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踝关节背屈和跖屈的脑功能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检测参与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运动的脑区。方法 健康受试者6人,分别进行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运动,同时用1.5T fMRI行头颅扫描。结果 踝关节背屈运动时脑部兴奋区为双侧第1躯体运动皮质(MⅠ)和第1躯体感觉皮质(SⅠ)(对侧大脑半球兴奋区域面积大于同侧),双侧主要视区及小脑蚓;抑制区为19区、20区和39区。跖屈运动时兴奋区为对侧第2躯体运动区(MⅡ)、纹状体及同侧补充运动区(SMA)、边缘系统;抑制区域为双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中上部位、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以及前额皮质。结论 大脑对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运动控制的成分不完全对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受试者14例(男7例,女7例),依次在基础阶段和经皮穴位电刺激30 min后行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选取丘脑为感兴趣脑区,应用SPM软件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后,与丘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包括双侧楔前叶、双侧顶上小叶、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中回;与丘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双侧岛叶、基底神经节、双侧额下回、左侧额叶眶回、左侧颞上回(P<0.005,cluster>10mm3)。结论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的中枢镇痛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小脑、楔前叶、岛叶、基底神经节、顶上小叶、额叶眶回、额中回、额下回、颞叶等脑区与丘脑间功能连接的改变是丘脑镇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0℃冰水刺激诱导下人类大脑前庭功能相关区域的信号变化。材料与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在15s内将15ml的冷水注入受试者右侧外耳道。所有的数据都使用SPM 99,对与前庭性眩晕相关的皮质激活区和失活区进行了个体分析及组分析处理。结果:多个皮质及皮质下脑区出现激活及失活。其中激活区包括:辅助运动区、中央旁小叶、左侧楔前叶、左侧后脑岛、左侧颞中回/颞上回复合体及左侧舌状回(BA19区)。失活区包括:双侧额上回及额中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楔前叶及右侧颞中回/颞上回复合体。结论:本实验结果证实人类大脑存在着一个广泛的皮质反应网络参与前庭信号处理过程的学说。  相似文献   

4.
背景:平衡针治疗疾病疗效显著,但缺乏相关现代科学理论机制。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平衡针疗法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纳入10例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患者及10例正常受试者,于平衡针针刺前后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AFNI软件对与双侧杏仁核表现为显著联系的脑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并对平衡针刺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及正常受试者的脑功能连接的差异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经平衡针治疗后1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均有好转。脑功能连接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丘脑、脑干、腹前核、腹外侧核、额内侧回、额上回、额叶眶上回、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海马回、扣带回、岛叶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正常受试者双侧颞中回、双侧眶上回、双侧尾状核头、双侧岛叶、左侧腹背侧核、双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前扣带回、右侧顶下小叶与杏仁核连接增强;双侧小脑齿状核、小脑蚓、左侧小脑坡、双侧舌回、左侧枕中回、右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双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与杏仁核连接下降。提示通过静息脑功能成像技术对杏仁核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平衡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5.
