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小板(PLT)冰冻保存时保护剂二甲基亚砜(DMSO)的最佳浓度.方法 计算机随机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本血站机采室采集的120袋PLT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质量浓度的DMSO作为保护剂加入PLT中,在-80℃条件下进行冰冻保存.检测冰冻前、后及不同离心条件下PLT计数、血浆中PLT第3因子(PF3)、PLT第4因子(PF4)、PLT体积分布宽度(PDW)及P-选择素(CD62P)的含量,并分析PLT的聚集、黏附、血块收缩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质量浓度为2%与5%的DMSO作为保护剂时,对冰冻PLT的各项功能指标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的DMSO作为保护剂时,对PLT的各项功能指标影响较大.结论 PLT为无核细胞,结构简单,可用2%的DMSO作为保护剂进行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小板冰冻后功能变化及临床应用,并试图探讨血细胞冰冻的个体化依据.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保护剂加入血小板中,在--80℃条件下冰冻,观察冰冻前后凝血及收缩块形成过程,检测冰冻前后及不同离心条件下血小板计数、血浆中血小板第3因子(PF3)、第4因子(PF4)、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P-选择素(CD62P)对血小板的聚集、黏附、血块收缩功能的影响.对质控条件合格的冰冻血小板单独或合并新鲜血小板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小板阻断后血液不凝集;5 %DMSO与2%DMSO做保护剂冰冻血小板的血浆凝固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及血块收缩功能(血浆析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DMSO做保护剂的冰冻血小板的上述各项指标与5%DMSO做保护剂的血小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样本随着离心次数的增多,所取上清血浆中血小板计数越低,但血浆凝固时间也越短,血块凝固效果越差,离心1次和离心2次后上清血浆的凝固时间、凝固效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 DMSO做保护剂的冰冻血小板的上述各项指标与5%DMSO做保护剂的血小板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1%DMSO做保护剂的冰冻血小板无凝块形成,将其离心并用新鲜血浆代替上清液后,血块收缩现象又重新出现.2% DMSO做保护剂与5%DMSO做保护剂的样本中血小板计数、PDW、血浆中PF3、PF4及CD62P等各项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搭配应用与单独新鲜血小板临床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冰冻后血浆凝固时间明显缩短,且与血小板破坏程度有关,血小板破坏越严重,血浆凝固时间越短;但血块收缩时间明显延长,血小板破坏程度越严重,血块收缩时间越长;血块的凝固质量随着血小板的破坏增加而变差;血小板破坏后释放出的PF3、PF4、CD62P对血小板功能有促进凝集和抑制收缩两方面的影响.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搭配应用效果较好;可用低浓度2% DMSO进行冻存.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保存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在常温(22℃±2℃)连续振荡下保存,对细菌生长极有利,从而易使血小板遭受细菌污染,并且因为保存期短,不能适应血小板临床需求量的迅速增加[1].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降低血小板的储存温度,进行血小板冷藏保存 [2].血小板冰冻保存可使血小板的保存期延长,但冻存后的血小板存活率明显降低且冰冻保护剂二甲基亚砜(DMSO)对受者具有毒副作用,在洗涤去除DMSO的过程中,血小板易激活、损伤[3].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冰冻保存对机采血小板释放5-HT 的影响.方法 常规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冷冻保护剂、-80 ℃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30 d;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并比较冰冻保存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ELISA法检测冰冻前后及在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C-PG)、凝血酶(thrombin,THB)、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lagen)等不同PLT诱导剂激活作用下PLT释放5-HT的数量.结果 冰冻复苏后机采血小板计数变化不大(P>0.05),但MPV和PDW 均增加,血小板制品血浆5-HT含量也显著增高(P<0.01).在不同诱导剂作用下,新鲜血小板释放5-HT均高于冰冻保存的血小板,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1)机采血小板冰冻保存与解冻过程中,会引起血小板膜形态和生物活性改变.(2)冰冻保存后PLT对不同诱导剂的反应下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有效低温保存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冷冻保护剂和技术,进行了二种方法试验。