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共表达m-bcr/abl融合基因转录子对初诊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巨核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巢式PCR检测M和m-bcr/abl融合基因转录子。盲法计数患者骨髓涂片1.0 cm×1.5 cm2面积内巨核细胞数,随机选取20个巨核细胞分类计数并测定成熟期巨核细胞直径;计数产板型巨核细胞产血小板数。结果107例初诊CML患者M和m-bcr/abl共表达者56例,b3a2型31例,b2a2型25例。共表达m-bcr/abl的b3a2型初诊CML患者血小板数比单表达M-bcr/abl和b2a2型m-bcr/abl( )患者高(P<0.05)。对巨核细胞形态观察,在b3a2和b2a2组,共表达m-bcr/abl和单表达M-bcr/abl的患者骨髓1.0 cm×1.5 cm面积内巨核细胞数、成熟巨核细胞数和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表达m-bcr/abl的b3a2型患者产板型巨核细胞产板数比单表达M-bcr/abl患者高(P<0.05);而b2a2型的共表达m-bcr/abl组和单表达M-bcr/abl组1.0 cm×1.5 cm面积内巨核细胞数、成熟巨核细胞数和直径及产板型巨核细胞产板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表达m-bcr/abl的b3a2型初诊CML患者血小板数增高是由其巨核细胞产板数多造成的,而与其巨核细胞数、产板型巨核细胞数和直径无关。  相似文献   

2.
孟文彤  粟军  曾诚  刘霆  李建军  史青  余江  崔旭 《检验医学》2007,22(6):667-671
目的 研究共表达m-bcr/abl融合基因转录子对初诊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巨核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巢式PCR检测M和m-bcr/abl融合基因转录子.盲法计数患者骨髓涂片1.0 cm×1.5 cm2面积内巨核细胞数,随机选取20个巨核细胞分类计数并测定成熟期巨核细胞直径;计数产板型巨核细胞产血小板数.结果 107例初诊CML患者M和m-bcr/abl共表达者56例,b3a2型31例,b2a2型25例.共表达m-bcr/abl的b3a2型初诊CML患者血小板数比单表达M-bcr/abl和b2a2型m-bcr/abl( )患者高(P<0.05).对巨核细胞形态观察,在b3a2和b2a2组,共表达m-bcr/abl和单表达M-bcr/abl的患者骨髓1.0 cm×1.5 cm面积内巨核细胞数、成熟巨核细胞数和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表达m-bcr/abl的b3a2型患者产板型巨核细胞产板数比单表达M-bcr/abl患者高(P<0.05);而b2a2型的共表达m-bcr/abl组和单表达M-bcr/abl组1.0 cm × 1.5 cm面积内巨核细胞数、成熟巨核细胞数和直径及产板型巨核细胞产板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共表达m-bcr/abl的b3a2型初诊CML患者血小板数增高是由其巨核细胞产板数多造成的,而与其巨核细胞数、产板型巨核细胞数和直径无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M-bcr/abl和m-bcr/abl两种类型融合基因在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表达,并且绝大多数病例同时进行了免疫表型和DNA倍体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25%(12/48)的病例M-bcr/abl或m-bcr/abl融合基因阳性,m-bcr/abl阳性率略高。分析bcr/abl阳性病例的免疫表型,发现大多数病例为B系标志阳性,但部分T系标志阳性的病例也检测出M-bcr/abl或m-bcr/abl,说明bcr/abl阳性ALL病例以B系标志阳性者居多,T系标志阳性的ALL病例也可为bcr/abl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和监测CML残留病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PCR(RT-PCR)检测337例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残留病灶的动态监测,共检测632人次。其中移植(包括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和脐血移植)患者26例;服用格列卫的患者22例;其它治疗方案患者289例。结果在337例CML初诊患者中bcr/abl基因表达阳性者325例,阳性率为96.4%;其中b3a2型转录本占58.5%(190/325),b2a2型转录本占41.2%(134/325),b3a3型转录本占0.3%(1/325)。未发现b2a3型转录本。移植患者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率为88.5%(23/26),时间在30~201 d之间,中位数为55 d;服用格列卫患者融合基因总转阴率59.1%(13/22),转阴时间在用药后90~365d之间,中位数为210 d;其它治疗组患者转阴12例,转阴率为4.1%(12/289)。结论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及动态观察,对CML的临床诊断、疗效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具有特征性的Ph染色体,即t(9;22)(q34;q11),产生bcr-abl融合基因.由于bcr基因的断裂位点不同,导致了bcr-abl融合基因的多种类型.目前文献报道主要有三种类型,M-bcr,包括b3a2和b2a2型编码P210融合蛋白;m-bcr编码P190融合蛋白;e19a2型编码P230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6.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血病bcr/abl mR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RT PCR法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bcr ablmRNA的方法 ,为白血病临床诊断及微量残留病监测提供有用工具。