背景:平衡针治疗疾病疗效显著,但缺乏相关现代科学理论机制。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平衡针疗法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纳入10例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患者及10例正常受试者,于平衡针针刺前后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AFNI软件对与双侧杏仁核表现为显著联系的脑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并对平衡针刺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及正常受试者的脑功能连接的差异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经平衡针治疗后1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均有好转。脑功能连接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丘脑、脑干、腹前核、腹外侧核、额内侧回、额上回、额叶眶上回、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海马回、扣带回、岛叶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正常受试者双侧颞中回、双侧眶上回、双侧尾状核头、双侧岛叶、左侧腹背侧核、双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前扣带回、右侧顶下小叶与杏仁核连接增强;双侧小脑齿状核、小脑蚓、左侧小脑坡、双侧舌回、左侧枕中回、右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双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与杏仁核连接下降。提示通过静息脑功能成像技术对杏仁核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平衡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索鞍区占位视力受损患者引起的脑功能活动改变情况。方法筛选21例鞍区占位视力受损患者,并选择与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1名。计算ALFF、ReHo、FC值,然后采用双样本t检验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鞍区占位视力受损患者组双侧楔叶、左侧舌回、右侧SMA区域ALFF值降低,双侧豆状核ALFF值升高。双侧楔叶ReHo值降低,楔前叶、左侧岛叶皮层和左侧豆状核ReHo值升高,并且楔前叶和左侧岛叶皮层的ReHo值与常规磁共振手动测量的占位的左右直径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在功能连接结果中,高级视觉皮层与双侧楔叶、双侧顶上小叶、双侧颞上回、双侧缘上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及SMA存在功能连接减弱。结论鞍区占位视力受损患者存在视觉以及视觉以外相关脑区神经元活动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捻针刺三阴交穴对脑组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影响,分析针刺三阴交穴对大脑不同区域功能的调节作用,从现代科学角度对针刺三阴交穴的可能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对8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接受针刺右侧三阴交穴期间的功能活动进行全脑扫描,获得针刺三阴交穴的脑功能激活图。8名自愿者的数据经过空间平滑、头动矫正等处理后进行平均化,通过反卷积计算每个体素的信号改变,定义P〈0.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针刺右侧三阴交穴可激活左右额内侧回、右额中回、左额下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左右中央前回、左右中央后回、左侧顶下小叶、双侧楔前叶、右颞中回、右扣带回、右扣带后回、双侧颞上回、双侧颞横回、双侧岛叶和双侧丘脑。结论针刺三阴交穴可激活额、顶、颞叶皮质以及扣带回、楔前叶、岛叶、丘脑,可能是其治疗泌尿、生殖、消化系统疾病和下肢神经痛、瘫痪,以及改善精神和睡眠状态的作用机制。针刺三阴交穴能引起双侧特定脑皮质的反应,进一步证实穴位与脑皮质相应代表区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针刺不同经脉的两组穴位后,人脑运动功能区的活动情况。方法:试验于2004-10/2006-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选取健康右利手志愿者11名,均为医学院学生。试验采用多组块设计,包括静息期和针刺期。每个受试者接受4次针刺,针刺穴位依次取右侧合谷、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穴,针刺同时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Philips Intera1.5T超导型MR扫描仪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两穴位刺激成像的间隔时间为15min。采用统计参数图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分析,P<0.01的象素构成针刺激活的特异性脑区图。结果:11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针刺合谷穴引起平均信号强度升高脑区主要为双侧额中回,中央前后回、颞中上回,同侧楔前叶、岛盖以及对侧舌回、脑岛、顶下小叶。②针刺内关穴引起平均信号强度升高脑区主要为双侧额中回、尾状核、中央前后回、扣带回、颞中上回及对侧岛盖、缘上回、下丘脑、顶下小叶。③针刺足三里穴引起平均信号强度升高脑区主要为双侧颞中回、额中上回,同侧岛叶、枕上回以及对侧中央前后回、岛盖、角回。④针刺三阴交穴引起平均信号强度升高脑区主要为双侧颞中回、额下回、中央后回,同侧顶上小叶、岛叶及对侧中央前后回、顶下小叶。结论:在同一受试者,针刺不同穴位可引起相同部位脑功能区激活,不同人针刺相同穴位激活的脑功能区有一定差异,针刺效果可能并非通过单一脑功能区,而是通过有功能联系的多个脑功能区所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流动性网络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针刺百会、曲鬓穴对大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Talairach大脑立体定位法,运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观察运动状态下正常人和脑卒中患者电针前后大脑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结果正常人针刺后双侧大脑顶上小叶、楔前叶葡萄糖代谢增高,以左侧大脑为主;患者双侧第一躯体运动皮质区、运动前区及顶上小叶和健侧的补充运动区发生了明显的代谢功能改变,表现为糖代谢增高的区域集中于健侧,代谢减低集中于病灶侧。