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胎儿颈部透明层(NT)厚度与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妊娠早期胎儿NT厚度测量的单胎孕妇,共4958例建立前瞻性研究队列,进行妊娠早期胎儿结构超声筛查、妊娠早期血清学筛查、妊娠中期超声筛查及对新生儿出生后28 d的体格检查。根据妊娠早期超声筛查的结果,分为胎儿NT增厚(≥3.0 mm)者167例与NT厚度正常者4791例;将胎儿NT增厚的孕妇,分为胎儿单纯NT增厚者86例与NT增厚合并结构异常者81例。分析不同NT厚度胎儿的预后,并重点对单纯NT增厚与NT增厚合并结构异常胎儿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妊娠早期超声筛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或血清学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经绒毛穿刺取样术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以明确产前诊断。结果(1)胎儿NT厚度正常孕妇的妊娠结局:共4791例孕妇,包括胎儿NT厚度正常且无结构异常者4726例,其中妊娠中期及产后新诊断结构异常83例,4688例活产;胎儿NT厚度正常但结构异常的孕妇65例,其中61例孕妇终止妊娠,4例活产。(2)胎儿单纯NT增厚孕妇的妊娠结局:86例孕妇中,66例(76.7%,66/86)行CMA检测,3例胎儿诊断为21三体综合征;除7例孕妇选择终止妊娠外,余79例行妊娠中期超声检查、新生儿出生后28 d体格检查、新生儿电话随访至6~21个月均未发现发育异常。(3)胎儿NT增厚合并结构异常孕妇的妊娠结局:81例孕妇中,73例(90.1%,73/81)行CMA检测,其中32例的胎儿为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70例选择终止妊娠,2例妊娠中期自然流产,9例活产。(4)NT增厚是否合并结构异常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及预后比较:单纯NT增厚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为3.5%(3/86),合并结构异常者为39.5%(32/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P<0.01);胎儿单纯NT增厚孕妇的健康新生儿存活率为91.9%(79/86),合并结构异常者为9.9%(8/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P<0.01)。结论妊娠早期,超声筛查胎儿NT及结构,能提高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率。单纯NT增厚胎儿的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较低,新生儿健康存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毒性病理学是促进动物和人类健康发展最有价值的学科之一,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毒性研究中对石蜡包埋、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切片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毒性病理学评价的金标准。数字毒性病理学、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尤其是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是全球颠覆性、快速发展的技术领域,其对组织病理学领域的影响正在迅速显现。组织病理学检查种类繁多算法的发展和应用,表明人工智能病理学平台可深度影响将来数字毒性病理学、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然而,与所有其他革命性的技术相同,人工智能病理学平台在实施和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人工智能在毒性病理学中的应用、机器学习在数字毒性病理学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对数字毒性病理学的影响,以期为我国毒性病理学中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SOS应答是普遍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种低保真度的DNA修复方式。当细菌DNA受损时,大量的DNA单链堆积,SOS应答启动并诱导远距离基因表达参与DNA修复。此修复过程缺失了DNA复制的校正功能,因此SOS应答会大大增加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从而使细菌能够更快的适应不利环境。另一方面,随着细菌耐药的日益严峻,qnr基因家族成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 PMQR)研究热点。有报道发现细菌的SOS应答会对菌株的qnr耐药水平造成明显的差异性,完整的SOS应答能够使菌株MIC成倍增加。由此可以怀疑SOS应答对qnr基因的表达存在相应的调控机制,但是相关机制尚未阐明。基于此本文就SOS应答机制和qnr耐药机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试探性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患者当作调查对象,随机将80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对照组借助产科常规护理路径,实验组借助护理干预路径,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75.0%,实验组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2.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患者的治疗中,护理干预路径护理效果更佳,同时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气管支气管结核(tracheobronchial tuberculosis,TBTB)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的黏膜、黏膜下层、平滑肌、软骨及外膜的结核病。近几年来TBTB发现率有明显增多趋势。TBTB的确诊目前仍然需借助支气管镜检查及细菌学或病理学证据,故支气管结核易被误诊、漏诊及误治、漏治。TBTB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是避免气管支气管狭窄、闭塞、软化等所致的肺功能损害的重要措施~([1])。中国为耐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教育目标的转变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已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PARG基因沉默抑制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系体外淋巴管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ARG)基因沉默对肿瘤淋巴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CT26细胞分为未转染组,空载组和PARG-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组,经嘌呤霉素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细胞克隆。用Westernblot法检测PARG、PARP-1、NF-κB和VEGF-C蛋白表达。给BALB/c小鼠腹腔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良性淋巴管瘤形成,分离并培养小鼠淋巴管内皮细胞(LEC)。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VEGFR-3和Podoplanin的表达,共培养实验检测LEC体外淋巴管样结构的形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ARG-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CT26细胞系后PARP-1、NF-κB及VEGF-C蛋白表达显著减弱,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0±0.05,0.9±0.02和0.2±0.02(P<0.05)。LEC表达VEGF-C和Podoplanin;PARG沉默组的LEC体外形成淋巴管样结构明显较未转染组和空载组少(P<0.05)。结论 PARG抑制肿瘤淋巴管形成可能与降低VEGF-C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减少甲状腺切除术后出血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100名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单双数床号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在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下,观察两组的术后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为(124.45±50.52)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00.52±94.58)ml,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6.37±2.5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53±2.73)分。结论对接受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血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63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表现及护理体会,包括术前的心理支持、高钙血症的监测与护理、胃肠道反应的护理、骨病护理、饮食指导,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认为对甲状旁腺腺瘤患者围手术期采取个体化护理,可以取得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ACE联合索拉非尼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其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收治的120例中晚期PLC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各6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和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48.33%)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功能异常及白细胞下降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Child pugh分级、甲胎蛋白、肿瘤血管侵犯、口服索拉非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肿瘤平均直径及谷丙转氨酶均对中晚期PLC患者的总生存率有影响(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AFP400 ng/mL、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1.77及肿瘤平均直径5 cm是中晚期PLC患者治疗后影响预后效果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同时发现术前AFP400 ng/mL、肿瘤平均直径5 cm及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1.77是中晚期PLC患者治疗后影响预后效果的危险因素,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