方法 RT PCR扩增培养的K5 6 2细胞bcr abl融合基因 ,A T载体克隆法构建定量标准模板 ,用PE770 0型检测仪 ,建立荧光定量RT PCR方法 ,对方法的灵敏性、稳定性、重复性进行测定 ;定量检测 14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和 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外周血样本。结果 建立的荧光定量RT PCR方法 ,可检测出约 10 - 5μgK5 6 2总RNA中的bcr abl融合基因和 10个bcr abl重组质粒拷贝 ,重复性的CT值 (Cyclethreshold)管间、批间变异系数 (CV)分别为 :2 0 % ,3.7%。 14例CML患者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量中位数为 5 .15× 10 4 拷贝 μgRNA ,产物经电泳分析 ,其中 11例为b2a2 ,3例为b3a2 ,1例 12× 10 4 拷贝 μgRNA的CML患者 ,骨髓移植后 1个月变为 0 .2 3× 10 4 拷贝 μgRNA。 4例ALL患者中 1例有bcr abl融合基因的表达 ,为b2a2 ,表达量为 8.2×10 5拷贝 μgRNA。 结论 建立的荧光定量RT PCR方法灵敏、特异、重复性好 ,结果用拷贝数表示 ,准确可靠 ,利于统一标准。该方法能检测出b2a2、b3a2两种类型的融合基因 ,可广泛用于CML的诊断和微量残留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 2例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CML CP)患者异常的bcr/abl融合基因结构。方法 分别采用常规的M 及 μ 型bcr/abl融合转录子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对RT PCR扩增产物测序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 ,以确定扩增产物的成分及bcr/abl融合转录子类型 ,其中 1例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引物并通过PCR研究其DNA水平bcr与abl基因融合方式。结果  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典型CML CP特征 ,RT PCR扩增后均未见典型的M 及 μ 型扩增带 ,而分别出现一条异常的条带 ,产物大小分别介于M 及 μ bcr/abl之间及小于M bcr/abl。经序列分析证明RT PCR产物均含有bcr及abl基因序列 ,例 1的bcr基因断裂发生在第 18外显子 (e18)内部 ,abl基因融合位点为常见的外显子 2 (a2 )处 ,它们之间插入了 4 0bp的部分abl基因内含子 1b序列 ,为一种新型的符合阅读框架结构的bcr/abl融合转录子e18 int a2。经PCR证明该融合发生在DNA水平。例 2的融合转录子中缺失典型M bcr/abl(b2a2 )融合基因中abl基因外显子 2 (a2 ) ,为e13a3(b2a3)型。结论 少见型bcr/abl融合基因可见于典型Ph染色体阳性CML患者并产生异常的RT PCR扩增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慢性髓系白血痛(CM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是具有Ph染色体,即t(9;22)(q34;q11),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形成bcr/abl融合基因探讨慢性髓性白血病Ph染色体及bcr/abl融舍基因检测对CML早期诊断、分型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直接法或24h短期培养法常规G显带后分析,观察有无Ph染色体,PCR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合形态学特征对51例CML进行分型诊断.结果 51例患者中Ph+/bcr/abl+或Ph-/bcr/abl+共48例诊断为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占94%,其中1例为妊娠合并慢拉白血病;Ph-/bcr/abl-3例占6%,其中2例为非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1例为慢性粒单棱细胞白血病(CMML).结论 Ph染色体及ber/abl融合基因检测将CML患者进一步区分为三型:典型(Ph+/ bcr/abl+或Ph-/bcr/ab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非典型(Ph-/bcr/abl-)慢性粒细胞白血痛(a-CM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明确诊断、早期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SCT)后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表达特征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测定 72例CML患者SCT后不同时间骨髓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的表达。结果显示 ,CML患者移植后 <6个月M bcr/abl阳性率 (79.2 % ,4 2 /5 3)显著高于 6 - 12个月(34.3% ,11/32 )及≥ 12个月 (35 .1% ,13/37) (P <0 .0 0 1) ,各时间段M bcr/abl阳性患者的临床复发率分别为1 9% (1/5 3) ,0 (0 /32 )及 16 .2 % (6 /37) ;6例临床复发患者中有 5例复发时M bcr/abl与m bcr/abl同时阳性。 14例遗传学缓解患者移植 6个月后M bcr/abl阳性的 17份标本无 1例m bcr/abl阳性。