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运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评价全身垂直律动疗法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学参数的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收治的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试验组),按照相同年龄、相同GMFCS分级,同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收治痉挛型脑瘫患儿(对照组)进行1∶1配对,如果配对过程中有多名患儿符合配对条件,则选用简单随机法确定配对对象,总计36例样本。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全身垂直律动疗法干预。所有患儿每周均接受3次常规康复训练,包括PT、OT、ST、中医传统康复等,以及每天至少60min的居家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总计两个疗程;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全身垂直律动疗法干预,每周3次,每次25min,3个月为1个疗程,总计两个疗程。试验前后,采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两组患儿步行时空参数(步长、步速、步频、步宽、支撑相%、摆动相%)及下肢各关节支撑相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并对两组儿童进行物理治疗评定及66项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66,GMFM-66),评估脑瘫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多学科团队联合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蹲伏步态的初步经验。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诊治的29例存在蹲伏步态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9例;平均年龄14.3岁(12~16.5岁)。患儿均行三维步态分析,由骨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及步态研究员共同分析步态检查报告,并商定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前予康复宣教及康复训练3~4周(其中家庭康复1~3周),包括体位摆放、体位转移、轮椅训练、肌力训练等。采取单次多平面手术,包括髋关节重建术、髌韧带推进术、股骨远端短缩伸展截骨术等,如患儿存在扁平外翻足则行Mosca术。术后2周开始院内康复训练,时间8周;予居家康复训练+线上指导10个月。术后每3个月门诊复查,12个月以后行三维步态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9例痉挛型脑瘫蹲伏步态患儿均完成多学科团队治疗方案,医院康复训练及康复指导时间0.5~2周,家庭康复训练2~3周,家庭康复训练指导经互联网完成;均行单次多平面手术,其中髌韧带推进术29例,股骨远端短缩伸展术20例,内收肌切断术10例,股直肌延长术1例,髂腰肌松解术15例,Dega骨盆截骨+股骨近端内翻去旋转截骨术3例,腘绳肌延长术14例,距舟关节复位+距下关节融合术5例,Mosca手术13例。术后复查三维步态分析时间平均为术后13.5个月(12~15个月)。结果显示,患儿术后髋关节在支撑相中末期最大伸展角度较术前平均改善了12.29°,术后膝关节在支撑相中期屈曲角度较术前平均改善了26.84°,术后踝关节在支撑相中期背屈角度较术前平均改善了7.05°。康复评定发现,患儿髋外展、伸髋、伸膝及踝跖屈肌群的肌力均明显提升,平衡稳定性较术前增强,但步行过程中躯干横向位移问题未能改善。结论本研究已经验证了多学科团队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蹲伏步态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的僵直状态,提升各关节运动肌群的肌力,明显改善异常的步态外观。儿童痉挛型脑瘫蹲伏步态骨科和康复科联合治疗模式短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不同钙剂补充方式对改善献血者柠檬酸盐抗凝剂相关副反应的效果。方法在获得知情同意后,对22名年龄匹配的志愿者应用自身交叉、安慰剂对照研究模式,在一定的间隔期内分别实施了3次标准化条件下的临床干预方案,A:持续80min,按1.5mg.kg-1.min-1输注柠檬酸盐抗凝剂;B:A+输注前10min口服1.2g钙剂;C:A+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100mg/h。在干预实施的同时记录受试者对柠檬酸盐抗凝剂输注的反应,并采集不同观测时间点血样做游离钙离子浓度(iCa2+)检测。结果柠檬酸盐相关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唇、面部、肢体麻木、胸闷、头晕、恶心等轻、中度反应;临床干预40、80和干预结束后120min时,A组与C组相比,iCa2+(mmol/L)分别为1.00±0.05vs1.06±0.05、0.94±0.06vs1.04±0.06、1.22±0.05vs1.30±0.05(P<0.01),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为54.55%vs18.18%(P<0.05),而A组vsB组这2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的男性与女性相比,干预终末点iCa2+(mmol/L)为0.98±0.04vs0.90±0.06(P<0.01),副反应发生率为13.64%vs40.91%(P<0.05)。副反应的发生与干预性补钙终末点的iCa2+密切相关(r=-0.52,P=0.01)而与试验对象的体重无关(r=-0.238,P=0.286)。结论本研究模式下,静脉补钙比口服补钙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柠檬酸盐所致低钙血症并减少相关副反应的发生;以口服补钙作为预防措施时则需在服用剂量和服用时间上多加考虑。对女性献血者在机采血液前进行常规性的预防性补钙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宫颈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66例宫颈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其预后情况。结果 宫颈腺鳞癌患者平均年龄(42.71±9.10)岁,病理分级以低分化居多(77.3%)。伴有术后高危病理因素者较不伴有高危病理因素的患者死亡率高(POR=3.215,P<0.05)。结论 应重视腺鳞癌的诊治和随访。