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25二羟维生素D3[25-(OH)_2D_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58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15)与中重度组(n=43),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患儿4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儿血清25-(OH)_2D_3、MMP-9水平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MMP-9水平。根据血清25-(OH)_2D_3水平将58例哮喘患儿分为维生素D(VD)缺乏组(n=36)、VD不足组(n=13)、VD正常组(n=9),比较三组患儿血清、BALF的MMP-9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来分析哮喘患儿血清25-(OH)_2D_3水平与血清MMP-9水平、BALF的MMP-9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清25-(OH)_2D_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BALF的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重度组患儿血清25-(OH)_2D_3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血清、BALF的MMP-9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VD正常组患儿血清、BALF的MMP-9水平明显低于VD不足组及VD缺乏组(P 0. 05); VD不足组患儿血清、BALF的MMP-9水平明显低于VD缺乏组(P 0. 05);哮喘患儿血清25-(OH)_2D_3水平与血清MMP-9水平呈负相关(P 0. 05),与BALF的MMP-9水平呈负相关(P 0. 05)。结论哮喘儿童血清25-(OH)_2D_3处于低水平状态,血清及BALF的MMP-9水平处于高水平状态,对哮喘临床诊断及病情程度预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诊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及其对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急诊科AIS患者224例(病例组)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40例(对照组),分别于入组后24 h内检测血清25(OH)D水平;病例组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进行评定,24 h内采集静脉血行生化分析;发病后180 d随访,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 2, n = 106)和预后不良组(mRS > 2, n = 1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25(OH)D对AIS结局的预测能力。结果 病例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对照组(Z = 4.296, P< 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Z = 5.876, P< 0.001);校正年龄、性别、营养风险、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等因素后,25(OH)D仍是AIS结局的独立保护因素(OR = 0.925,P < 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 ( P < 0.001),预测切点13.17 ng/ml,约登指数0.548,敏感性0.746,特异性0.802。 结论 血清25(OH)D水平能在较好预测AIS 180 d的结局,可能有助于AIS急诊患者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3.
董晓霞  刘琳  徐帅  于进洪 《新医学》2021,52(8):607-611
目的 研究血清维生素D与透明质酸水平对短肠综合征(SB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SBS患者为SBS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00名健康人为健康组。SBS患者经营养、肠康复、手术等方式治疗,随访1年观察患者预后并根据预后分为良好组、不良组。比较SBS组、健康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透明质酸水平;比较良好组、不良组血清25(OH)D3、透明质酸水平及其他SBS 1年预后可能影响因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SBS 1年预后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3、透明质酸单独及联合对SBS 1年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SBS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健康组,透明质酸水平高于健康组(P均< 0.05);不良组残余小肠长度≤60 cm构成比、血清透明质酸水平高于良好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良好组(P <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3者均是SBS 1年预后影响因素(P均< 0.05)。ROC结果显示,血清25(OH)D3、透明质酸预测SBS 1年预后不良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5.74 μg/L、235.70 μg/L,单独及联合预测的AUC分别为0.825、0.763、0.855,两者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血清透明质酸检测(P < 0.05)。结论 SBS患者中血清25(OH)D3水平异常降低、透明质酸水平异常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对SBS患者预后预测价值高于单独血清透明质酸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对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70例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随访6个月,于3个月时复测MoCA评分,6个月时评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根据3个月时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早期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组和早期卒中后认知正常(Non-PSCI)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25(OH)D_3水平对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预测价值;根据血清25(OH)D_3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VD组与正常VD组,比较2组间早期PSCI发病率、MoCA评分差异。结果 270例患者中,早期PSCI发病率高达60.37%(163/270)。血清25(OH)D_3水平(OR=0.834, 95%CI为0.766~0.907,P0.001)是老年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脑梗死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关联强度大于男性患者。血清25(OH)D_3预测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P0.05),最佳截断值为23.17 ng/mL。低VD组早期PSCI发病率高于正常VD组,MoCA评分低于正常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水平血清25(OH)D_3是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独立保护性因素。