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MRI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22例患者共发现淋巴囊肿27个,3个囊肿1例,2个囊肿3例,1个囊肿18例;左侧盆腔20个,右侧盆腔7个;位于髂外血管旁18个,髂内血管旁9个。MRI表现为边界清楚,圆形、椭圆形或带状,呈均匀长T1长T2液性信号,囊壁较薄而且均匀,囊肿最大径1.0~5.8 cm,平均最大径线2.6 cm ×2.2 cm,增强扫描囊壁呈轻度环状强化,囊液无强化。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在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MRI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盆腔淋巴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盆腔淋巴囊肿的MRI表现,评价MRI对盆腔淋巴囊肿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16个盆腔淋巴囊肿病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盆腔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囊肿直径3.0~7.0cm,平均大小4.5cm×3.2cm。MRI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囊壁薄而均匀,边界清晰,增强后12个囊肿壁见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MRI能清晰显示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态学特征,熟悉这些形态学特征并结合病史对提高诊断正确率、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上腺囊肿的CT、MRI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肾上腺囊肿的CT、MRI表现.结果 10例肾上腺囊肿,6例行CT检查:囊肿壁薄、均匀,1例囊壁有钙化,1例囊内可见分隔,分隔上见点状钙化灶.平扫囊内密度均匀,CT值约为15 HU~30 HU,增强扫描囊内均未见强化,1例囊壁轻度强化,5例囊壁及分隔均未见强化.4例行MRI检查:囊内均呈长T1、长T2信号,囊壁呈长T1、略长T2信号,增强扫描囊内和囊壁均未见明显强化.结论 肾上腺囊肿的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03-4005
目的探讨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影像CT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从收治的腹部囊性淋巴管瘤患者中选出12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确诊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CT诊断的应用方法及CT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12例患者经CT影像诊断显示结果与医师术中所见结果完全一致,具体位置包括盆腔2例、腹膜后腔3例、肠系膜4例和大网膜3例,囊肿在腹膜后间隙、肠系膜及网膜位置生长,不容易剥离,8例囊肿为不规则形态、其余4例为圆形,7例边界清楚、5例边界模糊,且与周围肠管有粘连,术中发现多数囊内液体是淡黄清亮液体,有1例为暗红色陈旧性出血、2例为黏稠黏液。CT影像特征显示:病灶表现为不规则形态,向组织间隙爬行性发展,填充间隙塑形,肿块为多房,大小不一,边界清楚或模糊,囊壁较薄,囊内密度均匀,为水样密度,部分肿块为单房,囊内见脂肪密度,囊壁较厚,周围见血管影。增强扫描检查中,囊内无强化,囊壁与间隔轻度强化,部分见血管穿行征。结论采用CT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能准确显示疾病的影像学和形态学特征,对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很高的鉴别参考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阑尾黏液囊肿的CT影像诊断特点,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囊肿患者12例,分析阑尾黏液囊肿的CT特点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CT扫描显示,5例患者右下腹可见低密度肿块,与盲肠关系密切;7例表现为位于右下腹的边缘光滑的囊性肿块,囊壁较薄,呈卵圆形或哑铃形,囊肿大小不一,直径2~10cm,平均直径(4.7±1.5)cm,囊内容物CT扫描值为8~18Hu;2例囊壁可见不同程度钙化;1例边缘不清,四周渗出,肠系膜脂肪间隙密度变高;5例进行增强扫描,2例无增强,3例囊壁轻度环形增强现象,囊内容物无明显增强现象。12例手术病理诊断为单纯黏液囊肿9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癌1例。结论:阑尾黏液囊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典型征象显示右下腹薄壁囊性肿块伴囊壁弧形钙化及盲肠受压,增强扫描显示囊壁呈轻度环行均一强化,囊内无强化,对术前诊断和良恶性的评估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盆腔淋巴囊肿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经阴道超声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超声诊断盆腔淋巴囊肿50例,盆腔局限性积液2例,诊断符合率96.1%;经超声介入治疗28例(介入治疗组)均痊愈,手术治疗24例(手术治疗组),复发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不良反应较手术治疗组轻(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准确率高,超声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纵隔型支气管源性囊肿(mediastinal bronchogenic cyst,MBC)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8例MBC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仅行CT平扫1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及MRI平扫1例;余12例均行CT增强扫描。18例影像学检查囊肿大小不一,均为单发,以类圆形、椭圆形为主;2例为水样密度型,16例为软组织密度型;17例CT增强扫描示8例未强化,4例为轻度均匀强化,3例为中度均匀强化,1例为轻中度强化,1例为囊内未强化而囊壁强化。1例行MRI检查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压脂序列呈高信号。