结论针刺百会与曲鬓穴可以改变大脑双侧有关运动区域的代谢,从而可能诱导与运动相关的某些区域神经组织兴奋,补偿或协助受损的神经网络,促进运动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基于低频振幅(ALFF)算法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脑活动的变化。方法 对9例左眼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组)和1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在黑白棋盘格刺激下行fMRI,应用t检验对ALFF脑图进行组间和组内统计学分析。结果 1例弱视组患者数据在预处理后被剔除。左眼接受刺激时,弱视组较对照组左侧舌回、右侧枕中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后扣带回、左侧顶上小叶、左侧楔前叶和楔叶等区域ALFF减弱,左侧额中间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颞上回、右侧杏仁体和右侧壳核等区域ALFF显著增强;右眼接受刺激时,弱视组较对照组胼胝体和左侧颞中回ALFF减弱,双侧枕叶、右侧额中回和右侧尾状核等区域ALFF显著增强。弱视组中,与右眼接受视觉刺激时比较,左眼接受视觉刺激时右侧额下回、左侧尾状核、丘脑及前扣带回等脑区ALFF显著增强,双侧枕叶ALFF显著减弱。结论 任务状态下基于ALFF算法的fMRI不仅可反映弱视患者视皮层的功能损害,还可反映多脑区神经活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局部一致性方法揭示静息状态下大脑左右半球在局部区域内功能模式的偏侧化差异.方法 采集21名健康的在校大学生睁眼条件下6分钟的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数据.结果 在前额下回、中央前回区域右脑局部一致性均高于左脑区域,而在颞上回、楔叶区右脑局部一致性小于左脑区域.结论 静息状态下大脑功能模式不是单一的左侧或右偏侧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SPM方法为参照,评估ICA方法检测激活脑区的可行性。方法:对28例(男15例,女13例)健康被试者行fMRI,实验内容为组块设计的词语联想任务,分别采用SPM5和GroupICATv2.0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并比较SPM方法与ICA方法处理结果的异同。结果:SPM方法检测到的激活脑区:左侧额下回、左侧岛叶、右侧额下回与右岛叶、辅助运动区、右侧小脑半球、双侧纹状体;ICA方法检测到的激活脑区:前扣带回与辅助运动区、左侧岛叶、左侧额中回与额下回、左侧顶上小叶、右侧岛叶、右侧额下回、右侧额中回、右侧小脑半球。结论:ICA方法与SPM方法检测到的激活脑区有一定差异,ICA方法可做为SPM方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后扣带回(PCC)功能连接的变化。 方法 选取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8例aMCI患者(aMCI组)和20名健康老年人(健康老年组)进行GRE-EPI序列的静息状态fMRI检查,以PCC作为种子点,与全脑其他区域进行基于体素的时间序列相关分析。 结果 aMCI组与PCC有显著连接的脑区包括双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左侧内侧前额叶(MPFC)及左侧前扣带回(ACC)、双侧顶下小叶(IPL)、双侧颞中回和双侧楔前叶。健康老年组与PCC有显著连接的脑区包括双侧DLPFC、右侧MPFC及ACC、双侧IPL、双侧颞中回、双侧颞下回和双侧楔前叶。健康老年组较aMCI组在右侧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的盖部及三角部、MPFC及ACC、颞中回及左侧楔前叶连接增强;aMCI组多个脑区功能连接较健康老年组增强,主要包括左侧半球的扣带回中部、顶上小叶(SPL)、IPL、颞中回及右侧IPL。 结论 PCC是aMCI患者脑代谢最先降低的区域,aMCI的PCC与多个功能区的连接破坏是其情节记忆功能减退的生物学基础,而其连接增强提示功能代偿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fMRI观察针刺足少阳胆经五输穴的脑功能区激活情况。方法 选取男性健康青年志愿者12名, 针刺右侧足少阳胆经五输穴, 在静息段与针刺段交替采集fMRI图像, 获得数据通过random effect法对数据行组分析, 以P <0.05的像素构成统计参数图, 即实验任务脑激活区, 按Talairach坐标行解剖定位, 获得试验任务激活的脑区。结果 受试者脑激活区包括左侧眶回(BA11)、双侧顶上小叶(BA7)、右侧颞上回(BA22)。负激活区包括右侧舌回(BA18)、右侧扣带回(BA24)、双侧顶上小叶(BA7)、右侧颞下回(BA20)。结论 针刺足少阳胆经五输穴可影响边缘系统、听觉系统、语言、记忆等。针灸叠加针刺引起对应的脑功能区变化是大脑传导通路重新整合与分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患者针刺通里、悬钟前后的语言学评估,观察此穴位配伍的语言学疗效及探索语言功能的改善与皮质激活效应的关系和意义。方法:试验1: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志愿者在针刺通里、悬钟前后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进行语言学评价。试验2:分别电针左、右通里、悬钟,试验采用组块设计模式,静息阶段与刺激阶段交替;运用fMRI中的BOLD技术及SPM2软件分析方法来显示脑皮质功能区的激活情况。结果:电针左侧通里、悬钟后出现右侧颞上回、颞横回、额下回、岛叶、海马旁回、中央前后回、小脑扁桃体等部位的激活.电针右侧通里、悬钟后左侧颞上回、颞下回、海马旁回、角回、岛叶、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中央后回等脑区出现激活:其中电针左侧的通里、悬钟后出现双侧颞叶的皮质激活效应。结论:针刺通里、悬钟可以激活脑语言功能区,从而证实针刺此组穴位可以改善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通过观察针刺单侧穴位后的侧别交叉激活和双侧皮质激活推测语言功能的双侧性。  相似文献   

16.
