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姜秀浓  周文红  唐锡尔 《新医学》2006,37(8):507-50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肝损害的病因特点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347例妊娠晚期合并肝损害的患者(肝损害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并与同期200名无合并症的产妇(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孕产妇及围生儿预后.结果:肝损害组病毒性肝炎占62.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占23.1%;妊娠高血压疾病占4.3%;病因不明占9.5%.与对照组比较,肝损害组的新生儿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孕产妇剖宫产率和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均升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肝损害组中,孕产妇死亡13例,其中11例死于重型肝炎.围生儿死亡16例,其中死于病毒性肝炎及ICP共13例.结论:病毒性肝炎、ICP是引起妊娠期肝损害的主要原因.病毒性肝炎是妊娠晚期合并肝损害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毒性肝炎及ICP是妊娠晚期合并肝损害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聂芳  罗俊 《临床荟萃》2023,(11):1008-1011
目的 分析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EB合并肺炎支原体(MP)、EB合并人巨细胞病毒(CMV)及EB同时合并MP、CMV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早期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23年4月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入院或初诊确诊为EB病毒检出阳性的IM患儿163例,并分为单纯EB病毒感染组、EB合并MP感染组、EB合并CMV感染组及EB合并MP+CMV感染组。收集患儿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早期实验室各项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组性别、年龄、发热、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EB病毒感染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谷氨酰转肽酶(GGT)均高于EB合并MP感染组;GGT高于EB合并CMV感染组;ALT及GGT高于EB合并MP+CMV感染组(P<0.05)。结论 IM患儿中单纯EB病毒感染者临床症状与EB合并感染者相似,但肝功能损害较EB合并感染者更严重,早期常规检测肝功能指标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治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缺血性肝炎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文献复习并报告本院收治的2例老年男性患者,年龄均>70岁,在左心衰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突然出现转氨酶急剧增高,并在短期内快速下降,与疾病病情不平行,不能用病毒性肝炎、中毒或药物引起的肝损害解释。结果:结合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符合缺血性肝炎诊断。结论:缺血性肝炎具有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临床医生应当注意鉴别缺血性肝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对患有多种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左心衰)的老年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清转氨酶水平,预防缺血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于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合并慢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甲亢合并慢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5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甲亢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过敏、血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肝功能在抗甲状腺治疗后1个月开始好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谷酰转肽酶(GGT)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于治疗后3个月出现下降(P<0.05);甲亢合并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中度肝损害患者的好转率达到100%(30/30),重度肝损害患者的好转率95.82%(58/61),各组间的转归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中未见因使用抗甲亢药物后病情加重者;而副作用方面,所有入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说明甲亢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甲巯咪唑抗甲状腺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肝组织学检查对诊断终末期肾病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组织学检查对诊断终末期肾病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84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肝穿刺活检术,以半定量积分法评价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将其与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终末期肾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根据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诊断病毒性肝炎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为38.1%;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不同的患者之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而言,肝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慢性肝炎并判断肝脏病变程度唯一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摘要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肝损害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52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无肝脏损害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452例SLE患者中有肝损害53例(11.7%), 有肝损害组与无肝脏损害比较,两组临床和免疫学特点等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LED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患者中谷丙转氨酶(ALT)升高51例,谷草转氨酶(AST)升高48例,黄疸3例(5.7%)。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予护肝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恢复良好。无1例死于SLE肝损害。结论:SLE本身所致的肝损害发生率并不低,与病情活动有关,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敏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翟谨  徐俊  何萍  花盛浩  丰涛 《临床荟萃》2020,35(2):174-176
目的 探讨儿童Epstein Barr(EB)病毒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EB病毒合并MP感染的87例患儿为观察组,同期治疗的单纯MP感染的70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结果及临床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MP合并EB病毒感染以学龄前儿童居多,MP和EB病毒合并感染患儿的白细胞较单纯MP感染略升高,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有一过性升高;合并感染儿童的肺实质性病变程度更高,更易出现胸腔积液。合并感染的患儿临床特征表现为淋巴结易肿大,发热持续时间延长。结论 与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相比,儿童EB病毒合并MP感染的患儿临床表现更加严重,常累及多个器官。  相似文献   

8.