血清25(OH)D_3水平会影响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且对老年女性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要大于老年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变化与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判断老年人CAP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35例老年CAP患者,按疾病程度分为重症CAP组(39例)和普通CAP组(196例),另选取同期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219名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25-(OH)D3、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1protein,hs CRP)、血浆CRP水平及血常规、动脉血气、电解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血清25-(OH)D3检测在老年人重症CAP诊断中的价值。结果:重症CAP组、普通CAP组及正常对照组3组间的血清25-(OH)D3、PCT、hs CRP、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氧分压(Pa O2)、钙离子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17.66、21.79、53.21、113.86、91.83、179.83、30.46、22.34,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与hs CRP、CRP、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81、-0.23、-0.18,P均0.05),而与Pa O2、钙离子浓度呈正相关(r=0.22、0.2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降低与老年CAP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25-(OH)D3临界值取29.43 mmol/L对预测老年重症CAP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为0.83~0.90,P0.05)。结论 :血清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与老年CAP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25-(OH)D3水平在评估老年CAP病情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25(OH)D3水平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及其与预后有无相关性和相关程度,对NHL的治疗及其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ASA)测定84例NHL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25(OH)D3的水平。结果:血清25(OH)D3水平在NHL患者体内水平较低,且分布与正常组有差异,NHL患者的分期以及细胞来源对血清25(OH)D3水平的影响不大,而不同分组、不同起源部位以及有无骨髓浸润之间血清25(OH)D3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血清25(OH)D3水平可以单独或联合作为NHL的肿瘤负荷指标,并可辅助NHL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质4(FAP4)、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102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生产的健康孕妇8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脂相关指标、血糖相关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FABP4、25(OH)D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ABP4、25(OH)D水平预测新生儿结局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HOMA-I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和低体重出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FABP4水平高于对照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亚组患者血清FABP4、25(OH)D水平比较,结局不良组患者的血清FABP4水平明显高于结局良好组,25(OH)D水平明显低于结局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ABP4、25(OH)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0和0.715,对新生儿结局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P<0.05)。结论 GDM患者血清FABP4、25(OH)D水平与新生儿不良结局有关,二者对GDM患者新生儿不良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音猬因子(SHH)、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 LDL)、25-羟维生素D(25(OH) D)、转铁蛋白(TRF)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NIHSS量表评分5分的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NIHSS量表评分≥5分的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B组);检测两组血SHH、sd LDL、25(OH) D、TRF水平;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预后质量进行评估;分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SHH、sd LDL、25(OH) D、TRF水平相关性及影响患者预后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A组SHH、25(OH) D、TRF水平高于B组,sd LDL水平低于B组(P 0. 05);急性脑梗死患者SHH、25(OH) D、TRF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sd LDL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 0. 05);预后良好组SHH、25(OH) D、TRF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sd LDL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 0. 05); SHH、sd LDL、25(OH) D、TRF是影响患者预后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SHH、25(OH) D、TRF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sd LDL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质量越好,血清中SHH、25(OH) D、TRF水平越高,sd LDL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维生素D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判断儿童CAP病情严重程度上的意义。方法选取194例儿童CAP,按照疾病程度分:重症CAP患儿20例(Ⅰ组)和普通CAP患儿174例(Ⅱ组),另外按照1∶1匹配选取门诊体检的正常儿童194例为对照组(Ⅲ组)。