伴有高危病理因素者予以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福州市2013年机采献血者人群现状,为下一步献血者招募和保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机采献血者分为两组,A组:2013年仅捐献1次的机采献血者;B组:2013年捐献2次及以上的机采献血者。查询本中心CAABB输血服务标准化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应用SPSS 19.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随机选择2013年仅捐献1次的部分机采献血者通过短信方式调查未再次捐献原因。结果机采献血者人群总体男性多于女性,以18-40岁年龄段为主,血型分布为O〉A〉B〉AB,以自由职业者、职员居多。A、B两组性别、年龄、职业方面明显不同。B组男性比例〉A组,B组年龄中位数、自由职业者、职员比例〉A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测定祛痘化妆品中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甲硝唑、地美硝唑、洛硝哒唑、异并硝唑及其代谢物羟基甲硝唑、羟基二甲硝咪唑和羟基异丙硝唑的方法。方法试样用0.1%甲酸乙腈溶液提取,通过QuEChERS净化后过滤膜上机检测,以ZORBAX SB-C18色谱柱分离,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多重反应监测(MRM)扫描,外标法定量。结果 7种目标分析物在5.0~500.0ng·mL^-1内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5,在3个不同浓度添加水平下,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7.9%~114.9%,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4%~4.5%。方法的定量限为5~40μg·kg^-1,最低检测限为1.4~12.0μg·kg^-1。结论该方法具有净化效果好、操作简单、准确快速的特点,适用于祛痘化妆品中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睡眠障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最常见的共患障碍之一,不仅与ASD儿童核心症状存在显著相关,还会影响患儿的功能水平、生活质量以及干预康复效果,给父母造成巨大养育压力和经济负担。国际上已将睡眠障碍,特别是失眠纳入到ASD的综合诊治之中,但国内相关工作开展滞后,儿科专业人员对ASD儿童睡眠障碍的诊治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本研究将介绍ASD儿童睡眠障碍的评估和干预方法,为临床和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量化分析全身垂直律动(whole body vibration,WBV)疗法改善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扁平外翻足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7岁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18例(对照组),同期与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门诊收治的72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按照相同年龄、相同性别、相同GMFCS分级进行1∶1配对(试验组),总计36例,且纳入的3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皆有扁平外翻足表现。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垂直律动疗法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扁平外翻足改善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采用足底压力评估系统,应用2m足底压力测试系统(Rsscan International,比利时)对两组患儿在自然行走过程中进行测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足底压力参数进行差异性检验。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全足支撑时第1趾骨、第1—2跖骨、足跟内侧与地面接触面积降低(P<0.05);第2—5趾骨、第4—5跖骨、足跟外侧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加(P<0.05);中足面积未见明显变化(P>0.05),足跟面积增加(P<0.05);第1趾骨、第1—2跖骨、足跟内侧平均压力峰值降低(P<0.05),第2—5趾骨、第4—5跖骨、足跟外侧平均压力峰值增加(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组间比较,第1趾骨、第1—2跖骨、第2—5趾骨、第4—5跖骨、足跟内外侧与地面接触面积及平均压力峰值、足跟面积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全身垂直律动疗法可有效缓解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跖屈外翻肌群痉挛状态,缓解其足外翻及步行时异常跖屈程度。但针对扁平足情况,未见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探索真实世界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用药特征,针对其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联用中西药物药理作用关联规律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治法模式的探索及后续深入分析提供参考借鉴。对来自22家医院诊断为恶性肿瘤且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44 588例患者电子医疗数据进行提取,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所记载的联用中西药物药理特征进行基于电子医疗数据的真实世界回顾分析。研究结果解析了复方苦参注射液与中西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的真实世界临床规律,为临床治疗思路的拓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并为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借鉴。鉴于该研究结果不具有强关联性及因果关系推断性,相关结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