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的直接作用,为有效的结合这两种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加入MP培养12h、24h和48h后,用细胞活性检测试剂CCK-8,检测其对神经干细胞活性的影响,用Hoee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凋亡比率。结果:甲泼尼龙对体外培养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且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的发生凋亡。结论:甲泼尼龙不利于神经干细胞的生长,不宜在进行甲泼尼龙冲击疗法的同时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miR-378对缺血缺氧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梗死心肌中的生存提供新方法。 目的:观察miR-378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耐受缺血缺氧及促进血管形成的能力。 方法: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未转染组和转染组,未转染组为未转染miR-378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组则采用化学合成的miR-378模拟物转染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置于缺血缺氧(无血清,体积分数为1%O2、5%CO2,94%N2)环境中培养24 h后,应用锥虫蓝染色计数法、MTS法检测两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生长及增殖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将两组缺血缺氧后的培养基上清液分别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血管形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缺血缺氧干预后48 h和72 h,转染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细胞数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均为P 〈0.01);转染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较高的增殖能力,缺血缺氧干预后24 h及48 h细胞增殖升高较未转染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P 〈0.05);缺血缺氧后转染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比例明显下降(P 〈0.05)。两组细胞均可促进血管腔样结构形成,但转染组血管管腔样结构较未转染组显著增多(P 〈0.01)。研究结果提示miR-378可促进缺血缺氧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并抑制其在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细胞凋亡,同时可提高其促血管生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背景: 将转染Xbp-1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至脑损伤病变部位,不但确保了Xbp-1基因的稳定及持续表达发挥抗凋亡的作用,也可促进移植后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与分化能力.目的: 验证Xbp-1基因对移植大鼠脑缺血损伤处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分化、抗凋亡作用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年SD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并随机分成4组干预:对照组(不作处理)、PBS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Xbp-1-神经干细胞移植组.于干预后7,14,28 d进行NSS评分,并取脑制各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在脑内的存活与分布情况.移植后第28天使用TUNEL染色检测缺血区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cl-2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 移植后7,14,28d Xbp-1-神经干细胞移植组NSS评分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神经干细胞可以成功迁徙到脑缺血区域并成活、分化为成熟神经细胞,Xbp-1基因修饰后的神经干细胞成活、增殖以及分化能力均强于普通神经干细胞(P<0.05);与其他3组比较,Xbp-1-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脑缺血区域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Bcl-2水平升高(P<0.05).证实了Xbp-1基因修饰可以增加神经干细胞存活、迁徙能力,并通过抗内质网应激显著降低移植后大鼠缺血模型的NSS评分,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氧糖剥夺后处理在缺氧缺糖再灌注损伤中的抗凋亡作用.方法 应用SK-N-SH细胞进行氧糖剥夺4h,然后恢复氧糖20 h建立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模型,3次循环的氧糖剥夺10 min/复氧糖10 min进行氧糖剥夺后处理;细胞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再灌注组(OGD/R组)与后处理组,MTT法与Hoechst33258染色分别检测氧糖剥夺后处理对细胞存活率与凋亡的影响.结果 OGD/R组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下降约43% (P<0.01),后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比OGD/R组提高约22%(P<0.01);凋亡计数显示,OGD/R组和后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增高(P<0.01),而后处理细胞凋亡率低于OGD/R组(P<0.01).结论 氧糖剥夺后处理能提高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细胞的存活率,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离体神经干细胞(NSCs)氧糖剥夺(OGD)模型,并观察缺氧、缺糖等不同培养条件对NSCs存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NSCs,制备OGD模型。将NSCs分为OGD组和正常组,每组分别干预2、4、6、8、10 h。采用MTT法检测OGD干预不同时间对NSCs活性的影响。通过MTT法观察正常培养、单独缺氧、单独缺糖、缺氧缺糖、高糖各组干预8 h对NSCs活性的影响。结果:OGD组干预8、10 h的NSCs OD值低于相应时点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缺氧、单独缺糖、缺氧缺糖、高糖培养组的NSCs OD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独缺糖、高糖培养组与氧糖剥夺组的NSCs 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GD≥8 h对NSCs造成明显的损伤。缺糖是OGD模型造成NSCs损伤的主要因素。