测定三组儿童的血清25-(OH)D3水平、血浆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常规、动脉血气,记录CAP患儿的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25-(OH)D3对儿童重症CAP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间血清25-(OH)D3水平、PaO2、CRP、WBC计数、ESR、PMN%、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4.53、199.47、476.92、175.90、801.71、35.57、219.86,P均<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 D3水平与CRP、WBC计数、ESR、PMN%、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0.46、-0.27、-0.22、-0.12、-0.21,P均<0.05),而与PaO2呈正相关(r=0.38,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是儿童重症CAP的高危因素;ROC 曲线分析显示:血清25-(OH) D3对预测儿童重症CAP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6,95%CI 为0.76~0.94,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与儿童CAP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且是重症CAP的高危因素,早期检测血清25-(OH) D3水平对于评估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 D]缺乏与季节、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体检中心2017年9月—2019年8月健康体检者共2 677例,以血清25(OH) D水平分为25(OH) D正常组[25(OH) D30 ng/mL]、25(OH) D不足组[25(OH) D 20~30 ng/mL]和25(OH) D缺乏组[25(OH) D≤20 ng/mL]。比较各组的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中血脂指标水平,比较不同季节25(OH) D水平及25(OH) D营养状态分布。结果 25(OH) D检测结果显示,25(OH) D缺乏患者比率为66. 23%(1 773/2 677),25(OH) D不足患者比率为25. 03%(670/2 677),25(OH) D正常患者比率为8. 74%(234/2 677)。夏季组25(OH) D水平最高为19. 92 ng/mL,其次为秋季组17. 54 ng/mL和春季组15. 95 ng/mL,冬季组25(OH) D水平最低为13. 61 ng/m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冬季组25 (OH) D缺乏率最高为78. 61%,夏季组25(OH) D缺乏率最低为51. 34%;夏季组25(OH) D正常率最高为13. 55%,显著高于春季组、秋季组、冬季组(P 0. 01)。25(OH) D正常组、25(OH) D不足组、25(OH) D缺乏组的BMI、甘油三酯(TG)呈上升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调整了年龄、性别后发现,与25(OH) D正常者相比,25(OH) D缺乏者TG异常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OR=2. 273,95%CI为1. 636~3. 159,P 0. 001),HDL-C异常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OR=2. 817,95%CI为1. 783~4. 464,P 0. 001),超重/肥胖的风险显著增高(OR=1. 892,95%CI为1. 394~2. 569,P 0. 005)。与25(OH) D正常者相比,25(OH) D不足者TG异常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OR=2. 100,95%CI为1. 483~2. 974,P 0. 001),HDL-C异常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OR=2. 183,95%CI为1. 353~3. 534,P 0. 001),超重/肥胖的风险显著增高(OR=1. 603,95%CI为1. 155~2. 224,P 0. 001)。结论维生素D缺乏受季节变化影响,且与血脂异常及超重/肥胖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临床特点及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64例CAP患儿为观察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期5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根据患儿病情程度又分为轻度组(128例)和重度组(36例)。观察CAP患儿的临床表现,分析儿童血清PCT、SAA、25(OH)D水平差异,分析CAP病情严重程度与血PCT、SAA、25(OH)D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64例CAP患儿临床症状体征主要为咳嗽、发热、气促和肺部湿啰音(95.12%、73.78%、87.20%、92.07%)。观察组血清PCT、SAA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血清PCT、SAA水平高于轻度组,而血清25(OH)D水平则低于轻度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PCT、SAA为CAP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而25(OH)D则是病情加重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咳嗽、发热、气促和肺部湿啰音是CAP患儿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血清PCT、SAA、25(OH)D水平与CAP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采用骨化三醇[1,25 (OH)2D3]治疗对患者甲状腺激素及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内科门诊诊治的62例HT合并甲减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2例及单纯组3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联合组加用骨化三醇[1,25(OH)2D3]0.25 μg,1次/d口服.治疗24周后观察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25(OH)D2、25(OH) D3]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变化,另检测2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25 (OH) D2、25(OH) D3.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2例患者25 (OH) D3及总25(OH)D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治疗24周后,联合组和单纯组FT3、FT4明显上升,TSH、TGAb、TPOAb下降(P均<0.01),且以联合组改善更明显(P均<0.01).单纯组25(OH)D3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联合组明显上升(P<0.01),且高于单纯组(P<0.01).两组25 (OH) D2水平治疗前后组间及自身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T合并甲减患者血清25(OH) D3水平与TGAb(r=-0.426,P<0.01)、TPOAb(r=-0.675,P<0.01)、TSH(r=-0.438,P<0.01)呈负相关;与FT3(r=0.382,P<0.05)、FT4(r=0.370,P<0.05)呈正相关.