结论 :多数CML患者移植后M bcr/abl仍为阳性 ,一般在 6个月内转阴 ,移植后M bcr/abl阳性的患者不一定复发 ,同时追踪观察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可能会有助于监测残存白血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例表达m型(ela2)bcr/abl融合基因慢性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C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患者骨髓细胞分别用R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RT-PCR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治疗采用羟基脲、阿糖胞苷或羟基脲、HA(高三尖杉酯硷,阿糖胞苷)及干扰素方案。结果2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t(9,22)(q34;q11);免疫分型:CD13、CD15、CD33阳性.其中例2同时表达CD10抗原(34.35%):RT-PCR分析例1初诊时M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b3a21,治疗后M型bcr/abl转阴而m型bcr/abl(ela2)阳性,例2初诊时即为M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而in型bcr/abl(ela21阳性:两例患者骨髓像及临床均表现为慢性期.但例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不显著(15~47&#215;10^9/L),脾脏不肿大。结论 m-bcr/ablCML是罕见的CML分子亚型。具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其发现对于临床诊断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例表达m型(ela2)bcr/abl融合基因慢性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C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患者骨髓细胞分别用R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RT-PCR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治疗采用羟基脲、阿糖胞苷或羟基脲、HA(高三尖杉酯硷,阿糖胞苷)及干扰素方案。结果2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t(9,22)(q34;q11);免疫分型:CD13、CD15、CD33阳性.其中例2同时表达CD10抗原(34.35%):RT-PCR分析例1初诊时M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b3a21,治疗后M型bcr/abl转阴而m型bcr/abl(ela2)阳性,例2初诊时即为M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而in型bcr/abl(ela21阳性:两例患者骨髓像及临床均表现为慢性期.但例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不显著(15~47×10^9/L),脾脏不肿大。结论 m-bcr/ablCML是罕见的CML分子亚型。具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其发现对于临床诊断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GATA-2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对各类白血病患者GATA-2的表达进行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同时检测bcr/abl和PML/RARα的表达。结果 初治/复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GATA-2的阳性率分别为93%和7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为83%。正常人骨髓和外周血未检测到GATA-2。缓解期AML患者GATA-2的表达与初治/复发AM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移植治疗后患者GATA-2的表达率显著下降;移植治疗后的CML患者在bcr/abl转阴后仍可检出GATA-2,而移植治疗后APL患者PML/RARα和GATA-2都为阴性。结论 GATA-2基因转录产物在正常人骨髓和外周血中低表达,在各类白血病中高表达。缓解期骨髓中仍有GATA-2的高表达,移植治疗后GATA-2表达显著下降。GATA-2高表达反映了患者体内残存的白血病干细胞,自体或异基因骨髓移植可以更好地清除白血病干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bcr/abl反义寡核苷酸 (AS ODN)净化后自体骨髓移植 (ABM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疗效。方法  5例CML中慢性期 2例 ,加速期 1例 ,急变期 2例 ,均具b3a2型bcr/ablmRNA。骨髓采集前患者均经 2个疗程大剂量联合化疗的体内净化 ,自体骨髓经CS30 0 0plus浓集后加入 18bp的硫代bcr/ablAS ODN(40~ 6 0 μg/ml,48~ 6 0h)体外净化Ph 细胞。预处理方案为全身照射 环磷酰胺 (TBI CTX)或马法兰、阿糖胞苷、CTX和环己亚硝脲 (MAC CCNU)。结果 体内净化后骨髓Ph 细胞减至 34 % (2 4%~ 46 % ) ,bcr/ablmRNA( )的CFU GM减至 45 .6 % (33%~ 5 8% )。经bcr/ablAS ODN净化后 ,2例骨髓bcr/ablmRNA(- ) ,3例bcr/ablmRNA( ) ,但bcr/ablmRNA( )的CFU GM明显减少。 5例ABMT后造血重建有延迟现象。经 2年以上随访观察 ,3例移植后持续 9~ 12个月主要遗传学缓解 (MCR) ,且移植后慢性期明显延长 ,其中 1例急变期患者至今无须治疗 ,现已无病生存 37个月 ,bcr/ablmRNA(- )。 1例急变期患者仅获短暂MCR ,移植后 7个月急变期复发 ,1例移植后第 74天因造血重建延迟而感染、出血死亡。结论 bcr/ablAS ODN净化后ABMT可使部分患者取得相当一段时期的MCR及延长慢性期。