强小剂量(0.5mg/(kg·d))他克莫司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异基因骨髓注射在大鼠小肠移植中的免疫耐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3在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完成。①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Wistar)、同基因移植组(FK344/N)、异基因移植组(Wistar)、骨髓胸腺内注射组(Wistar),空白对照组18只,其余每组18只受体大鼠,供体为18只FK344/N大鼠。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选用供受体大鼠进行全小肠异位移植,骨髓胸腺内注射组在行异基因小肠移植前7d取供体骨髓细胞行受体胸腺内注入,同基因移植组、异基因移植组大鼠不注射异基因骨髓细胞,只进行全小肠移植。②每组大鼠分别于术后3,5,7d观察排斥反应,于各时间点每次处死6只,检测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并取出移植肠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纳入受体大鼠54只及空白对照组大鼠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排斥反应:异基因移植组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后3,5,7d可出现典型的轻、中、重度排斥反应,而同基因组和骨髓胸腺内注射组中未出现排斥反应。②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术后3d,同基因移植组、骨髓胸腺内注射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第5,7天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异基因移植组受体大鼠各时间点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均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1)。结论:移植术前7d异基因供体骨髓在受体胸腺内注射能显著减少小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检测可能作为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敏感的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8.
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在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熟T细胞在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 ,而T细胞活化必须同时存在MHC 抗原肽 TCR和共刺激信号 ,缺少或阻断T细胞的共刺激信号将导致T细胞的无反应、细胞凋亡或克隆丢失 ,从而诱导免疫耐受。在众多的共刺激信号途径中 ,作用最明显 ,最肯定的是B7 CD2 8途径[1 ] 。CTLA4Ig是T淋巴细胞B7 CD2 8共刺激信号途径的有效抑制剂 ,我们用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 (BMSC) ,观察CTLA4Ig蛋白的表达 ,探讨CTLA4Ig重组腺病毒转染BMSC的可行性 ,为基因修饰的BMSC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防GVHD…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人间充质干细胞(MSC)及其Stro-1+MSC亚群对小鼠皮肤移植模型的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作用。从健康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培养MSC,并筛选Stro-1+MSC。建立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供体为雌性C57BL/6小鼠,获取皮片,移植给受体雌性BALB/c小鼠。动物分为4组:①Stro-1+MSC组:照射受鼠移植前输注2×106Stro-1+MSC;②MSC组:照射受鼠移植前输注2×106MSC;③照射对照组:受鼠照射后直接进行皮肤移植;④同系对照组:BALB/c小鼠照射后接受同系小鼠皮肤移植。检测项目包括:移植皮片存活时间,HE染色观察移植皮片病理改变,ELISA检测移植前后受鼠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MSC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为(12.13±3.34)d,较照射对照组(11.38±1.01)d未见明显延长(P>0.05);Stro-1+MSC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为(30.68±5.89)d,较照射对照组及MSC组明显延长(P<0.05),移植皮肤病理检查显示皮片结构清晰。在同系对照组和照射对照组,移植前后受鼠血浆中TGF-β1浓度无显著变化,而在MSC组和Stro-1+MSC组移植后TGF-β1浓度均有显著增高(P<0.05)。结论:Stro-1+MSC较未分选的MSC具有更强的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功能,在体内可显著延长小鼠皮片的存活时间,而这种作用似与TGF-β1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20.
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 ,18岁 ,因肠扭转坏死 ,于 1998年 9月切除大部分小肠 ,诊断为短肠综合征。术前体重 3 0kg。 1999年 5月 2 0日行活体小肠移植术。供体为患者的父亲 ,44岁。供、受体ABO血型均为O型 ,ALA行DR配型均为半相符。切取供体回肠末段 15 0cm ,UW液灌洗血管床 ,修整移植肠血管。受体同时手术 ,将移植肠动脉和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端侧吻合。切断自体小肠 ,移植肠近端与受者的空肠近端行端端吻合 ,移植肠远端与受者的空肠远端行侧端吻合。移植肠末端10cm造口 ,起观察窗作用[1] 。术后早期给予抗凝、抗排斥、抗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