结论 HT合并甲减患者存在低25-(OH) D3血症,可能与其发病相关;应用活性维生素D3有助于改善甲状腺自身免疫调节,对HT合并甲减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矮小症儿童血清脂溶性维生素水平的变化规律,讨论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矮小症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常规体检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其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Vitamin A,Vit-A)、25羟基维生素D2[25-hydroxy vitamin D2,25-(OH)VD2]、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 vitamin D3,25-(OH)VD3]、维生素E(Vitamin E,Vit-E)、滅生素K(Vitamin K,Vit-K)水平。结果:矮小症儿童的血清Vit-A、25-(OH)VD2和Vit-K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Vit-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血清25-(OH)VD3和25-(OH)VD水平的差兵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矮小症儿童的血清Vit-E不足率低于对照组(P<0.01),矮小症与健康对照儿童之间的血清Vit-A、25-(OH)VD2、25-(OH)VD3、25-(OH)VD和Vit-K不足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矮小症分别与血清Vit-A、25-(OH)VD2和Vit-K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Vit-E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25-(OH)VD3和25-(OH)VD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矮小症儿童与血清脂溶性维生素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一种评价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主要指标)水平对Graves病(GD)患者甲状腺激素及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 对30例GD病患者的血清25(OH)D、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进行检测,并与20例健康人群的25(OH)D水平作对照.分析GD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FT3、FT4、TSH、TRAb的相关性.结果 GD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0例GD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28例(93.33%),其中维生素D缺乏患者的血清25(OH)D、TSH水平均较维生素D不足患者明显下降(P均<0.01),TRAb、FT3及FT4均较维生素D不足患者明显上升(P<均0.01).GD患者血清25(OH)D 水平与TSH呈正相关(r=0.381,P<0.05),与FT4(r=-0.64,P<0.01)、FT3(r=-0.73,P<0.01)、TRAb(r=-0.58,P<0.01)均呈负相关.结论 GD患者普通存在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其水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5月至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收集临床资料,测定血清25(OH)D水平并进行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发病90 d后随访,行改良Rank量表(Modified R ankin Scale,m R S)评分。根据血清25(OH)D水平、m R S评分分组,比较两组资料。结果:200例患者进入研究队列,90 d后失访13例,失访率为6.5%,94例(47%)患者发生预后不良事件。25(OH)缺乏组165例,年龄、脑血管病史、入院NIHSS评分、90 d m RS评分、胱抑素C水平、D-二聚体水平大于非缺乏组(P0.05);90 d预后不佳组94例,25(OH)D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房颤、脑血管病史、D-二聚体、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OR=0.895,95%CI 0.840~0.953,P=0.001)、入院NIHSS评分(OR=1.811,95%CI 1.428~2.296,P0.00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密切相关。结论:血清25(OH)D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且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心肌酶学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30例AMI患者,入院后72 h内接受标准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是否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分为恶性组39例、非恶性组191例,对比两组入院24 h内的血清25-(OH)D3、NL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恶性组患者的血清25-(OH) D3水平低于非恶性组(P 0.05),恶性组的NLR、CK-MB、cTnI水平高于非恶性组(P 0. 05);恶性组患者的LVEF、FS低于非恶性组(P 0.05),恶性组的血清hs-CRP水平高于非恶性组(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3降低,NLR、CK-MB、cTnI水平升高是AMI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AMI患者血清25-(OH)D3水平降低,NLR、CK-MB、cTnI水平升高,血清25-(OH)D3降低,NLR、CK-MB、cTnI水平升高是AMI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儿童的血压水平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儿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25-(OH)D浓度,并完善眼底、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及尿β_2-微球蛋白检查,作为评估眼底、心脏、肾脏损伤的指标。根据血压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Ⅰ期组(89例)和Ⅱ期组(36例);根据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将研究对象分为靶器官损害组(71例)和无靶器官损害组(54例),观察血清25-(OH)D浓度与高血压儿童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Ⅰ期组与高血压Ⅱ期组血清25-(OH) D浓度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05,P=0.956)。靶器官损害组血清25-(OH) D浓度明显低于无靶器官损害组,差异有显著性(t=3. 631,P=0. 000)。血清25-(OH) D浓度与不同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浓度与肾损害具有负相关性(r=-0.273,P=0.002),其中,血清25-(OH)D浓度与尿微量白蛋白具有负相关性(r=-0. 221,P=0.013)。结论儿童原发性高血压血清25-(OH) D浓度与靶器官损害具有相关性,其中血清25-(OH) D浓度与肾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于媛  王宓  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2011,10(6):310-314
