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在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 with scoliosis,DLSS) 中的诊断价值,并与MRI扫描、手术所见相比较.方法:选择2004-0112007-06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DLSS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经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观察,其中43例同时行MRT扫描.通过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影像进行分析,确定其椎管狭窄部位、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并与术中所见及MRI比较.结果:①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表现:DLSS对硬膜囊或神经根的压迫较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复杂,除与关节突肥大增生、黄韧带肥厚、椎间盘退变突出有关外.还与关节突关节半脱位、椎弓根移位压迫神经根等因素有关.②与手术所见的符合率:脊髓造影、CT脊髓造影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6%和92.8%,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正确率为95.3%;对于不同弯度的DLSS,二者的诊断正确率无明显差异.③与MRI比较:在弯度较大的DLSS中,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诊断正确率高于MRJ. 结论:脊髓造影和与CT脊髓造影的联合应用于DLSS诊断正确率较高,对于弯度较大的DLSS诊断正确率优于MRI.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腰椎间盘造影和MRI影像学比较研究,评价腰椎间盘造影对慢性下腰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患者66个椎间盘进行腰间盘造影及MRI检查。利用MRI与椎间盘造影的所见之异同将各期病变进行比较,了解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髓核、纤维环以及引起诱发性疼痛的情况。结果(1)MRI检查表现为椎间盘突出、膨出、或形态正常、高度及信号降低(尤其在T2WI图像上)者,与椎间盘髓核造影检查时表现为髓核及纤维环退变为2、3期病变有明显的相关性。(2)椎间盘造影显示2~3期与0期表现,两组间引起诱发性疼痛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χ2=23.55,P<0.05。(3)MRI显示椎间盘膨出、突出两组间引起诱发性疼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造影能够显示椎间盘纤维环放射性撕裂、内环或外环破裂以及髓核碎裂等病理改变,可作为除MRI外的一个较好的补充检查方法,同时椎间盘造影时所引起的诱发性疼痛和临床下腰痛有较高相关性,因而对判断引起疼痛的椎间盘定位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临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及MRI检查,比较两者诊断结果,分析骨折合并脊髓、韧带及椎间盘损伤等情况MSCT、MRI表现.结果 52例中,椎管内骨折片的显示MSCT优于MRI(49个比40个,P<0.05);韧带、脊髓及椎间盘等软组织损伤的显示MRI均优于MSCT,MRI发现韧带损伤15例,MSCT 1例(P<0.01);脊髓损伤CT检出6例,MRI 25例(P<0.01);椎间盘损伤MSCT检出5例,MRI 39例(P<0.01).结论 脊柱损伤应常规行MSCT检查,MRI应作为韧带、脊髓损伤的首选检查.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尤其存在不稳定骨折者,应同时选用MSCT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腰椎间盘造影和MRI影像学比较研究,评价腰椎间盘造影对慢性下腰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患者66个椎间盘进行腰间盘造影及MRI检查。利用MRI与椎间盘造影的所见之异同将各期病变进行比较,了解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髓核、纤维环以及引起诱发性疼痛的情况。结果 (1)MRI检查表现为椎间盘突出、膨出、或形态正常、高度及信号降低(尤其在T2WI图像上)者,与椎间盘髓核造影检查时表现为髓核及纤维环退变为2、3期病变有明显的相关性。(2)椎间盘造影显示2~3期与0期表现,两组间引起诱发性疼痛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x^2=23.55,P&;lt;0.05。(3)MRI显示椎间盘膨出、突出两组间引起诱发性疼痛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椎间盘造影能够显示椎间盘纤维环放射性撕裂、内环或外环破裂以及髓核碎裂等病理改变,可作为除MRI外的一个较好的补充检查方法,同时椎间盘造影时所引起的诱发性疼痛和临床下腰痛有较高相关性,因而对判断引起疼痛的椎间盘定位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脊髓压迫症定位诊断的技术手段现已进入MRI时代。但椎管造影作为传统的技术手段,因其具有价廉、简便易行等优点,目前仍被我国许多医院,特别是在基层医院采用。