葡萄糖浓度是影响NSCs存活和增殖的关键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缺氧状态可诱导机体产生缺氧诱导因子,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产生的一氧化氮(NO)可抑制低氧诱导因子1α的活性。目的:探索低氧诱导因子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神经干细胞的低氧/复氧损伤关系。方法:无菌条件下将出生24 h以内的Wistar大鼠处死,并分离大鼠海马组织,制作成脑组织的细胞悬液,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后,将细胞分为常氧组、低氧组及低氧-复氧组,后两组以150μmol/L氯化钴溶液制备低氧模型,而后低氧-复氧组细胞在低氧4 h时复氧。结果与结论:低氧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凋亡数量及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 NA表达水平增加;而缺氧-复氧组中凋亡神经干细胞数量高于缺氧组,但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 NA表达水平低于缺氧组。说明这两种因子参与细胞低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内皮抑素(endostatin,End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腺病毒载体系统AdEasy-1及AAV 293细胞构建并包装出携带Endo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Endo,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 304,Western-blot检测Endo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及Hochest 33258染色检测ECV 304细胞凋亡情况,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病毒感染48 h后检测到Endo蛋白表达,ECV 304细胞在Ad-Endo感染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术及Hochest 33258染色均检测到细胞凋亡增加.结论:重组腺病毒Ad-Endo在体外可抑制ECV 304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是Endo抑制血管生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最早作为生长因子被认识,近些年来其对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体内研究较多。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干细胞凋亡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孕14dSD大鼠胚脑皮质,体外先悬浮增殖培养后贴壁诱导分化。巢蛋白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以微管相关蛋白2、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取第3代神经干细胞向培养基中添加0.5,5,50,500U/mL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另设不添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对照组。应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检测神经干细胞凋亡,微管相关蛋白2检测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的分化。结果与结论:加入≥5U/mL促红细胞生成素,神经球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显著下降(P<0.01),分化培养后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提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降低体外培养鼠胚脑皮质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促进其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抑制剂Roscovitine(Ros)对糖氧剥夺(OGD)诱导的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OGD1h后恢复糖氧供给(OGD/R)3h、6h、12h、24h组及Ros(100μM)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神经元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和E2F1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OGD/R12h组及Ros组神经元p-Rb表达;TUNEL法检测OGD/R12h组及Ros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OGD/R各组神经元p-Rb及E2F1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12h达最高;Ros组p-Rb及E2F1的表达减少,少于OGD/R12h组(P<0.05);Ros组p-Rb和TUNEL阳性细胞率均低于OGD/R 12h组(P<0.01),两组中大部分TUNEL阳性细胞与p-Rb表达共定位。结论:Ros可能通过抑制Rb磷酸化及E2F1介导的凋亡机制来减少缺血缺氧后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0.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神经元减少,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能力有限。目的:观察联合移植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前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神经干细胞。将生理盐水,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嗅鞘细胞分别移植入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移植7,14,21,28d后,进行大鼠脑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和ChAT阳性表达。结果与结论:联合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联合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数和ChAT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提示嗅鞘细胞能促进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增殖和向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
