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护协作临床新药管理制度在合理用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起采用民主推举法选出全科各层次医护人员9名组成药物管理小组,对每种临床新药引进及正规使用采取制度化管理,即对医护人员用药实施监督,达到客观、科学、合理、公正的用药。比较医护协作临床新药管理制度实施前(2016年1-12月)和医护协作临床新药管理制度实施后(2017年1-12月)科室用药的合理性、医护人员对新增药品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率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管理办法实施后,医护人员能自觉遵守科室新药管理办法,合理用药率为96.0%,医护人员掌握率为100%,患者满意率为98.0%,药物不良反应率为3.0%。结论医护协作临床新药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合理用药率,提升了患者的满意率,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崔洪生  杨泉 《护理学报》2016,23(8):35-37
目的 了解本院临床护士对应用台式水银血压计的质量控制相关知识认知现状,为制定台式水银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的质量控制培训及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2015年8月,方便抽取本院186名临床护士,对应用台式水银血压计的质量控制相关知识进行调查.结果 78.5%的临床护士不知道科室目前备有几种不同类型的血压袖带;62.4%的临床护士不知道多久质检1次;21.5%的临床护士在出现气球打压乏力时,继续监测当次的血压;57.5%的临床护士在出现漏水银时,不知道正确处理漏在地上的水银.结论 本院186名临床护士对应用台式水银血压计进行血压监测的质量控制相关知识认知不足,制定台式水银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的培训计划及规范管理台式水银血压计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PDCA循环法在产儿科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产儿科50名医护人员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医护人员考核成绩。结果产科医护人员培训前后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培训后优于培训前。结论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专题培训,可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加强眼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探讨如下。 1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人人参与、人人把关,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眼科除组织各级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感染委员会组织的有关知识培训外,监控小组还制定出本科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并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增强全科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使每个医护人员能自觉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共同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全科护士的工作情况并探讨其职业发展中的相关因素,为社区全科护士的培养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方法 2011年12月到2012年1月期间对市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5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被调查者均在2011年12月份以前取得全科护士职称,其中 10名是护士长或护士长助理,其余40名为护士。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职业发展情况、全科护理工作情况、继续教育等情况。结果 参与调查的50名全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8到50 岁,平均年龄(36.85.5岁), 社区护理缺乏适应社会要求的全科护士, 社区护士缺乏全科护理等方面的培训,社区护理离职率偏高。 结论 上海市社区全科护士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明确岗位职责,对全科护士应实施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的满意度,降低离职率。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2月,我们将三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应用到脊柱外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充分调动了全科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参与的积极性,使医院感染发生率在近一年来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因素,探讨其对策。方法:通过分析职业危害产生原因,进一步细化各岗位工作流程、操作方法及质量标准,加强培训,采用有针对性的对策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强调执行与落实的力度。结果:通过2年多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全科职业危害从10名减少到1名,无一人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提高了职工采取有效防护的自觉性,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健康,有效防止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方秀华  姚志清王健 《护理研究》2006,20(12):3222-3223
目前,大多数口腔医院及牙病防治所仍沿用汞合金为病人进行牙体修复充填,以苯作为义齿基托树脂的溶解剂也为数不少。医院临床80%以上仍沿用含汞的体温计、血压计。汞、银汞合金调制和填充过程产生的汞蒸气,苯作为溶解剂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苯蒸气,含汞体温计和血压计使用不当破碎后的汞外泄,都会给临床医护人员和病人带来很大的危害。笔者于2004年2月-2005年12月对省内不同等级的口腔医院及牙防所工作的201名口腔专业临床医护人员进行了汞、苯认知状况及职业防护知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健康保障需求的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逐步完善,社区居民一旦发生危急重症,社区医护人员即处于医疗急救的最前沿,能否及时有效地救治患者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有研究指出,社区医护人员急救知识掌握明显不足,知识老化,对急救基本技能的手法和要求不到位[1]。为了探讨全科医师急救技能的培训效果,本次研究对203名社区全科医师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2年3月至2012年4月参加全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临床工作中针刺伤的危害,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以降低临床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对进行培训前(2007年3月-2008年3月)发生针刺伤的132名临床医护人员的针刺伤情况,及培训后(2008年5月-2009年5月)136名临床医护人员的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3月-2008年3月医护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为89.7%。经过培训后,2008年5月-2009年5月针刺伤发生率为23.1%。护理人员为针刺伤发生频率最高的群体;带有针头的注射器引起的损伤占损伤总数的37%。结论加强职业防护,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护理操作规程,可以明显的降低医护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提高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7年1~12月首次确诊为2级原发性高血压,经住院治疗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后,并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复诊,建立高血压健康档案患者11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1例,对照组58例,两组均进行相同的健康指导及填写治疗记录卡,对照组随访方式为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复诊,实验组在对照组随访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医护人员入户或结合电话随访。1年后将两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等资料,经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随访结束时不良生活方式(限盐、运动、吸烟、饮酒)改变、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等,经χ2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入户随访结合电话随访加强了对高血压患者的督导作用,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明显,提高了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12.
泌尿外科院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对泌尿外科2005年1-12月发生的30例医院内尿路感染病例进行前瞻性调查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医护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为主要的感染因素。该科2005年1~12月862例出院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病例66例,总感染率7.66%,其中医院内尿路感染30例占45.46%,在部位感染中排第一位。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结论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规范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尿道外口的消毒,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控制尿路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3.