引起肝损害的病因很多 ,但各种肝损害临床表现极其相似 ,临床工作中常把非病毒性肝损害长期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从而延误治疗机会。我们对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 71例非病毒性肝损害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以肝损害为主要表现而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71例 ,男 2 3例 ,女48例 ,年龄 5~ 76岁 ,平均 40 .5岁。误诊时间 1个月至 3 0年 ,平均 47个月 ,部分患者多次住院多次误诊。1.2 确诊依据  71例均完成甲、乙、丙、丁、戊、…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较常见,临床上有几种病容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现作一概述,并提出防止误诊的要点。 1.胆石症无痛性胆石患者,常因右上腹不适,食欲减退,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和黄疸而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有报告胆石症误诊为病毒性肝炎高达23.84%,尤其在老年患者更易误诊。胆石症导致肝损害,除胆囊结石外,40%为胆管内结石。主要病理改变为胆管炎及胆管周围炎。肝损害的严重情况与胆结石部位有关。如结石分布在肝内外胆管,出现胆管梗阻愈早,肝损害愈严重。由于胆管梗阻,致使胆汁反流引起黄疸,当胆管内压力升高到0.3kPa(30毫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护肝降酶药物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10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两组均给予益肝灵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及Ⅳ型胶原(Ⅳ-C)]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AST、ALT、TBil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纤维指标LN、HA、PⅢP、Ⅳ-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恩替卡韦联合护肝降酶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用护肝降酶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HLD)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26例儿童HLD患者的家族史、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HLD患儿以肝损害首发者最为常见(16例),神经系统症状6例,肾损害3例,肝损害合并溶血性贫血1例.10例入院时即考虑为HLD,其中以肝脏损害首发症状6例,神经系统首发症状3例,以肝损害同时伴有溶血性贫血首发者1例,误诊为肝炎、肝硬化者居多,少数误诊为肾炎、血液病、结缔组织病、颅内感染等.结论:儿童HLD首发症状多样化,以肝脏损害较多见.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转氨酶升高、青少年期肝硬化、急性肝功能衰竭、神经系统症状者、溶血性贫血合并肝损害应及时完善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戊型肝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将甲亢合并戊型肝炎患者 2 6例作为观察组 ,随机抽出同期住院的 30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采取静脉血 ,测定肝功 ,观察临床症状 ,体征 ,肝损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和转归。结果从临床表现上 ,观察组有乏力、厌食、恶心、腹胀等明显消化道症状 9例 ,较对照组明显。有皮肤瘙痒及灰白便者 1 3例 ,高黄疸者(血清总胆红素定量TBIL >1 71 .1 μmol/L) 2 2例。 2例发展为亚急性重型肝炎 (7.7% ) ,入院时两组GGT、ALP、TBIL、DBIL、A/G比较 ,均P <0 .0 1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甲亢合并戊肝患者消化道症状重 ,较易出现肝内胆汁淤积及高胆红素血症。甲亢合并戊肝患者的病程长 ,但经积极治疗甲亢并予一般的保肝、护肝、退黄与支持治疗 ,病情恢复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药物性肝病或称肝损害(DILI)屡见不鲜,但尚未引起人们和临床医师足够而广泛的重视。大多数临床药物性肝损害不能被明确区分,且常常被误诊或漏诊,因此,有关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长期以来,对有关药物性肝病的诊断一直存在困惑,一方面,药物性肝病发病时间存在很大差异,临床表现与用药的关系也常较隐蔽,容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其次,由于医院体制的问题,消化科的医生常把转氨酶升高的患者转送入感染科,而不少肝脏病相关医师的诊断兴奋点在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或所谓的病因未定的病毒性肝炎,常忽视药物性肝炎的存在。再者,至今为止,确实没有一个很好的确诊方法和非常规范可靠的诊断标准。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  相似文献   

14.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的异质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Hepatitis ,AIH)的临床表现 ,肝活检病理以及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肝损害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总结 15例AIH及 2 0例SLE肝损害患者的临床及肝活检病理。结果 :AIH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异常 ,高球蛋白、高γ球蛋白血症 ,存在多种自身抗体 ,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以慢性肝炎为特点 ;SLE肝损常表现在初发患者一过性ALT、AST、球蛋白、球蛋白升高 ,病理为非特异性肝损。球蛋白、γ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在AIH中极显著高于SLE的肝损 (P <0 .0 0 1) ,抗双链DNA抗体 (ds-DNA)在SLE肝损病人极显著高于AIH(P <0 .0 0 1)。结论 :AIH肝病损严重 ,肝外病变多样 ,有多系统损害倾向 ,是完全有别于SLE肝损的独立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甘胆酸(CG)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OBAS 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 00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毒性肝炎组)、52例肝纤维化患者(肝纤维化组)、217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53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和114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CG测定。