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腰椎间盘造影和MRI影像学比较研究,评价腰椎间盘造影对慢性下腰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患者66个椎间盘进行腰间盘造影及MRI检查。利用MRI与椎间盘造影的所见之异同将各期病变进行比较,了解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髓核、纤维环以及引起诱发性疼痛的情况。结果(1)MRI检查表现为椎间盘突出、膨出、或形态正常、高度及信号降低(尤其在T2WI图像上)者,与椎间盘髓核造影检查时表现为髓核及纤维环退变为2、3期病变有明显的相关性。(2)椎间盘造影显示2~3期与0期表现,两组间引起诱发性疼痛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χ2=23.55,P<0.05。(3)MRI显示椎间盘膨出、突出两组间引起诱发性疼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造影能够显示椎间盘纤维环放射性撕裂、内环或外环破裂以及髓核碎裂等病理改变,可作为除MRI外的一个较好的补充检查方法,同时椎间盘造影时所引起的诱发性疼痛和临床下腰痛有较高相关性,因而对判断引起疼痛的椎间盘定位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20例腰椎间盘脱出的患者在行经皮腰椎间盘切割术(PLD)前进行了髓核造影。28个髓核造影有三种表现:蕈伞征占28.6%,团块征占39.3%,纤维环破裂征占32.1%。髓核造影能直接显示髓核的变化,椎间盘脱出的方向和程度,以及纤维环破裂的直接征象.因此我们认为当X线检查与临床体征部位不一致时,行PLD前作髓核造影可起到进一步确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各种因素引起纤维环病变,使髓核膨出或突出,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出现的腰腿痛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  相似文献   

5.
CT、"C"臂导引腰椎间盘造影的穿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C“臂双相导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造影(CTD)的技术。方法对IDET治疗腰椎间盘突/膨出患者中的45例进行CT、“C“臂导引下腰椎间盘造影。其中5例做单层面的造影,40例做两个椎间盘层面,共85个椎间盘层面。85个椎间盘中5个位于L3~4、43个位于L4~5、37个位于L5~S1。结果45例椎间盘层面CT即刻扫描,38例椎间盘层面术后2小时CT再次扫描。观察到19例造影剂聚集在髓核内,39例造影剂不同程度同心圆样从髓核溢出,到达纤维环内、中、外层,27例见髓核内造影剂呈笔尖状,不同宽度带状穿过椎间盘后方的纤维环到达椎管内。结论在CT、“C“臂导引下经皮腰椎间盘穿刺、造影时,可观察穿刺针在椎间盘内的位置,能降低假阳性率,并在CT横断位图像上观察到造影剂在环、髓核内的分布,明确椎间盘纤维环、髓核的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D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在CTD影像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作椎间盘造影后追加CT扫描,观察椎间盘病变形态、纤维环破裂部位、髓核突出走向并将CTD与临床对比。结果:72例中显像不清3例;椎间盘突出像分3型,退变分4度;纤维环的破裂大多发生在后中央区(73.9%),髓核从后中央途径 出后62%再发生偏移;术中所见髓核突出状况与CTD提示符合率74.2%,CTD1、2型分别相当膨隆型和突出型,3型多为游离型;临床症状与髓核突出后位置有关。结论:CTD能从水平面详细显示椎间盘的局部细微病变,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与炎症介质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程度与病变髓核及脑脊液中多种介质含量的关系.方法:腰椎间盘源性腰痛行髓核摘除手术患者,31例术前检测脑脊液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20例术中取出髓核组织测定磷脂酶A2活性.结果:所有手术患者脑脊液中神经肽类介质(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与疼痛程度相关.病变椎间盘髓核中磷脂酶A2活性水平明显高于自体血和健康人,其疼痛程度与磷脂酶A2活性水平显著相关.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脑脊液中神经肽类介质含量较正常人高,椎间盘髓核中炎症介质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而引起纤维环不同程度的破坏,使髓膨出或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腰伴下肢疼痛、麻木的一种临床疾病[1].临床表现为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疼痛,跛行,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与CT扫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后对其病变分辨能力的强弱。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其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均进行了CT、MRI检查,将其摄片请影像学医师进行观察,对两种检查方式得到的诊断信息进行统计,比较其中的差异。结果:CT观察到椎间盘突出26例,膨出13例,脱出7例,椎间盘结节22例,韧带钙化27例,髓核脱水0例;MRI观察到椎间盘突出19例,膨出20例,脱出7例,椎间盘结节29例,韧带钙化14例,髓核脱水6例。结论:MRI对于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结节及脱水辨识度较高,CT对钙化的辨识度较高,整体上MRI准确性更高,易在疾病早期发现病变。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指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引起腰痛和腰腿痛的病症。多发于20~50岁年龄,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以腰4~5和腰5骶1之间的椎间盘最易发生病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李家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它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力平衡失调,致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痛,并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病变。李老师运用祖传技法,参考、撷取各家之所长,如冯天有坐位旋复法等,加以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与椎间盘源性下背痛的相关性。方法:下背痛患者47例.根据腰椎间盘MRIT2信号强弱进行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评估分级,对具有MRIT2高信号区的椎间盘进行造影及射频热凝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24h内,治疗后7、15及90d时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具有MRIT2高信号区的椎间盘造影显示所有纤维环均为2-3级破裂,且高信号区均出现在退变椎间盘内,高信号区与纤维环破裂程度及椎间盘退变程度呈正相关(r=0.7859、0.8135,P=0.025、0.01);射频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90d随访时疗效评定优良率85%,有效率95.7%,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具有MRI高信号区的椎间盘是引起椎间盘源性下背痛的责任椎间盘,对其进行射频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是指外伤或退变导致椎间盘纤维环撕裂而出现的髓核膨出、突出或脱出,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下腰痛及根性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盛霞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2):212-213
