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鞘内注射巴氯酚由于作用持久,全身副作用轻等优点被应用于治疗脑瘫儿童痉挛。介绍了鞘内注射巴氯酚的原理及其实施方法。综述了鞘内注射巴氯酚治疗脑瘫儿童上肢或下肢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含非对照性研究和对照性研究),鞘内注射巴氯酚是一种有效的缓解脑瘫痉挛的疗法。  相似文献   

2.
脑瘫是造成儿童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多由痉挛引起, 它是影响患者功能和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目前, 临床上用于治疗痉挛的方法有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鞘内注射巴氯芬(IBT)作为一种有效的缓解痉挛的方式在国外应用广泛, 在国内则应用较少。本文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就IBT治疗痉挛型脑瘫(SCP)的可能机制、临床应用以及并发症的应对措施等展开综述, 旨在为国内SCP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痉挛型脑瘫是脑瘫的常见类型,约60%~70%的脑瘫患儿为痉挛型脑瘫。缓解痉挛的方法有手术、口服肌肉松弛剂、神经阻滞术、鞘内注射巴氯酚等,其中神经阻滞术较受青睐。近年来出现了用于神经阻滞术的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A,BTX-A)。我院自2000年开展BTX-A神经阻滞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以来,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内收肌痉挛是脑瘫儿童的常见症状。已经发现内收肌的超微结构会出现一些病理性变化,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出现继发障碍,如髋关节脱位、肌腱短缩、关节挛缩、髋关节疼痛等。内收肌痉挛的处理方法包括内收肌牵拉训练、矫形器与训练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闭孔神经前支切断术、内收肌肌腱切断术、酚阻滞术、肉毒毒素注射、鞘内注射巴氯酚等,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5.
鞘内注射巴氯酚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脑瘫是造成儿童残疾的重要疾患之一。尽管在过去 2 0年中围产期医学得到了发展 ,但脑瘫 (cerebralpalsy ,CP)的发病率没有明显改变 ,仍在 1 5‰ - 2 5‰左右[1 ] 。脑瘫患儿 6 0 % - 80 %是痉挛型 ,如何缓解痉挛一直是康复医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过去只重视痉挛后果的治疗 ,现在开始重视痉挛本身的治疗[2 ] ,出现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肉毒毒素注射[3] 等方法。Penn等人于 1984年首次报道了鞘内注射巴氯酚 (in trathecalbaclofen ,ITB)缓解痉挛[3] ,开辟了一条治疗痉挛的新路。后来发展为将…  相似文献   

6.
鞘内注射巴氯芬(Baclofen)是一种食品药物管理改进对痉挛状态的治疗。虽然动物研究巴氯芬沿脊柱注射时有止痛的特征,但是鞘内注射巴氯芬还没有用于治疗人类的疼痛。并且那些研究的大多数已验证它用于与脊髓损伤相关的根性疼痛。我们已发现鞘内注射巴氯芬在一些患不与痉挛状态相关的慢性疼痛病人提供持续性止痛。这个药物多选择用于临床上的那种其他治疗失败或者产生不能耐受的副作用时有效,它不仅在动物的研究有效,而对鞘内注射吗啡产生耐受的病人也有效,并且注射后不产生运动功能障碍的止痛。这里我们显示一系列病例报道,附表显示了这些病例的摘要。  相似文献   

7.
正第四章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第四节药物治疗近二十年应用于脑瘫患儿的抗痉挛药物主要有:1缓解局灶性痉挛药物:神经肌肉阻滞剂(A型肉毒毒素)和化学去神经支配(苯酚、乙醇);2缓解全面性痉挛药物:口服药物(苯二氮卓类、丹曲林、巴氯芬、替扎尼定)和巴氯芬鞘内注射。此外,脑瘫患儿因负重、营养和抗惊厥药应用等因素,常出现低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易造成骨折,故临床上使用维生素D、钙补充剂和双磷酸盐等相应药物以改善脑瘫患儿骨密度~([1])。  相似文献   