第一种方法联合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羟乙基淀粉(HES)(分子量120000)作为冷冻保护剂并用非程控降温冷冻技术;第二种方法只使用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并用程控降温仪冷冻技术保存脐血。对二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5份脐血冻存后细胞存活率、CFU—GM回收率,无论在使用非程控降温的第一种方法和使用程控降温仪的第二种方法均无显著性差异。183份脐血质量检测结果及21例临床移植结果也显示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使用DMSO和HES作为冷冻保护剂并用非程控降温冷冻的方法对脐血造血干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是一种简单易行、省时省力、适合于脐血造血干细胞库大批量冻存脐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二甲基亚砜(DMSO)与羟乙基淀粉(HES)联用保护剂冷冻保护血小板的效果,探寻更适合冷冻血小板的保护剂.方法 实验设未冷冻组,DMSO组,HES组,DMSO与HES联用组.各组加血小板混匀后置-80℃冰箱保存,38℃水浴融化,检测血小板回收率,MPV值,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测定CD42b、CD62p的表达水平.结果 HES单独使用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不强;DMSO单独使用组与DMSO与HES联用组对血小板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保护及CD62p的表达水平,MPV增加值,后者优于前者,CD42b表达水平DMSO组优于DMSO与HES连用组.结论 DMSO与HES联用对血小板的冷冻保护有一定协同作用,它与DMSO联用可作为冷冻血小板的保护剂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就血小板冰冻保存的方法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目前较典型的方法有 3类 :一是在富血小板血浆中加入终浓度为 4%的二甲基亚砜 ( DM-SO) ,- 80℃冻存 [1,2 ] 。二是先制备成浓缩血小板 ,再加入终浓度 4%~ 6%的 DMSO,- 80℃冻存 [3 ,4] ;或在浓缩血小板中加入 1 2 %的高浓度保护剂冻存 ,临用时需洗涤血小板[5] 。三是近年来开始应用的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保存富血小板血浆 ,由于血浆量大 ,DMSO含量较多 ,对人体有一定副作用 ,限制了临床输注剂量 ,影响临床疗效。而先制成浓缩血小板后加 DMSO冻存的方法 ,由于高浓度的 DMSO在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冰冻血小板收缩功能与血浆及血小板表达P-选择素(CD62P)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血小板止血功能及机制。方法用1%、2%、5%等不同浓度的DMSO作保护剂,对血小板进行冰冻,对冰冻后的样本检测其聚集功能、粘附功能,并对样本血浆中的CD62P含量和冰冻后血小板表达CD62P的百分比进行检测,观察血浆凝固时间、血小板聚集、粘附功能与血浆中及血小板表达CD62P的含量的关系。结果随着血浆中CD62P含量的增高和冰冻后血小板表达CD62P百分比的增加,血小板聚集功能逐渐减弱,血浆凝固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随着冰冻保护剂浓度的降低,血小板破环增加,表达CD62P的百分比增加,聚集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9.
二甲基亚砜(DMSO)对血小板体外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DMSO冰冻保存血小板作为22±2℃液体保存血小板的补充产品,在外科手术应用中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然而冰冻血小板仍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2],而且现有体外功能测定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其在体内发挥功能的实际情况[3].必须寻求能如实反映血小板体内功能的指标及简便易行的质量控制方法才能控制生产工艺,提供质量可靠的冰冻血小板制品.为此,笔者通过检测花生四烯酸诱导的DMSO终浓度不同的液体血小板体外聚集功能,进一步分析讨论了聚集功能作为DMSO冰冻保存血小板质量控制的指标是否合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冰冻红细胞中甘油残留量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油作为冰冻红细胞的保护剂被广泛使用.但是冰冻红细胞在输注前必须将甘油尽可能的清除,使其残留量控制在<10g/L.目前一般采用<血液保存>(柏乃庆主编)中甘油测定法对甘油留量进行检测.笔者参考了药典和国标的甘油测定方法,进行了多次实验检测,将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柏氏法进行了部分修正,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冻存保护剂甘油、二甲亚砜(DMSO)、乙二醇和丙二醇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常规进行细胞培养后,用台盼蓝拒染法、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冻存保护剂对慢性髓系血病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四种冻存保护剂终浓度为3%时,均会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生存;终浓度为1%的甘油和1%的DMSO对细胞的增殖无影响,其中甘油的安全性高于DMSO;而终浓度为0.5%的丙二醇会影响细胞的生存.结论 少量冻存保护剂残留可能影响K562细胞的生存,四种冻存保护剂中对细胞生长影响最小的是甘油.  相似文献   

12.
