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跪立位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2月,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单跪立位躯干强化训练。训练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Fugl-Meyer评定(FMA)及Sheikh躯干控制积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BBS评分、下肢FMA评分和Sheikh躯干控制积分均较治疗前提高(t1.756,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1.827,P0.05)。结论单跪立位躯干强化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交互式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对脑梗死Pusher综合征患者静、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Pusher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姿势镜反馈下的平衡训练;试验组采用基于交互式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urke倾斜量表(BLS)、Berg平衡量表(BBS)及Biodex平衡仪中的姿势稳定测试(PS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1)倾斜程度:两组BL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静态平衡:两组睁、闭眼下PST中总稳定值(OSI)、前后值(API)及左右值(ML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动态平衡:两组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基于交互式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可明显提高脑梗死Pusher综合征患者静、动态平衡功能,且效果优于常规姿势镜反馈下平衡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视觉反馈结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双盲法,Pusher综合征患者25例,按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视觉反馈训练组8例(A组)、核心稳定训练组8例(B组)、视觉反馈结合核心稳定训练组9例(C组)。分别予三个试验组视觉反馈训练、核心稳定训练、视觉反馈结合核心稳定训练,各组在训练前后均进行临床倾倒量表(SCP)、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三个试验组BI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核心稳定训练组SCP评分较训练前无明显变化(P0.05),视觉反馈组及视觉反馈结合核心稳定训练组SCP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视觉反馈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Pusher综合征,可以使Pusher综合征患者尽早恢复直立位,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策略性靶向训练治疗脑卒中后Pusher征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脑卒中后Pusher征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翻身、坐起、坐站转移、平衡训练及步行训练等),观察组则给予策略性靶向训练(包括认知注意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及躯干肌强化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urke倾斜量表(BLS)、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BLS、BBS、FAC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LS、BBS、FAC及MBI评分[分别为(3.6±1.7)分、(23.9±3.2)分、(2.63±0.74)分和(53.6±11.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策略性靶向训练技术能有效改善脑卒中Pusher征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宝祥  刘敏  王欣  胡川  潘同亮 《中国康复》2023,38(4):213-216
目的:观察下肢负重振动联合悬吊治疗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Pusher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悬吊下的下肢和躯干训练。观察组增加振动训练器的下肢负重振动与悬吊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方案,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躯干控制测试(TCT)、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对侧倾斜量表(SCP)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CT值、BBS、FMA-LE、SCP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2组患者TCT值、BBS、FMA-LE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SCP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TCT值、BBS、FMA-LE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SCP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下肢负重振动联合悬吊治疗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的倾斜程度,增强躯干核心稳定性,改善平衡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平衡与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51例Pusher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躯干强化训练.选用躯干控制试验、Fugl-Meyer量表中的平衡部分、Berg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评定;同时记录开始治疗后患者达到I级坐位平衡与I级站立平衡所需的天数.结果 2组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在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功能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达到I级坐位平衡与站立平衡所需的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躯干强化训练可有效改善Pusher综合征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并能加快其恢复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智能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智能躯干强化训练。共治疗6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River-mead运动指数(RMI)、Berg平衡量表(BBS)、Sheikh躯干控制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RMI、BBS、躯干控制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躯干控制能力与平衡及运动功能均呈正相关(r=0.576, r=0.592,均P<0.05)。结论智能躯干强化训练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协同患侧下肢强制性负重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tDCS组、强制组和协同组,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tDCS组加阳极tDCS,强制组加患侧下肢强制性负重训练,协同组加入tDCS协同患侧下肢强制性负重训练,共8周。训练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Burke倾斜量表(BL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3组BBS、FMA-LE、BLS以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均改善(|t|> 1.452, P <0.05),协同组各项指标均最优(|F|> 1.827, P <0.05)。结论 tDCS协同患侧下肢强制性负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脱敏疗法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4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系统脱敏组各2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系统脱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系统脱敏疗法,疗程为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行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且比较2组患者的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BB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系统脱敏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系统脱敏疗法能改善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刘跃  王海波  李莉 《中国康复》2014,29(6):450-451
目的:探讨跪位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2组均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跪位平衡训练法,观察组采用跪位躯干强化训练法。治疗前后分别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定患者平衡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TUG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跪位躯干强化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进行性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进行性呼吸肌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的肺功能、躯干控制功能、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肺活量(FEVl)以及峰值呼气流速(PEF)、Sheikh躯干控制评分量表(TCT)、Berg平衡量表(BBS)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肺功能与TCT、BBS及FM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进行性呼吸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肺功能、躯干控制功能、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故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呼吸功能训练,以提高患者肺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悬吊系列运动联合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肌力训练、神经发育疗法、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平衡训练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系列运动以及姿势控制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Sheikh评定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Sheikh、MBI、BBS、FAC和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悬吊系列运动和姿势控制训练为基础的核心肌群控制训练可促进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黄怡  潘翠环  叶正茂  胡翔 《中国康复》2014,29(3):170-172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Pusher综合征患者61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Biodex平衡功能分析训练仪进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5周后,2组FAC、FMA、BI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恢复较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troop范式和躯干控制双任务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20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Stroop范式和躯干控制双任务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进行BBS、SOT、LOS、MoCA、认知注意力等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BBS、SOT综合得分、Ⅴ模式和Ⅵ模式得分、重心移动速度、端点行程、最大偏移、方向控制、Mo CA总分、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和延迟记忆得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反应时、连线用时、连线错误个数有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BBS、SOT综合得分、端点行程提高,反应时和错误数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SOT综合得分、最大偏移、方向控制、连线用时、连线错误数、视空间/执行功能和注意力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roop范式和躯干控制双任务训练对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化平衡功能康复治疗对Pusher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Pusher综合征患者62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29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强化组33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强化平衡功能康复治疗),疗程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  相似文献   

16.
何凤翔  徐艳  谢文龙 《中国康复》2017,32(5):358-361
目的:观察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4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躯干控制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基于强化前馈控制的躯干训练。在治疗8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2组患儿平衡功能,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来评定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儿ADL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儿的BBS,GMFM,FMA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跪位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跪位组和头针组各20例。跪位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及跪位躯干强化训练,头针组在跪位组基础上配合头皮针疗法。治疗前后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TCT、BBS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且头针组的TCT、BBS及MBI评分更优于跪位组(P0.05)。治疗后,2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达3~5级者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头针组明显更多于跪位组(P0.05)。结论:头针联合跪位躯干强化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的影响。方法: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加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采用各项评分量表评定躯干控制能力(TCT)、平衡功能(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步行能力(FAC)和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和运动功能呈正相关。结论:早期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对提高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基于Bobath理念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CP)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SCP儿童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抗痉挛(关节活动、被动牵拉)、作业、语言、按摩、运动训练(躯干旋转、髋内收、骨盆旋前及控制、肢体活动、站坐及平衡、提腿行走、屈膝),1次/d,40 min/次,6 d/周,共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Bobath理念的核心稳定性训练,主要包括静态训练(髋伸展、髋膝踝屈曲、点支撑、桥式等)和动态训练(划桨、躯干支撑、躯干旋转、追视玩具等),1次/d,80 min/次,6 d/周,共持续治疗3个月。于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痉挛状态;于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估精细运动功能,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估粗大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PDMS-FM、GMFM-88、BB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痉挛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3个月后PDMS-FM、GMFM-88、BBS、ADL评分均明显提高;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PDMS-FM、GMFM-88、BBS、ADL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PDMS-FM、GMFM-88、BBS和ADL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obath理念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改善SCP儿童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提高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