8.
蔡斌  陈博昌 《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124-1125
肉毒毒素A由于能产生可逆的化学性去神经作用而被应用于治疗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痉挛。评定肉毒毒素A疗效的常用指标,包括GMFM,Ashworth量表、关节活动度等。在综述了证明肉毒毒素A治疗脑瘫儿童上肢或下肢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含非对照性研究和对照性研究)后,得出了肉毒毒素A用于治疗脑瘫儿童痉挛是安全、有效的和可以很好的被耐受的结论,还需更多的研究去论证结合多种途径(传统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石膏、支具、矫形手术)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肉毒毒素A由于能产生可逆的化学性去神经作用而被应用于治疗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痉挛。评定肉毒毒素A疗效的常用指标,包括GMFM,Ashworth量表、关节活动度等。在综述了证明肉毒毒素A治疗脑瘫儿童上肢或下肢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含非对照性研究和对照性研究)后,得出了肉毒毒素A用于治疗脑瘫儿童痉挛是安全、有效的和可以很好的被耐受的结论,还需更多的研究去论证结合多种途径(传统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石膏、支具、矫形手术)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A型肉毒毒素治疗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c A,BTX-A)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对45例痉挛型脑瘫的患进行前瞻性研究,在下肢痉挛的肌肉内注射BTX-A,观察治疗前后的肌张力及体能评价分数量表(Physical Rating Scale,PRS),疗效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肌张力、治疗后4周PRS相比均具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 BTX-A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cA,BTX-A)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对45例痉挛型脑瘫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在下肢痉挛的肌肉内注射BTX-A,观察治疗前后的肌张力及体能评价分数量表(PhysicalRatingScale,PRS),疗效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肌张力、治疗后4周PRS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TX-A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 最近的医学研究表明,通过鞘内注入小剂量巴氯芬至脑脊液中治疗严重痉挛患者能发挥持久有效的作用。电生理研究发现,巴氯芬对单或多突触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从而能够减轻痉挛状态。随着微泵技术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取得了许多良好的经验。本文通过对使用持续鞘内巴氯芬注射泵(CIBI)的诊疗中心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其使用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后疼痛和痉挛的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和回顾相关文献 ,以详细说明目前脊髓损伤后疼痛和痉挛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结果 :口服药物、鞘内注射巴氯芬和较少应用的脊神经根切除术和脊髓切开术等方法治疗痉挛都有效 ;只有部分脊髓损伤后疼痛患者对于鞘内注射和脊髓切开术治疗有反应 ,大多数则无效。由于没有被广泛认可有效的药物和外科治疗 ,损伤后痉挛在临床上仍然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4.
中枢性肌松剂巴氯芬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霞  康海燕 《临床医学》2011,31(2):114-115
中枢性肌松剂巴氯芬作为国内外首选的抗痉挛药,其降低肌张力的神经康复治疗和临床减轻疼痛质量方面有很好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其缓解儿童肌张力障碍、治疗中枢性顽固性呃逆及僵人综合征等方面最新应用及对巴氯芬鞘内注射疗法的效果做一综述,另回顾性分析巴氯芬所有报道的不良反应,以期对临床用药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肉毒毒素A治疗痉挛型脑瘫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肉毒毒素A(botulinum toxin A,BTX-A)在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7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接受正规康复训练,治疗组辅以痉挛肌注射BTX-A,观察商组患儿的内收肌角与回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治疗组患儿的内收肌角、ADL改善精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复训练仍是有效的脑瘫治疗手段,BTX-A局部注射作为一种重要的输助方法,可为康复训练提供良好时机,两者结合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在脑瘫康复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A型肉毒毒素对痉挛型脑瘫的解痉效果及功能预后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A)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3例脑瘫儿童采用BTA神经阻滞治疗肌痉挛,上肢肌群注射BTA的起始剂量为1-2U/kg,下肢肌群的BTA注射的起始剂量为3-U/kg。结合康复治疗和下肢支具。结果:经BTA注射后的肌张力有明显降低,关节活动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改善了患进行的运动功能。结论:BTA对脑瘫儿童肢体痉挛肌群进行神经阻滞注射,有缓解肌痉挛、改善站立和行走等运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阻滞绝缘针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采用神经阻滞绝缘针注射BTX-A,肌肉选择腓肠肌、比目鱼肌和内收肌群,剂量为每次3-4U/kg,术后结合康复治疗。结果:经BTX-A注射后,被动运动中足背屈角、腘窝角和内收肌角的活动范围有显著增加,随意运动中足背屈角活动范围有显著性扩大。用改良Ashworth测评肌张力有明显降低。开始起效时间平均34.2±16.01h,疗效持续时间平均16.8±4.13周。副作用有注射点疼痛。结论:应用神经阻滞绝缘针注射BTX-A治疗痉挛型脑瘫有定位性较准确,解痉见效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成像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在儿童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8例脑瘫患儿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痉挛型脑瘫51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7例,强直型脑瘫4例,共济失调型脑瘫7例,手足徐动型脑瘫4例,混合型脑瘫15例;在脑瘫治疗过程中27例病人进行了MRI随访。结果:MRI显示脑软化灶14例,大脑脑萎缩改变36例,小脑萎缩6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17例,脑先天畸形11例。有15例患儿伴有大脑白质的髓鞘发育延迟。MRI显示脑瘫病灶的敏感性为95%。经过综合性康复治疗,患儿脑内的鞘发育延迟和脑萎缩病灶的改善及病人的肢体功能的康复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关联(x^2=6.31,P<0.05)。结论:MRI对儿童脑瘫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口服巴氯芬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痉挛的康复治疗疗效,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常规康复治疗相同,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口服巴氯芬(1-2mg/kg/d,q8h)治疗.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痉挛程度,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肌痉挛患儿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药物干预脑性瘫痪患儿的肌痉挛可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便其他活动、延迟手术干预时机,总结脑性瘫痪肌肉痉挛药物治疗的现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湘雅医学院图书馆(http:www.xysm.net)2000-01/2004-12脑性瘫痪肌肉痉挛的有关药物干预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cerebral palsy;spasticity;pharmacal treatment”,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与脑性瘫痪肌痉挛治疗相关的药物方面的文献,无论有无对照组,不排除未随机试验及盲法对照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与药物干预脑瘫肌痉挛相关的文献86篇,其中5篇文献与口服途径的药物相关,81篇与胃肠外给药途径相关.进一步查看全文,筛除明显重复或太陈旧及综述类文献,纳入28篇文献进行综述.资料综合:综合资料发现近几年脑性瘫痪肌痉挛的药物治疗进展不多,治疗的主要药物仍然是苯甲二氮草、巴氯芬、替扎尼定、无水乙醇、苯酚、A型肉毒毒素等常用药物,给药的途径主要有口服、鞘内注射或肌肉注射.同时对各药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结论:药物解除脑性瘫痪患儿肌痉挛是有效的,但需要了解其适应证、禁忌证和临床操作技术,且不能排除其他治疗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