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椎管造影对脊髓压迫症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与CT及MRI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我们通过核共振、CT及椎管造影对55例髓外硬膜下占位病变的定位与手术精确定位的准确率的比较,对椎管造影在诊断髓外硬膜下占位病变的准确性进行了再评价,并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对术时的切口选择及术中寻找肿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脊柱外伤应用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两种常见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本院收治的42例脊柱外伤患者的的CT、MRI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 CT、MRI对损伤脊柱的椎体骨折检出率、椎弓骨折检出率,以及对碎骨片移位率、椎间盘损伤、韧带损伤、椎管容积改变、脊柱曲度改变、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椎旁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结果 CT能发现特殊部位的骨折及单纯无变形椎体裂纹骨折,能对显示椎体、椎弓骨折线和骨折片的移位优于MRI;MRI 对显示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韧带损伤、椎体挫伤、软组织损伤比CT更敏感、更清楚,显示损伤范围比CT更大、更明确.结论 CT、MRI对显示脊柱外伤各有优缺点,MRI对脊柱外伤空间定位准确,是外伤性脊髓病变最佳的检查方法,对硬膜外出血、韧带撕裂、外伤性椎间盘脱出和椎体骨折也能很好显示,两种方法结合能达到相互弥补不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与膝关节造影CT检查、诊断半月板撕裂的优缺点、准确率及相互比较。方法:利用:(1)CT的高密度分辨率特点,膝关节造影后对比度的提高;(2)MRI对水信号高敏感度及软组织分辨率高的特点进行CT和MRI检查。结果:85例病人,造影CT准确率96%,MRI准确率95%,MRI同时发现有变性等异常。结论:两项检查准确率极高,MRI发现其他病变更多。在MRI尚未开展的基层医院CT造影检查半月板撕裂完全可行,但逐渐将被更具优势的MRI检查取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与膝关节造影CT检查、诊断半月板撕裂的优缺点、准确率及相互比较。方法利用(1)CT的高密度分辨率特点,膝关节造影后对比度提高;(2)MRI对水信号高敏感度及软组织分辨率高的特点进行CT和MRI检查。结果85例患者,造影CT准确率96%,MRI准确率95%,MRI同时发现有变性等异常。结论两项检查准确率极高,MRI发现其他病变更多。在MRI尚未开展的基层医院CT造影检查半月板撕裂完全可行,但逐渐将被更具优势的MRI检查取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X射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对椎间盘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椎间盘炎患者的X射线平片、椎间盘CT平扫及MR扫描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有16个椎间盘炎;11例患者的X射线平片检查结果 均为阴性,捡出率为0;CT扫描结果 ,11例患者中有7例为原有疾病(腰椎间盘膨出/突出症)术后表现,未能直接诊断椎间盘感染,4例经CT扫描后直接诊断为椎间盘感染,检出率为36.36%;MR检查,16个椎间盘均有不同程度肿胀、破坏、碎裂、信号改变,相邻椎旁软组织均表现不同程度受累,检出率为100%.结论 MRI对椎间盘炎的检出率较X射线平片和CT高,能较好地反映椎间盘病变情况,对椎间盘炎病因、病变部位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列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0.
B超探查椎管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近年来在国内外还是一个新的尝试。由于椎管有比较分明的解剖层次,各组织之间有良好的界面,故B超显示椎管形态较清楚。根据椎管形态改变及椎管内有光团可以判断椎间盘突出。B超检查操作简单方便,无创伤、无痛苦,可多次重复检查,不要作特殊准备,可以弥补X线椎管造影之不足。椎管造影由于技术条件或其它原因使椎管阻塞而造影剂不能抵达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亦不能显示椎间盘突出或不能如数地显示所有突出的椎间盘,而B超则可以通过椎间隙逐个探查一一找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B超与椎管造影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诊断率。典型病例B超检查可以确诊,从而免除椎管造影之痛苦。我们1984年10月~1987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与CT扫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后对其病变分辨能力的强弱。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其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均进行了CT、MRI检查,将其摄片请影像学医师进行观察,对两种检查方式得到的诊断信息进行统计,比较其中的差异。结果:CT观察到椎间盘突出26例,膨出13例,脱出7例,椎间盘结节22例,韧带钙化27例,髓核脱水0例;MRI观察到椎间盘突出19例,膨出20例,脱出7例,椎间盘结节29例,韧带钙化14例,髓核脱水6例。结论:MRI对于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结节及脱水辨识度较高,CT对钙化的辨识度较高,整体上MRI准确性更高,易在疾病早期发现病变。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腰腿痛的主要病因,MRI及CT是明确诊断及责任节段的首选辅助检查,但是对于微小的(≤5毫米)游离脱垂型的腰椎间盘突出,CT检查常常漏诊[1、2],在MRI 出现以前,主要靠有创的椎管造影来明确诊断和治疗.随着MRI技术的普及,诊断率逐渐提高,此类疾病确诊率明显提高.但是,由于MRI成像质量及扫描和读片水平的限制仍然存在漏诊问题[3].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超声造影与增强CT/MRI在诊断直径≤3cm肝脏占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3cm的肝脏占位病灶40例患者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增强CT/MRI检查,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MRI诊断≤3cm肝占位病变的准确性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超声造影与增强CT/MRI诊断≤3cm的肝脏占位病灶的准确性分别为90.0%及82.