对全科医师教学与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遵照中央提出的“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战略任务,为了适应21世纪卫生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作为北京市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之一,按照北京市全科医师培训教学任务书,从1999年12月开始接收北京市卫生局全科医师培训任务,迄今已培训学员90名。今年又接收10名学员正在培训。我院在培训基地的建设和对全科医师培养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做到对培训基地担负的任务和使命认识到位、组织机构健全、教学设备完善、管理部门和主管教学的科室都有专人负责,为全科医师的培训营造了一个平台。实践表明,来我院培训的多数学员通过临床实践和理论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初步具备了全科医师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为社区服务奠定了基础。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和探讨,全科医师的教学已初步形成组织管理、临床教学规范化的全科医师队伍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监测血压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监测血压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 5 0例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均自备血压计 )自我监测血压情况进行调查 ,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 ,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血压计 ,如何监测血压。出院 2周后进行随访 ,了解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血压的方法及血压控制的情况。结果接受健康教育前后的高血压患者在自我监测血压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健康教育和自我监测血压能较好地改善个人的健康行为和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急救护士专科知识培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首先对全科护士进行1次全面的摸底考核,然后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通过专科知识培训开展一系列QCC活动后,再次考核,对两次考核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开展QCC活动后,全科护士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以及护理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较之前有明显提高,合格率也显著提高。结论在急救护士专科知识培训中开展QCC活动提高了急救专科护士合格率、培训质量,及对QCC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执行力等。  相似文献   

16.
灾难救护医护人员心理救援能力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灾难救护医护人员对心理救援能力培训的需求,为组织和开展灾难救护心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四川两地4所三级甲等医院中参加过灾难(地震、交通事故、火灾等)救护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护人员既往接受灾难救护心理培训的情况、对灾难救护心理培训内容的需求及对实施灾难救护心理培训模式的需求。结果247名医护人员中仅63名(25.5%)参加过相关心理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为参加讲座(37人次);医护人员对灾难救护心理培训各项内容的需求均分均在4分以上,得分最高的是灾难情境避险及遇险应对(4.58±0.53)分;66.4%的被调查者希望通过参加讲座的形式接受培训,50.2%的被调查者希望每年能有1~2次的培训,培训的方式以有经验的救护人员分享其经历(57.1%)和分析现场救护相关资料(55.1%)为主,59.5%的被调查者希望培训安排在平时工作中。结论目前医护人员的灾难救援心理知识储备不足,只有拓宽培训内容、丰富培训方法、加强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的规范化培训,才能有效提升其灾难救护的心理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经中心静脉通路装置采血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系统检索相关网站及数据库中关于经中心静脉通路装置采血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系统评价、指南、证据总结和专家共识,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2月7日。经过循证护理培训的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并结合专业判断,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 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指南6篇、系统评价1篇。总结的最佳证据包括医护人员培训、采血方法、采集特殊标本、采血质量控制策略4个方面,共27条证据。 结论 医护人员在证据转化过程中应全面评估临床情境和患者个体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并应用最佳证据,以提高经中心静脉通路装置采血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的自测血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 30 0例高血压患者的自测血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在为期 1 0个月的观察中 ,指导患者自测血压 ,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结果男性 1 98例 ,女性 1 0 2例 ,平均年龄 74岁。有自备血压计患者 1 6 8人 (5 6 % ) ,无自备血压计患者 1 32人 (4 4 % )。在为期 1 0个月的随访观察期间 ,6 4 % (1 0 8/ 1 6 8)的有自备血压计患者和 6 1 % (81 / 1 32 )的无自备血压计患者接受 2次以上健康教育 ,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但在接受 2次以上健康教育的患者中 ,1 0 0 % (1 0 8/ 1 0 8)的有自备血压计的患者和 6 6 7% (5 4 / 81 )的无自备血压计的患者能够较好的改善个人的健康行为和控制血压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健康教育和自测血压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刘燕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6):555-556
目的探讨应用臂式电子血压计和水银血压计监测住院高血压病人血压有无差异,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抽取住院高血压病人20名,分别用臂式电子血压计和水银血压计于6:30am~7:00am测量血压。采用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两种血压计所监测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血压计对高血压病人血压测量结果相同,可以同时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样化模拟演练医护培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1日~2019年9月1日心内科和急诊科的38名医护人员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名;本研究中涉及的患者为同期急诊收治的2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不同组医护人员参与抢救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06例和对照组98例。研究开始前所有参与的医护人员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流程培训,对照组医护人员接受常规理论培训,研究组医护人员接受多样化模拟演练医护培训,两组医护人员均培训4周。培训结束后两组医护人员分别参与急诊科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过程,记录每组从急诊科接诊至患者进入导管室进行急诊介入手术期间的DTB总耗时及DTB过程中医生获取到第1份心电图时间(T1)、抽血检测心肌梗死三项至获取到检测报告的时间(T2)和通知心内科医生至导管室激活时间(T3),记录急救后患者的救治结局并计算抢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T1、T2、T3及从接诊至患者进入导管室进行急诊介入手术期间的DTB总耗时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救治结局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样化模拟演练医护培训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结局效果较好,缩短患者从接诊到导管介入期间的救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