目的 调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非透析人群25(OH)D与1,25(OH).D缺乏的情况,探讨25(OH)D与1,25(OH)2D水平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2例CKD 3~5期非透析患者的血浆25(OH)D与1,25(OH)2D水平,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清肌酐(serum creat inine,SCr)、白蛋白(albumin,Alb)、肝功能、血糖等.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探讨25(OH)D及1,25(OH)2D水平的相关因素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25(OH)D水平及1,25(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82例CKD3~5期非透析人群25(OH)D水平中位数8.81 ng/ml,全距0.34~37.69 ng/ml;血浆1,25(OH)2D水平中位数17.14 pg/ml,全距1.10~65.40 pg/ml.82例患者中25(OH)D不足占15.0%,缺乏占81.3%;1,25(OH)2D缺乏发生率44.0%.CKD 3~5期间25(OH)D的水平及缺乏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1,25(OH)2D的水平及缺乏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提示:血浆25(OH)D水平与血浆Alb和24 h尿蛋白定量相关;1,25(OH)2D水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正相关,与合并糖尿病、血磷负相关;1,25(OH)2D水平与25(OH)D水平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浆Alb是25(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浆25(OH)D水平和eGFR是1,25(OH)2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KD 3~5非透析患者普遍存在25(OH)D和1,25(OH)2D缺乏.25(OH)D水平与1,25(OH)2D水平具有相关性.血浆Alb是25(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浆25(OH)D水平,eGFR是1,25(OH)2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血清维生素D和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收治的PCOS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此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25(OH) D水平将PCOS患者分为25(OH) D 10 g/L组和25(OH) D≥10 g/L组,分别有患者26例、2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记录身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收缩压(SB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和空腹胰岛素(F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比较25(OH) D 10 g/L组和25(OH) D≥10 g/L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代谢指标,分析血清25(OH) D与PCOS患者其他代谢指标的关系。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酶切点位各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MI更高,HDL-C、LDL-C、TC、TG、HOMA-IR、HOMA-β均更高,25(OH) D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血压、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②与25(0H) D≥10 g/L组相比,血清25(OH) D 10 g/L组BMI更大,LDL-C、FSI、HOMA-IR更高,HOMA-β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COS患者血清25-(OH) D与BMI、LDL-C、FSI、HOMA-IR呈负相关(r分别为-0. 3 82、-0. 473、-0. 512、-0. 601),与HOMA-β呈正相关(r=0. 318)。③观察组等位基因b、a及基因型bb频率(30. 00%)、aa频率(33. 33%)较对照组高,等位基因T和基因型TT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或不足与HOMA-IR、HOMA-β、BMI相关,甚至直接影响代谢综合征发生;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 I、Taq I、Apa I位点的多态性与PCOS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骨膜素、铁蛋白水平及其与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骨质疏松未骨折患者纳入骨质疏松组,同期收治的93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纳入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25(OH)D,骨膜素、铁蛋白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25(OH)D,骨膜素、铁蛋白水平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25(OH)D,骨膜素、铁蛋白水平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 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和骨质疏松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3.173,25.974,均P<0.05);骨质疏松性骨折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Q=16.497,P<0.05);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和骨质疏松组血清骨膜素、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3.520,20.182;15.753,10.880,均P<0.05);骨质疏松性骨折组血清骨膜素、铁蛋白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0.302,12.037,均P<0.05);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骨折发生呈负相关(r=-0.569,P<0.05);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膜素、铁蛋白水平与骨折发生呈正相关(r=0.437,0.490,均P<0.05);血清25(OH)D水平下降、血清骨膜素水平升高、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25(OH)D,骨膜素、铁蛋白水平联合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AUC为0.965,敏感度为90.30%,特异度为92.00%,准确度为91.20%。结论 血清25(OH)D水平下降及血清骨膜素和铁蛋白水平升高有助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临床应密切关注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OH)D,骨膜素、铁蛋白水平,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