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k=0.69)。对于病史不明确的单个占位病灶,超声造影可通过对增强时相的比较分析,鉴别其性质。结论超声造影及增强CT/MRI对≤3cm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均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就其碘液椎管造影、椎管造影CT(CTM)和MRI表现,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等进行初步研讨、比较分析。认为椎管碘水造影对椎管内肿瘤诊断其定位和定性正确性均不如CTM和MRI,但能帮助确定CTM扫描的正确范围:CTM与MRI对椎管内肿瘤定位正确率相仿,但定性正确率CTM不及MRI,且MRI直观、无痛苦,不失为椎管内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颈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病,通过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这为以往仅靠临床、X线平片、腰穿、脊髓碘油造影等方法所不及。我院于1987~1989年共收治了经CT或MRI等方法证实的颈椎间盘突出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髓外硬膜外病变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外病变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37例硬膜外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结合病理讨论各种肿瘤及非肿瘤的MRI影像学特点。结果 椎管内髓外硬膜外的各种病变MRI信号有各自的特点。结论 椎管内硬膜外病变种类繁多,但以恶性肿瘤最多,其中以淋巴瘤、转移瘤占大多数。骨髓瘤侵及椎管内,恶性纤维细胞瘤、胆脂瘤及脓肿有时与淋巴瘤、转移瘤MRI信号相仿;而脊膜瘤、黑色素瘤、神经源性肿瘤及椎间盘脱出也可有相似的MRI表现;因此诊断中应提高警惕,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腿痛病变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对62例腰腿痛患者L3-S,椎间隙行螺旋CT扫描,并对其CT图像进行分析。结果62例腰腿痛患者中,CT影像检查:椎间盘突出31例,椎间盘退变及椎间盘膨出16例,后纵韧带骨化6例,骨性椎管狭窄4例,腰椎滑脱2例,单纯椎小关节退变2例,肌源性腰痛1例。结论腰腿痛病变具有典型的CT影像相关改变,椎间盘病变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正确分析其影像特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脊柱结核的CT、MRI影像学特征(附3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4例脊柱结核病人资料,CT20例,MRI24例,其中10例病人进行了MRI、CT两项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互比较。结果脊柱结核CT表现为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等;MRI表现为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韧带下播散等。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CT和MRI影像学各有特征,CT在显示死骨、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而MRI在显示韧带下播散,硬膜及脊髓侵犯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综合分析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儿童椎体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附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并比较儿童椎体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重点讨论MRI的影像特点。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椎体嗜酸性肉芽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4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2例同时行CT、MRI检查。结果:X线表现为椎体破坏呈楔形或扁平形。CT表现为椎体骨质呈不规则溶解破坏。MRI扫描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图像信号不均匀。相邻椎间盘无破坏,MRI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可见椎间盘向病变椎体侧膨胀。椎体周围伴有限局性软组织肿块,MRI横断面扫描呈均匀环带状,矢状面及冠状面呈套袖状,边界清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MRI对于病变及其周围改变的显示要优于传统X线及CT,有助于椎体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胆胰肠结合部因其功能重要、结构复杂、病变多样而成为临床诊治的难点.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诊断准确率的提高,超声、CT、PET/CT、MRI及磁共振胆胰管造影、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及内镜下活检病变组织、超声内镜及内镜下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胆道镜和胰管镜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早期诊断胆胰肠结合部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为外科手术治疗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就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胆胰肠结合部病变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