MRI观察针灸后效应对脑功能连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针灸后效应对脑部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 选择12名健康志愿者,以双侧后扣带回作为种子点,分别在针刺足三里前、拔针后25 min对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分析针刺前后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 针刺后,与后扣带回存在脑功能连接的脑区除包含针刺前所见到脑区外,还出现一些新增区域,包括左侧旁中央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等,且针刺后原有的大部分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明显增强.结论 针灸后效应可增强健康志愿者脑部功能连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MRI(rs-f MRI)功能连接方法(FC)研究无灶性癫痫(NLE)的脑功能改变,探论FC对NLE的应用价值。加深对NLE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对43例NLE患者和46例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利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3.0 T超导MR扫描仪进行静息态功能序列扫描,然后将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FC分析,再对ALFF分析结果进行两样本t检验分析,并分析FC统计脑图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右侧海马FC增加的脑区位于右颞上回、左颞下回、双颞中回、双前额内侧回,右额中回;左侧海马FC增加的脑区位于双颞上回、左海马旁回、左额叶、右前额内侧回、左顶下小叶、右中央后回。右侧海马FC降低的脑区位于左内囊膝、左顶下小叶、右扣带回、左额上回、左额叶;左侧海马降低的脑区位于右小脑后叶、左小脑前叶、右颞上回、右丘脑。病例组右侧海马FC病程正相关的脑区位于:左额下回、左颞下回、左颞上回、右额叶、右楔前叶、右顶叶、右顶下小叶、右额中回;左侧海马FC与病程正相关的脑区位于左舌回、双额中回、左顶下小叶、右中央后回。病例组右侧海马FC与病程呈负相关的脑区位于左小脑前叶、左内囊膝;病例组左侧海马FC与病程负相关的脑区位于左小脑扁桃体、左额上回、右颞上回、左楔前叶。结论 ALFF和FC方法可作为一种无创的脑功能研究方法,能检测出NLE静息态脑功能变化,了解与临床变量(病程)的相关性,为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珠心算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儿童在执行计算任务时的脑功能状态及激活模式。方法:对12名接受过3年珠心算训练的儿童进行加、减、乘、除计算和数物对照判断实验。采用组块设计模式,静息组块与刺激组块交替出现,循环3次。设备为Siemens公司Trio 3.0T磁共振扫描仪及头部正交线圈,采用EPI序列进行BOLD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应用SPM2软件对原始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以获取执行不同任务的脑功能图。结果:加、减、乘、除法计算实验均可见双侧枕叶(双侧楔叶)、右侧顶叶(右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楔前叶、右侧中央后回)及双侧小脑半球激活,尤以双侧楔叶激活明显。右侧舌回见于加法和除法计算。减法和乘法计算可见左侧舌回激活。乘法计算还见左侧楔前叶和右侧梭状回激活。结论:珠心算训练的儿童在执行计算任务时主要激活枕叶和顶叶,表明其采用的计算方法可能更依赖于视觉空间策略。  相似文献   

19.
The brain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sexual motivation. To identify cerebral areas whose activation was correlated with sexual desire, eight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were studied with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Visual stimuli were sexually stimulating photographs (S condition) and emotionally neutral photographs (N condition). Subjective responses pertaining to sexual desire were recorded after each condition. To image the entire brain, separate runs focused on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parts of the brain.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Subjective ratings confirmed that sexual pictures effectively induced sexual arousal. In the S condition compared to the N condition, a group analysis conduct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rain demonstrated an increased signal in the parietal lobes (superior parietal lobules, left intraparietal sulcus, left inferior parietal lobule, and right postcentral gyrus), the right parietooccipital sulcus, the left superior occipital gyrus, and the precentral gyri. In addition, a decreased signal was recorded in the right posterior cingulate gyrus and the left precuneus. In individual analyses conducted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brain, an increased signal was found in the right and/or left middle occipital gyrus in seven subjects, and in the right and/or left fusiform gyrus in six subjects. In conclusion, fMRI allows to identify brain responses to visual sexual stimuli. Among activated regions in the S condition, parietal areas are known to be involved in attentional processes directed toward motivationally relevant stimuli, while frontal premotor area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motor preparation and motor imagery. Further work is needed to identify those specific features of the neural responses that distinguish sexual desire from other emotional and motivational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