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80mr/d,连续治疗4周,于服药前后测定hs—CRP、NO、ET的血浆浓度。对比观察其浓度的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同时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浆hs—CRP、ET-1含量,升高NO水平含量;观察组hs—CRP、ET-1下降水平及NO升高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有效降压的同时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417-2418
6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等治疗。观察组给予培哚普利联合血栓通治疗2周,观察两组血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观察组ET-1较对照组下降,NO升高,尿微量蛋白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哚普利可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血栓通可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二者联用,可使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减少尿蛋白生成。  相似文献   

3.
刘安丰  张辉  弓向荣 《新医学》2009,40(5):314-315
目的:研究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浆生长素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12.5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培哚普利4mg,每日1次。2组均治疗10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和血浆生长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3例因干咳严重退出研究。治疗后治疗组的降压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生长素为(18.3±2.2)μg/L,与治疗前的(9.6±2.1)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生长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生长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培哚普利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浆生长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培哚普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冠心病心绞痛80例按入院登记顺序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给予培哚普利联合常规药物治疗,B组4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后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增高,内皮素-1豆著降低(P〈0.01),B组治疗前、后变化不大。结论培哚普利可较好地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可将其纳入冠心病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EH)患者用培哚普利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的变化。方法 30例EH患者用培哚普利治疗4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ANP的浓度。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 EH患者用培哚普利因浆ET、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经培哚普利治疗后,ET、ANP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 培哚普利可降低EH患者血浆ET、ANP水平,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贝那普利在降压治疗同时缓解BPH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53例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贝那普利10mg,1次/d口服,治疗8周。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应用二维超声测量治疗前、后的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O),观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39例健康男性)ET-1、NO、vWF及FMD水平。观察治疗前后患者BPH的主观及客观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ET-1、NO、vWF和FM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指标水平趋于正常对照组水平;治疗后患者BPH的主观及客观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结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贝那普利在降压治疗同时缓解BPH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培哚普利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硝酸酯类药物、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予以上述药物外,还给予培哚普利4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治疗56 d。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 d、28 d、56 d分别抽取静脉血,用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含量。结果对照组hs-CRP在治疗后血清hs-CRP含量较治疗前无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hs-CRP在治疗后血清hs-CRP含量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培哚普利能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0)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EH患者进行血清hs-CRP和ET-1、NO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组血清hs-CRP、ET-1明显升高,且随高血压分级升高而逐渐升高(P〈0.01);血浆NO明显降低,且随高血压分级升高而逐渐降低(P〈0.01)。【结论】高血压病与炎症活动及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关,血清hs-CRP和ET-1、NO是反映EH患者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评估其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 观察78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人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Ⅰ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 培哚普利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血浆内皮素-1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咪达普利与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的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入选的60例1~2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咪达普利组,每日晨起口服咪达普利(5~10mg,1次/d),培哚普利组,每日晨起口服培哚普利(4~8mg,1次/d)。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咪达普利与培哚普利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咪达普利组16.8%,培哚普利组20%,而咪达普利组的咳嗽发生率为6.8%,培哚普利组为16.8%。结论:咪达普利和培哚普利均能有效降压,二者降压效果相似,但咪达普利的咳嗽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文蕾 《浙江临床医学》2014,(9):1385-1386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VEGF、ET-1、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及ET-1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VEGF、NO水平明显升高(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提高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例,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40例)与常规治疗组(37例),另设健康对照组80例,贝那普利组与常规治疗组均限盐、低钠饮食、适当锻炼、减轻体重血压不迭标的常规治疗组口服利尿剂氢氯噻嗪治疗,贝那普利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血浆Hcy、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YWF)水平变化,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肱动脉内径。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e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贝那普利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Hcy、vwF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01);NO、FMD明显升高(均P〈0.001),基础状态下肱动脉内径治疗后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贝那普利降压治疗同时可以降低Hcy水平,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3.
姜高分  杨佳  陈峰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8):1130-1132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EH)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EH患者给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mg,每日一次.连服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人血浆ET、NO进行对照。【结果】①EH组患者治疗后77.5%显效(31/40)。17.5%有效(7/40).5%无效(2/40)。②EH患者E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NO显著降低(P〈0.01)。经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血浆ET显著下降(P〈0.01),NO显著升高(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并能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观察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心率的变化,依据疗效及血压达标判定标准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压达标率,随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血压达标率为81.4%,对照组分别为79.1%、44.1%,观察组总有效率、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P组,n=50)和安慰剂组(C组,n=50);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血压正常对照组(N组,n=50),应用无创超声检查技术,观察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培哚普利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减少,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培哚普利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冠心病(CH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住院并确诊为CHD的患者12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小剂量组给予相同常规治疗药物+4mg培哚普利,大剂量组给予相同常规治疗药物+8mg培哚普利。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肱动脉内皮血管舒张功能(FMD)、内皮祖细胞(EPCs)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变化。【结果】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33/40)、95.0%(38/40)均高于对照组65.0%(26/40),大剂量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Х^2=4.378,P=0.011〈0.05)。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SBP、DBP均低于对照组,大剂量组患者SBP、DBP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的心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的EPCs、FMD均高于对照组,血清hs-CRP、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大剂量组患者EPCs、FMD高于小剂量组,血清hs-CRP、AngⅡ水平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治疗观察期间,三组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因剂量加大而使得药物毒副作用增加的情况。【结论】培哚普利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内皮祖细胞含量,且大剂量8mg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缬沙坦与培哚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临床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缬沙坦和培哚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缬沙坦(80mg/d)、培哚普利(4mg/d)和缬沙坦(80mg/d)加培哚普利(4mg/d)共治疗24周,单独用药组治疗12周后,若血压≤130/80mmHg(1mmHg=0.1333kPa),继续单独治疗12周,若血压〉130/80mmHg,改为联合用药治疗12周,观察血压、尿蛋白、血肌酐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组血压控制率比单独用药组高(P〈0.05),两种药物均有降低尿蛋白的作用。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用药组第12周后血肌酐有明湿下降(P〈0.05)。单独用药组血压未达标病例再联合用药后血压、尿蛋白、血肌酐均有明显下降(P〈0.05)。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与单独用药相比没有明显增加。结论缬沙坦和培哚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较单独用药能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20ml,1次/d,静脉滴注,14d为1个疗程。2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测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WF、ET-1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vWF、ET-1、sVCAM-1和s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长春西汀可能通过降低血清ET-1和部分细胞黏附分子水平、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效治疗脑梗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72例慢性CH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加服培哚普利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两组均治疗12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改善(P〈0.05) 病情恶化减少(P〈0.05)。结论:TMZ联合培哚普利可有效治疗慢性CHF。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ADPN、NO和ET-1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8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清hs-CRP、ADPN、NO和ET-1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hs-CRP和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PN和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与炎症活动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等有关,血清hs-CRP、ADPN、NO和ET-1的水平变化可以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代谢异常情况,可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