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PY20抗酪氨酸磷酸单克隆抗体检测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诊断中的特异性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采用抗PY20和CD45抗体标记,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28倒初诊CML患者治疗前后PY20阳性率,比较其与bcr—abl融合基因及Ph染色体结果的符合率。另外,随访监测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L患者的PY20阳性率、bcr—abl融合基因及Ph染色体的变化。结果表明:@28例初诊CML患者PY20在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表达率分别为(40.31±1.22)%、(77.28±1.14)%,(78.12±1.32)%。CML慢性期PY20袁达率低于加速期或急变期(P〈0.05),加速期和急变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28例初诊CML患者经治疗后获得CR、PR、NR患者的PY20阳性率分别为(15.56±1.51)%、(38.73±2.31)%、(60.43%±2.04)%。CR患者PY20阳性率明显低于PR及NR的患者(P〈0.05)。PR患者低于NR患者(P〈0.05)。③初诊患者PY20与RT—PCRbcr-abl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92.31%,阴性符合率为95.45%;PY20与Ph染色体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88.46%,阴性符合率为95.46%。④7例患者移植后Ph染色体均为阴性,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持续阴性5例,持续阳性2例。此7例PY20细胞表达均为阴性。结论:①流式细胞术检测CML细胞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阳性率有较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可应用于CML的早期、快速辅助诊断。②PY20阳性率对CML分期、病情监测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⑧流式细胞术、RT—PCIR及染色体核型分析能相互补充提高CML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Mcl-1基因和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41例CML病人(包括慢性期15例、加速期6例、急变期6例、伊马替尼治疗后遗传学完全缓解8例及非伊马替尼治疗的未缓解的CML病人6例)骨髓标本Mcl-1基因、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以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CML各组Mcl-1和Bcr/Abl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χ2=19.12~36.08,P〈0.05)。伊马替尼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Mcl-1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Z=2.547~3.254,P〈0.05);加速期、急变期及非伊马替尼治疗组之间Mcl-1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Z=0.481~1.922,P〉0.05),但均明显高于慢性期(Z=2.650~3.465,P〈0.05)。Bcr/Abl mRNA在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及非伊马替尼治疗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Z=0.480~1.196,P〉0.05)。CML病人Mcl-1与Bcr/Abl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 Mcl-1和Bcr/Abl与CML的病情密切相关,参与CML的发生和发展,是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思林  孙慧  马杰  陈黎 《临床荟萃》2009,24(6):490-493
目的分析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进一步探讨影响伊马替尼疗效的因素。方法6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给予口服伊马替尼治疗;其中慢性期(CP)51例,加速期(AP)5例,急变期(BP)7例。结果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CP94.1%(48/51),AP40.0%(2/5),BP28.6%(2/7),累计82.5%(52/63);完全遗传学缓解率(CCR):CP60.8%(31/5]),AP20.0%(1/5),BP14.3%(1/7),累计52.4%(33/63);部分遗传学缓解率(MCR):CP82.4%(42/51),AP40.0%(2/5),BP28.6%(2/7),累计73.0%(46/63)。可评估分子效应的21例患者中,8例达完全分子效应(38.1%),4例发生主要分子效应(19.0%),累计57.1%(12/21)。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和骨髓抑制,可通过调整剂量或药物治疗控制。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如恶心、水肿等)发生率较高,但大多程度轻微且可耐受或自行消失。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高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和遗传学缓解率及分子效应,不良反应轻微。常见血液学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及轻度水肿,大多程度轻微,患者能够耐受。个体化正规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