二甲基亚砜(DMSO)是一种极性有机溶剂,目前在医疗界被广泛应用于冰冻保存器官、组织、细胞及血小板。然而,DMSO冰冻保存的血小板输注前不洗涤DMSO,所以人们对DMSO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存在担忧。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的DMSO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推广应用,我国机采血小板用量逐渐上升,而手工血小板的用量逐步下降,造成现有血液资源的浪费。为此本站自2007年3月开始开展手工汇集滤除白细胞新鲜血小板,并在此基础上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冷冻保护剂制备手工汇集滤除白细胞冰冻血小板。手工汇集滤除白细胞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应用于临床1年多后,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制备冰冻血小板的关键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57份冰冻血小板机采前献血员外周血小板数、开始冰冻时间、冻存保护剂注入速度和均匀度、存放形式、复融温度和水浴箱容量等制备条件对冰冻血小板质量的影响,通过检测150例输注冰冻血小板患者输注后1、24、48和72 h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和90例产科出血病人输注200份复融冰冻血小板后外周血小板数、血小板升高指数(CCI)、出血时间和血块收缩率等指标观察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的效果。结果:外周血小板数为(175-250)×10~9/L献血员的复融冰冻血小板絮状物明显减少(P0.01)。DMSO注入过快且速度不匀、血袋多层存放、小容量水浴箱复融等因素均可明显降低冰冻血小板质量。常规保存0和3 d再冻存对血小板功能无影响。冻存时间1年内血小板回收率平均80%。产科出血病人输注冰冻血小板后止血效果良好,未出现输血反应。冰冻血小板输入体内后立刻被消耗并发挥其功能,48 h后计数提升不佳。结论:机采前献血员外周血小板数量、保护剂注入速度和均匀度、存放血袋层数和复融水浴箱容量等均为影响冰冻血小板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制备的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第2信使调节剂混合物[thrombosol(TS):250μmol/L阿米洛利、50μmol/L硝普钠、100μmol/L腺苷和2%二甲基亚砜(DMSO)]冰冻保存血小板的体外功能变化。方法新鲜浓缩血小板应用终浓度2%DMSO、1×TS或2%DMSO+1/2TS中浓度的阿米洛利和硝普钠为冰冻保护剂-80℃保存,分别在冰冻前,冻存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温后,检测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诱导的聚集反应、血小板表面CD42b、CD62p和CD63分子改变。结果2%DMSO+1/2TS中浓度的阿米洛利和硝普钠冰冻保存血小板的Plt、凝血酶诱导的聚集反应和CD42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DMSO组(P<0.05或<0.01),CD62p和CD63表达显著低于2%DMSO组(P<0.05或P<0.01),所有检测结果均与TS组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冰冻保存时间的延长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2%DMSO+1/2TS中浓度的阿米洛利和硝普钠冰冻保存6个月血小板的体外功能与TS冰冻保存血小板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冻存保护剂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冻存后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新鲜血液分离和液氮冻存后1、7、30d,用MTT法检测单个核细胞活性,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冻存后其在脂多糖(LPS)和刀豆蛋白(ConA)刺激下分泌γ-干扰素(IFN-γ),比较DMSO10%+FBS90%、DMSO10%+Dextran-4010%+FBS80%、DMSO10%+HES6%+FBS84%、FBS不同冻存保护剂对PBMC的保护作用。