结果不同肝脏疾病组CG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常用生化指标,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汁酸(TBA)等在不同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程度不同;TBA水平在病毒性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肝癌组中与CG均呈正相关(r=0.892、0.944、0.695、0.837,P=0.000);CG与其他常用生化指标比较,除在病毒性肝炎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低于AST外,CG在病毒性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肝癌组中的AUC均明显高于其他生化指标,各组CG的AUC分别为0.675、0.767、0.829、0.921,P=0.000,随着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CG水平的诊断界值同样增高,病毒性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肝癌组CG诊断界值分别为1.82、1.83、2.26、2.28μg/mL。结论血清CG水平可作为肝细胞损害及严重程度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非病毒性肝炎单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增高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晓梅 《临床荟萃》2003,18(16):933-934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在肝细胞内含量最丰富 ,肝细胞损伤时 ,释放到细胞外 ,是非特异性肝损害指标。临床上大多考虑为病毒性肝炎 ,而忽略了其他原因所致的ALT增高 ,容易造成误诊、漏诊。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非病毒性肝炎单项血清ALT增高的患病情况及与生活习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现对我校大学生因非病毒性肝炎单项血清ALT增高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 ,以便更好的做好防治工作。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我校在读大学生 ,通过体检及门诊就诊发现的非病毒性肝炎单项血清ALT增高 ,筛选出 5 5 0例进行分析。男性 4 6 0例 ,女性 90例 ,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原发性干燥综合症肝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症的68例住院病例的肝脏损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干燥综合症本身所致肝脏损害有15例(22.1%),其中36.4%病人无肝损害的临床症状,46.5%出现黄疸,3例肝活检为慢性活动性肝炎,73.1%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治疗反应,1例有复发倾向,3例(13.0%)未经正规治疗发展为肝硬化,有肝损害者血清自身抗体(ANA,抗SSA,抗SSB、RF)与无肝损害者无差异,且与1型自身免疫性肝炎一致。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本身所致肝脏损害发生率不低,临床症状与损伤程度相差较大,其主要病理改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干燥综合征肝损害与1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鉴别只能依据干燥综合征的系统性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脓毒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并确诊的37例脓毒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结果37例脓毒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100.00%),峰值38 ℃以上,其余主要特征包括肝大(32.43%)、皮疹(32.43%)、浅表淋巴结肿大(27.03%)和三凹征(21.62%)。实验室检查中,37例患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丙氨酸转氨酶、D-二聚体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降低29例(78.38%),B淋巴细胞比例升高23例(62.16%),NK细胞比例降低24例(64.86%),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34例(91.89%),骨髓中均发现噬血细胞。29例(78.38%)患儿病原体检测阳性;EB病毒检出率最高(48.65%);真菌以白念珠菌为主(18.92%)。单一原发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37.84%)。经治疗,治愈出院15例,转院治疗8例,放弃治疗12例,死亡2例。 结论脓毒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实验室及病原体检测中易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或)EB病毒感染,早期诊断对救治患儿的生命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合并感染及慢怀肝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的变化,探讨其与肝细胞损伤及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30例肝硬化及15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IL-8的变化。常规方法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结果 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IL-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0.01)。肝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本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100例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25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5例)、肝硬化(35例)、肝癌(15例)患者,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生化指标检验资料,比较两组天门东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腺苷脱氨酶(ADA)。分析临床检验生化指标诊断病毒性肝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CHE、TBIL、ALT、AST、AD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的CHE、TBIL、ALT、AST水平高于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ADA水平低于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的CHE、TBIL、ALT、AST水平高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且ADA水平高于急性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患者的CHE、TBIL、ALT、AST低于急性肝炎患者,ADA高于急性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检验CHE、TBIL、ALT、AST、ADA对病毒性肝炎具有预测作用,可提高病毒性肝炎早期诊断率,还能判断病毒性肝炎病情程度、进展及预后评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