血清预培养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介绍一种时间短、花费少的神经干细胞培养方法。方法 先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预培养神经干细胞48h,换含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27的DMEM/F12培养液继续培养干细胞球。血清诱导分化后行nestin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血清预培养48h后即可见神经干细胞聚球,nestin免疫荧光染色为阳性。结论 血清预培养可使神经干细胞聚球速度加快,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地表达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mRNA,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对缺氧复氧损伤的神经细胞是否积极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氧复氧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与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共培养,采用Hoechst33258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及生长相关蛋白43在共培养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的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缺氧组(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表达生长相关蛋白43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通过抑制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凋亡和促进共培养细胞生长相关蛋白4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后细胞死亡情况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信号通路成分的表达改变。方法从Wistar大鼠股骨提取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扩增。取第4至6代接近融合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置于氧浓度为0.5%的缺氧箱内培养24、48、72、96h后行台盼蓝染色计数阳性细胞并提取蛋白行Western blot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HIF-1α、ERK、磷酸化ERK表达改变,另取0.5%缺氧培养48h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EPO表达改变,Hoechst 33342染细胞核。结果常氧浓度培养对照组骨髓间充质细胞组台盼蓝染色阳性率为3.5%±0.4%,缺氧培养24、48、72、96h组分别为3.9%±0.2%、5.0%±0.4%、5.9%±0.5%、7.1%±0.5%。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EPO表达在缺氧48h后开始明显上调。F20R表达在缺氧后24h即开始显著上调且倍数更高。总ERK在对照组和不同缺氧时间组表达改变不明显,但HIF-1α和磷酸化ERK缺氧24h后即上调,72h达高峰。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单纯缺氧损害较耐受,缺氧后促红细胞生成素信号通路的主要成分均显著上调,提示促红细胞生成素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耐缺氧和旁分泌保护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在抑制缺氧/复氧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H/R,2h/4h)、缺氧/复氧+白藜芦醇组(H/R+Res)。白藜芦醇分别选择5、10、20、30、40μmol/L浓度,通过TUNEL法检测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率以确定药物的最适浓度,确定最适浓度后进行后续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H/R,2h/4h)、H/R+白藜芦醇组(最适浓度20μmol/L)、H/R+白藜芦醇(最适浓度20μmol/L)+LY294002(20μmol/L)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缺氧/复氧组(H/R,2h/4h)相比,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可抑制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20μmol/L白藜芦醇组出现明显保护作用(P<0.01);LY294002处理后,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5,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减少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体外培养缺氧神经干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1996-01/1996-12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科学所完成。实验材料:同一基因背景新生的Wistar大鼠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提供(黑动字第99102001)。实验方法:①取新生24hWistar大鼠大脑培养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神经干细胞。②取出生1~7dWistar大鼠大脑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③将培养传代纯化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用0.25%胰酶消化成单细胞液后接种于涂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盖玻片上,接种传3代后用胰酶消化的神经干细胞,以1∶10接种比例加入神经细胞完全培养液共培养。④用无菌石蜡油覆盖于低糖细胞培养液表面,制备低氧低糖溶液。对照组:正常神经干细胞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缺氧共培养组:取共培养3d细胞,吸出培养液,用无菌Hank’s缓冲液清洗2次,加入低氧低糖溶液共同作用2,4,8,16h后换液,用PBS缓冲液冲洗3次后,换神经细胞完全培养液,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复氧培养。缺氧单纯神经干细胞组:取传3代神经干细胞,用无菌Hank’s缓冲液清洗2次后,方法同上。实验评估:免疫组织荧光鉴定缺氧条件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estin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分别鉴定为神经干细胞及脑微血管内皮细胞。②对照组细胞胞体饱满,折光性强,周围有光晕。缺氧单纯神经干细胞组细胞胞体肿胀,折光性差,有大量细胞碎屑,仅有少量活细胞,并出现悬浮死细胞。缺氧共培养组细胞形态有所改善,细胞折光性仍较好,大部分细胞突起仍未见回缩,仅少数细胞肿胀,坏死。③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死亡明显增多,存活数明显下降。缺氧共培养组细胞存活数明显高于缺氧单纯神经干细胞组与对照组(321.76±22.20,180.00±17.89,255.33±10.33,P<0.01)。④缺氧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缺氧共培养组细胞存活数明显高于缺氧单纯神经干细胞组,细胞凋亡细胞数低于缺氧单纯神经干细胞组(P<0.05)。结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可以促进缺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减少其凋亡。  相似文献   

16.