结果不同低温保护剂冻存对PBMC存活率的影响:二甲基亚砜(DMSO)+小牛血清(FBS);DMSO+FBS+右旋糖苷-40(Dextran-40);DMSO+羟已基淀粉(HES)+FBS;FBS分别为65.3±2.5、79.7±1.5、71±2.6、29.7±0.58;30d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OD值)分别为0.21±0.19、0.28±0.15、0.23±0.13、0.10±0.17。冻存的PBMC对LPS刺激产生INF-γ的量不同,而对ConA刺激产生INF-γ量的变化不明显。结论 DMSO+FBS+Dextran-40联合使用是一种较理想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低温保护方法 ,并对其生物学特性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富含血小板血浆制备过程中血小板CD62p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探讨大批量制备冰冻保存富含血小板血浆(Cryo-PRP)全过程中影响血小板质量变化的因素,以优化Cryo-PRP制作过程,提高Cryo-PRP质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ryo-PRP全过程中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冰冻保存血小板全过程包括血液采集,离心制备,添加DMSO,-80℃冰箱保存和38℃水浴解冻,结果表明,在血液采集、离心制备,添加DMSO过程中血小板膜CD62p阳性率有一个突然的升高,其幅度约占整个过程的82%,对血小板的损害较大,结论:在Cryo-PRP的制备过程中,血小板的离心制备和DMSO的添加方式均可以得到良好的优化的优化,而对冰冻富含血小板血浆的质量影响也易于控制,但冰冻保存的损害较大,且不可避免,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血小板冰冻保护液和改进冰冻保存方法,以冰冻损害,进一步提高冰冻血小板质量。  相似文献   

18.
超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在成分输血中越来越显得重要,主要是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单采新鲜血小板于22±2℃条件下保存,容易发生细菌污染而引起输血反应,5 d保存期短很容易过期.不能满足临床输血紧急需求,供求矛盾突显.冰冻保存是延长血小板效期的最佳选择.冰冻保护剂有聚乙烯咯烷酮(PVD)、聚乙二醇(PEG)、Thrombosol,也有甘油、甘露醇、羟乙基淀粉等.目前常用的大多使用5%~6%的二甲基亚砜(DMSO)[1].笔者就当前超低温保存冷冻血小板(下称冷冻血小板)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情况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80℃冰冻保存单采血小板聚集原因,避免聚集的发生。方法: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按冰冻单采血小板操作规程制备冰冻血小板。回顾分析冰冻血小板的聚集情况。结果:制备冰冻血小板518袋。解冻后发生肉跟可见的血小板聚集10袋,其中使用进口产品袋和转移袋冰冻保存血小板聚集发生率分别为0.47%和0.35%;使用国产产品袋和分浆袋冰冻保存血小板聚集发生率分别为55.6%和27.27%。血小板聚集与冰冻保存时间关系不大。讨论:使用进口产品袋和进口转移袋冰冻保存血小板发生聚集率(0.47%和0.35%;)均低于使用国产产品袋和分浆袋(55.6%和27.27%);提示使用进口袋冰冻保存血小板可明显降低冰冻血小板聚集率。国产袋出现血小板聚集多的原因可能是:(1)由于血袋含有某些杂质,加入冰冻保护剂DMSO后溶解进入血小板悬液,引起血小板聚集;(2)血袋透气性较差。内壁不够光滑,使血小板的代谢消耗增加和机械磨擦刺激,而导致血小板损伤;(3)由于透气性较差,使速冻过程延长,而导致血小板冰冻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Rh(D)阴性冰冻解冻红细胞的制备方法,并对临床输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57%甘油作为冰冻保护剂,用9%NaCl、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0.9%NaCl洗涤制备冰冻解冻红细胞,按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检测方法对该制品进行质控,并对临床输注效果进行跟踪观察。结果Rh(D)阴性冰冻红细胞解冻后,各项质控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经临床输注后效果良好。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临床上稀有血型患者的输血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