腰椎间盘突出是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发生玻璃变性以致最后破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根据髓核的病理阶段分为三期:突出前期,突出期,突出晚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分析腰椎间盘造影术图像及技术在椎间盘源性疼痛所致下腰痛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示。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1985/2006有关椎间盘造影与椎间盘源性疼痛诊断的文献,检索词“discography,discogene,HIZ,Modic”,同时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95/2006有关椎间盘造影与椎间盘源性疼痛诊断的文章,检索词“椎间盘造影,椎间盘源性疼痛,诊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椎间盘造影和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有关的文献,通过摘要开始查找全文。数据提炼:纳入30篇与椎间盘造影和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相关的文章,排除12篇重复研究和与主题联系不密切的文章。资料综合:椎间盘源性疼痛是由椎间盘自身结构病变所引起的,属于非神经根性疼痛。由于患者主诉症状与体征不相符合,椎间盘源性腰痛客观体征少,又缺乏特异性物理检查和辅助检查,所以难以明确诊断。椎间盘造影是指在病变椎间盘内注入造影剂,根据所诱发出的类似平日的一致样疼痛,来判断椎间盘源性病变。结论:在CT导引下所行的椎间盘造影术,目前是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惟一有效的手段,通过椎间盘造影并参照腰椎MR,能够准确区分在T2加权上低信号的腰椎间盘是正常老化的椎间盘还是导致疼痛的病理性椎间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影像学表现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2年5月—2007年5月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207例(393个椎间盘)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汇总,观察椎间盘异常信号改变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393个椎间盘行椎间盘造影,诊断为椎间盘源性疼痛221个,其中120个椎间盘显示椎间盘后纤维环存在高信号区(high in-tensity zone,HIZ)改变,出现一致性疼痛114个(95%),非一致性疼痛6个(5%);116个椎间盘出现椎间盘退变改变,出现一致性疼痛26个(22%),非一致性疼痛90个(78%);53个椎间盘出现Modic征改变,出现一致性疼痛36个(68%),非一致性疼痛17例(32%)。上述三种情况组内一致性疼痛发生率与非一致性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表现为椎间盘HIZ高信号区改变与腰椎间盘源性疼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髓核摘除后椎间盘会随时间出现什么样的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目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兔腰椎间盘髓核穿刺抽吸术后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用21号针头行L3“椎间盘后外侧穿刺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L2/3椎间盘作为正常对照椎间盘,于抽吸后2,4,8,12周时按照分组取8只兔子行腰椎侧位X射线检查,测量L3/4、L2/3椎间隙高度并计算椎间盘高度指数,行正中矢状位MRI检查及椎间盘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结论:髓核抽吸后2,4,8,12周椎间盘高度呈逐渐降低趋势,但8-12周变化减小,与正常对照组椎间盘相比,各时间点椎间盘高度指数显著降低(尸〈0.05)。抽吸后2,4,8,12周的髓核信号强度随时间逐渐降低,8周时已达改良Thompson分级标准的4级。抽吸后凝胶状髓核组织随时间逐渐出现裂隙,形态逐渐紊乱,12周时呈现明显的纤维化表现,髓核4周时出现较多的类软骨细胞,呈现活跃状态,髓核细胞明显减少,抽吸后8.12周髓核内纤维样细胞增多,类软骨细胞数量减少,纤维环随时间逐渐出现扭曲,排列紊乱,突起,出现分层、纤维断裂现象。说明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后,兔腰椎间盘X射线高度、MRIT2加权信号强度随时间逐渐降低、减弱,椎间盘组织逐渐出现退变病理改变,但8—12周其变化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纤维环破裂,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是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2],主要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如何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传统疼痛护理,护士大多局限于执行医嘱,给予止痛药物,较少采用其他疼痛护理干预措施,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为了减轻疼痛,使患者舒适度过疼痛期,笔者自2011年3-9月对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疼痛,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部疾炳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5.2%。其发病主要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使相邻神经根髓核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尤其是大小便夫禁、瘫痪。  相似文献   

20.
<正>椎间盘是位于人体脊柱两椎体之间,由上下软骨板、中央髓核与外周纤维环组成的纤维软骨盘。椎间盘因损伤、退变等病理变化,卡压或刺激神经根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疼痛、麻木等),称为椎间盘源性疼痛。因此,软骨板、髓核及纤维环均可因损伤变性而诱发椎间盘源性疼痛。1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发生机制1.1机械性压迫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尤其背根神经节)可直接诱发机械性损害,同时造成神经根内膜水肿。不但可导致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