背景:实验小组前期研究发现孕鼠宫内缺氧可刺激胎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缺氧6 h时增殖达高峰,在9 h也表现增殖,但能力开始下降.而缺氧达12 h时即表现为坏死或凋亡,但随缺氧天数的延长及时段的不同,对神经干细胞的影响又如何?目的:进一步探讨宫内缺氧对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当归注射液的保护作用.方法: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当归治疗组.孕14 d开始将当归组与缺氧组孕鼠置于三气培养箱中,制作缺氧性脑损伤新生鼠模型,此前1 h分别给于当归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对照组不缺氧,余同缺氧组.孕鼠分娩后立即取新生鼠大脑组织,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行图像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缺氧组新生鼠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的表达较相应对照组增加;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小.②当归治疗组新生鼠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的表达较相应缺氧组减少;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大.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缺氧可刺激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可刺激神经干细胞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以及导致神经元的减少;当归注射液可减弱由于缺氧导致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向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并可缓解神经元的减少,提示当归可能对缺氧大鼠神经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建立缺氧损伤模型,观察缺氧损伤对神经干细胞活力及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吹打、无血清悬浮培养,95%N2、5%CO2比率的缺氧气体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建立缺氧模型,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后的细胞类型,MTT、LDH等方法比较缺氧培养后神经干细胞的变化,并观察缺氧培养1、2、4、6、8 h后神经元分化的比率.[结果]新生大鼠海马可分离出的大量细胞Nestin染色阳性,证实为神经干细胞,分离出的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胶质细胞等神经细胞类型;95%N2、5%CO2比率的缺氧气体培养6 h后神经干细胞MTT值由缺氧前0.368±0.104降至0.268±0.071(P<0.05),LDH漏出量由缺氧前10.369±0.379 unit/(ml·min)增加到13.987±1.240 unit/(ml·min)(P<0.05);神经元的分化比率稍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大鼠海马内提取的细胞为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缺氧培养6 h后可以建立神经干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短时间缺氧培养对细胞分化的类型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背景:基因转染可以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区的存活,但目前对肾上腺髓质素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增殖、凋亡及分泌情况的研究很少.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氧及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增殖、凋亡、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贴壁法体外分离、扩增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x-gal染色测含肾上腺髓质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ADM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感染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未转染组、空载体组、Ad-ADM转染组.在缺氧、无血清条件下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在缺氧0,3,6,9,12,16,20,24 h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检测细胞上清液肾上腺髓质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重组腺病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转染率与病毒感染复数具有量效关系,病毒感染复数为150时细胞的感染率达95.4%.缺氧、无血清培养条件下,3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出现生长抑制、凋亡增加,但是肾上腺髓质素基因转染组于0,3,6,9,12,16 h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缺氧 9,12 h,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肾上腺髓质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达到高峰,且Ad-ADM转染组显著增高于其他两组(P﹤0.05).提示在缺氧、无血清培养条件下 (<20 h),肾上腺髓质素基因转染可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凋亡能力,这可能与肾上腺髓质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低频超声波对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波对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人经外周血动员后Baxter 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成照射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照射后6h,24h,48h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瑞氏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照射后有无出现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照射后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台盼蓝拒染法结果为不同照射强度和不同照射时间组之间数值差异不显著;流式细胞仪未检测到明显凋亡;瑞氏染色光镜下未观察到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为照射后细胞的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低频低强度超声波对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复磁刺激(rMS)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 方法选取新生3d内的SD大鼠乳鼠双侧海马组织悬浮培养NSCs。在分化培养基下,将NSCs单细胞悬液进行贴壁诱导分化后,分为空白对照组和rMS组。空白对照组为自然分化无特殊处理,rMS组刺激参数为频率10Hz、50%最大输出强度、每日1000个脉冲、共刺激7d。rMS组最后1次干预后1h内收集2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分化神经元的比例,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β-微管蛋白3(β-Ⅲtubulin)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量。再将分化7d、无rMS干预的NSCs诱导凋亡,分为诱导凋亡组和诱导凋亡rMS组。诱导凋亡rMS组在诱导凋亡1h后进行rMS干预,刺激参数同上,诱导4h后收集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和晚期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的表达量。 结果rMS干预7d后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无显著性变化(P>0.05),β-Ⅲtubulin、GFAP、BDNF相对表达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诱导凋亡rMS组的细胞凋亡率(9.14±4.72)%与诱导凋亡组的细胞凋亡率(15.38±4.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凋亡rMS组的Caspase-3、Bcl-2、Bax相对蛋白表达量与诱导凋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频率10Hz、干预7d的rMS对体外培养大鼠NSCs的分化无显著影响,但能减少诱导凋亡剂下神经细胞的凋亡,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