18例术前确诊3例,误诊15例,误诊率83.33%;位于前纵隔者误诊为胸腺瘤6例,淋巴结增大和良性病变各2例,胸腺囊肿1例;中纵隔者报告为良性病变1例;后纵隔者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淋巴管瘤和良性病变各1例;误诊时间2个月~1年。18例均于胸腔镜下行囊肿切除术,皆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MBC,术后均予常规治疗。随访1~6个月,18例皆无复发,预后较好。结论MBC具有一定影像特征,CT是其首选检查方法,增强CT检查有助于定位、定性诊断,MRI是其补充检查手段,但确诊需依赖术后病理检查。MBC术前误诊可能与发病率较低、接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扫描方案不完善及囊肿成分复杂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妇科急腹症的CT表现,以提高对妇科急腹症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对35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中CT诊断为急性盆腔炎12例,表现为附件增粗及盆腔积液;盆腔脓肿4例,表现为子宫直肠陷窝囊性密度减低区,周边呈渗出样改变,边界模糊,增强扫描呈环形边缘强化,囊内低密度区无强化;异位妊娠及黄体破裂出血各6例,表现为子宫直肠陷窝或附件区类圆形混杂密度包块,边界不清,CT值为42~65 HU,增强扫描见包膜强化,囊内密度未见增高,并见盆腔内积液;子宫内膜异位4例,位于附件区,表现为不均匀混杂密度囊性病变,呈壁薄、多房性,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囊壁呈不规则多环形强化;卵巢囊腺瘤蒂扭转并出血3例,CT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囊性肿块,囊壁薄均匀,内见高密度积血影沉积,CT值为40~75 HU,增强扫描囊壁强化,囊内密度未见增高.结论 妇科急腹症中进行CT检查对临床定性诊断可以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能多方位显示盆腔组织器官解剖结构关系及病理变化表现,能快速诊断急性病因,可作为除育龄期女性及儿童外大多数女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苗勒氏管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2010年3~9月收治3例盆腔囊肿患者。回顾3例患者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影像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 1例盆腔、会阴部巨大囊肿在全麻下行会阴部囊肿切除联合盆腔囊肿切除,术中见肿块呈多房囊性,囊肿血供丰富。1例行腹腔镜下囊肿切除。2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苗勒氏管源性囊肿",术后随访6~11个月未见囊肿复发。另1例经影像检查诊断,予随访观察。结论 B超、CT、MRI检查均可发现盆腔苗勒氏管源性囊肿包块,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黄体囊肿CT和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体囊肿CT和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超声提示黄体囊肿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6例黄体囊肿表现为单房囊肿,内容物CT表现为水样密度,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壁厚呈锯齿状,增强后有强化,3例盆腔内有少量积液。结论:育龄期妇女CT和MRI观察到卵巢锯齿状厚壁囊肿,而且增强后壁有强化,应考虑黄体囊肿的可能,并应与卵巢其他囊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1.
马丽丽 《临床医学》2012,32(1):109-110
盆腔淋巴囊肿是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本院13例淋巴囊肿患者的超声表现,旨在探讨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均为我院2008至2010年住院的女性患者,年龄38~71岁,平均54.1岁,其中宫颈癌5例,子宫内膜癌6例,卵巢癌2例.原发肿瘤均经病理证实,13例盆腔淋巴囊肿,其中有4例为双侧, 9个囊肿,其中1例右侧1个,左侧2个, 9例为单侧发病,共计18个囊肿.其中体积在5 cm以上的囊肿10例,经穿刺抽液及细胞学检查证实,余3例因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积较小,直径1.2~3.7 cm不等,由超声提示为盆腔淋巴囊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输卵管系膜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输卵管系膜囊肿的CT表现。结果:8例在CT检查前均经B超提示为盆腔囊性占位,CT检查示:5例表现为单房囊性肿块影,3例表现为多房性肿块、内有间隔,增强后5例囊壁轻度强化、囊内无强化,3例囊内间隔及囊壁有轻度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输卵管系膜囊肿具有重要价值,结合超声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盆腔肿瘤术后并发淋巴囊肿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盆腔肿瘤术后并发淋巴囊肿的超声表现,评价超声对淋巴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囊液穿刺证实的8例15个盆腔淋巴囊肿病例进行超声观察并总结分析。结果淋巴囊肿超声表现为长条形或椭圆形囊性无回声,5个囊肿壁较薄而均匀,内壁光滑,囊液透声佳,内壁见短线样回声突起;10个囊壁厚度不均匀,内壁不光滑,内壁未见短线样突起。结论超声能清晰显示盆腔淋巴囊肿的的形态学特征,熟悉其超声表现并结合病史对其诊断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超声在盆腔清扫术后并发淋巴囊肿的图像表现,评价超声对盆腔淋巴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囊肿穿刺证实的11例盆腔淋巴囊肿病例进行观察并总结分析。结果盆腔淋巴囊肿超声所见多是位于盆腔一侧或双侧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透声好,长条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11例14个囊肿中9个囊肿壁较厚,厚薄不均,内壁不光滑;5个囊肿壁薄光滑。结论超声能清晰显示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态学特征,熟悉其超声表现并结合病史对其诊断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出现的盆腔淋巴囊肿的疗效分析,探讨超声介入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卵巢癌30例(双侧18例,单侧12例)、内膜癌16例、宫颈癌14例术后出现的96个盆腔淋巴囊肿,囊肿大小≤5.0 cm、无任何疼痛、发热等临床症状分为正常(A)组60例,囊肿大小>5.0 cm、有疼痛、发热等临床症状分为感染(B)组36例, 两组均进行超声介入无水酒精硬化剂治疗。结果:经7天~3月随访观察,盆腔淋巴囊肿治愈率A组达100%,B组达86.1%,有显著差异(P<0.05)。硬化剂治疗前A组无不良反应,B组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微创优势及满意疗效,将成为临床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异位支气管囊肿(BC)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9例BC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7例行CT增强扫描(2例平扫加增强,5例直接增强),2例仅行CT平扫,其中2例加行MRI平扫。结果贲门及胃底5例,左侧肾上腺区3例,骶尾部1例;病灶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软组织或液性密度肿块影,病灶最大径为2.0~10.7 cm,平均4.9 cm。囊肿内部CT值小于20 HU 1例,CT值20~60 HU 8例。5例可见边缘钙化;增强扫描仅1例囊壁明显强化,囊内容物未见强化。病变T_1WI呈低或高信号,T_2WI呈显著高信号。结论 BC在CT及MR表现上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表现,提高MR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67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征象。结果:4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位于单侧25例,双侧21例;共计67个囊肿,其中单房囊肿13个,双房囊肿17个,多房囊肿37个。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MRI表现为长T1长T2为主的混合性囊实性包块,囊壁不清35个,壁清楚32个;囊肿合并亚急性慢性出血49个,合并急性出血8个。增强后嚢壁轻度强化37个,中度强化24个,明显强化6个,囊液及出血成份未见强化。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MRI表现复杂多样,混合性囊实性包块合并不同时期的出血信号是其MR影像学特征,MRI是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增强扫描对颅后窝占位性病变 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评价增强扫描对颅后窝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及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颅后窝占位性病变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其中星形细胞瘤8例。髓骨细胞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转移瘤5例,脑膜瘤9例,脑脓肿2例,表皮样囊肿3例。蛛网膜囊肿4例。结果 血管母细胞瘤呈大囊小结节型。壁结节显著均匀强化,囊壁囊液不强化;髓母细胞瘤实质强化较明显,内部囊变区较小;星形细胞瘤可呈实质性或囊实性,强化表现复杂;转移瘤及脑脓肿强化表现相似,可结合病史加以鉴别;脑膜瘤明显强化,并可显示:脑膜尾征“,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不强化,9例患者术后进行了11次复查,1例诊断肿瘤残留复发,8例可见不同程度的术后改变。结论 MRI增强扫描能对大多数颅后窝占位性病变进行定性诊断,对临床治疗及术后随访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放射性脑病囊肿形成的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放射性脑病囊肿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表现,其中18例术前行CT及MRI检查,4例术前直接行MRI检查。结果 122例放射性脑病囊肿形成均为单发;222例囊肿呈占位效应,周边水肿带形成,中线结构偏移;319例呈单囊改变,3例出现分隔改变;422例囊肿边界清楚,囊壁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扩散不受限,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5囊液密度、信号大致均匀,扩散不受限,18例CT呈偏低密度,平均CT值19 HU;22例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呈不均匀高信号;18例T1WI呈偏低信号,4例呈偏高信号;21例T2WI呈高信号,1例呈混杂信号;621例囊肿内见少许出血沉积。结论放射性脑病囊肿形成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史,不难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行CT与MRI检查的方法以及临床意义,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鞍山市双山医院收治的50例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患者(2014-08—2015-08)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实施CT、MRI检查。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多囊样巧克力囊肿,黄体囊肿伴出血症状经CT以及MRI表现为囊壁光滑,卵巢黏液性囊腺瘤表现为多房性,浆液性囊腺瘤表现为乳头状的浆液性囊腺瘤,结核性盆腔炎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多个囊性病变,输卵管积液表现为扭曲的管状含液体的附件结构。同时,CT诊断检出率为66.00%,MRI诊断检出率为88.00%。结论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行CT以及MRI检查进行诊断,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可以有效的通过各自的特征性表现显示出病变本身以及其周边的关系,从而给临床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从而促进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